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430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江苏省盐城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近段时间,大学“撕名牌”——校名简称之争,因几起案例连续涌入舆情管道:

那边厢四川“川医”的争论还没,这边厢南昌大学、南京大学又掀起“南大”简称之争。

对此,《光明网》评论道:

“它纯属虚荣心作祟;高校若想通过简称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属于

②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    的争论。

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      ,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各有千秋,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A.尘埃落定    本末倒置    旷日持久    大相径庭

B

.烟消云散    

细枝末节    经年累月    南辕北辙

C.尘埃落定    细枝末节    旷日持久    南辕北辙

D.烟消云散    本末倒置 

   经年累月    大相径庭

2.下列诗句中,属于表达“人事沧桑,自然永恒”感慨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D.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对下面加点诗句所用的修辞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夸张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比拟

C.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借代

D.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比喻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初唐后期,随着“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唐诗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局,体现了诗歌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特点。

B.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创新,唐诗迎来了它的全盛时代。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形成了唐诗的巅峰。

C.在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巨星。

杜甫称赞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自己却爱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韩愈说: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杜甫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他的诗歌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仁爱和忧患情感,因而被称为“诗史”。

5、下列不是出自杜甫之手的诗句是(3分)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C.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D.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秦晋崤之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

“孟子!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蹇叔之

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崤。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

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

“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

”杞子奔

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

“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

“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必伐秦师!

”栾枝曰: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先轸曰: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遂发命,遽兴姜戎。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文嬴请三帅,曰:

“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

”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

公曰:

“夫人请之,吾舍之矣。

”先轸怒曰: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不顾而唾。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不替孟明,曰:

“孤之过也,大夫何罪?

”(选自《左传》,有删节)

【注】①公元前628年,晋文公重耳去世,但还未安葬,晋襄公继位,晋文公曾在外流亡十九年,后得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国即君位。

②文赢:

秦穆公的女儿,晋文公夫人。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辞焉辞退B.不腆敝城邑丰厚、富裕

C.彼实构吾二君离间D.不替孟明废去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来刻画人物,突出人物个性。

蹇叔的三段话直接谏诤秦穆公,但语气大有区别,使蹇叔的形象更为真实可亲、丰满完美。

B.以蹇叔论战为中心,以秦军东进为经,以秦、晋、郑主要人物的活动为纬,把众多人物、纷杂事件有条理地编织在一起,以印证蹇叔对战争的判断和分析的预见性。

C.皇武子辞客一段话,旁敲侧击,在表示抱歉的客气的话语中则

婉转而又严厉地揭露了秦国的阴谋,其实是下达了逐客令,外交辞令巧妙得体。

D.郑国内部团结一致、上下齐心,采取果断措施,作好准备,使秦的野心未能得逞。

晋国在“崤之战”中虽获胜利,但其内部矛盾重重,君臣不齐心。

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9.郑商人弦高具有怎样的思想品质特点?

请简要概括。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溪夜泊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本诗是诗人于景祐四年被贬夷陵经黄溪时所作。

(1)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5分)

(2)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抒发的丰富情感。

(5分)

四、名句默写(9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长笛一声人倚楼。

(《长安晚秋》)

(2)君不闻,,。

(《兵车行》)

(3)鸡声茅店月,。

(《商山早行》)

(4)云横秦岭家何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东指羲和能走马,。

(《天上谣》)

(6)今逢四海为家日,。

(《西塞山怀古》)

(7),不用登临恨落晖。

(《九日齐山登高》)

(8),东风无力百花残。

(《无题》)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变奏的乡愁

李新勇

多年以前,不管是在新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一旦出现“大凉山”“西昌”或者“安宁河”这些字眼,心头澎湃的情绪就如同初恋时节在路上遇见暗恋的女孩。

