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99128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朝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辽宁省朝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辽宁省朝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辽宁省朝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辽宁省朝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辽宁省朝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辽宁省朝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辽宁省朝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辽宁省朝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辽宁省朝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辽宁省朝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辽宁省朝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辽宁省朝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辽宁省朝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辽宁省朝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辽宁省朝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朝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辽宁省朝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朝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朝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辽宁省朝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高三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

1.下列有关细胞及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内合成的水解酶可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

B.菠菜根尖细胞的增殖需要中心体的参与

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D.没有光合色素的细胞不可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中心体与细胞分裂有关;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详解】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这些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是在核糖体合成的,A错误;菠菜是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含中心体,B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由核糖体合成的,C正确;硝化细菌的细胞中没有光合色素,但是其可以利用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D错误。

2.下列有关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C.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

D.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萨顿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提出假说:

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的是假说-演绎法;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用的是假说-演绎法。

DNA的双螺旋结构利用了构建了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利用了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

【详解】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B正确;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C错误;通过构物理学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D错误。

3.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运出细胞的

B.动作电位产生时,神经细胞才进行Na+、K+的跨膜运输

C.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物质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始终呈正相关

D.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的过程依靠膜的流动性即可完成,不消耗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Na+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详解】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A正确;静息电位产生时,钾离子外流,B错误;细胞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还需要载体的协助,因此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不仅与细胞呼吸强度有关,也与载体数量有关,C错误;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的过程依靠膜的流动性,并且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4.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若测得经某一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前后的细胞内DNA、RNA、蛋白质含量相对值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浓度的生长素对洋葱根尖细胞的生长可能有促进作用

B.经该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后,细胞中核糖体的活动更活跃

C.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细胞,所得实验结果可能不相同

D.用该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细胞的过程中,DNA含量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通过转录形成RNA,mRNA通过翻译形成蛋白质。

据图分析,经某一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后,细胞内DNA含量不变,而RNA、蛋白质含量都增加了。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洋葱根尖细胞后,细胞中的RNA和蛋白质都增加了,因此其对细胞的生长可能有促进作用,A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因此经该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后,细胞中核糖体的活动更活跃,B正确;该实验的生长素浓度是一定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细胞,所得实验结果可能不相同,C正确;用该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细胞的过程中,该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会进行有丝分裂,DNA含量会出现加倍和减半的过程,D错误。

5.图为生物学中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关系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I为人体内环境,并且有

的关系,则Ⅲ是血浆

B.若I为可遗传变异,Ⅳ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原理,则Ⅳ是基因重组

C.若I为构成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并且Ⅱ和Ⅲ人人生来就有,则Ⅳ是特异性免疫

D.若I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并且由Ⅱ和Ⅲ构成营养结构,则IV是分解者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又叫细胞外液;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步移;人体免疫系统包括三道防线,其中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详解】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若Ι人体内环境,并且有

的关系,则Ⅲ是血浆、Ⅱ是组织液、Ⅳ是淋巴,A正确;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B错误;若若I为构成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并且Ⅱ和Ⅲ人人生来就有,说明Ⅱ和Ⅲ是非特异性免疫,则Ⅳ是特异性免疫,C正确;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这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因此若I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并且由Ⅱ和Ⅲ构成营养结构,则IV是分解者,D正确。

6.果蝇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同时缺失的个体叫作缺失纯合子,只有一条发生缺失的个体叫作缺失杂合子。

已知缺失杂合子可育,而缺失纯合子具有致死效应。

研究人员用一只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多次杂交,统计F1的性状及比例,结果是棒眼雌果蝇︰正常眼雌果蝇︰棒眼雄果蝇=1︰1︰1。

在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且该果蝇是缺失杂合子

B.正常眼是隐性性状,且缺失发生在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上

C.让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雄果蝇中棒眼︰正常眼=2︰1

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能判断F1中正常眼雌果蝇的染色体是否缺失了片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的个体叫作缺失纯合子,不可育;只有一条发生缺失的个体叫作缺失杂合子,可育。

研究人员用一只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多次杂交,后代雌性出现了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

1,说明棒眼对正常眼为显性性状,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特有的片段上;而后代雄性只有棒眼一种表现型,说明母本存在缺失现象,为缺失杂合子,即有一条X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所在的片段发生了缺失。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母本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且该果蝇是缺失杂合子,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棒眼是显性性状,正常眼是隐性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特有的片段上,且该片段发生了缺失,B正确;F1中雌果蝇中棒眼为杂合子,正常眼为缺失杂合子,因此其产生的棒眼基因与正常眼基因的比例为1:

2,则让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雄果蝇中棒眼︰正常眼=1︰2,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1中正常眼雌果蝇的染色体应该发生了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正确。

7.下表中是“探究不同的土壤含水量对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所得到的相关数据。

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欲测定叶片中的色素含量,常用__________提取色素。

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不断升高,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壤含水量与气孔开放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土壤含水量为35%~40%时,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其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自________________。

