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33736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末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末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末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末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末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末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末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末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末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期末考试.docx

《九年级上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期末考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上期末考试.docx

九年级上期末考试

九年级(上)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20分)2008年元月

亲爱的同学:

面对眼前这份试卷,答第Ⅰ卷时,用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标号涂黑;答第Ⅱ卷时,直接答在试卷上,请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规范书写。

祝你考试成功

积累运用

阅读

写作

总分

总分人

附加分

(一)

(二)

积累与运用(24分)

评分人

得分

第Ⅰ卷(1-5小题,答在答题卡上每题2分)

1.下列各项对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人生在世,有许多力量可以诱惑你,扭曲你,强迫你做这做那。

然而,你想过吗?

人世间,除了权力、金钱、声望、暴力等等之外,还有一个给人成功,百灵百验的秘诀,有了它,一个人的潜能可以成倍的施展出来,这不是别的,是奇迹般的品格:

正直。

  A.诱惑你xiù     B.强迫你qiǎnɡC.潜能qián    D.秘诀mì

2.下列各项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擅动。

B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C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这也算一种“信”,那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A.如果假使也便。

B.假使如果却便。

C.因为倘若也却。

D.假使倘若也却。

4.下面四句话中说话得体的一句是()

A.前面在施工,给您带来不便,请绕道行走。

B.校长,今天你的报告一定很精彩,希望你不要迟到。

C.老师,这是我的作文,希望你一定要认真批改。

D.你是专家,请你先发言,所谓“抛砖引玉”嘛!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同学们来信反映的情况,基本上是完全正确的。

B.秀丽的河山和丰厚的文化,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

C.钢铁厂把源源不断的钢材运往全国各地。

D.在我入团宣誓时,产生了一种光荣感和责任感。

第Ⅱ卷(1-5小题,答在试卷上共96分)

6.左图是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它是从1985件全球应征的有效作品中脱颖而出,并在众多专家的帮助下进行了多次修改而最终产生的。

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是中国的,能传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沉淀之上的现代感”。

请你探究一下该会徽是如何传达出我国悠久历史传统文化的。

4分

 

7.模仿下面诗句,仍以“新月弯弯”开头,仿写诗句。

(3分)

新月弯弯,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风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8.名著阅读(3分)

作为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水浒》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营养。

它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尤以林冲、鲁智生、武松、李逵等人最具神采。

在这四位中那一位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概述与人物相关的故事及故事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特征。

1人物姓名:

2相关故事:

3人物性格特征:

9.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

请根据所学过的《藤野先生》、《故乡》两篇文章,拟写一幅对联,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2分)

上联:

藤野正直令我怀念

 

 

 

 

下联:

10.用心读一读下面三则材料,写一写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2分)

材料一:

有人认为: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从古代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总之,知识是形成创新的素材。

材料二:

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这些伟大人物,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非凡的灵感,他们非凡的灵感产生的途径是:

关注极普通的、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们反复地思考、不断地充实。

材料三:

伽利略有一次在教堂里祈祷时,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一盏油灯的链条不断的滴嗒声惊扰了他,引起了他的一连串思考,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

他立刻回家进行了反复的实验,最后发现了自然的节奏规律。

阅读(46分)

评分人

得分

一古诗文背诵与鉴赏

11.古代诗文背诵(6分句中有错别字不给分)

①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②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与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③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陆游《卜算子咏梅》)

④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

”来形容。

(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

⑤《观刈麦》中深刻反映农民艰辛劳动的诗句是,

⑥和谐是什么?

和谐是陶渊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从容;和谐是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生机;和谐是孔子《论语》“己所不欲,”的境界。

古代诗文鉴赏(4分)

武 陵 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①此词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当时北国沦陷,丈夫亡故,词人只身流寓浙江金华。

②舴艋:

小船

12.请写出了这首词的词眼,并说说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词眼:

思想感情:

13.请你从艺术手法角度品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妙处。

(2分)

 

二古文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段,完成14-17题。

(10分)

【甲】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乙】螳螂捕蝉刘向

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

“敢有谏者死!

”舍人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③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④。

吴王曰:

“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螳螂委身⑤曲附⑥,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⑦,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⑧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

“善哉!

”乃罢其兵。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荆:

楚国。

②少孺子:

年轻人。

③怀丸:

胸前藏着弹子。

④旦:

早上。

⑤委身:

紧贴树枝。

 ⑥曲附:

弯起前肢。

  ⑦延颈:

伸长脖子。

 ⑧务:

一心。

14.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2)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        )(3)恢弘志士之气()(4)如是者三旦()

15.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

 诚宜开张圣听

译文:

16.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两文的共同话题,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诸葛亮采用了的方式,少孺子采用了的方式。

(2分)

17.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

乙段中的少孺子和吴王,你更欣赏谁?