那时候,我的文字总走不出由这三个字眼组成的故乡,连做梦都奔走在回家路上。

因为那里有我的父母兄弟,有熟悉的乡音,有熟谙的粗茶淡饭,有熟稔的山山水水。

这些年,逮上个机会我就会回故乡住上几天。

跟爷爷同时代的老人,走得一个不剩了;跟父亲同时代的,已都步入老年;我的同龄人已到中年,各忙各的生计;比我年轻的,我们彼此都不认识。

小村无法挽留年轻人的脚步,翅膀稍硬,便飞进城市。

小村的道路不断改变,房屋不断翻建。

一次次回去,一次次积淀着陌生。

故乡能被我感知的气息越来越微弱,乡愁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

火车提速、机票打折,让曾经在火车上熬五十多个小时的漫长细节,一下子缩短为一二十个小时甚至三四个小时。

快到我还没有把频道调过来,就到老家大门口了。

还有电话和手机,从前四天才能寄达的情绪,如今动一下指头就搞定。

还有微博、微信,故乡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情,从天气到高原湿地开发、排污抗污,都在眼睛到手机屏幕那么短的距离间。

我在第二故乡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的出生让我有一种在脚下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的感觉,我将成为孩子的起点和圆心。

孩子长大了,小学、初中、高中,眼看就要上大学了……我对老家的乡愁跟春天开河的冰凌一样,再坚强也无法阻止崩塌的命运。

我的父母在故乡替我留了一小块土地,希望我回去建房子。

有现在这份工资,再在老家的自留地上经营一个梭罗笔下的庄

园,那种无忧无虑的田野牧歌生活的确令人向往。

我估计,待到退休,我早已没有这份心境。

到那时候,我成了我女儿的故乡。

人生的维度就那么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却又非常简单。

任何人心头都有一份乡愁,哪怕从来没离开过自己的出生地。

比如我的邻居,买土豆要买本地土豆,买鸡蛋要买家户蛋,买鱼虾要买野生的,诸如此类。

本地土豆、家户蛋、野生鱼虾我们也喜欢,虽然我从前生活在四川,他们一直生活在江苏,那是我们童年和少年时候共同的味道。

良种蔬菜抑或转基因蔬菜吃到嘴里,口味差得跟从前的猪食一样。

乡愁从味蕾开始,跟离不离开故乡没有多大因果关系。

这种乡愁已不属于地理范畴。

2011年,从鲁迅文学院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梦境都在文学馆路、中国现代文学馆、鲁院的教室和宿舍里。

后来多次到北京出差,无论时间多么紧张,都要挤出时间回去看一看。

铁打的鲁院,流水的学员。

树长高了,院子更美了,池中的红鲤鱼变大了。

但在我心底,“我们”的气场还在。

仿佛我们同届的学员都还在宿舍里指尖飞舞,构筑皇皇大著,只要在楼下喊一声“打球啰”“拔河啰”,就能把大家热热闹闹地招呼到楼下来……徜徉半日,徘徊于小径,在往事中流连忘返。

临到要离开,人就落到现实了。

落到现实是很痛的,不过,要是不落到现实,更痛。

这个别致的学院,成了多少中国作家的精神故乡。

乡愁如果有生长期,其童年、青年、壮年,大概也是一直生长着,变化着的吧。

12.文章开头用“多年以前”这种方式叙述有什么作用?

(4分)

13.第三段最后写道,“我对老家的乡愁跟春天开河的冰凌一样,再坚强也无法阻止崩塌的命运”。

请具体说说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崩塌”。

(4分)

14.“落到现实是很痛的,不过,要是不落到现实,更痛。

”解释这句话在文中含意。

(6分)

15.本文题为“变奏的乡愁”,说说作者表达了哪些形态的乡愁,并简析其具体内容。

(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欣赏中国戏曲之美

季国平

俗话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唱戏与看戏当场互动的重要性于此可见。

在巴黎,法国观众不了解中国戏曲,看昆曲《白蛇传》时如同观赏歌剧般正襟危坐,“疯子”没有遇上“傻子”,剧场气氛有点冷清。

而在慕尼黑,我们建议德国观众观看中国戏曲时可以像观看足球比赛一样,随时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结果是,台上的“疯子”遭遇了台下的“傻子”,那天剧场效果的火爆不亚于国内。