(4)当土壤含水量由35%~40%下降到25%~30%时,该植物的胞间CO2浓度升高而净光合速率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无水乙醇

(2).先增多后减少(3).在一定范围内,气孔开放度随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大(4).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5).线粒体和外界环境(6).土壤含水量降低导致植物气孔开放度减小,其所能利用的CO2量减少;叶绿素含量降低,光能利用率降低,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信息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含水量,在实验范围内,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都表现为现增加后降低,而气孔开放度表现为逐渐增加、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表现为逐渐降低。

【详解】

(1)叶绿体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因此常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据图分析可知,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不断升高,叶绿素含量先增多后减少。

(2)根据表格分析可知,在在一定范围内,气孔开放度随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大。

(3)当土壤含水量为35%~40%时,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说明其叶肉细胞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因此其叶肉细胞可以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其进行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除了来自于线粒体外,还需要从外界环境吸收。

(4))当土壤含水量由35%~40%下降到25%~30%时,该植物的胞间CO2浓度升高而净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因为土壤含水量降低导致植物气孔开放度减小,导致其所能利用的CO2量减少,有可能是因为叶绿素含量降低,光能利用率降低,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能够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弄清楚几个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8.病毒性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流行性疾病。

请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消灭一部分,这属于__________免疫。

同时,B细胞在__________的刺激和__________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受流感病毒的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__________的温度调定点发生改变,作出体温过低的错误判断,从而增加__________的合成和分泌;进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使机体产热量增加。

(3)人体通过大量出汗退烧后,垂体释放的__________增加,使尿量减少,同时__________产生渴觉,增加饮水,从而保证体内水分平衡

(4)病毒性感冒痊愈之后,短时间内人体不会感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非特异性

(2).抗原(流感病毒)(3).淋巴因子(4).下丘脑(5).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6).抗利尿激素(7).大脑皮层(8).病毒性感冒痊愈后.人体内会留有流感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和相应抗体,再次感染该种流感病毒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解析】

【分析】

病毒在体液中,可被体液免疫消灭;位于细胞内时,需先通过效应T细胞使其裂解,最后被吞噬细胞消灭。

体液免疫过程:

细胞免疫过程:

【详解】

(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并消灭一部分,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在抗原(禽流感病毒)的刺激和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当下丘脑作出体温过低的错误判断时,会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使得机体的产热量增加。

(3)人体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得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从而保证体内水分平衡。

(4)病毒性感冒痊愈之后,人体内会留有流感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和相应抗体,再次感染该种流感病毒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因此短时间内人体不会感冒。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详细过程,明确病毒进入人体后先发生体液免疫后发生细胞免疫,且病愈后体内存留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在再次遇到相同的病毒时仍然能够发挥作用。

9.顶极群落是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只要不受外力干扰,就能永久维持稳定。

下图表示不同环境下的顶极群落类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顶极群落的类型主要受__________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北极地区的顶极群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图示中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雷电引发火灾,某火山岛上的森林被烧毁后发生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

与火山爆发造成森林被毁灭后发生的演替过程相比,此演替过程形成顶极群落所需的时间更__________(填“长”或“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在形成顶极群落之前,该能量一般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物群落呼吸消耗的总能量。

【答案】

(1).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或温度和降水量)

(2).苔原(3).热带雨林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4).次生演替(5).短(6).历经火灾后的森林还基本保留着原来的土壤条件和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7).大于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不同环境下的顶极群落类型,顶极群落类型有苔原、荒漠、草原、落叶林、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影响顶级群落的因素有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温度,其中热带雨林的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温度都最高,苔原的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温度都较低。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顶极群落的类型主要受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北极地区温度低、降水量低,因此其顶级群落最可能是苔原;热带雨林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因此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2)根据题意分析,某火山岛上的森林被烧毁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历经火灾后的森林还基本保留着原来的土壤条件和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与火山爆发造成森林被毁灭后发生的演替过程相比,此演替过程形成顶极群落所需的时间更短。

(3)在形成顶极群落之前,群落的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说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大于生物群落呼吸消耗的总能量。

【点睛】群落演替的结果:

演替方向

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演替到森林这一最高阶段

能量

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结构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稳定性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

10.某科研人员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紫外线处理某纯合的二倍体直叶植物的种子后,将该种子送入太空,返回后将其种植得到了一株卷叶变异植株。

经检测发现,该植株体细胞内某条染色体DNA上少了三对脱氧核苷酸。

已知控制该植物叶形的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卷叶性状的产生所属变异类型最可能是__________。

(2)让上述卷叶变异植株自交,子代中卷叶植株为138株,直叶植株为12株。

由该杂交结果可知该卷叶变异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这一结果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孟德尔自交实验的性状分离比。

(3)针对第

(2)小问中的现象,科研人员以纯合的卷叶植株和纯合的直叶植株作为亲本进行三组杂交实验,统计每组实验中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三组实验结果推断,该变异的产生可能导致__________配子的可育性大大降低。

