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10780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7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3页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3页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3页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3页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3页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3页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3页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3页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3页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3页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3页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3页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3页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3页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3页
亲,该文档总共1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docx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

  这是中班数学教案反思5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供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2、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

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

”(随音乐进入活动室)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快看!

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

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

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

“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

“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

”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

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

“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活动反思:

  在认识了多种几何图形以后,在智力区我们投放了许多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供幼儿拼摆,孩子们非常感兴趣。

每天都会到这儿来利用图形拼摆出各种画面:

如火车、汽车、飞机、房子、大树、小鸟等。

可是在一次游戏中,有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吵,原因是自己摆的房子都需要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而当时盒子中只有一个合适的,两人都握着正方形,谁也不愿松开。

于是在我的引导下,一名幼儿用两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拼出了正方形,其他幼儿看见了觉得很有意思也纷纷来尝试。

这时我突然意识到,长期以来幼儿在拼摆过程中都是用图形直接来当作物体某一部分的,如果下次三角形不够了或是长方形不够了,孩子就只会争抢。

我想应该让孩子理解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就可以用别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来替换所需要的图形,如果获得了这种经验,孩子们的拼摆活动会更加丰富,思维也会变得灵活起来。

因此我设计了今天的数学活动:

有趣的图形。

此次教育活动的目标是:

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复习、巩固认识的图形:

  活动开始我鼓励幼儿捡一些不同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自己的小石头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对每个图形的外形特征加深印象,为他之后的填坑活动奠定基础。

  在玩儿中学

  为了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在引导幼儿捡图形的环节上我设计成捡石头要去建房子,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景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萌发他们助人为乐的情感;创设小动物的家这样温馨的背景环境,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直接利用小路作为活动场所,让孩子们在边玩儿填坑的游戏中边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提供幼儿充分探索、尝试、思考的空间和条件。

  1、在填坑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如:

是什么形状的、有大又有小。

为的是让孩子明白要想办法来获得这些图形。

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坐在小路的两边,把身边的坑填满,不能漏洞,也不能让石头叠放在一起,这些提示语会引导着他们不断尝试、思考把坑填好。

  2、路面上我所设计的坑多数都大于幼儿手中现有的图形或是没有这样的图形,一块石头不可能直接填满,这就给孩子创设了难题,促使他们想办法用多个图形拼在一起来解决问题。

可是哪些图形更合适呢?

这就激发了幼儿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过程。

  3、考虑到难易程度的不同,有的坑用2—4个图形就可以拼成,而有的坑就需要更多的图形,这让能力强的和能力较弱一些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愿意参与活动。

  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鼓励。

重在启发、引导幼儿尝试操作:

  在幼儿尝试、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看到好的做法及时鼓励、肯定;看到幼儿遇到困难时,启发全体幼儿同想办法解决,并不断地归纳、总结,引导幼儿感知图形间的转换关系。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出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供幼儿操作的图形、小筐若干;小熊头饰、小动物的家;音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环节,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石头”的不同。

  2、引导幼儿捡起自己喜欢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探索、操作。

  1、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观察小路,说说小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想办法把坑填好。

  3、幼儿思考并尝试操作,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

  4、引导幼儿发现,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变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从而理解图形之间存在的转换关系。

  三、伴随着音乐,幼儿和教师一同欢快地走出活动室。

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在认识了多种几何图形以后,在智力区我们投放了许多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供幼儿拼摆,孩子们非常感兴趣。

每天都会到这儿来利用图形拼摆出各种画面:

如火车、汽车、飞机、房子、大树、小鸟等。

可是在一次游戏中,有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吵,原因是自己摆的房子都需要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而当时盒子中只有一个合适的,两人都握着正方形,谁也不愿松开。

于是在我的引导下,一名幼儿用两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拼出了正方形,其他幼儿看见了觉得很有意思也纷纷来尝试。

这时我突然意识到,长期以来幼儿在拼摆过程中都是用图形直接来当作物体某一部分的,如果下次三角形不够了或是长方形不够了,孩子就只会争抢。

我想应该让孩子理解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就可以用别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来替换所需要的图形,如果获得了这种经验,孩子们的拼摆活动会更加丰富,思维也会变得灵活起来。

因此我设计了今天的数学活动:

有趣的图形。

此次教育活动的目标是:

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复习、巩固认识的图形:

  活动开始我鼓励幼儿捡一些不同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自己的小石头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对每个图形的外形特征加深印象,为他之后的填坑活动奠定基础。

  二、在玩儿中学

  为了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在引导幼儿捡图形的环节上我设计成捡石头要去建房子,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景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萌发他们助人为乐的情感;创设小动物的家这样温馨的背景环境,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直接利用小路作为活动场所,让孩子们在边玩儿填坑的游戏中边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提供幼儿充分探索、尝试、思考的空间和条件。

  1、在填坑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如:

是什么形状的、有大又有小。

为的是让孩子明白要想办法来获得这些图形。

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坐在小路的两边,把身边的坑填满,不能漏洞,也不能让石头叠放在一起,这些提示语会引导着他们不断尝试、思考把坑填好。

  2、路面上我所设计的坑多数都大于幼儿手中现有的图形或是没有这样的图形,一块石头不可能直接填满,这就给孩子创设了难题,促使他们想办法用多个图形拼在一起来解决问题。

可是哪些图形更合适呢?

这就激发了幼儿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过程。

  3、考虑到难易程度的不同,有的坑用2—4个图形就可以拼成,而有的坑就需要更多的图形,这让能力强的和能力较弱一些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愿意参与活动。

  四、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鼓励。

重在启发、引导幼儿尝试操作:

  在幼儿尝试、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看到好的做法及时鼓励、肯定;看到幼儿遇到困难时,启发全体幼儿同想办法解决,并不断地归纳、总结,引导幼儿感知图形间的转换关系。

  活动目标:

  1、复习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点:

  复习认识以上三种图形;

  活动难点:

  掌握以上三种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拼成的小鱼图片,场地上画三个大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后进行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名称。

  2、通过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特征。

  3、出示正方形,让幼儿想一想,正方形如何才能变成三角形。

提升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究。

  4、游戏“快乐的小鱼”。

老师和孩子们扮演小鱼,让幼儿听指令游到相应的池塘里。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活动目标:

  ●认识数字9,感知9的形成和实际意义。

  ●能将数字9与相应的实物进行匹配。

  活动准备:

  ●教具:

主题图两幅,操作图两幅,5--9的数字卡片。

  ●学具:

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

  1、感知9的形成。

出示主题图一:

"图上有几匹马?

用数字几表示?

"教师再添上一匹,"现在是几匹马?

用数字几表示?

"出示数字9,"看9像什么?

它跟几长的像?

"引导幼儿比较9和6的区别。

说说9还可以表示什么?

  2、出示主题图二。

"图上有什么?

有什么?

还有什么?

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合出来的?

各有几个?

用数字几表示?

"(8个三角形,8个圆形,8个长方形。

用数字8表示。

)教师再添上一棵树,一只蝴蝶,"现在图上的实物能用8表示吗?

为什么?

说说9是怎样形成的?

"引导幼儿说出8添上1是9。

  3、出示5--9的数卡请幼儿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边排边讲述,启发幼儿说说为什么让5排在最前面?

  ●幼儿操作练习。

  1数数小鸡有几只,把表示小鸡数量的数字圈起来。

  2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画线连起来。

  ●评议活动●幼儿讲讲自己操作中的发现。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7以内物体数量。

  2、能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1-7数量不同的冰糖葫芦卡片7张。

  2、数字卡片1-7每人一套。

各种数量不同水果卡片七张每组一套。

  3、幼儿用书第一册第12-13页。

  活动过程:

  1、目测数群,按顺序给卡片排队。

  

(1)出示七张冰糖葫芦卡片,请幼儿数数看数量各是多少,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数数。

  

(2)启发幼儿给冰糖葫芦卡片排队,并引导幼儿寻找规律。

(注意:

从左到右排。

)2、幼儿分组操作,给水果卡片排队。

  

(1)启发幼儿按规律给水果卡片排队。

(按从少到多或从多到少排列。

(2)经验分享。

  让正逆排序的两组选出代表分别说一说他们是怎样排的饿?

有什么规律?