为何?

(2分)

 

三现代文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说“帘”》完成18—21题(12分)

说“帘”

陈从周

①初夏天气,窗前挂上了竹帘,小斋的境界,分外的感到幽绝,瓶花妥帖,十分宜人。

这小天地起了变化,还不是这帘在左右吧?

②说起帘,这在中国建筑中是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说的率直点,即所谓诗情画意,而诗情画意又非千篇一律,真是变化无端。

帘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实中有虚,静中有动,因此帘后美人,帘底纤月,帘掩佳人,帘卷西风,隔帘双燕,掀帘出台,等等,没有一件不叫人遐思,引人入画。

③“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凭山”,古人在建筑中,帘与屏两者常放在一起,都是起不同的“隔”的妙用,帘呢?

更是灵活了,廊子里,窗上,门上,室内,有了它,就不一样,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也要装上帘。

因帘产生了许多故事:

“珠帘寨”,“水帘洞”以及因帘而产生的许多韵事,真是洋洋大观。

我说,帘与恋音通,因物生情,也可说是帘的妙解了。

④“隔帘双燕飞”是我在儿时最欣赏的画本。

如今城市空气污染,燕子绝迹了。

而帘呢?

珠帘太豪华,水晶帘没有见到过,那最细的要算虾须帘,如今已入著名博物馆。

单就湘帘、竹帘来说,通风好,隔音好,帘影好,遮阳好,留香好,而且分外雅洁……几乎好说有帘如无帘,可说是有景与无景,静止的环境,产生了动态,而动态又因声、光、影、风、香……起了千变万化的幻境,叹为妙用啊!

⑤帘的美,还要配合着帘钩、帘架,“百尺虾须上玉钩”,虽未说出什么帘架,想来也不会太寒酸的。

至于“草色入帘青”,疏帘听雨,那也必然是很雅洁的竹帘了。

“珠帘暮卷西山雨”,只能在滕王阁上方得体。

帘上绣花的绣帘,缺少空透,棉帘,布帘,只求实用。

而帘上画画称画帘,但我总不太欣赏它,似乎多此一举,用假景来扰乱真情了。

素帘起的变化,那真是移步换影了。

⑥贝聿铭香山饭店设计建成,邀我小住,窗上装有竹帘,这迷人的山居,添上这迷人的帘影,不愧为出于大师手笔。

他对中国文化是有深厚的感情,小至一帘,也不肯轻易放过。

我在录音机中放出了昆曲《琴挑》,华文漪的那句“帘卷残荷水殿风”唱词,正仿佛帘动风来,客中寻趣,我则得之了。

⑦今日的建筑师、园林师们,似乎将帘已抛出九霄云外了。

我总感到中国人的用帘,不仅仅是一个功能问题,它是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内。

(选文有删改)

18.第段中引用的“草色入帘青”出自(填作者)的《》(2分)

19作者认为“中国人的用帘,不仅仅是一个功能问题,它是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内”。

品读全文(6分)

1找出帘的种类,并选择其中的六种工整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②本文第⑥小节采用的说明方法,突出竹帘的

的妙用。

作比较通风好,隔音好,帘影好,遮阳好,留香好,而且分外雅洁

③文中多处引用古诗文,你觉得这样写有何好处?

20.美的家需要美的装饰。

假如你建议家里购置“帘”,请结合本文“帘”在建筑中的功能作用,具体陈述理由(2分)

21.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东些有的渐渐淡出,有的历旧弥新。

请从以下中国传统的事物中任选一种,谈谈你对它的了解或看法。

(2分)

①屏风②脸谱③折扇④剪纸⑤福娃

 

评分人

得分

(二)阅读文章,然后完成21~25题。

(14分)

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马付才

  ①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超市里的霓虹灯在黑白电视机里闪着刺眼的白光,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②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呀!

我年少的心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

  ③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旅游帽,洋气十足。

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就借住在我家。

  ④有一天早上她要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

我缠着要和她一起去。

于是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我说:

“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意思。

”可她却说:

“不要把别人的生活都想得太美好了,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

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⑤在四川的一座大山里,有一个小女孩,十岁那年,母亲病逝;十二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成体力活。

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学校上学。

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腰上缠上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钱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

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可她一共贷了八千多元的助学贷款……

  ⑥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草却说,这个女孩就是她。

我惊讶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

  ⑦黄春草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巨石下面,那块巨石像伸出的屋檐一样,严严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

她说:

“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余光。

  ⑧是啊,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地点,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艰难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22.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不超过50字)(3分)

