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43432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docx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

工艺设备管理办法

则总第一章第一条设备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的基本保障。

为了加强设备的科学管

理,使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更好地为公司输气生产服务,参照国家和管道公司有关

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设备管理要贯彻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坚持使用和

维修相结合;日常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各部

门要积极采用先进的设备管理办法和维修技术,采用以设备状态监测为基础的设备维修方

法,对设备实行全程的综合管理,从而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维修质量,确保设备的使用

效能。

第三条本办法规定了忠武输气管道设备运行管理方法、设备维护方法及基础资料管理办法。

适用于忠武输气管道压缩机、阀门、调压装置等工艺站场中的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管理

中各项活动的操作过程、控制方法和处理措施。

设备管理机构及岗位职责第二章

第四条设备管理机构

1、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公司建立公司、站两级设备管理体系。

2、公司设备管理在公司的领导下,由生产科负责,生产科设设备管理岗位。

3、各站设立设备管理小组,由站长任组长,副站长任副组长,设备技术员(可兼职)应保

持相对稳定。

第五条设备管理机构职责及岗位职责

1、生产科设备管理职责

1.1认真贯彻上级制定的有关设备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经济技术指标等规定,并根据本

单位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或管理办法。

1.2负责设备的选型、安装验收、使用管理、维护检查、事故处理、更新改造直至报废处

理等设备一生的管理工作。

1.3建立和完善设备运行记录、设备技术档案、设备台帐等基础工作,做好各种资料的积

累和分析,准确及时报出统计报表。

1.4负责编制年度设备大修、更新改造计划,做好设备报废及重大事故的技术鉴定等工作。

1.5组织抓好设备的操作使用、保养、维修技术、管理业务的培训工作。

1.6监督设备的用油、用水的技术管理。

1.7开展设备定期检查及设备管理评优活动,制定设备管理检查考核标准。

1.8积极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探索并建立适应输气生产的设备管理制度。

3、公司设备管理岗位职责

3.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设备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

3.2组织贯彻执行各项设备运行、维护、保养的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

3.3参与公司设备大修理方案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制定和审核,参与主要设备的试车及更新

改造、大修理项目的检查与验收。

3.4组织建立健全公司、站两级设备管理网络,制定修订管理制度,积极应用推广设备现代

化管理方法。

3.5负责检查指导各单位的设备管理工作,解决设备管理及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3.6参与公司设备的事故检查、分析、处理,并提出事故的具体情况报告。

负责设备选型、更新改造、大修、验收移交、技术资料归档等工作。

3.7.

3.8根据主管部门要求,按时编制上报各种统计报表。

3.9配合人事部门,做好设备使用、操作和维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3.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4、各站设备管理员岗位职责

4.1建立完整、及时的设备台帐,做到帐物相符。

4.2做好设备的分类管理。

4.3办理设备的调入接收、调出移交设备档案等资料及申请报废等手续。

4.4建立健全设备运行、维护保养及检修的详细记录。

4.5建立健全设备技术档案,负责收集设备合格证、检验证、说明书和装配图、配件目录

等档案资料(原件复印件均可)并汇集归档,做到档案齐全完整。

4.6按规定每月25日前上报各种报表。

4.7每天对运行的设备进行巡检,掌握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

4.8每月和每季度组织一次设备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记录。

4.9贯彻执行设备管理制度及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规程,并填写好各项记录内容。

4.10根据设备运行小时及设备技术状况,对需大修的设备做出年度大修或项修计划,并按

公司规定时间上报。

4.11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随设备月报表上报生产科。

4.12参与设备修理的验收工作,收集修理的有关资料并归档。

4.13有权制止违章操作,对使用不合格的油品、水以及冷却液的,有权责令停止使用。

4.14定期(至少1次/月)检查润滑油质量,对失效油品及时更换,保证油品对号率为

100%。

4.15对设备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写出事故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在规定时间内上报。

4.16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其它工作。

5、设备操作人员职责

5.1服从指挥,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5.2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

5.3认真监视设备运行状况,坚持“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密封”十二字作业

方针,保证设备安全平稳运行。

5.4按时记录各项运行参数,做到数据齐全、准确、字体工整。

5.5认真清扫岗位卫生,达到见设备本色;站内的储油器具必须做到清洁、整齐。

第三章人员管理

第六条设备管理网络

1、公司生产科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是设备管理的直接执行部门。

2、各站设备管理小组,负责本单位设备的具体管理工作,受生产科的直接领导。

第七条对设备管理人员的要求

各级设备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并执行设备的方针、政策、各项规章制度及设备操作维护

保养规程,做到“四懂三会”。

第八条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

公司设备管理员负责全公司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各站设备管理员负责本辖区设备操

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没有经过培训或没有达到“四懂、三会”要求的不得操作和维护

设备。

第九条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设备的日常管理第四章.

