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14课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12273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14课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K12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14课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K12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14课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K12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14课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K12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14课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K12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14课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K12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14课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K12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14课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14课导学案.docx

《K12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14课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14课导学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12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14课导学案.docx

K12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14课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14课导学案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气节。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难点:

如何理解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学习过程

  年,族召开大会,推举为大汗,尊称他为,国建立。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年,元军占领,南宋灭亡。

抗战派大臣继续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明他,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元世祖的政绩:

  元朝建立:

年,定国号为元,年定都。

  农业方面:

a、重视发展,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做牧场。

b、治理,推广的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运输方面:

a、令人开凿河和河,粮船可以从直通到;

  b、开辟了规模空前的,粮食运输逐步以为主。

  行省制度:

目的:

  措施:

元世祖在中央设,地方设,简称“行省”。

  我国的设立,始于。

元政府加强对的管辖,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的管辖。

  元朝商业繁荣,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

  对外交往:

意大利旅行家,在时来华,他的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民族融合的发展:

  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人、人,信仰,他们同、、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出品人:

高志伟审核人:

史卫民课型:

新授课时间:

  意义:

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促进了。

  合作探究

  元朝统一的进步性是什么?

  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了解了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之后,你有何感想?

  有人说文天祥抗元违背了统一的历史大趋势,是不识时务、逆历史潮流,你是如何看待的?

  课堂小结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我的疑问:

  我的收获:

  四、自我检测

  选择题

  .我国历史上,x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回鹘B.藏族c.蒙古族D.回族

  下列人物中,曾经统一蒙古各部的是

  A、铁木真B、耶律阿保机c、忽必烈D、完颜阿骨打

  我国历史上的元朝建立于

  A、1206年B、1227年c、1234年D、1271年

  10、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阅读下列材料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回答:

  ⑴上述诗句出自哪一作品?

作者是谁?

生活在哪一时期?

  ⑵哪一诗句体现了作者的崇高气节?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思维拓展

  元朝是北方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王朝,在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你能谈谈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几个阶段吗?

民族融合的方式又有哪些?

元朝民族融合的新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的有关史实,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难点:

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但初一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内容知之甚少,结合马克思、培根的话,让学生感知世界面貌的改变,建立其历史的纵横联系,会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学法指南:

  自主学习:

依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勾划要点,并完成学案上自主学习和对应训练部分,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用红色笔标出,准备讨论时解决.提前勾划完成的,巩固记忆拿的准的答案.

  自主学习

  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有、、。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发明:

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方法:

将黏土做成活字,用来排版。

特点:

  意义:

大大促进了的传播,比欧洲早了约。

  传播:

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

  思考:

比较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指南针

  ⑴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

早在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

  ⑵指南针的发明:

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事业。

  应用:

南宋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

  传播:

由传入欧洲。

意义:

为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火药:

  发明:

是我国古代家发明的,朝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应用: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等。

  传播: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和。

  意义:

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重大变革,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

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地位,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提示:

宋元时期文化灿烂的原因:

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

  对应训练:

  宋元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那些?

  材料一: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北宋

  材料二: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

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

  从以上材料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

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长带领交流以上问题,把本小组的疑难问题写在后黑板上。

  疑难问题:

  巩固知识:

  小结本课:

形成知识网络

  课堂检测:

  下列内容属于宋元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的是

  A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B造纸术的发明c火药开始用于军事D发明雕版印刷

  元朝能成为我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除了蒙古兵英勇善战外,还得益于下列哪一重要发明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北宋时,毕升发明了

  A活字印刷品B活字印刷术c雕版印刷术

  我国古代的指南针是在何时经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A北宋阿拉伯人B南宋日本人c南宋阿拉伯人D元朝日本人

  材料一:

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英国科学家培根

  材料二: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则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则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电的利弊》

  材料三: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学分制手段,变马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

  材料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是指四大发明中的什么?

2、材料二中鲁迅揭露了当时的中国的什么问题?

3、材料二和材料三来看,它们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国用途说明了什么?

  结合材料四,谈谈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应当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记住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审美感,提高鉴赏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习重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学习难点:

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自主预习,自我提高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

他编写的,

  一部的通史巨著。

叙述了的历史。

  二、宋词和元曲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唐朝时已出现,经过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等。

  文学家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他的词,。

代表作等。

  女词人生活在两宋之交。

她的词,,,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

他的词里,经常倾诉对的悲痛。

  元曲由和组成。

元朝剧作家最优秀的是元代表作有悲剧。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大画家张择端的,描绘了北宋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当时人称他的画属于“”。

  宋元时期,盛行。

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有、、、。

  人称“”。

元朝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共同学习,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问答题:

  ⑴司马光一生完成的最重要的史书是什么?

这部史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你如何评价它?

⑵关汉卿写的一部著名的悲剧作品是什么?

⑶宋元时期文化名人除了以上两位外,你还能写出几位吗?

请尝试写出他们的一些著名词句或代表作品?

合作探究二

  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⑴这是哪位文学家哪部作品中的名句?

⑵他的词有什么特点?

⑶“三国周郎赤壁”指什么事件?

  ⑷南宋哪位词人和他的词风类似?

  当堂训练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司马光后来说“臣之精力,尽于此书”。

“此书”应是

  A.《史记》B.《宋书》c.《二十四史》D.《资治通鉴》

  在《资治通鉴》中,肯定没有记载哪一历史人物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元世祖

  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A.诗歌B.散文c.诗D.戏曲

  在词中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情,一直胸怀恢复中原壮志的宋代词人是

  A.李清照B.关汉卿c.马致远D.辛弃疾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描绘闺中女子的惜春情怀,这首词的作者是

  A.苏轼B.李清照c.辛弃疾D.关汉卿

  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是

  A.李清照B.马致远c.关汉卿D.汤显祖

  有一幅著名的风俗画反映了宋代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社会生活丰富等现象,这幅画的作者是

  A.顾恺之B.吴道子c.张择端D.赵孟頫

  作品被当时人誉为“神品”的元朝最著名书画家是

  A.黄庭坚B.蔡襄c.赵孟頫D.米芾

  下列人物不属于“宋四家”的是

  A.苏轼B.黄庭坚c.蔡襄D.欧阳询

  0.小林看到一本人物传记中写到“他是北宋杰出的词人,扩展了词的内容,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对后世影响很大,同时他还是著名的散文家和书法家……”文中的“他”是

  A.苏轼B.辛弃疾c.李清照D.陆游

  课堂小结。

谈谈感受

  课后学习,加强自律

  一、知识落实

  司马光是我国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叙述了

  的历史。

  苏轼的代表作是。

  元曲由和组成。

  元朝剧作家最优秀的是,代表作有悲剧。

  大画家张择端的,描绘了北宋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当时人称他的画属于“”。

  “四大家”是指。

  二、课后拓展

  《资治通鉴》和《史记》这两部史学名著具有哪些不同点?

  名称作者创作背景体例成书时间编写内容

  《史记》司马迁忍受巨大身心痛苦,发奋写成纪传体通史西汉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资治通鉴》司马光在皇帝的支持下潜心编撰的编年体通史北宋记载了战国至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词繁荣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