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训练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115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训练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二轮训练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二轮训练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二轮训练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二轮训练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二轮训练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二轮训练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二轮训练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二轮训练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二轮训练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训练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docx

《高考语文二轮训练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训练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训练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docx

高考语文二轮训练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

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

一、(2018安徽江淮十校第二次联考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9分)

送董判官

高適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

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

“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别交亲”显得悲壮,而且暗示了友人是从戎远行。

B.诗的颔联写诗人对友人赴边后即受重用的祝贺,表达了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

与此同时,还流露出一股羡慕之情。

C.作者多次出塞,因此诗中对边塞“多雨雪”“有风尘”的描写并非夸张之笔,而是实写。

D.诗的最后一句以高昂的情调使开头“行迈”的颓丧之气为之一振,使作品显得气势流畅,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

2.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分)

答:

 

 

 

 

二、(2018河南许昌、平顶山联考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9分)

雨后赠斯远

赵蕃[注]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注]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

南宋著名诗人。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

宋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

谥文节。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已是霜凝更雨湿”,交代赠诗的时节和天气,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

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说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会悄然开放。

C.“穷日日”“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发现新春之难,表现了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信念之坚定。

D.本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新春的渴望和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4.古人评价首联中“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为“一篇之警策”,说它“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中的“警策”与“哲理”。

(6分)

答:

 

 

三、(2018高考领航卷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9分)

蓦山溪·梅

曹组

洗妆真态,不作铅华御。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

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

结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注]也,试问花知否?

[注] 东阳:

沈约,因其曾做过东阳太守,故称。

沈约暮年形体消瘦。

此处指作者自己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开门见山,不做任何铺垫,直接描写梅花,点明了梅花不事雕琢的天然本色。

B.三、四句描写梅花闲逸的姿态,就像一位佳人在天寒日暮时倚靠在修竹旁边。

C.“黄昏院落”五句,词人感慨梅花不喜欢热闹,只喜欢偏僻的黄昏院落、荒寒的环境。

D.“月边疏影”两句写月下梅影是稀疏的,梅花的凄冷消瘦让人为之痛惜。

6.从全词来看,词人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6分)

答:

 

 

 

四、(2018高考仿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9分)

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注]

詹玉

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

倚担评花,认旗沽酒,历历行歌奇迹。

吹香弄碧。

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

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

当时何限俊侣,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

却载苍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

今回记得。

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

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

[注] 詹玉,湖北人。

元军攻破临安后,鉴于对故国一直怀念,词人之友童瓮天在战后返杭时,词人作了这首送别词。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倚担评花,认旗沽酒,历历行歌奇迹”回忆了三件曾经的趣事,这些游玩乐事与下片的“却载苍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形成对比。

B.“吹”“弄”二字用得极妙,作者用拟人和侧面烘托的手法,不直接写花草树木,而先写其色彩与香味,表现西湖的勃勃生机。

C.上片写杭州西湖景色,下片笔锋转向人事。

“当时何限俊侣,甚花天月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作者后面无尽的伤感。

D.“却载苍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从回忆转到现实,两人刚刚相聚又要分别,接着叮嘱朋友不要忘记自己。

8.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试举例分析。

(6分)

答:

 

 

 

五、(2018甘肃重点中学协作体一模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9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

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两句直写别离,“散”“离”“去”已带怨意,而一个“恨”字又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羁旅之恨。

B.第三句描绘的是词人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的情态,“烟柳渐重重”,既写出了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

C.四、五两句描绘的是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

“淡云”暗示行人心头的落寞,“孤雁”则是行人的化身,“寒日”显其心头之冷,充满了伤感。

这两句极写浪迹飘零之苦,是移情于景。

D.上阕写的是离别前的情景,是实写。

下阕写的是词人想象中离别后的情景,是虚写。

全词虚实结合,写尽羁旅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10.这首词的下片与《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有相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词进行简要分析。

(6分)

答:

 

 

 

六、(2018湖南五市十校教研共同体联考改编)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9分)

送张舍人之江东

李白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

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送严士元①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 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送张舍人之江东》表面写日暮,实际写心寒;表面写江水,实际写相思。