第十条设备分类执行标准

忠武管线设备分类按照Q/SYGD0025-2001“设备分类管理规定”分类。

即分为关键设备

(用AA表示)、重点设备(用A表示)、主要设备(用B表示)、一般设备(用C表示)

第十一条忠武管线设备具体分类办法

1、关键设备:

完成输气生产的大型成套设备

压缩机组

2、重点设备:

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和起重要作用的设备。

SCADA系统

通信系统

气液联动球阀

计量设备

调压设备

3、主要设备:

在输气生产中起主要作用的设备。

大于(含DN100)DN100的工艺阀门

分离器

收发球筒

天然气发电机组

4、一般设备:

在输气生产中起一般作用的设备。

小于DN100的工艺阀门

消防设备

车辆

第十二条设备管理制度

1、设备选型、安装、验收制度

1.1设备选型

1.1.1设备选型应遵循“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可维修性”相统一的原则。

1.1.2设备选型调研由设备主管部门负责,并根据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组织实施。

1.1.3设备选型应有经济技术论证。

包括:

选型的必要性、可靠性、性能、价格和投资回报

的分析。

1.2设备安装、验收

1.2.1设备到货后,由供应部门组织设备、安装、使用等部门共同检查验收,按合同和装箱

单清点设备、配件和技术资料,技术资料由档案室负责归档。

1.2.2对引进设备的验收,应有订购单位和商检部门参加,按装箱单清点设备,核对实物,

填写商检报告。

发现缺箱缺件、规格不符、损坏、锈蚀等现象要做好记录、拍摄,取得有

效的签证文件,分清责任以利索赔。

1.2.3设备安装、调试及试运行应由生产科组织使用单位和有关部门共同参加,审查相应的

施工技术方案,并监督实施。

1.2.4设备安装后,组织相关部门对照该设备技术性能指标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

1.2.4.1设备外观和安装质量检查。

1.2.4.2按出厂检验标准、项目检查。

1.2.4.3辅助系统的技术状况、安全保护装置和环保性能的检查。

1.2.4.4设备空运转、负荷试车及操纵、传动系统的技术状况。

1.2.4.5按装箱单清点附件、工具、备件等。

1.2.4.6验收合格后要办理“设备安装验收移交书”。

在新设备安装、验收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由供应部门负责联系解决。

1.2.5.

1.2.6新设备投用时,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说明书及润滑要求,制订操作、维护保养规程及

润滑图表,组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设备使用管理

正确使用设备可以保持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防止发生非正常磨损和避免突发性故障,提

高运行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创造更大效益。

2.1建立健全设备操作、维护规程。

设备管理人员应负责贯彻、检查、监督,操作与维修

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应规程。

2.2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设备操作规程,达到:

“四懂三会”即:

懂原理、懂结构、懂性

能、懂用途;会操作、会维护会保养、会检查和排除故障。

2.3为了强化操作人员的责任心,避免发生设备事故,应严格执行设备使用的岗位责任制,

主要内容如下:

2.3.1设备操作人员必须遵守“持证上岗”、“凭证操作”制度,严格按设备操作规程,正确

使用设备。

2.3.2按维护保养规程对设备进行日常检查,搞好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工作。

2.3.3管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工作调动时应办理移交手续。

2.3.4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

2.3.5参加所操作设备的修理和验收工作。

2.3.6有权抵制违章操作指令。

2.3.7发生设备事故时,应按操作规程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2.4设备使用应做到:

2.4.1管好设备。

操作人员应负责保管好自己使用的设备,其他人员不准擅自操作。

2.4.2用好设备。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超负荷使用设备,禁止违章作业。

2.4.3修好设备。

操作人员要配合维修人员修理设备,及时排除故障,保质按时修好设备。

2.5对设备的巡回检查

2.5.1上岗人员定期按巡回检查路线逐点逐项进行检查,并做好运行参数记录。

对于

AA、A类设备,巡检周期应适当缩短。

2.5.2巡回检查时,要做到四到:

