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459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

《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脉脉温情暖心田Word格式.docx

(二)师爱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动力.......................3

(三)师爱是教师对青少年学生的一种启迪和示范.............3

二、师爱的传导..............................................4

(一)传导条件...........................................4

1.恰当的时机.......................................4

2.适当的环境.......................................4

3.不同的对象.......................................5

(二)传导方法...........................................5

1.语言表达法.......................................5

2.行动感召法.......................................6

3.排忧解难法.......................................6

4.接触了解法.......................................6

第二节人文素养的养成..........................................7

一、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7

二、遵守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7

三、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精神..................................8

四、提高应对环境的能力......................................8

五、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9

第三章展现师爱要注重情感教育.....................................10

第1节情感教育概述...........................................10

一、情感教育的概念.........................................10

二、情感教育的意义.........................................10

(一)增强了角色的魅力..................................10

(二)增加教育的可信度.................................11

(三)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11

(四)取得和家长的共同教育.............................12

第二节实施情感教育案例.......................................12

一、以学识魅力吸引青少年学生...............................12

二、以人格魅力感染青少年学生...............................13

三、以语言魅力激励青少年学生...............................14

第四章运用艺术策略展现师爱.......................................16

第一节教师师爱教育的艺术策略.................................16

一、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灵,善读青少年学生这本“无字书”.......16

二、爱而不溺、严而有格、严而有信、严而有度.................17

三、掌握语言艺术,不要吝啬你的赞美.........................19

四、以生为本、以爱为基,爱心催开花满园.....................20

第二节师爱教育的现实意义.....................................23

一、教育青少年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信,是师爱的集中表现......23

 

二、师爱教育的现实意义.....................................23

(一)师爱是教育工作者的感情与责任的升华.................23

(二)师爱是无私和奉献的结晶............................24

(三)师爱是理性和公正的阐释............................24

(四)师爱是青少年学生学业进步的催化剂...................25

第五章致谢.......................................................26

脉脉温情暖心田

摘要

师爱,一个充满丰富感情的词语,一个体现着教师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深深关爱的词语,一种睿智的情感教育。

教师的思想理应是高尚的,对青少年的爱理应是博大的。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教师缺乏爱,有的教师不知道怎样去爱。

那么,教师如何让青少年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爱呢?

这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现师爱要从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养开始,通过好班规体现教师对青少年的爱,把师爱洒向不同类型的青少年,教师用爱心激励学生,使其保持良好的生命状态。

师爱,这股脉脉温情定像那阳光一样,温暖了青少年的心田,最终促进其心理健康、积极、良好发展。

关键词:

师爱;

青少年;

心理;

情感教育;

健康发展

Warmyourheart

Love,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adolescents'

mentalhealth

Abstract

Teachers’love,arichfullofthefeelingsoftheword,aembodiesteachersofadolescentgrowthprocessindeepaffectionofthewords,awiseemotionaleducation.Theteacher'

sthoughtshouldbenoble,theloveoftheyoungpeopleshouldbebroad.However,inreallife,someteacherslackoflove,someteachersdonotknowhowtolove.So,howdoteachersmakeyoungstudentsfeeltheirlove?

Thisisanurgentproblemtobesolved.Showtheteachers'

lovefromimprovingteachers'

humanisticaccomplishment,throughgoodrulesreflectteachersloveofyouth,theteachers'

lovespraytodifferenttypesofteenagers,teacherslovetomotivatestudentstothemaintainagoodlife.Love,thewarmthaffectionatelyfixedlikethesunlightandwarmtheheartsofyouth,andultimatelytopromotethementalhealth,positiveandgooddevelopment.

Keywords:

Love,Teenagers,Psychology,emotionaleducation,thehealthydevelopment

第1章引言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应该拥有爱满天下的情怀。

他说: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

”教师对青少年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青少年学生,把欣赏鼓励的目光投向每一位青少年学生,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师德的核心是对青少年的爱,被称之为灵魂。

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师爱的基本条件是平等。

在青少年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的特征。

所以,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尊重青少年和他们各自的个体差异。

然而,现在的教育体制中,学生被人为地划分等级,充满感情、个性鲜明的生命仍被分数、符号所替代。

其实,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尤其是那些被称为“坏孩子”的,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

因此,教师对青少年要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学青少年们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称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那么,师爱,在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成长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师爱,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而又能被激动感受到的巨大的力量。