2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浯的理解,(每小题2分,共4分)

(1)第二天,我质问父亲:

“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⑵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

24.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是景物描写,请联系上下文,分析这个句子的作用。

(3分)

 

25.请谈淡你对⑦段“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这句话的理解。

(2分)

 

26.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

(2分)

 

27.附加题(4分)(本题分数可记入总分,但总分不能超过120分)

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足;是杰出,还是平庸,在比较中,我们往往都会感到自己的处境不如意。

亲爱的同学,读了本文后,你一定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新的认识,对人生有新的感悟,请以“感谢你,岩石下的小花”为题,写一段话。

(50字左右)(4分)

评分人

得分

三、作文(50分)

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

(1)题目自拟。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5)结构完整,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

28.题目: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青年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口,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友爱”、“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

当船行至江中时,风起浪涌,险相环生,梢公说:

“船小负载太重,客官须丢掉两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

”看年轻人哪个都不舍的丢弃。

梢公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和“友爱”抛进了河里。

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24分)

第Ⅰ卷(1-5小题,答在答题卡上每题2分)

1 A2A3A4A5B

第Ⅱ卷(1-5小题,答在试卷上共96分)

6不设统一答案。

参考要点:

①北京奥运会会徽融入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书法和篆刻印章等艺术形式,②作品主体部分又似汉字篆书“京”字,又似舞动的“人”张开双臂,③传递着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礼仪之邦的友好、真诚与热情。

(4分。

答到其中任两点得4分;只答到1点得2分。

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7新月弯弯,像一把镰刀/我挥刀割麦/喜获颗粒归仓(无固定答案)

8鲁智生鲁智生拳打郑关西或鲁智生大闹野猪林仗义豪侠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豁达明理脾气暴躁

9闰土麻木与吾隔膜

10我的结论:

渊博的知识是创新的基础,仔细观察、反复思考、不断充实是创新的方法。

(无固定答案)

阅读(46分)

一古诗文背诵与鉴赏

11①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②只吹的水尽鹅飞罢③④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⑤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⑥勿施于人

12“愁”表达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满腔忧愁

13“愁”本抽象之物,只可意会,难以捉摸。

如今作者却将它装上小船,给人一种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而且还怕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则愁又显得有重量了。

(得1分)其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想象惊人,实在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

(得1分)

二古文阅读与鉴赏

14时侍臣发扬光大这样

15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

16直谏讽谏或故事说理

17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说“帘”》完成18—21题(12分)

18刘禹锡陋室铭

19①竹帘、珠帘、水晶帘、虾须帘、湘帘、绣帘、棉帘布帘、素帘、画帘(错2个扣1分)②作比较通风好,隔音好,帘影好,遮阳好,留香好,而且分外雅洁③A古诗典雅优美,富有诗情画意,更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深化了文章的意境。

B丰富的征引,使文章内容更充实丰富。

C更能体现“帘文化”的意趣。

(以上三点答出1点即可得满分)

20一是增添了诗情画意,二是起了“隔”的作用,隔中有透,实中有虚,静中有动。

21(无固定的答案)示例一:

屏风屏风除了挡风之外,还是建筑物中可以移动的精巧断隔。

屏风按建造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

屏风有单扇和多扇之分,多扇少则两扇,多则十二扇,能随意折叠。

示例二:

脸谱京剧中的脸谱能帮助我们理解剧情。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贬义。

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脸谱起源于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留着这种传统。

评分内容2分,语言2分

(二)阅读文章,然后完成21~25题。

(14分)

22.(3分)“我”生活在大山里,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听了黄春草在逆境中奋斗的经历后,认识到了只有选择顽强.才能茁壮成长。

(提示:

“我”羡慕城里人的生活1分,黄春草的奋斗经历1分,“我”的认识1分)

23、(4分)

(1)“质问”:

表达“我”对父亲的不满,把自己不能过上城市富足生活的责任归结到父亲身上。

(2分,意合即可)

(2)第—个“竟然”强调小花恶劣的生长环境;第二个“竟然”突出了小花顽强的生命力;(2分,各1分)

24、(3分)烘托了“我”对黄春草的美好生活的羡慕之情(或“向往之情”)。

25、(3分)“阳光”暗喻了美好生活(“阳光虽然没有照到小花身上”是指还没有过上美好生活,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是指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存在)(1分)这句话告诉我们看到了美好生活,就有了希望和梦想,就要去追求奋斗。

(2分)

26、(3分)形象点明了文章的主旨(2分.如果不写“形象”扣1分)暗喻了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人(或者“黄春草”)(1分)

27、(4分)提示:

紧扣原文.结合实际,语言流畅(如不结合实际扣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