两者皆为双关意义。

B.从《送严士元》首句中的“倚棹”二字,我们可以知道诗人与朋友是偶然相遇。

“倚”字,不仅表明了春天来临,而且可以让我们想象二人在岸上携手谈笑之景。

C.《送严士元》中诗人调动了各种感官,使得景物富有层次感。

既从视觉,又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

D.两首诗都善于借景抒情,“江水”“沧波”“明月”“细雨”“闲花”“斜日”“绿草”等构成送别友人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其间融入诗人的深情厚谊。

12.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的情感却各有不同,试以两诗的尾联为例简要分析。

(6分)

答:

 

 

 

答案精解精析

1.B “即受重用”夸大或无中生有。

2.答案 勉励友人莫畏艰辛,要经得住雨雪风尘之苦,为保卫边关贡献良策,为祖国奋不顾身;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和为国事献身的精神。

解析 这首诗以极朴素的语言、极深厚的情谊,慰勉友人莫辞旅途艰辛,应施展才略,立功边塞。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的意思:

安边良策应当贡献,男儿报国莫惜生命。

由此概括诗人情感即可。

[原味诗译]

听说你要出门远行,仗剑辞别朋友亲人。

幕府之中堪为才子,将军做主任用贤能。

边关一带常多雨雪,出塞途中风沙阵阵。

安边良策应当贡献,男儿报国莫惜生命。

3.A “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错,诗人写诗赠友,借自己等待春天的执着坚定,表达对时政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殷切期待和无限希望,开篇的景物描写,应“为全诗奠定了明朗向上的基调”。

4.答案 (示例)

(1)警策:

“春其渐起但无痕”是说,春天逐渐临近,只是还没有全部显露出来,表现了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感情细腻,寓意深远,为全诗定下明朗向上的基调。

(2)哲理:

希望往往孕育在艰难困苦之时;对未来应充满信心;对新生事物应多加呵护。

解析 题干“警策”一词指文句精练而含意深切动人。

赵蕃创作的诗歌常常含有一定的理趣。

春雨绵绵,人们本来会产生莫名的惆怅,但诗人却从中看出希望,表现的是一种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为全诗定下明朗向上的基调。

 

[原味诗译]

已经到了霜凝、下雨的季节,春天逐渐临近,只是还不见一点痕迹。

不要叹息草木摇落枯萎,不久将有复苏的梅花缀满枝头。

即使是短暂的停留,也应当整天地去寻找春天的信息,不惜跑遍村落,仔细寻觅。

从现在开始,我要按摩开有病的双眼,等待你清新的诗作来洗尽我的昏昏睡意。

5.C “词人感慨梅花不喜欢热闹,只喜欢偏僻的黄昏院落、荒寒的环境”错误,这五句是说梅花处在院落中都无处寄托其清香,难为人察觉,更何况处在江边路上,遭遇风雪,只会更加无人欣赏。

6.答案 本词主要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表达了词人赞美梅花、怜惜梅花、喜爱梅花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词人愿意像梅花那样,虽然处境不顺,但仍坚守品格,清高自守,不同流俗的态度。

解析 托物言志常常运用象征手法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这是首咏梅词。

上片描写梅花孤芳无赏的命运,下片感叹梅花一生孤高却频遭摧折和弃置。

词人自诩为惜梅、爱梅的多情者,意在以梅之品格、境遇映衬自身,寄寓自己“孤芳一世”的情怀。

[原味诗译]

