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96471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4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docx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

第五章静载实验方案设计

为查验本桥的实际承载能力状况,依照该桥要紧实验目的,拟定以下静载实验测试项目:

(1)桥梁操纵截面在实验荷载下的应变(应力):

应变是衡量桥梁结构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2)桥梁操纵载面在实验荷载下的最大挠度:

挠度是衡量整体桥梁结构实际刚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3)检查主梁是不是显现裂痕和观测在实验荷载作用下裂痕的开展情形;

(4)分析计算桥梁结构操纵断面的强度和刚度;

(5)分析在静载作用下桥梁的整体工作性能。

(6)通过计算和实验数据的比较,确信实验桥梁的承载力是不是知足要求。

5.2横向散布计算

截面特点值

从现场外观检测调查结果,范江岸桥8米跨径桥梁现状良好,问题要紧集中在13米跨径的梁板,本次计算以13米为分析样本。

跨中13m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跨中截面特性依照MIDAS/SPC计算如下:

图5-2-1计算模型

结果如下:

A=2;Ixx=4;Iyy=4;J=4,

其中:

截面面积A=2;纵向抗弯惯性矩I=4;

横向抗扭惯性矩J=4。

横向散布阻碍线

该桥跨中由17块钢筋混凝土空心梁板组成,通过铰缝连接成整体,故采纳铰接板法计算荷载横向散布系数。

跨径:

13m;桥宽:

;

主梁根数:

17根;中梁间距:

m;空心板宽度:

以下是各梁板横向散布阻碍线:

图5-2-21号梁板横向散布阻碍线

图5-2-32号梁板横向散布阻碍线

图5-2-43号梁板横向散布阻碍线

图5-2-54号梁板横向散布阻碍线

图5-2-65号梁板横向散布阻碍线

图5-2-76号梁板横向散布阻碍线

图5-2-87号梁板横向散布阻碍线

图5-2-98号梁板横向散布阻碍线

图5-2-109号梁板横向散布阻碍线

图5-2-1110号梁板横向散布阻碍线

图5-2-1211号梁板横向散布阻碍线

图5-2-1312号梁板横向散布阻碍线

图5-2-1413号梁板横向散布阻碍线

图5-2-1514号梁板横向散布阻碍线

图5-2-1615号梁板横向散布阻碍线

图5-2-1716号梁板横向散布阻碍线

图5-2-1817号梁板横向散布阻碍线

 

阻碍线数据表

坐标X

1#梁

2#梁

3#梁

4#梁

5#梁

6#梁

7#梁

8#梁

0.0

0

0

1.0

0

0.088

2.0

0

3.0

0

0

0

4.0

0

5.0

0

6.0

0

0

0

7.0

0

8.0

0

0

9.0

0

10.0

0

0

0

11.0

0

12.0

13.0

0

14.0

0

0

0

0

15.0

0

0

16.0

0

0

17.0

0

 

阻碍线数据表续上表

坐标X

9#梁

10#梁

11#梁

12#梁

13#梁

14#梁

15#梁

16#梁

17#梁

0.0

0

0

1.0

0

2.0

0

0

3.0

0

0

0

0

0

4.0

5.0

0

6.0

0

0

0

7.0

0

0

0

8.0

0

9.0

0

0

10.0

0

0

0

0

11.0

0

0

12.0

13.0

0

0

0

14.0

0

0

0

15.0

16.0

0

0

17.0

0

横向散布系数

由上面阻碍线散布情形,计算各片梁的荷载横向散布系数。

a、两车道情形下布载,计算各板的横向分派系数:

图5-2-19两车道横向布置图

两车道荷载横向散布系数表

梁号

汽车

挂车

人群

1

2

6

3

8

4

5

5

49

6

2

7

7

32

8

30

9

28

10

30

11

32

12

7

13

49

14

5

15

8

16

6

17

b、三车道情形下布载,计算各板的横向分派系数:

图5-2-20三车道横向布置图

 

三车道荷载横向散布系数表

梁号

汽车

挂车

人群

1

2

6

3

8

4

5

5

49

6

7

7

32

8

30

9

28

10

30

11

32

12

7

13

49

14

5

15

8

16

6

17

按标准折减后三车道荷载横向散布系数表

梁号

汽车

挂车

人群

1

2

6

3

8

4

5

5

49

6

7

7

32

8

30

9

28

10

30

11

32

12

7

13

49

14

5

15

8

16

6

17

最后结论:

