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14882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最新】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B.木已成舟C.蜡炬成灰D.刀光剑影

2.有机物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碳B.氧C.氢D.氯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生铁B.海水C.碘酒D.蒸馏水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5.下列用品主要由合成材料制得的是(  )

A.不锈钢盆B.塑料水杯C.玻璃花瓶D.纯棉毛巾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活性炭将硬水软化B.用甲醛水溶液作食品保鲜剂

C.用汽油可除去衣服上的油污D.用食盐水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7.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K2SO4B.NaNO3C.Ca(H2PO4)2D.KNO3

8.以下实验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测定两金属的密度

B.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C.将两种金属相互刻画

D.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9.“水火无情”,中学生要有一定的安全常识。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通风

B.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跑逃离火灾区

C.液化气、煤气泄露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10.将40mL水与40mL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8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分子间是有间隔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11.下列四支试管中,铁钉锈蚀最快的是()

A.

B.

C.

D.

12.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的是

A.氨(NH3)B.硝酸钠(NaNO3)C.二氧化氮(NO2)D.亚硝酸(HNO2)

13.实验室中用37%的浓盐酸配制10%的稀盐酸74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需量取54mL的蒸馏水

B.在烧杯中进行浓盐酸的稀释

C.把配制好的稀盐酸转移到指定容器中并贴上标签备用

D.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读数,所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大于10%

二、填空题

1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干冰、金刚石、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画出镁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氮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___(写化学符号)。

③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

下列各组微粒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________

A.NO和O2B.CO和N2C.H2O和NH3D.N2O和CO2

15.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温度的变化溶解度变化较大的种物质是__________,这类物质常采取___________的方法从溶液中获得晶体。

(2)t1℃时,甲、乙、丙三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3)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4)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写最简比)。

(5)t3℃时,将乙和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乙____丙(填“>”或“<”或“=”)

三、实验题

16.根据如图所示制取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装置选择用序号填写):

(1)实验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装置B中反应剧烈,从实验可行性和安全角度考虑,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填序号)。

①用容积较小的锥形瓶②将大理石进一步粉碎③加热反应物

④降低液体反应物的浓度⑤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4)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如图所示的F装置和G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囗连接的正确顺序是:

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填小写字母),除杂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四、流程题

17.胆矾(CuSO4·5H2O)是一种重要的含铜化合物。

胆矾溶于水得硫酸铜溶液。

可用孔雀石为原料制取胆矾,部分工艺流程如如图。

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还含有少量SiO2(难溶于水、不与稀硫酸反应)、Fe2O3等杂质,Cu2(OH)2CO3难溶于水,与稀硫酸反应无沉淀生成。

请回答:

(1)在CO2生成CaCO3的过程中,发生反应:

CO2+CaC12+2NH3+H2O=CaCO3↓+2X,X的名称为__

(2)滤渣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3)写出Fe2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液b中的溶质有(写化学式):

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盐溶液c的颜色为__________,实验室蒸发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6)农业上可用硫酸铜溶液和熟石灰配置波尔多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7)工业上可用电解硫酸铜的方法得到铜,其方程式为:

2CuSO4+2H2O=2Cu+O2↑+2H2SO4,电解产生64kg铜,能生成氧气________kg

五、计算题

18.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KIO3),可预防碘缺乏病。

(1)人类膳食中缺碘易患_________

A甲状腺肿大B贫血C骨质疏松症D软骨病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检测一袋食盐是否为加碘食盐,他们查阅资料得知,加碘食盐中的KIO3在酸性条件下能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碘(I2),淀粉遇I2变蓝色。

现提供下列试剂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①KI溶液;②纯碱:

③米汤;④白糖;⑤白酒:

⑥白醋,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必须选用的试剂和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A①③④B①③⑥C②④⑥D①④⑤

(3)该小组同学仔细阅读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说明后,提出问题并与其他同学讨论,继续进行探究。

问题一:

食盐是比较稳定的,而说明中强调“防热”,是否因为受热会造成碘的损失?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老师指导他们将一定浓度的碘酸钾溶液分成5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十分钟后,用硫代硫酸

钠标准溶液测定碘酸钾溶液的浓度,计算碘损失率并记录如表:

温度

30℃水浴

50℃水浴

80℃水浴

100℃水浴

煮沸

碘损失率(%)

0

0.3

0.67

1

5.56

①分析上表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们常说:

“炒菜时要后放碘盐,以免碘的损失。

”这里的“碘”指的是____(填“碘单质”、“碘元素”或“碘原子”)。

问题二:

炒菜时加醋对碘的损失率是否也有影响?