看到、听到、摸到、闻到。

2.5.3巡回检查时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若不能处理的,要立即向上级汇报,并将情况详细

记录。

2.6关键及重点设备的使用除上述要求以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2.6.1各基层单位应明确重点设备,在设备上要有明显标志,按技术说明书严格执行使用和

维护时的特殊要求。

2.6.2应保持操作人员的相对稳定。

2.7设备操作的有关要求

2.7.1设备的操作由各单位站场运行值班人员进行,站内兼职的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的使

用和维护负责。

2.7.2非站场或输气管理单位人员不得操作任何设备(设备的维修作业除外)。

2.7.3设备操作必须向值班调度汇报,经值班调度同意后方可执行。

2.7.4设备操作前应先确认现场流程无误、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方可开始操作,操作完应确

认流程无误、设备运行状态正常后方可离开。

2.7.5设备运行必须做到“四不准”(不准超温、不准超压、不准超速、不准超负荷)和

“四不漏”(不漏电、不漏气、不漏油、不漏液)。

3、设备维护保养管理

日常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安全平稳高效运行,延长修理间隔和减少维修费用的有效手3.1.

段。

各单位应本着“预防为主,故障诊断与维护保养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检测及保

养规程,做到定期检测,定期保养,及时准确填写检查和保养记录。

3.2认真执行设备的十二字作业:

即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密封。

3.3设备现场维护要求做到“三勤一定”即勤检查、勤擦扫、勤保养、定时准确记录。

3.4维护保养应达到的五项要求:

3.4.1整齐。

设备零部件、线路、管路及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工具、配件、附件放置整齐。

3.4.2清洁。

设备清洁,无油污、无泄漏。

3.4.3润滑。

按时加油、换油,油质符合要求。

3.4.4安全。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持证上岗,遵守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熟悉设备结构、

性能,精心维护,认真监测,避免事故。

3.4.5全面。

按周期保养,按项目保养,不缺保、不漏保。

4、设备修理管理

4.1设备修理分类

4.1.1大修是工作量最大的一种计划修理,对设备的全部或大部分部件解体,修理基准件,

更换或修复主要件、大型件及所有不合格零件,恢复设备的规定精度和性能。

4.1.2项修(项目修理)是针对检查部位,对设备进行部分拆卸、分解,对修理部位进行修

复,恢复所修部分的性能和精度。

项修工作量视情况而定。

4.1.3小修是工作量最小的一种修理。

主要拆卸、检查、处理部分磨损严重的机件和积垢部

分,恢复设备的正常功能。

4.2设备修理执行相关设备修理规程,由使用单位上报,生产科组织审批。

4.3承修单位资质:

承修单位按管道公司有关规定进行资质审查,取得修理准入证。

4.4竣工验收工作由验收小组组织,根据工程完成的情况,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工程决算。

4.5大修理的技术资料由承修单位整理,装订成册,交使用单位归档。

技术资料内容包括:

施工合同、施工组织、材料合格证、更改通知单、试运行记录、竣工验收资料等文件。

5、设备油水管理

为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减少磨损,降低消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设备的性

能,应切实抓好设备的油水管理工作。

5.1做到组织落实:

公司设备管理员负责全公司的油水管理工作,各基层单位设备管理员

负责本单位的油水管理工作。

5.2做到措施落实:

使用单位按规定对润滑油进行检查化验,或加注合格的冷却液。

5.3严格执行油水使用规定。

使用润滑油一般应实行“一沉淀、三过滤”,防止杂物进入设

备,实行定期检测、定点润滑、定时加油、定量给油、定质换油;做到油品对路(对号率

为100%)、量足时准,加注清洁。

5.4加强油水技术管理工作。

设备应有油料统计,消耗有定额;设备操作、保养、维修人

员应熟悉各类设备用油牌号、性能及使用要点。

5.5搞好油料的储存及保管。

桶装油品要防止雨水、尘土进入桶内,油桶要摆放整齐、分

类存放;油桶应注明所存油品牌号、入库时间、厂家;油壶、油杯、油泵等加油用具做到

专具专用,不得混用。

6、设备事故管理

6.1在生产过程中造成设备或设备部件非正常损坏,使生产突然中断者,称为设备事故。

6.2设备事故按性质(原因)可以分为三类:

