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20341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1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集美学校高一生物假期考试

1.如图所示,在U型管中部c处装有半透膜(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在a侧加入细胞色素C(相对分子质量为1.3万道尔顿的大分子蛋白质(红色))水溶液,b侧加入清水,并使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经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将是()

A.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无色B.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红色

C.a液面低于b液面,b侧为红色D.a液面高于b液面,b侧为无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中在U型管中部c处装有半透膜,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离子和小分子自由通过,而生物大分子不能自由通过的膜结构。

【详解】图中所示的U形管中,a侧的细胞色素作为一种大分子物质,无法透过c处的半透膜,只有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从而造成a侧的溶液浓度比b侧的溶液浓度大,所以b侧的水分子透过半透膜到达a侧,直至两侧的浓度相等,所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a侧的液面高于b侧,但b侧的溶液仍为无色。

故选D。

2.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编号为A、B、C组,并分别调整到0℃、25℃、100℃,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人温度分别为0℃、25℃、100℃的等量淀粉溶液,保持各组温度5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A.若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碘液,试管内液体颜色都有可能出现蓝色

B.若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一段时间,试管都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C.该实验的对照组是A组,实验组是B、C组

D.只要在0℃和100℃之间每隔20℃设置一个实验组,就可确定该反应的最适温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点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考查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规律、最适温度的探究和变量控制,以考查通过理解和分析解释问题的能力。

【详解】若向三支试管中加入碘液,A试管由于酶活性降低、C试管由于酶活性丧失,有淀粉存在会出现蓝色,B试管也有可能因淀粉没有完全分解而出现蓝色,A正确。

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A、B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B错误。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都是实验组,相互对照,C错误。

在0℃和100℃之间每隔20℃设置一个实验组,可确定该反应的最适温度范围,但不能确定最适温度,D错误。

【点睛】低温只能使酶的活性降低,高温使酶的活性丧失;探究酶的最适温度,需要逐渐缩小温度梯度。

3.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

B.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

C.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D.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

该图中有温度计,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

分析乙图:

该装置中的NaOH溶液可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消耗的氧气。

分析丙图:

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详解】甲装置中含有温度计,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A正确;乙装置中的氢氧化钠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如果液滴移动说明进行有氧呼吸,但不能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C正确;微生物也会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及产物,掌握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产生情况,能分析实验装置中器材或溶液的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基础是细胞膜流动性

B.鉴别细胞的死活可以用台盼蓝染色,死细胞被染成蓝色

C.所有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D.蜜饯腌制过程变甜是因为细胞已经失水死亡,细胞膜丧失了选择透过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实验中用台酚蓝染液对细胞进行染色,若该细胞为活细胞,染液无法进入细胞,细胞不会被染上颜色;若该细胞为死细胞,则细胞会被染成蓝色。

【详解】A、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胞吐方式进出细胞,胞吞、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正确;

B、活细胞的细胞膜不允许台盼蓝进入,鉴别细胞死活可用台盼蓝染色,死细胞被染成蓝色,正确;

C、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也可能是协助扩散,如钾离子进入人体细胞,错误;

D、蜜饯腌制时高浓度的蔗糖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此时的细胞膜丧失了选择透过性,蔗糖分子因此可以进入细胞,正确。

故选C。

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酶均在核糖体上合成

B.在任何温度条件下酶的催化速率总是远高于无机催化剂

C.人的唾液淀粉酶的保存温度是37℃

D.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进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化学本质有两种,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酶的催化特点是高效性、特异性和需要一定条件。

【详解】A、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但少数酶是RNA,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错误;

B、酶的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温度过高时,酶会失活,错误;

C、37℃是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最高时的温度,保存应在更低温度条件下,错误;

D、由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温和的条件和高效的特点,保障了细胞代谢在温和的条件下就能快速进行,正确。

故选D。

6.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伤口处贴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让伤口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B.在马拉松跑的过程中,主要靠有氧呼吸供能,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之比为1:

1

C.水稻稻田需要定期排水“晒田”,仅仅是为了避免根系进行酒精发酵

D.堆放的干种子内部会变潮发热,原因是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都产生了热量和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详解】A、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防止伤口处厌氧菌生存和繁殖,错误;

B、马拉松跑时进行的是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释放量相同,因此人体细胞呼吸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之比是1:

1,正确;

C、水稻稻田需要定期排水“晒田",是为了通风换气,错误;

D、堆放的干种子内部会变潮发热,原因是种子进行有氧呼吸时,产生了热量和水,无氧呼吸不产生水,错误。

故选B。

【点睛】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

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活化氢);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

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反应式:

C6H12O6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能量。

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

反应式:

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

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能量。

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

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无氧呼吸

第一阶段:

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

须特别注意的是,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者乳酸的过程中并不产生能量。

7.“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的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

下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运动强度下只有有氧呼吸,b运动强度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存在,c运动强度下只有无氧呼吸

B.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会因为乳酸增加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C.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D.运动强度大于或等于b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的消耗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剧烈运动时,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同时也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经无氧呼吸分解成乳酸,释放少量的能量。

剧烈运动时能量来源仍以有氧呼吸为主;肌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的能量,无氧呼吸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中。

题目以相关知识为背景考查图表分析能力和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详解】A、a运动强度下乳酸含量低,无氧呼吸较弱,b运动强度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有所增强,c运动强度下氧气消耗速率较高,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速率都在较高水平,错误;

B、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出现酸胀乏力的现象,正确;

C、无氧呼吸中葡萄糖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乳酸中,少部分释放,释放的部分中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错误;

D、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CO2,有氧呼吸CO2的产生量将等于O2的消耗量,运动强度大于或等于b后也一样,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8.如果改变光合作用的反应条件会引起相应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突然中断CO2供应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5/C3比值减少

B.突然将绿光改变为红光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比值减少

C.突然将红光改变为绿光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5/C3比值增加

D.突然中断CO2供应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比值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

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中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阶段;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阶段;而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光合速率。

【详解】A、突然中断CO2供应,使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固定减少,而三碳化合物还原仍在进行,因此导致C3减少,C5增多,因此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5/C3比值增加,错误;

B、突然将绿光改变为红光会导致光反应吸收的光能增加,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增加,而ADP相对含量减少,因此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比值增加,错误;

C、因为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突然将红光改变为绿光,会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这将抑制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导致C5减少,C3增多,因此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5/C3比值减少,错误;

D、突然中断CO2供应使C3减少,因此三碳化合物还原利用的ATP减少,导致ATP积累增多,而ADP含量减少,因此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比值增加,正确。

故选D。

【点睛】光反应

场所:

类囊体薄膜

2H2O—光→4[H]+O2

ADP+Pi(光能,酶)→ATP

暗反应

场所:

叶绿体基质

CO2+C5→(酶)2C3

2C3+4([H])→(CH2O)+C5+H2O

总反应式:

6CO2+6H2O(光照、酶、叶绿体)→C6H12O6(CH2O)+6O2

9.在一定浓度的CO2和最适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表,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A、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3mg/100cm2叶•小时

B.当光照强度超过9klx时,B植物光合速率不再增加,不可能是因为受到二氧化碳浓度的限制

C.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A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是45mg/100cm2叶•小时

D.与A植物相比,B植物是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最有可能是小麦等阳生植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真正的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时,此时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的值时,再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会改变,这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

【详解】A、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A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为11+5.5=16.5mgCO2/100cm2叶•小时,而B植物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为15.故两者固定的二氧化碳的差值16.5﹣15=1.5mgCO2/100cm2叶•小时,错误;

B、B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为9klx,如果在增加光照强度,也不会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因为此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或温度等,错误;

C、总光合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A植物的总光合速率=11+5.5=16.5mgCO2/100cm2叶•小时,错误;

D、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A植物的光照强度比B植物的光照强度小,推测B植物是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最有可能是小麦等阳生植物,正确;

故选D。

【点睛】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光照强度:

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强度也随着加强;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就不再增加.注意:

在生产上的应用:

a、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通过轮种,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

b、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

(2)CO2:

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只有当环境中的CO2达到一定浓度时,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0.03%,如果浓度提高到0.1%,产量可提高一倍左右.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产量不再提高.如果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0.005%,光合作用就不能正常进行.