(实验二)探究酸碱度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③此组对照实验,要控制在加热的时间和温度、碘酸钾溶液的浓度和______均相同,溶液的酸碱度不同的条件下进行。

④实验需要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下列物质不能选用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B纯碱粉末C食盐晶体D稀盐酸

(4)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我国规定,食盐中加碘的含量为每千克食盐含腆0.035克,相当于每千克食盐含碘酸钾_____克。

(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

六、科学探究题

19.学习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小明做如下实验:

(提示:

氯化镁溶液为无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或预期现象

结论或解释

现象:

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

方程式为__________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稀盐酸后,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色。

盐酸与氢氧化钠未发生化学反应

有白色沉淀生成

生成沉淀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_________________

1.将II、III、IV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

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静置,上层清液无色

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为__________

(除指示剂外)

2.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_____溶液,可探知该清液中溶质成分

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

(1)请补充表格.①~⑦的内容。

(2)小军认为小明实验I操作设计不足以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应做的改进是_____

(3)小亮认为小明实验III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小明另取试管重新做了lll的实验,在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后,继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

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从微观角度看,此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琳同学提出,实验III如果不用酚酞指示剂,可向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某些物质,根据相应的现象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下列分析正确的有_________

A加入Na2CO3溶液,如果不产生气泡,能证明反应发生。

B加入CuSO4溶液,如果不产生蓝色沉淀,能证明反应发生。

C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如果溶液呈紫色,能证明反应发生。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花香四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木已成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蜡炬成灰的过程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刀光剑影形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A

【解析】

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称为有机物。

选A

3.D

【解析】

【详解】

A、生铁中铁、碳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海水中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碘酒中有碘、酒精,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蒸馏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4.A

【详解】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于加热液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A。

5.B

【详解】

A、不锈钢盆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错误;

B、塑料水杯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正确;

C、玻璃花瓶是用玻璃造成的,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

D、纯棉毛巾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错误。

故选B。

6.C

【详解】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与异味,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软化,故A错误;

B、甲醛有毒不能用来做食品保鲜剂,故B错误;

C、汽油能溶解油污,所以用汽油可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故C正确;

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与氯化钠反应,所以不能用食盐水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故D错误。

故选C。

7.D

【解析】

【详解】

A、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错误;

B、Na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

C、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错误;

D、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正确。

故选D。

8.B

【解析】

试题分析:

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要通过化学变化且出明显现象才能表现出来,A.测定两金属的密度,不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因为金属铜能置换出金属银;C.将两种金属相互刻画不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D.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二者多无明显现象,不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答案选择B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9.B

【详解】

A、室内起火,若急于打开门窗会使室内获得更多的氧气,燃烧更为剧烈,因此不急于打开门窗属于合理的措施;

B、山林中火灾因可燃物--树木较多,燃烧产生的热量会随着风传递,下风处的树木更容易达到着火点燃烧。

因此顺着风跑是个错误选择,此措施不合理;

C、液化气、煤气泄露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开窗通风,故此措施合理;

D、着火时会产生大量烟尘,并在高处,所以室内着火被困时,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此措施合情合理切实可行。

故选B。

【点睛】

身陷火灾现场,正确的自救措施为: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尘吸入体内,同时降低身子逃离。

10.A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A、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解释正确;B、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变小不能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此项错误;C、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变小与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没有直接关系,此项错误;D、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变小与分子在不断运动无关,此项错误,故选A。

11.D

【解析】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

A、缺少氧气,不易生锈;B、缺少氧气,不易生锈;C、同时与水、氧气接触,易生锈;D、氯化钠能加快铁的生锈。

故选D。

12.C

【详解】

氢显+1价,氧显-2价,钠显+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A、设NH3中氮元素化合价为a,则:

a+(+1)×3=0,a=-3;

B、设NaNO3中氮元素化合价为c,则:

(+1)+b+(-2)×3=0,b=+5;

C、设NO2中氮元素化合价为b,则:

c+(-2)×2=0,c=+4;

D、设亚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为d,则:

(+1)+d+(-2)×2=0,d=+3;

由此可知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的是:

二氧化氮(NO2)。

故选C。

13.D

【解析】

【详解】

A、设要37%的浓盐酸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74g×10%=x×37%    x=20g。

水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为74g-20g=54g(合54mL),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烧杯中进行浓盐酸的稀释,故选项说法正确;