6.2.1、责任事故(违章、维护不周、检修不良):

凡属人为原因,如违反操作规程,擅离

工作岗位,超负荷运转,加工工艺不合理以及维护修理不良等,致使设备损坏停产或效能

降低者,称为责任事故。

6.2.2、质量事故(设计制造差):

凡因设备设计制造、安装等原因,致使设备损坏停产或

效能降低者,称为质量事故。

6.2.3、自然事故(外界原因):

凡因遭受自然灾害,致使设备损坏停产或效能降低者,称

为自然事故。

6.3设备事故按直接经济损失大小分为:

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大型事故、一般事故。

6.3.1、特大事故:

一次事故造成设备直接损失金额在30万元以上(含30万元)。

6.3.2、重大事故:

一次事故造成设备直接损失金额在30万元以下至10万元以上(含10

万元)。

6.3.3、大型事故:

一次事故造成设备在接损失金额在10万元以下至2万元以上(含2万元)

6.3.4、一般事故:

一次事故造成设备直接损失金额在2万元以下。

6.4设备事故的管理

6.4.1、全员管理。

各单位应发动全体员工参加以预防为主的设备事故管理,不仅各级管理

人员,而且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应参加。

杜绝设备缺少润滑、带故障运转、违章作业等

现象发生。

6.4.2、全过程管理。

相关设备主管科室负责所管设备事故管理工作,开展事故的调查分析,

组织设备修复,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及统计、分析、上报等全过程管理。

6.5事故分析和处理。

6.5.1、事故发生后,主管科室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般事故分析会由发

生事故的基层单位领导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特大、重大事故分析会由主管科室主持,情节

严重的由公司主管领导主持。

事故分析分为:

(1)数理统计分析——按事故发生的性质、类别、部位、时间、等级、原因等逐项进行统

计分析,做好设备事故的防范工作。

(2)事故专题分析——对从统计分析中找出的设备薄弱环节和部位要进行专题分析并制订

措施。

事故分析要做到“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明、责任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经教育或

未作处理和干部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6.5.2、设备事故处理原则:

按照管道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6.6事故统计内容是设备事故管理的基本数据,各基层单位在发生事故后应如实、准确地做

好事故统计工作。

6.6.1、事故次数:

如果在同一时间、地点、同种原因造成2台以上设备发生事故,应记做

一次事故。

事故损失是该次事故总的损失。

6.7事故上报制度:

事故发生后,应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上报。

6.8几点说明

6.8.1在保险公司投保的设备,若发生事故造成损失,虽有保险公司赔偿,也要按规定上报。

6.8.2、凡因火灾或爆炸造成的事故,造成的设备损坏仍须按本规定上报。

7、设备闲置、封存及报废

7.1设备闲置封存

闲置设备是指过去已使用而目前生产和工艺暂不需要的设备,它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仅不能

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且占用生产场地,消耗维护费用。

封存是闲置设备的一种保管形式,

其目的是为确保设备在闲置期间性能的完好。

、闲置半年以上的设备,由使用单位向生产科申请批准就地封存。

7.1.1.

7.1.2、对于闲置一年以上的长期闲置设备,应由各单位集中管理,不能集中管理的设备,

由使用单位妥善管理,防止零部件的损坏或丢失,确保设备的完整和性能完好。

7.1.3、对封存的设备应切断动力源,放净油箱、冷却水,将设备清洁后,为了防尘、防潮、

防锈蚀、防老化进行涂油、包装、下垫上盖及封存处理,并指定专人负责定期维护保养工

作。

7.2设备报废

7.2.1、设备报废条件

通常情况下,设备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以申请报废,由设备主管部门进行技术鉴定。

7.2.1.1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折旧已提足的老旧设备,其主要结构和零部件已严重损坏,

设备效能已达不到工艺最低要求,无法修复或无修复价值者;

7.2.1.2设备役龄长,大修理虽能恢复性能,但经济上不如更新投资合理的设备;

7.2.1.3因意外灾害或重大事故受到严重损害,且无法修复使用的设备;

7.2.1.4继续使用将污染环境,引发人身安全事故与危害健康的设备;

7.2.1.5因技术改造和更新改造替换下来的,且不能修复利用的旧设备;