注意:

在生产上的应用:

温室栽培植物时,施用有机肥,可适当提高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3)温度:

温度可以通过影响暗反应的酶促反应来影响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提高,光合作用加强;温度过高时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使光合作用强度减弱.

注意:

适时播种;温室栽培植物时,可以适当提高室内温度.

(4)水分:

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水分还能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内(如夏季的“午休”现象).

注意:

在生产上的应用:

预防干旱;适时适量灌溉.

(5)矿质元素:

如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N是光合酶的组成成分,P是ATP分子的组成成分等等.

注意:

在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施肥,适时适量地施肥

10.一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A.4,8,8B.2,4,8C.8,16,16D.8,0,8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4个四分体表示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则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有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故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着丝点还未断开)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条,染色单体数为8条,DNA分子数也是8条。

11.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依次是

A.42、84、84B.84、42、84C.84、42、42D.42、42、84

【答案】B

【解析】

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NA已经复制,每条染色体含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所以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84、42、84。

12.下列对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B.一个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

C.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D.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考点:

本题着重考查了四分体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考生要识记一个四分体是指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中的四条染色单体,并且每条染色单体上均含有1个DNA分子。

13.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在受精卵细胞中

A.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卵细胞

B.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卵细胞

C.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平均来自精子和卵细胞

D.细胞中营养由精子和卵细胞共同提供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A错误;受精时,精子只有头部(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因此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B正确;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平均来自精子和卵细胞,而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C错误;受精时,精子只有头部(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因此受精卵中营养几乎完全由卵细胞提供,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染色体复制

②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同源染色体联会

④着丝点分裂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顺序正确的是①→③→②→④,故选A。

【考点定位】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名师点睛】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

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15.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A.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B.有纺锤体形成

C.同源染色体联会D.着丝点分开

【答案】C

【解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期都有纺锤体的形成,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的分裂,B错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C正确;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均均匀地移向细胞两极,D错误。

【考点定位】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名师点睛】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比较:

比较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染色体复制

间期

减I前的间期

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联会与四分体

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不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交叉互换现象

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

分离与组合

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的

行为

中期位置

赤道板

减I在赤道板两侧,减II在赤道板

断裂

后期

减II后I期

16.下图是细胞分裂过程图,下列有关图中a–c阶段(不含a、c两点)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细胞中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由1∶2变为1∶1

D.此期的染色体行为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DNA增加一次,减少两次,可知表示的是减数分裂过程。

ab为减一分裂,b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始终为1:

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而不是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故答案为B。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

点评:

基础题,识记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量变化的曲线即可。

17.下图中甲、乙、丙表示某一动物正在分裂的三个细胞。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正常体细胞含8条染色体

B.甲、乙、丙中核DNA含量的比例为2:

2:

1

C.若三个细胞来自同一器官,该器官可能是卵巢

D.若三个细胞为亲子代关系,则关系为甲→乙→丙

【答案】B

【解析】

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生物正常体细胞含4条染色体,A错误;甲细胞含有8个核DNA分子,乙细胞含有8个核DNA分子,丙细胞含有4个核DNA分子,因此甲、乙、丙中核DNA含量的比例为2:

2:

1,B正确;根据甲细胞的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为雄性动物.若三个细胞来自同一器官,该器官可能是睾丸,C错误;原始生殖细胞先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再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若三个细胞为亲子代关系,则关系为乙→甲→丙,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8.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图象,它可能属于()

A.极体B.精原细胞C.精子D.初级卵母细胞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称为第一极体、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A正确;

B、精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而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精细胞中不含姐妹染色单体,而该细胞含有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

D、初级卵母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而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

A,

19.下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