  3、按数字的大小排列。

  

(1)幼儿每人一套1-7的数字卡片,请幼儿根据数字卡片表示的数量多少,将数字卡片从1-7或从7-1排列好。

  

(2)请幼儿自由结伴,互相检查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活动延伸:

  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一册第12-13页,按要求完成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7以内物体数量。

  2、能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1-7数量不同的冰糖葫芦卡片7张。

  2、数字卡片1-7每人一套。

各种数量不同水果卡片七张每组一套。

  3、幼儿用书第一册第12-13页。

  活动过程:

  1、目测数群,按顺序给卡片排队。

  

(1)出示七张冰糖葫芦卡片,请幼儿数数看数量各是多少,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数数。

  

(2)启发幼儿给冰糖葫芦卡片排队,并引导幼儿寻找规律。

(注意:

从左到右排。

)2、幼儿分组操作,给水果卡片排队。

  

(1)启发幼儿按规律给水果卡片排队。

(按从少到多或从多到少排列。

(2)经验分享。

  让正逆排序的两组选出代表分别说一说他们是怎样排的饿?

有什么规律?

  3、按数字的大小排列。

  

(1)幼儿每人一套1-7的数字卡片,请幼儿根据数字卡片表示的数量多少,将数字卡片从1-7或从7-1排列好。

  

(2)请幼儿自由结伴,互相检查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活动延伸:

  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一册第12-13页,按要求完成活动内容。

  教学反思

  1、该活动设计比较合理,整个过程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教育思想。

  2、活动过程中,幼儿基本处于一种认真学习的状态,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教育目标。

  3、活动后指导幼儿收拾整理好游戏材料,养成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能区分这几种图形。

  2、能用各种图形拼搭出不同的图案造型,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体验操作的快乐,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点、难点:

能用各种图形拼搭出不同的图案造型,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活动准备:

  1、知识的准备:

幼儿已经认识几何图形。

  2、物质资料准备:

奇妙箱,主题画一幅,幼儿操作用的六种几何图形若干。

  3、各种图形卡片、记号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奇妙箱"里找图形说特征--拼画、添画游戏"图形变变变"--出示主题画,引导幼儿丰富画面--延伸:

让幼儿自己寻找其他图形

(一)游戏:

"奇妙箱"里找图形娃娃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

"(出示奇妙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秘密啊?

"1、老师念儿歌:

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是什么?

  拿出长方形,问:

"这是什么啊?

为什么说她是长方形的啊?

"问:

"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

"(引导幼儿讨论)2、再念儿歌:

奇妙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出图形后,要求说出图形名称和特征,并讲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

  ……游戏反复进行。

  3、老师总结:

奇妙箱里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

(一边说一边出示相应的物品)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对面的二条边一样长;梯形也有四条边,上下对面的二条边是平行边,旁边是两条斜边;圆形和椭圆形都是圆圆的没有角的,边摸上去是光滑的,只是椭圆形是扁的。

  

(二)拼画、添画:

游戏"图形变变变"老师:

"小朋友的本领真大,所以图形娃娃们想和我们做个游戏。

盘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一下请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在这些图形上添画几笔变成其他有趣的物品。

也可以用几个图形拼成其他各种物品。

让我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变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

"(让幼儿大胆想象,在几何图形上添画成另一物品)1、出示(教师用几何图形贴好的蔬菜图形)师:

看,今天啊,老师把蔬菜宝宝呀为了一个样,你们看像不像?

(幼儿答:

象)那你们看像什么蔬菜呢?

(象萝卜、青椒、黄瓜等)2、师:

你们想不想也来用图形变成别的物品吗?

(想)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集中分享交流:

你用什么图形宝宝来变的?

变成了什么?

  (三)出示主题画,引导幼儿丰富画面师:

请你们用盘子里的几何图形,给小鸟造一间漂亮的小房子,小房子旁边要有树,比一比谁设计的小房子最漂亮。

  1、幼儿分组操作。

  2、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设计的房子用了哪些图形?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设计我能够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形式。

由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整个数学活动我都采取了操作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亲自感知、探索、总结。

  中班幼儿在图形认知方面仅限于简单的图形分割与拼合,因此在孩子们开展了三角形二等分的经验基础上,设计了正方形二、四等分和拼合活动,进一步了解各图形的分割与拼合。

活动中采取游戏情景法引入数学活动内容,利用为喜羊羊过生日,结合了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孩子们一看到喜羊羊等图片,情绪十分高涨。

针对中班幼儿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给喜羊羊分生日蛋糕,怎样能够分得一样大”,请幼儿集思广益,帮助喜羊羊想办法,孩子们操作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通过两次探索操作,幼儿充分感知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与拼合,感知和理解图形间的关系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两次操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且教师结合幼儿的操作进行小结,帮助幼儿梳理经验认识。

孩子们到底是否掌握了对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和拼合的理解呢?