取两车道的横向分派系数进行结构计算和数据整理。

5.3结构计算

恒载计算

主梁自重由程序自动计算;桥面铺装重量按面积平均分派给主梁;

 

桥面铺装:

(0.02+0.06)×0.5×26=1.04KN/m(边板)

(0.02+0.06)×26=2.08KN/m(中板)

将1/2人行道板重量摊给边梁的每延米重力为g1=6.37KN/m,人行道现浇梁每延米重量为2.31KN/m;桥面铺装边板按(2+6)cm、中板按(2+6)cm的混凝土铺装计算。

二期恒载:

边板g=6.37+2.31+1.04=9.72KN/m;中板g=2.08KN/m。

活载效应计算

该桥设计荷载品级为汽车—20级,挂车—100,人群荷载3.5kN/m。

.1操纵截面及计算模型

操纵断面包括跨中断面,利用桥梁结构分析专用程序桥梁博士,对该板梁进行结构分析。

有限元计算模型如图5-3-1所示。

图5-3-1有限元计算模型图

.2边板活载作用

边板在汽车—20级,挂车—100作用下,弯矩图如下:

图5-3-2汽车荷载作用下边板最大弯矩图

图5-3-3挂车荷载作用下边板最大弯矩图

边板各操纵截面的荷载效应结果如下表所示:

边板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最大弯矩

(KN*M)

最大剪力

(KN)

竖向位移(mm)

17

L/2

注:

①竖向位移向下为负;

在挂车-100作用下,各项数值最大。

.3中板活载作用

中板别离在汽车-20,挂车-100作用下,弯矩、剪力图如下:

图5-3-4汽车荷载作用下中板最大弯矩图

图5-3-5挂车荷载作用下中板最大弯矩图

中板操纵截面的荷载效应结果如下表所示。

中板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最大弯矩(KN*M)

最大剪力

(KN)

竖向位移(mm)

17

L/2

注:

①竖向位移向下为负。

在挂车-100作用下,各项数值最大。

荷载组合效应计算

.1边板荷载组合计算弯矩应力图

荷载组合Ⅰ:

图5-3-6荷载组合Ⅰ边板最大弯矩图

荷载组合Ⅱ:

图5-3-7荷载组合Ⅱ边板最大弯矩图

.2中板荷载组合计算弯矩应力图

荷载组合Ⅰ:

图5-3-8荷载组合Ⅰ中板最大弯矩图

荷载组合Ⅱ:

图5-3-9荷载组合Ⅱ中板最大弯矩图

 

.3计算结果汇总

边板荷载组合Ⅰ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最大弯矩(KN*M)

最大剪力

(KN)

下缘裂缝(mm)

竖向位移(mm)

17

L/2

边板荷载组合Ⅱ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最大弯矩(KN*M)

最大剪力

(KN)

下缘裂缝(mm)

竖向位移(mm)

17

L/2

中板荷载组合Ⅰ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最大弯矩(KN*M)

最大剪力

(KN)

下缘裂缝(mm)

竖向位移(mm)

17

L/2

中板荷载组合Ⅱ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最大弯矩(KN*M)

最大剪力

(KN)

下缘裂缝(mm)

竖向位移(mm)

17

L/2

注:

①竖向位移向下为负。

5.3.4人行道板梁计算

依照外观检测结果,范江岸桥人行道板梁梁底显现较多密布的横向裂痕,且最大裂痕为0.19mm,据此对人行道梁板进行结构分析计算。

图5-3-10人行道板梁横断面(尺寸单位:

cm)

5.3.4.1恒载计算

自重由程序自动计算;桥面铺装重量按面积平均分派给梁板;

桥面铺装:

××26=1.33KN/m

桥梁护栏及花架:

8KN/m

二期恒载:

g=6.37+1.33+8=KN/m。

5.3.4.2活载效应计算

人行道梁板设计荷载品级为人群荷载3.5kN/m。

5.3.4.2.1操纵截面及计算模型

利用桥梁结构分析专用程序桥梁博士,对该板梁进行结构分析。

有限元计算模型如图5-3-1所示。

图5-3-11有限元计算模型图

5.3.4.2.2人群活载作用

人行道板梁操纵截面的荷载效应结果如下表所示。

中板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最大弯矩(KN*M)

最大剪力

(KN)

竖向位移(mm)

17

L/2

-

注:

①竖向位移向下为负。

5.3.4.3荷载组合效应计算

人行道板梁操纵截面的荷载组合结果如下表所示。

人行道板梁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最大弯矩(KN*M)