(4)科研人员欲从以上三组实验的杂交后代中选择植株作亲本进一步设计测交实验,根据测交后代性状的出现情况来验证上述推断是否正确。

请完善以下实验设计:

设计思路:

从__________作父本,从__________作母本,进行测交,观察并记录后代的性状。

预期结果: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上述推断正确;若____________,则上述推断不正确。

【答案】

(1).基因突变

(2).Dd(3).不符合(4).卷叶雄(或D雄)(5).杂交组合①或②的后代中选择卷叶植株(6).杂交组合③的后代中选择直叶植株(7).后代中出现少量的卷叶植株和大量的直叶植株(或后代中直叶植株显著多于卷叶植株)(8).后代中卷叶植株与直叶植株的比例等于或接近1:

1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由太空返回的某植株体细胞内某条染色体DNA上少了三对脱氧核苷酸,即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卷叶变异植株自交,子代中卷叶植株为138株,直叶植株为12株,后代出现了直叶植株,说明卷叶对直叶为显性性状,该卷叶变异植株的基因型为Dd。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卷叶性状的产生所属变异类型最可能为基因突变。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卷叶变异植株的基因型为Dd,根据孟德尔自交实验可知,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应该为3:

1,而实际上的比例为138:

12=11.5:

1。

(3)根据表格分析,实验①为纯合直叶母本与纯合卷叶父本杂交,后代的结实率很低,而实验②纯合直叶父本与纯合卷叶母本杂交,后代的结实率很高,说明实验①亲本中的变异父本产生的配子(D雄配子)的可育性大大降低,导致后代结实率较低。

(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变异的产生可能导致D雄配子的可育性大大降低,可以通过测交实验加以验证,即从杂交组合①或②的后代中选择卷叶植株(Dd)作父本,从杂交组合③的后代中选择直叶植株(dd)作母本,进行测交,若后代中出现少量的卷叶植株和大量的直叶植株(或后代中直叶植株显著多于卷叶植株)则上述推断正确;若后代中卷叶植株与直叶植株的比例等于或接近1:

1,则上述推断不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突变、基因的分离定律等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变异植株的变异类型,并能够根据后代的性状分离现象判断显隐性关系以及变异植株的基因型。

11.请回答有关微生物培养、应用和保存以及物质提取的问题:

(1)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对培养皿进行灭菌时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培养细菌时常用到的培养基是_____________(填培养基名称)。

(2)从土壤中分离尿素分解菌的过程中,应向含有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指示剂。

(3)对于需要临时保藏的菌种,首先要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等菌落长成后,再将试管放入_____________的冰箱中保藏。

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

(4)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法

【答案】

(1).干热灭菌法

(2).牛肉膏蛋A胨培养基(3).以尿素为唯一氮源(4).酚红(5).4℃(6).甘油管藏(7).萃取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以及从生物材料中提取特定的成分,通过分析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过程,以及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再结合题意作答。

【详解】

(1)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常用干热灭菌法对培养皿进行灭菌;培养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牛肉膏蛋A胨培养基。

(2)微生物的鉴定常用鉴别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尿素分解菌的过程中,应该在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

(3)对菌种进行临时保藏时,应该将含有菌落的试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4)胡萝卜素不溶于水,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适用于萃取法提取。

【点睛】消毒和灭菌 

消毒

灭菌

概念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常用方法

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适用对象

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

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

12.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

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

该传染性疾病疫苗的生产和抗体的制备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过程①除了需要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还需要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

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目的基因的尾端必须含有终止子,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给小鼠皮下注射A蛋白时,要重复注射几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⑦常用的人工诱导方法除了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之外,还可采用_____________诱导细胞融合。

(4)经细胞融合得到的杂种细胞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才可得到杂交瘤细胞,即X。

在将X进行扩大培养之前,还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

(5)该实验操作过程中用到的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3种)。

【答案】

(1).逆转录酶、四种脱氧核苷酸、ATP、模板等

(2).使目的基因的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下来(3).通过二次免疫,增加小鼠体内浆细胞的数量(产生足够量的浆细胞)(4).灭活的病毒(5).选择性培养(6).抗体检测(7).基因工程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为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其中①表示逆转录过程;②是获取目的基因(A基因)的过程;③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④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⑤是从小鼠皮下获取已经免疫的B细胞的过程;⑥表示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⑦是细胞融合过程,X为杂交瘤细胞;⑧是杂交瘤细胞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的过程。

【详解】

(1)图中①表示逆转录,需要以病毒的RNA为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还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并消耗能量(ATP);基因表达载体中,终止子的作用是使目的基因的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下来。

(2)在给小鼠皮下注射A蛋白时,要重复注射几次,以增加小鼠体内浆细胞的数量。

(3)⑦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常用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也可以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

(4)细胞融合获得的融合细胞有三种,需要经过筛选(选择性培养)才能获得杂交瘤细胞;在对杂交瘤细胞进行扩大培养之前还需要对其进行抗体检测,以确定其为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5)据图分析可知,该过程涉及到的生物技术有基因工程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基因工程的工具及操作步骤、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