我又通过一个“和图形娃娃做游戏”的环节,引导幼儿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

在游戏的设计中,我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小困难,引导幼儿能够用所学到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些困难。

  最终,幼儿将生活中的知识又运用到生活中,活动的设计比较完整。

为了能够突出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重点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活动中提问的设计。

在这次数学活动中,我设计的提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既能够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目标思考问题,又能够激发每个幼儿求异的思维方式,为幼儿在思维上拓展了空间,鼓励幼儿和别人想的不同,如进行正方形二、四等分的提问:

怎样能够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四)块呢、还有别的方法吗等。

  第二,操作活动后鼓励幼儿交流。

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正是显示思维差异性的时候,教师作为一名观察者和指导者一定要了解幼儿的操作特点和思维特点,在操作活动后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方法和经验的交流。

孩子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学到别人的经验,这对每一名幼儿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而且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思考,他们会努力展现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

  第三,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

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在一次教育活动中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而知识的作用正是“学为所用”,因此孩子们能将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十分重要。

  所以我在活动中设计了一个运用知识的游戏环节,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此次数学教育活动只是拉开了图形分割与拼合的序幕,我们还会相继开展圆形、半圆形等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引领幼儿在图形学习的领域里探索,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与创新的机会,促进幼儿动手、语言和思维等各方面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幼儿在了解“家”的基础上,尝试用寻找、记录的方法,了解家中各种物品的数量。

  2、进一步理解6以内的数字的实际意义,并能将数字从小到大排列。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张记录卡;家里的数字。

  2、课件制作:

我的家课件一:

家里的各种物品(鞋-4、桌子-6、椅子-5、茶杯-3、玩具-2、电视机-1)。

  课件二:

厨房、客厅、卧室。

  活动过程:

  一、认识数字,理解6以内数字的实际意义:

  1、幼儿交流记录卡,说说在家中发现了哪些数字?

  、直观的数字(数序):

如、电话上的数字、钟上的数字、电器上的数字;、数量:

如家中有6把椅子、3只沙发等小结:

小朋友记录了很多数字符号,这些数字有的在家中直接就能找到,而且排列是有顺序的。

而有的数字是我们数出来的;如家里有2张桌子、3双鞋等;2、家里有很多物品可以用数字表示,现在请说说家里还有哪些物品也可用1――6的数字来表示。

(教师出示数字,幼儿说出物品的名称。

如:

家里有2台电视机可用数字来表示、家中有6只杯子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此时教师还要注意幼儿量词使用的正确性)二、继续理解6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将数字从大到小排列。

  1、出示图一:

说说都有哪些物品,(鞋、桌子、椅子、茶杯、玩具、电视机等)这些物品各有几样?

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出示图二:

物品归类;1)画面上是家里的什么地方?

(厨房、客厅、卧室)2)想一想刚才我们看到的物品都放在哪里?

为什么?

(如:

碗和匙我们可以放在厨房,玩具可以放在客厅,也可以放在卧室里等)3)数一数每个房间有几样?

哪个多哪个少?

  4)引导幼儿将数字从小到大排列。

  小结:

今天,我们小朋友交流了家中很多物品可以用数字表示,也知道家中的物品要分类摆放。

这样家里才能既美丽又整洁。

  三、延伸活动:

记录班级里的数字。

  注:

幼儿可以运用操作卡,继续如课件二将各种物品分类摆放,并用数字表示。

具体见我爱我家的操作材料。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去长数字,发现数字,学习数字,会运用数字。

  活动内容:

动物运动会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能用序数词准确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尝试记录。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人手一份、笔。

  活动过程:

  一、动物排第几。

  出示课件第一幅,请幼儿观察排成横排的动物。

  师:

今天森林里举办运动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了草地上准备参加运动会,看看谁第一个到?

第二个是谁?

某某动物是第几个到的呀?

……。

(让幼儿说说动物排的位置,尝试用序数词来表述。

)所有小动物都到齐了。

  二、动物运动会。

  1、出示课件第二幅,认识跑道。

  跑步比赛要在跑道上进行,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跑道,跑道上有什么?

(数字)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个跑道?

(6个)

  2、出示课件第三、四幅,确定小动物在跑道上的位置。

  师:

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都被安排在了哪个跑道上?

请你用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