两场演出效果反差之大,主要就在于如何认识戏曲之美和如何进行戏曲审美。

如果对戏曲的审美特性不了解、不熟悉,自然就不知道戏曲美在哪里,好在何处。

显然,戏曲欣赏的要义正在于理解戏曲独特的表现方式,懂得戏曲的审美风范,知道看戏曲与看话剧、歌剧、音乐剧的差异所在。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吃的是麦当劳,看的是外国大片,

离戏曲艺术已经太远了,误解便由此而来,不少人误以为戏曲落后于西方舞台艺术,甚至一些戏剧名家也抱有这样的偏见。

事实上,中国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人的审美家园。

黑格尔说:

“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已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

”中华文化是戏曲审美风范的文化基因,对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的失落、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是造成今天戏曲艺术边缘化的根本原因。

与我们的自我矮化和偏见形成反差的是外国同行

对戏曲的喜爱和推崇。

戏剧家们在谈及他们的创作时,喜欢谈戏剧观念,谈艺术追求,等等,但忽略了戏曲不同于话剧、歌剧、音乐剧的独特性,忽略了戏曲独有的表现方式、审美风范和艺术魅力。

他们可能会说,戏曲就是“以歌舞演故事”嘛,其实,很多人对这句话也只是一知半解,殊不知,戏曲的歌舞是已经戏曲化、程式化、剧种化了的歌舞,是符合戏曲美学原则、化为戏曲表现手段的歌舞,而不是一般歌舞的简单叠加和拼凑。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新创剧目,不仅泛用歌舞,手段和风格趋同,而且盲目融入或简单搬用其他舞台艺术(包括国外的),丢失了戏曲自己的面貌和风格,消解了戏曲以及剧种的个性。

我们要认真总结在以表演为中心的戏剧艺术中,戏曲演绎世界的独特的美学原则和赋予戏曲演出个性、艺术

特色的内在规制。

我们重拾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重新发现、重新阐释、系统总结深厚博大的戏曲美学

体系,对于引领当代戏剧家的戏曲

创作,引领中国观众和外国观众发现和欣赏戏曲之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们常常讲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唯中国戏曲艺术流传千年,仍然活跃在当代舞台,善于传承也善于发展,既古老而又现代,这正是中国戏曲的伟大之处。

戏曲的美学体系是丰富的,同时又是发展的,戏曲在当下健康发展的艺术实践,是彰显戏曲审美风范的重要方面。

有了戏曲在当代积极健康的传承发展,我们还需要培养和引导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跨越戏曲审美的门槛,回归演员和观众的密切联系。

有了戏曲艺术的新发展和新知音,戏

曲的审美家园必定风光无限!

(选自2015年7月28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6.请简要概述第一段的论述层次。

(6分)

17.请结合文章,简要阐述第三段中“自我矮化”和“偏见”在文中的含义。

(6分)

18.对于如何让观众发现和欣赏中国戏曲之美,文章提出怎样的建议?

请简要概括。

(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旅行有两种:

一种是只想着直达目的地,一种是把心投入沿途的风景。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800字左右;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语文试题答案

1.A

2.A

3.B不是比拟手法。

4.C在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巨星。

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自己却爱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5.B

6.A.辞:

谢绝。

7.A.蹇叔的三段话直接和间接地谏诤秦穆公。

8.

(1)(4分)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希望)什么了。

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冀、克、其,各一分,句意通顺1分)

(2)(4分)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驻扎),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

(素服、次、乡,各一分,句意通顺1分)

9.忠心爱国、沉着、机智、善于辞令(一点一分)(4分)

10.

