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21107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五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五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五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五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五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五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五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五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五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五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五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

《五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

五上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集中识字(2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读认文中有读音的字词,学会读写生字格里的字词。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读写生字格里的字词。

前置作业:

1、从文中找出一类生字,用“△”标记。

2、从文中找出二类生字,用“○”标记。

3、找出生字在课文中的拼音和词语抄写在语文本上。

4、自读语文本上的字词后到小组长处过关。

教学预设:

一、学生独立完成前置。

(1课时)

二、小组交流前置作业。

三、展示汇报:

1、两个小组汇报13、14课的字词朗读。

2、小老师带读

3、两个小组汇报15、16课的字词朗读。

4、小老师带读

四、集体交流第1课的二类生字的难写字和易错字。

老师领写二类生字,学生每个写两遍。

集体交流第三课的二类生字的难写字和易错字。

老师领写二类生字,学生每个写两遍。

五、当堂作业:

把每个生字抄写4个。

 

13、《钓鱼的启示》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前置作业:

1、我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用一句话说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哪些自然段写“钓鱼”的内容,哪些自然段写“启示”的内容。

3、画出“我”得到的启示的句子。

谈谈体会。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

 人生会有许多经历,有的经历会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教训。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13《钓鱼的启示》。

 2、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问题?

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交流问题一:

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三、迅速浏览课文,理清条理。

解决问题2:

写钓鱼的是1-9自然段,写启示的是10-11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解决问题3:

1、找出中心句。

2、读一读“我”得到的启示。

五、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2、我能把下面的词语适当地分配到括号里。

看说走跑打睡

呼呼地()慢吞吞地()慌慌张张地()

狠狠地()眼睁睁地()原原本本地()

 

第二课时

前置作业:

1、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得意→()→()→()

3、说说你对中心句的理解。

一、学生质疑。

二、细读感悟

1、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

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

2、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得意→(急切、不理解)→(委屈、难受)→(无可奈何、依依不舍、遗憾)

对比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心情。

四、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著名的建筑师”有不有联系呢?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话语的含义,对题目的含义有所理解。

  4、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获得的类似的体验理解课文。

 

前置作业:

1、用一句话说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各段意思。

3、“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生活也是这样”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

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

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交流问题一:

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三、浏览课文,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大意。

解决问题2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2、体会中心句: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我还可以用“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谚语来表达。

这句话对我的启示是面对困难时,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

五、拓展实践

1、假如时光已经飞速,现在已经是2025年,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30岁左右,

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

当2年后同学聚会上,成功人士将怎样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六、拓展总结

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

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5、落花生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第一课时

前置作业:

1、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情。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检查课文朗读,相机正音。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

  (讨论并明确分段。

) 

三、总结全文。

1、课文围绕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初读课文后,主要内容是哪些?

次要内容是哪些?

2、课文中的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呢?

让我们在下节课共同研究吧。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前置作业:

1、找出课文中心句,体会句子的含义。

2、你知道在生活中都有哪些人像花生一样不图虚名、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呢?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

二、重点学习议花生,感悟做人的道理。

 1、花生有哪些好处?

 2、读读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3、读13自然段,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4、你知道在生活中都有哪些人像花生一样不图虚名、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呢?

如清洁工人、送报人、修理工等这些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的普通劳动者,他们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令人羡慕,他们的劳动成果也许并不引人注目,但他们实实在在地在为大家服务。

三、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四、作者的笔名为什么叫“落华生”。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

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

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6、珍珠鸟

                                     

【教学目标】

1、知道珍珠鸟很怕人,了解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

2、领悟课文是怎么具体表达“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3、帮助学生将文章描绘的“我与珍珠鸟相处的情景”整合成三、四个画面,感受我们“日渐亲近的情谊”。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前置作业: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由()到()再到(),反映出作者对珍珠鸟的()。

3、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谈谈对中心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两天,我们又结识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

他娇小、可爱,就是特别怕人。

作家冯骥才用他的笔,他的心为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动人的故事。

二、检查课文朗读情况,用一两句话说明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解决问题2

 

四、珍珠鸟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请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并加以理解。

理解1:

作者这么关心、爱护珍珠鸟,人与小鸟相处得这么友好,真令人羡慕,我们也应该与动物和睦相处。

理解2:

人与鸟都这么友好,我们同学之间也应该互相信赖,友好相处。

理解3:

我们也要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爱心滋润周围的一切事物,用信赖去创造美好的境界。

五、拓展延伸:

①摘抄文中你认为的精彩语句并写好感受。

    

②搜集与鸟有关的成语、诗句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提高学生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

2.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教学难点: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格言或漫画。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1)学了本单元,大家都知道“生活”就是一本永远读不完,也是读不够的书。

我们常常会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启示,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都能引起思考,得到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2)明确要求:

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和写作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在默读后说一说:

本次“口语交际”和“写作”的主题是什么?

