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京腔京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1874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音乐京腔京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音乐京腔京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音乐京腔京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音乐京腔京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音乐京腔京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初中音乐京腔京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初中音乐京腔京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初中音乐京腔京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音乐京腔京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音乐京腔京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音乐京腔京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音乐京腔京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音乐京腔京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京腔京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唱念做打学京剧让学生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使学生有继续关注和了解京剧艺术的愿望。

 

2.知识目标:

通过《唱脸谱》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戏歌这种新的歌曲体裁;通过让学生感受倚音、波音、拖腔中体会京剧的韵味,并进而认识脸谱、感受唱腔、动作等京剧元素。

 

3.能力目标:

在听、看、唱、模仿等各种活动过程中感受京剧魅力。

二、教学重点:

学唱《唱脸谱》第二乐段,并能通过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形式来体会京剧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

1、拖腔的演唱。

2、后半拍起唱以及休止符的准确把握。

2、学生对京剧唱腔韵味的模仿。

3、激发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生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完成京剧《卖水》中的一段念白,引导学生感受京剧的念白。

 

2、简介京剧的念白的分类:

京白和韵白

设问:

刚刚我们所使用的是京白还是韵白?

设计意图:

从京剧的念白导入本课,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京剧念白,并能够区分京白和韵白。

3、了解京剧的起源和历史。

4、教师演唱京剧《卖水》唱段。

设计意图:

教师范唱京剧唱段,学生感受京腔的韵味,激发学生的学唱热情。

或为接下来戏歌的引入做铺垫。

5、设问:

“我们是否可以将流行歌曲和京剧唱腔结合在一起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就是这样一首创新性体裁的歌曲,被人们称之为是“戏歌”,歌曲糅合了京剧唱腔的曲调,使得戏如歌,歌如戏,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非常著名的戏歌《唱脸谱》。

【环节二:

视听感知,走近京剧】

1、完整聆听《唱脸谱》,感受歌曲风格。

师:

同学们,如果按照歌曲唱法的不同,你认为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呢?

每个乐段在演唱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师生交流:

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

通俗唱法,柔美婉转,风趣幽默

第二乐段:

京剧唱腔,铿锵有力、开阔豪放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并感受不同乐段的演唱特点和音乐风格。

2、教师简介京剧唱腔的分类:

西皮和二黄

设问:

《唱脸谱》中这一唱段属于哪种唱腔呢?

设计意图:

学生了解京剧唱腔的分类,并能够区分西皮和二黄两种唱腔。

3、教师范唱《唱脸谱》第二乐段,学生感受哪一句最具有京剧唱腔的韵味。

4、难点乐句学唱:

解决拖腔和倚音、波音的准确演唱。

4、引导学生用当下他们较喜欢的喊麦这种形式来有节奏的说唱歌词。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熟悉歌词和节奏。

5、发声练习:

模仿京剧演员运用吊嗓或喊嗓的方式练习螺旋音的演唱。

教师:

请同学们伸出右手,指尖朝下,做螺旋上升的动作,跟老师一起练习“yi”和“a”作母音的练习。

6、跟钢琴学唱《唱脸谱》。

并通过学生视唱或模唱前奏来解决后半拍起唱的难点。

【环节三:

赏脸谱,唱京韵】

1、设问

(1):

每一位京剧演员脸上都会画有脸谱吗?

脸谱主要用于哪一角色的化妆呢?

——导出京剧的行当:

生旦净丑,脸谱主要用于净行。

设问

(2):

脸谱除了颜色的不同,还有什么区分?

——花纹或图案

2、“远看颜色近看花”即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花纹代表不同的身份。

学生通过花纹来区别张飞和项羽的脸谱。

3、处理歌曲:

通过对脸谱的认识,引导学生将声音脸谱化,即演唱时字头用力咬,后牙要给劲,让人一听到粗犷豪放、富有威慑力和穿透力的声音,就能联想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环节四:

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设问:

除了念和唱,京剧还有哪些表演形式呢?

观看视频《拾玉镯》片段,看看演员在表演什么?

你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

导出——京剧的“做”,即舞台上表现的虚实结合的艺术,舞台上没有实物,要靠演员的身段动作来表演。

2、学生活动:

表演照镜子梳头发的情景。

设计意图:

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参与热情,进一步体会京剧中的“做”这种表演形式以及京剧艺术的魅力。

3、设问:

除了“做”,还有哪些肢体上的表演呢?