最大剪力

(KN)

下缘裂缝宽度

(mm)

竖向位移(mm)

17

L/2

注:

①竖向位移向下为负。

5.4实验荷载工况

本次静力荷载实验采纳三轴加载车进行加载,加载车型图见图5-4-1所示。

图5-4-1加载车车型图(尺寸单位:

cm)

本次实验采纳2辆重车加载,为了保证加载的准确,在实验前应付加载车辆(车重+载重)进行过磅,并对每辆加载车的前轴与后轴间距进行量测,各车前、后轴的轴重及轴距见表5.1。

结构计算按实际的轴距、轴重计算。

表5.1加载车辆参数一览表

检测车编号

检测车

车号

轴重(单位:

KN)

总重

(单位:

kN)

轴距(单位:

米)

前轴

后轴

1

浙B12790

2

皖KB3489

为保证实验加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应使桥跨结构在最不利的荷载情形下加载检测,同时为了取得各工况下的横向分派情形,尽可能采纳多种加载方式,要紧工况如下:

工况1:

1/2L正弯矩最不利情形加偏载(靠南);

工况2:

1/2L正弯矩最不利情形加偏载(靠北);

工况3:

1/2L正弯矩最不利情形加中载;

工况4:

1/2L正弯矩最不利情形加载(两车均偏载);

每次加载除常规记录数据外,均采纳两辆车分步加载,搜集其加载进程的数据,校核其准确性。

 

实验荷载工况下的理论数据计算

1/2L正弯矩最不利情形加偏载

自路缘石内侧50cm处布置第一辆车,第二辆车与第一辆车并排,间距130cm,如下图。

横向布置图(靠北侧)

(尺寸单位:

cm)

横向布置图(靠南侧)

(尺寸单位:

cm)

纵向布置图(尺寸单位:

cm)

图5-5-11/2L偏载加载

考虑到双侧偏载结构受力对称,且计算结果完全一致,结果仅需要将1#与17#、2#与16#等互换即可,因此以下只列出靠北侧加载数据。

.1荷载分项系数计算

荷载横向散布系数表(偏载加载)

梁号

汽车

1

2

3

4

5

0.196

6

7

荷载横向散布系数表(偏载加载)(续上表)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由上表所得,横向散布系数最大为0.216。

.2梁板计算弯矩、应力图

取3号板进行理论加载计算,以下是3号板的弯矩图:

图5-5-23号板弯矩图

.3梁板操纵截面计算结果表

1号板偏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2号板偏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3号板偏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4号板偏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5板偏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21.3

-

6号板偏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7号板偏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8号板偏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9号板偏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10号板偏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11号板偏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12号板偏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13号板偏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14号板偏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15号板偏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16号板偏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17号板偏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注:

①竖向位移向下为负。

5.5.21/2L正弯矩最不利情形加中载

车辆横向加载按桥面中心对称加载,如下图。

横向布置图(靠北侧)

(尺寸单位:

cm)

纵向布置图(尺寸单位:

cm)

图5-5-31/2L中载加载

 

.1荷载分项系数计算

荷载横向散布系数表(中载加载)

梁号

汽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由上表所得,横向散布系数最大为0.182。

.2梁板计算弯矩、应力图

取9号板进行理论加载计算,以下是9号板的弯矩图:

图5-5-49号板弯矩图

.3梁板操纵截面计算结果表

1号板中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2、16号板中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3、15号板中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4、14号板中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五、13号板中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六、12号板中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90.2

7、11号板中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八、10号板中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9号板中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注:

①竖向位移向下为负。

5.5.31/2L正弯矩最不利情形加载(两车均边载)

车辆横向加载按桥面中心对称加载,如下图。

横向布置图1/2L偏载加载

纵向布置图(尺寸单位:

cm)

图5-5-51/2L偏载加载

.1荷载分项系数计算

荷载横向散布系数表(双侧偏载加载)

梁号

汽车

1

2

3

4

5

6

7

荷载横向散布系数表(双侧偏载加载)(续上表)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由上表所得,横向散布系数最大为0.169。

.2梁板计算弯矩、应力图

取1号板进行理论加载计算,以下是1号板的弯矩图:

图5-5-61号板弯矩图

.3梁板操纵截面计算结果表

一、17号板偏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KN)

下缘应变(μm)

竖向位移(mm)

17

L/2

二、16号板偏载结构计算结果

编号

位置

弯矩(KN*M)

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