交流的内容可以是些什么?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讨论与交流的内容:

◆说一件事:

把事情的发生和经过讲清楚,把从中得到的启示说明白;◆座右铭:

就是用来激励或提醒自己的警句格言。

有人提示自己要爱护身体,就写下一个座右铭:

健康是幸福的源泉。

还有人要告戒自己要守信用,就把《论语》中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那么我们在平日里搜集了很多名言警句,并把它作为座右铭的(可以是别人说的,也可是自己拟的)先说说自己的座右铭是什么,再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

◆看书中的漫画:

图上画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三、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课时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获得的启示。

今天我们就给你感悟最深的漫画来写一写,好吗?

自主汇报,指导命题

◆要求学生看书认真观察,进行分析思考:

“漫画”画了一个什么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意思?

你对这幅漫画有怎样的想法?

同桌交流,互相补充。

◆再让学生把课前搜集的自己喜欢的漫画拿出来。

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

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思考:

“漫画”画了一个什么的故事,你能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它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对这幅漫画你有怎样的想法?

你为什么要向大家推荐这幅漫画?

二、组内作交流,互相启发。

◆确定命题。

可以直接以“一幅漫画”为题;如果能在“漫画”前加上一个词:

“一幅()漫画”,有个题眼则更好;要是能像本单元的课文那样用“()的启示”,或含义深刻的句子来命题,也很不错,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等。

◆习作要求:

先列个提纲,准备动笔把漫画的内容和自己的思考写下来。

文章的提纲可以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介绍漫画的内容;由漫画想到的故事;自己看了这幅漫画产生的思考;向同学推荐这幅漫画的理由。

◆回顾本单元写作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写作方法:

朴实无华,但含义深刻---告诉做人的哲理并运用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三、自主习作,自读自改写完以后,让学生自己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如果你自己是读者,读了这篇文章知道所推荐的这幅漫画上画了什么吗?

了解了漫画所表现的故事是什么内容了吗?

被作者的思考打动了吗?

如果自己感觉哪里不满意,修改一下。

然后,给要好的同学看一看,请他们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再次修改。

四、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同桌互相阅读,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1.对比别人的习作,看看自己的习作有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

2.检查一下自己的习作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3.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

4.看看文章中还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一、两篇习作,引导学生修改。

五、课外拓展在全班举办一次以“把我最喜欢的漫画推荐给你”为主题的漫画作文展──漫画粘贴文章的前面。

同学间传阅浏览,互提建议。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阅读批语,培养兴趣

①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②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

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巧妙的构思,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二、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略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③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三、小组合作,自己修改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再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帮着评改,自己进行修改。

 

回顾·拓展四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给人启迪的事情、格言及漫画等,在交流中得到启示。

2.引导完成词语盘点的内容,学生朗读并积累格言。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启示,在交流中学习作人、做事的准则。

教学难点:

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准备一些富有哲理的作品,格言、座右铭以供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1、读准词语的字音。

2、记清词语的字型,注意易写错的字,用笔画出,全班交流,加深记忆。

二、交流平台

回顾本组四篇课文的课题。

选择一篇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或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容和所得到的启示。

(1)独立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

(2)选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3)拓展。

说说学了这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例如:

对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联想,对课文表达上的感悟等)。

三、日积月累

方法:

(1)自读自悟。

(2)组织交流。

可选择其中的一两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例子,谈谈感受。

(3)背诵,摘抄自己感兴趣的格言。

(4)拓展。

补充交流课文积累的名言佳句或警句等。

(5)延伸。

建议学生课外继续收集警句名言,有条件的,鼓励他们分类摘抄,以方便查找引用,或者做成卡片,作为座右铭置于书桌、床头,用来经常提醒、激励自己。

四、成语故事

本单元安排的成语故事是“水滴石穿”的典故。

故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显易懂,理解的重点是故事的原意和现今引用意的转换。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成语的寓意何处?

2.交流:

(1)让学生自读故事,然后同桌交流:

“水滴石穿”是谁在什么时候对谁说的话?

它的意思是什么?

(2)“水滴石穿”这一成语现在一般用在什么方面?

(3)从故事中画出与“水滴石穿”意思相近的成语。

(4)再读故事,说说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6)复述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如有可能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习这一成语故事的体会,并练习用上“水滴石穿”来说几句话。

 

课后小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