(1)颔联借景抒情,从视觉、听觉和内心感受的角度,描写了峡川从黄昏到静夜的景象,营造了凄清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缠结难解的愁绪,同时响应了标题中的“夜”字。

(2)①漂泊之苦②岁末之痛③迁谪之恨④思乡之切⑤旷达之怀。

11略

12.与下文形成对照(映衬),表达时代与人生的变化改变了原有乡愁的气息;

(2)营造一种时间上的旷远感,表达乡愁的长久。

(每点2分,两点4分)

13.过去的熟人不断地减少与老去;

(2)小村的道路与房屋不断地让我陌生;(3)回家的速度变得非常快捷,与亲人的联系变得非常方便;(4)在第二故乡生根发芽,慢慢成为孩子的起点和圆心。

(每点1分,四点4分)

14.

(1)生不能没有美好的回忆和精神追求;

(2)美好的回忆和精神追求常常与现实有冲突,这种冲突会给人苦痛的感受;(3)人无法回避现实生活,一直生活在精神回忆中的人会更痛苦。

(每点2分,三点6分。

言之成理即可)

15.地理(或“空间”)意义上的乡愁:

对故乡(出生地)的思念,由浓烈到不可捉摸,再到日渐崩塌;

(2)时代(或“时间”)意义上的乡愁:

人们都有对过去简单纯朴生活的追忆;(3)精神意义上的乡愁:

每个人都会留恋曾经的精神故乡。

(每点2分,三点6分)

16.(6分)首先引用俗语,说明唱戏与看戏当场互动的重要性;(2分)接着分别列举巴黎观众和慕尼黑观众观看中国戏曲的不同表现的事例,进行对比论证;(2分)最后强调两场演出效果反差之大,主要在于如何认识戏曲之美和如何进行戏

曲审美,引出全文的中心话题。

(2分)。

17.(6分)“自我矮化”:

是指对中华文化缺乏应有的自觉与自信,盲目崇拜西方文化;(4

分)“偏见”:

是指不少人包括一些戏剧名家认为中国戏曲落后于西方舞台艺术,不理解和懂得戏曲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风范。

(2分)(意思对即可)

18.(6分)

(1)重拾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发现和把握戏曲独有的艺术之美(或:

重新发现、阐释,系统总结深厚博大的戏曲美学体系。

(2)积极推动戏剧的传承及健康发展的艺术实践。

(3)培养和引导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学会戏曲审美。

(每点2分)

19.审题提示:

这是一道关于人生的蕴含哲理意味的命题。

材料的第一句“旅行有两种,一种是只想着直达目的地,一种是把心投入到沿途的景物中”,点出了“旅行”的两个方面:

一是到达“目的地”,这是强调结果;二是投入“沿途的景物”,突出经历或过程。

材料的第二句“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重点是提示考生:

本则材料关注的是人生,而非旅行,这是本则材料审题的重点所在。

人生的目的是在乎最终的结果(目标的实现、理想的达成),还是享受人生追求的过程(即使结果是失败的)?

有的人将此二种观念完全对立起来,作出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这是不全面的;其实还有一种,既享受过程的美好,也追求结果的成功。

所以此则材料的观点应有三个角度:

一是追求成功的人生,二是享受追求的过程之美,不以成败论英雄,三是在追求中既享受过程之美又感受成功的喜悦,但无论写哪种人生追求,都需展示正能量,突出“真善美”。

写作时可以自己“选取角度”,只要抓住“过程”与“结果”,从“人生”“生命”等话题入手,进行记叙或议论,均属切题。

【参

考译文】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

”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

蹇叔说:

“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

恐怕不可以吧?

(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

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

”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

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为这事哭着说:

“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

”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

说:

“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

(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

”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

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

(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

“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

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

”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

(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

“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

你们也该要走了吧。

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

”(于是)杞子逃到刘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

孟明说:

“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

什么了。

进攻不能取胜,包围

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于是)灭掉滑国就回

秦国去了。

晋国的原轸说:

“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

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

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

一定要讨伐秦军!

”栾枝说:

“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

”先轸说:

“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

还报什么恩呢?

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

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

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

“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

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

”晋襄公答应了她。

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

襄公说:

“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

”先轸愤怒地说:

“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

”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

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

“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

”没有废弃孟明,(秦穆公)说:

“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