C、稀盐酸属于液体药品,把配制好的稀盐酸装入细口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溶质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4.氯化钠分子的构成不同

PBD

【详解】

(1)在干冰、金刚石、氯化钠三种物质中,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所以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氯化钠;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3)①由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形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其结构为:

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结构,即镁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氮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故两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A、一个NO分子中有2个原子,7+8=15个电子;一个O2分子中有2个原子,8+8=16个电子,所以A中两种分子不是等电子体;

B、一个CO分子中有2个原子,6+8=14个电子;一个N2分子中有2个原子,7+7=14个电子,所以B中两种分子是等电子体;

C、一个H2O分子中原子数为3,而一个NH3分子中原子数为4,所以C中两种分子不是等电子体;

D、一个N2O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7×2+8=22个电子;一个CO2分子也是含有3个原子,6+8×2=22个电子,所以D中两种分子是等电子体。

15.甲降温结晶丙>乙>甲相等3:

10<

【详解】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随着温度的变化溶解度变化较大的种物质是甲,这类物质常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从溶液中获得晶体;

(2)t1℃时,甲、乙、丙三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3)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4)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

10;

(5)t3℃时,将乙和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1℃,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t3℃时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乙<丙。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6.长颈漏斗AD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CaCO3+2HCl=CaCl2+H2O+CO2↑④cdabHCl+NaHCO3=NaCl+H2O+CO2↑

【详解】

(1)据图可知仪器①长颈漏斗;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应选择装置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因此不需要加热;若装置B中反应剧烈,从实验可行性和安全角度考虑,可采取的措施有:

降低液体反应物的浓度;

(4)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要先除杂质后干燥,并且都是长进短出;氯化氢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HCl+NaHCO3=NaCl+H2O+CO2↑。

【点睛】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7.氯化铵SiO2Fe2O3+3H2SO4=Fe2(SO4)3+3H2OCuSO4Fe2(SO4)3蓝色玻璃棒、酒精灯CuSO4+Ca(OH)2=Cu(OH)2↓+CaSO4复分解反应16

【详解】

(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原子个数不变,所以X的名称为氯化铵;

(2)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铁、碱式碳酸铜会与硫酸反应,所以滤渣b的化学式为SiO2;

(3)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H2SO4=Fe2(SO4)3+3H2O;

(4)碱式碳酸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以溶液c中的溶质有:

H2SO4、CuSO4、Fe2(SO4)3;

(5)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盐溶液d的颜色为蓝色;实验室蒸发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酒精灯;

(6)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化学方程式为:

CuSO4+Ca(OH)2=Cu(OH)2↓+CaSO4,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7)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x=16kg。

18.AB温度越高碘损失率越高碘元素质量C59.35%0.06

【详解】

(1)人如果缺碘容易得甲状腺肿大;

(2)根据题中信息“碘酸钾(KIO3)在酸性条件下能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碘(I2)”可知所需物质有碘酸钾、KI、酸性物质,对比选项白醋呈酸性,所以有①⑥;根据信息“I2遇淀粉变蓝色”可知需要淀粉,分析选项知米汤的成分是淀粉,所以有③;

[实验一]

①由图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碘的损失率越高,所以得到的结论是温度越高碘损失率越高;

②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以上叙述中的“碘”是指元素;

[实验二]

③对比试验的设计,关键是控制变量,只能有一个变量,可能引起结果变化的量必须固定;根据实验一知道碘的损失率与温度有关,所以必须控制加热的温度及加热的时间、碘酸钾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均相等,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④实验需要调节溶液的酸碱性,氯化钠呈中性,所以不能选用的是氯化钠;

(4)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59.35%;我国食盐中加碘量为每千克含碘0.035克,相当于每千克食盐含碘酸钾的质量为0.035g÷59.35%≈0.06g。

19.试管内液面上升CO2+2NaOH=Na2CO3+H2O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2NaOH+MgCl2=Mg(OH)2↓+2NaCl氢氧化钠出现白色沉淀NaCl和MgCl2另取一套相同的装置,将氢氧化钠溶液改为等体积的水,做对比实验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溶液红色褪去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ABC

【分析】

本题涉及碱与非金属氧化物、指示剂、酸、盐的反应,而且需要结合题中多种信息才能回答正确。

【详解】

(1)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试管内气压减小,试管内液面上升,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③由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④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

⑤实验结束后,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静置,上层清液无色;溶质可能两种:

①NaCl;②NaCl和MgCl2;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