7.2.1.6国家明令按期淘汰的设备。

7.2.2、设备的报废申报程序,应按管道公司固定资产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设备维护保养范围划分,维抢修中心执行公司的指令(如下发的问题报告单)进

行维抢修作业,各输气站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设备的操作、工艺流程的切换、站场设备的检查与维护,维护保养执行每天常规巡检、

月检及季检维护保养制度。

2、设备出现故障后负责对故障现象进行判断和处理,如不能处理则以问题报告单的形式上

报。

3、每年对排污池清污一次。

4、小型外漏的处理。

5、设备事故的初步处理及上报工作。

6、设备技术资料的整理与存档;设备台帐、设备技术档案、设备运行记录的填写与完善;

设备月报表的编制及上报工作。

7、设备大修、更新改造、闲置及报废申请;设备小型维修项目的编制及上报工作。

第十三条工艺设备维护保养级别划分

站场设备实行每天常规巡检、每月例行检查、季度维护保养制度。

1、每天常规巡检包括站内主要流程及运行设备,同站场日常巡检相结合,按照巡检路线做

整体检查,主要查看:

1.1巡检包括站内主要流程及运行设备;

1.2是否存在明显的事故隐患;

1.3设备运行参数是否正常、是否有异常声响;

1.4是否有明显“跑、冒、滴、漏”现象;

1.5该项工作记录应记录在站值班记录中。

2、每月例行检查由各站设备员组织进行:

2.1检查包括各站所有设备;

2.2逐一检查工艺设备的外观,清理设备卫生,设备表面小面积补漆;

2.3是否存在明显内漏;

2.4用检漏液检查各密封点是否存在外漏;

检查各连接部位(法兰之间、阀杆和露天螺纹等)是否存在锈蚀并对存在的锈蚀及时2.5.

进行处理;

2.6检查设备基础及支撑是否存在下沉和损坏,检测站内外露管线及设备关键部位壁厚;

2.7检查分离器运行情况,记录该月分离器运转小时,分析分离器滤芯使用情况及分离效

果。

3、季度检查由各站站长组织完成:

3.1在每月例行检查的基础上,于1、4、7、10月初进行。

3.2检查所有阀门,对不影响生产的阀门,进行全开关活动,检查阀门开关是否灵活、开关

到位,检查阀门是否存在内漏,如阀门存在内漏,经清洗、活动后仍存在内漏,则适量注

脂达到密封效果。

3.3对收发球筒快开盲板及阀门的执行机构进行维护,清除积水、污物,上新的润滑油。

3.4检查分离器运行情况,如有必要清洗旋风分离器内部或更换过滤器滤芯。

3.5并进行相应问题整改,整改结果报公司管理部门。

3.6检查管线及设备专用工具(壁厚检测仪等)是否灵活好用。

3.7检查排污池水深是否符合要求。

第十四条阀门内漏的判断标准

1、阀门后端为不带压管线或压力容器

根据压力容器压力的变化来判断阀门内漏—

V表示:

平均每小时每英寸公称直径密封面的泄漏量用x

(P?

P)V02?

V1xT?

D其中:

):

压力容器初始压力(barP1:

压力容器检查时压力(bar)P2:

压力容器容积3)(mV0(hr):

时间T

(in)D:

管线公称直径

V—x大于0.04m3/hr·in,即认为该阀门内漏。

2、通过排污检查阀门内漏时,打开阀门排污阀将阀腔内气体放空,用手堵住排污口,保持

一分钟时间,有明显压力感觉且松手后可以听到明显气流声,即认为该阀门内漏。

第十五条配备测厚仪的站,站内外露管线及设备关键部位壁厚检测要求

1、每季度初测量一次站内外露管线关键部位的壁厚,由各站设备员负责组织实施,以监测

管线由于粉尘的冲刷影响产生的壁厚变化。

2、建立管线壁厚历史数据记录,并定期对比分析,找出受管线内粉尘影响严重的部位,作

为以后重点进行监测。

3、每次测量的位置应固定,应做出测量点位置图,在管线上标出测量位置。

4、测量结果由各站技术员汇总、整理、报公司生产科。

5、测量部位包括:

5.1运行露天管线弯头背部;

5.2三通背部及拐角处;

排污管线;5.3.

5.4调压阀阀体;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