仿佛洗去铅粉的美人,天生丽质,无须修饰。

在竹丛外横斜一枝,宛如一个美女,在天寒日暮时分孤芳自赏。

黄昏时的院落里,清清的幽香何人懂得。

何况在村外江边的路上,寒风吹过,飞雪茫茫,景致难以言状。

月光下疏影轻如梦,犹如美人沉入梦境。

当梅花将要结子时,又是连绵一片的烟雨。

梅花孤芳自傲,只令人产生无穷的愁和情。

我深情地询问梅花,你可知道,我全都是为了你,像沈约暮年那样憔悴消瘦。

7.D “不要忘记自己”错,而是叮嘱朋友回杭州后,不要忘记去“折柳穿鱼,赏梅催雪”,再次体会西湖之美。

8.答案 ①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

如“花天月地”。

②对众朋友的思念之情。

如“何限俊侣”“人被云隔”。

③生活遭遇挫折后的孤独凄苦之情,如“却载苍烟,更招白鹭”。

④对朋友离去的恋恋不舍。

如“一醉修江又别”。

⑤抒发兴亡之叹。

如“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

⑥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如“折柳穿鱼,赏梅催雪”的景色描写。

当然整首词的写作目的即在于此。

解析 此词上片写杭州西湖景色,下片笔锋转向人事。

“当时”点明故事为回忆,表明一种时态。

“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以一“甚”字领起怅怨之情。

“却载”由“当时”写眼前。

在国破家亡之际,只得过一种苍烟为伴、白鹭为友的孤独凄苦的隐居生活。

以“却”表明生活境遇的转折,“更”则是推进一层。

欣逢故人,举怀畅饮,追怀往事,然而转眼之间又要在长江边上分手了,留恋之情引发悲伤之感。

以“又别”点题,并慨叹这次相聚何其短暂。

“今回”几句,推想别后之事,蕴含一种兴亡之感和家国之恨。

[原味诗译]

相逢让我如梦清醒,吴地的风尘暗淡了我的头发,倚担评花,认旗沽酒的娱乐依然历历在目。

吹香弄碧的西湖,不仅有长堤外的柳树风情,还有那胜过梅花的月色。

箫鼓动地,断桥上的游客人头攒动,画鼓船舫,鳞次栉比。

回忆当时何止只有俊侣,更多的是花开满地、月色洒落。

但时局已换,友人一个个风流云散。

(眼前国破家亡之际)只得过一种苍烟为伴、白鹭为友的隐居生活了。

上次修江一醉,如今又要离别。

请你不要忘记去“折柳穿鱼、赏梅催雪”。

如此好的湖山景色,忍不住让人感叹啊!

9.D 上阕写的是离别时和离别后的情景,而不是离别前的情景。

10.答案 ①两首词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消愁,表达深深的离愁别绪。

②两首词都通过想象来虚写,都设想酒醒后的情景,突出离别后的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

③两首词都采用意象“月”来渲染羁旅之愁,从而产生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④两首词都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羁旅之情。

解析 比较分析两首词的相同之处,范围极广,考生需要考虑诗歌的各个方面,如意象、表现手法、抒情方式、思想情感等。

两首词从情感上看,都写离人不堪离恨,借酒浇愁;从表现手法上看,都为虚写;从意象的角度看,都有“月”的意象;从抒情方式上看,都是借景抒情。

[原味诗译]

喝完饯别酒,和友人们挥手别去,一个人孤独西行;常常怨恨这种漂泊不定、短暂虚浮的人生。

回首看到如烟似雾的杨柳渐渐遮断视线。

往前看去,风轻云淡,孤雁远征;寒日将落的傍晚,天空中呈现出一片红色。

今夜画船将停在什么地方?

想来应该是在那潮平水落时,泊船岸边,感受一片清月朦胧。

到酒消人醒时,那种愁绪更加难以排遣了。

残灯明灭,孤枕难眠;五更时轻风起,暗浪拍船。

11.A 此项属于过度解读。

本诗虽写“日暮”,但根据全诗的情感来看,没有到心寒的地步,只是伤感;说“表面写江水,实际写相思”也实为牵强。

12.答案 

(1)《送张舍人之江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去虽有留恋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最后一句诗人想象友人到了吴洲,两人虽然相隔千里,但能共对一轮明月互诉思念之情。

(2)《送严士元》既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遇又别离的难舍情思,又写出了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不满之情。

诗中“青袍”指代低微官职,“儒生”代表读人,“已”“误”二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满腹才华,却被官场所误、仕途不畅的愤闷之情。

(意对即可。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情感分析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还要注意结合诗句,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原味诗译]

《送张舍人之江东》:

张舍人你这次去江东,就和你本家著名的张翰去江东的季节一样,正值秋风吹起的时候。

天清气爽,一雁远远飞去,海阔天高,载你的孤帆迟迟不舍离去。

眼看白日就要下山了,你这一去,怕是沧海渺茫,再见难期。

万幸的是你要去的吴洲也有明媚的月亮,我们虽隔千里,见月就如我们互相见面,可以聊慰相思之情。

《送严士元》:

春风之中你停船靠边,将要告别这苏州古城。

江南的水乡春寒料峭,时阴时晴地变幻不定。

目力难见的牛毛细雨,不知不觉湿润衣襟。

树上的残花飘然落地,轻得无一点声音。

薄暮时分你解缆开船,夕阳之下剩下一片帆影。

湖南无边的碧绿春草,溢满了我的惜别深情。

你去若碰到相识的朋友,向你把我的情况打听。

你就这样告诉他们,我官职卑微误了前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