导出——京剧的“打”,观看视频《三岔口》片段,除了我们看到的“打”的动作,你还听到了哪些伴奏乐器?

4、简介京剧的场面:

文场和武场

5、通过选择题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打”的特点。

7、设问:

京剧演员“打”的动作是提前设计好的还是即兴的发挥?

京剧演员“打”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精心设计好的程式化艺术。

【环节五:

师生小结】

戏剧界有一句常说的术语“四功五法”,四功:

唱念做打,五法:

手眼身法步,“四功五法”在舞台上的表现告诉我们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所以说,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人生,京剧演绎人生百味,浓缩了中华灿烂文化,也有了现代的传承,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多的去关注京剧,学唱戏歌,将我们的国粹——京剧发扬光大!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歌唱的能力,但他们不喜欢京剧,对京剧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但京剧艺术对他们来说也很新奇,结合他们喜爱的流行音乐,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而且经过初中一年多的学习,他们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理解作品的能力,思维呈现出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过程,他们的学习多以模仿为主,表现音乐的能力也还有欠缺,所以我在选择学法的指导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音乐能力,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了“欣赏”“演唱”“实践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动静结合,师生互动的氛围中去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了解戏歌、京剧及相关知识。

效果分析

本节课中,我始终把“突出审美,深化歌曲主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联想——认知——理解”贯穿在教学的始终,给学生更加生动、主动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

学生通过本课,不仅了解了很多与京剧相关的知识,比如京剧的表演形式、唱腔分类、板式、场面等等,还模仿了京剧的念白,学会了戏歌《唱脸谱》,体验了京剧的做,感受了京剧的打。

整堂课中,师生互动较好,配合默契,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教与学的气氛较好,课堂教学效果也不错。

《京腔京韵》教材分析 

京剧被誉为“国剧”、“国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录,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

在我国众多戏曲中,京剧最具有民族性、群众性和国际性,代表着中华戏曲文化主流。

《唱脸谱》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京腔昆韵》歌唱模块,为教科书保留曲目,这首被人们广为传唱的戏歌,让学生们普及了京剧脸谱以及京剧剧目名称等京剧知识,吸收了京剧唱腔的元素,以净行唱腔为主,兼收了生行和旦行的唱腔,可以说是一个让学生体验京剧唱腔韵味的好素材。

 本课是以唱为主,综合了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形式来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京剧的相关知识。

评测练习

1、京剧的表演形式是()()()()

2、京剧的念白:

()()

3、京剧的唱腔:

()()

4、京剧的行当:

()()()()

5、京剧的板式:

()()()()

6、京剧的场面:

()()

7、列举文场和武场的两件代表乐器。

8、什么是戏歌?

9、下列表述中,不符合京剧“打”的特点是()?

A、它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

B、它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

C、它是真刀真枪的打斗

D、京剧中的“打”讲究稳、准、狠,讲究点到为止

课后反思

本课是一节以唱为主的音乐综合课,所以,我将课题设计为《京腔京韵》,旨在围绕京剧的唱、念、做、打来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

在整节课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以“听、讲”为基础,“唱、思考”为中心,以“表演、看”为辅助手段,紧紧围绕京剧中的唱、念、做、打等要素而展开,从感知——深化——升华,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了解相关知识,并进行再度创作和表演,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突出审美,深化歌曲主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联想——认知——理解”贯穿在教学的始终,给学生更加生动、主动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

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

因此,“丰富情感体验”和“注重情感体验”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课虽是以唱为主的综合课,但我不过分要求学生要把这首《唱脸谱》唱的惟妙惟肖,我的目的是着重让学生感受京腔的韵味,重点关注学生对京剧和戏歌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上完这节课是不是还意犹未尽,余兴未尽,是否真正做到也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

我想,这也是每一个音乐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课标分析

1、新课标指出:

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演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中,在学唱京剧前,我先引导学生模仿京剧演员吊嗓的方式进行了发声训练,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演唱兴趣,在学唱歌曲中,我又强调咬字要字头用力,后牙给劲,有了劲,才有了味,调动了学生参与演唱的积极性,同时,让他们边唱边体会到京剧唱腔的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