正是这股无可比拟的力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心理距离。

教师对青少年的爱,换回了青少年对教师的爱,对教师的依恋,对教师无条件的服从与铭记。

同时,这股力量也促成了青少年心理的良好健康积极发展,是他们人格健全的不可或缺的动力。

师爱,就如同天边那一片璀璨夺目的阳光,暖意融融,注入了青少年的心田。

他们在的爱的照耀下,成长得更为茁壮,更为正直,更为令人心喜……

第2章展现师爱要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第1节师爱概述

1、师爱的作用

崇高的师爱,具有伟大的力量。

它是教好青少年的感情基础和前提,是教师献身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师爱,所具有的功能和效应,对教好青少年有着重大的意义,是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青少年的力量源泉。

(1)创造施教的良好心理氛围

教师与青少年,有一个“教”与“学”的关系。

要使“教”者的意图和“学”者的愿望一致起来,良好和谐的心理气氛起着重要的作用。

形成这种心理气氛,主导面在“教”者。

一位教师具有热爱学生的情感,才会耐心地教育学生,热情地关心学生,不会因为学生犯了错误而简单粗暴;

也不会因为学生各方面后进而厌恶鄙弃。

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温暖、亲切,造成有利于教育的良好心理氛围。

1.爱生之情,是使青少年动情的“生发点”。

情,在思想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

青少年接受教育,离不开感情因素。

爱的河流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

教师对青少年施以爱的暖流,主动去亲近他们,帮助他们,关心他们,就会使他们受到感染、感动和感召。

在他们内心世界产生积极的情感,产生移情体验,就会同教师发生共鸣,这便是爱的“合流”、“支流”和“回流”。

这样,青少年对教师提的要求乐于遵从;

教师的批评,他们也愿意听取;

教师讲的道理,他们容易信服。

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意思。

2.爱生之情,使青少年对教师产生“向心力”。

青少年和教师之间具有向心力、凝聚力,还是离心力、排斥力,往往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

实践告诉我们:

一个教师之所以缺乏“磁性”和引力,除了其他一些原因外,最主要的还是缺乏师爱。

对青少年学生冷漠无情的老师,学生们不是敬而远之,就是若即若离,甚至是退避三舍,顶撞抗拒。

如此,怎么可能接受教师的教育,对教师倾吐衷肠呢?

如果教师具有真挚的爱,并使学生亲身得到体验,就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磁场”,把青少年学生紧紧地吸引在自己的身边,这时,学生们的心就会向着老师,自觉地团结在教师的周围,施教就有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3.爱生之情,是激发青少年学生向上的动力。

做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好比做饭那样,只有米和水,生米还是不能变成熟饭。

一定要加热,并达到一定的温度和经过一定的时间,生米才能煮成熟饭。

教育青少年学生,有了对象和教育内容,就如同有看米和水一样,这时,就应倾入教师的爱,这就是加温工作。

事实证明,一些被教师爱的青少年学生,由于受到教师的肯定、赞扬,他们不仅感到温暖,受到鼓舞,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

优秀学生和小干部们如此,中间状态的学生也是如此,后进生则更为敏感。

教师爱他,肯定他,关心他,他的信心就来了;

教师对他冷漠、讨厌,他就泄气,甚至自暴自弃,越变越坏。

可见,师爱对青少年学生心理的影响之大。

(2)师爱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动力

人民教师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就是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献身精神。

这种精神,既是人民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又是教育青少年学生的需要。

它来自于对祖国下一代的无限热爱。

这种爱,使教师心甘情愿地为教育青少年学生做出牺牲,甚至包括自己的性命。

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这种精神的写照。

(3)师爱是教师对青少年学生的一种启迪和师范

教师持之以恒地给青少年学生以爱,本身也是一种做人的师范,一种精神的感召,一种巨大的启迪。

实践表明:

教师把自己的爱传到青少年学生心上,青少年学生们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也会反馈,还能纵横辐射,产生连锁反应。

教师爱青少年学生,青少年学生就以教师为榜样,学会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和爱人民。

二、师爱的传导

人都有爱的需求,正在发育成长中的青少年和儿童更需要爱的阳光雨露。

一个教师以自己崇高的师爱去温暖和滋润学生的心田,满足他们心理上对爱的需要,就可能在教书育人中获得丰硕的成果。

然而,许多事实告诉我们,有的教师虽有着对青少年学生的热爱,但并不为青少年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这就有一个爱的传导问题,即能否把教师之爱,有效地、正确地传导给青少年学生,以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一)传导条件

1.恰当的时机

烹饪最讲究火候,师爱的传导讲究适时。

选择恰当的时机,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应。

例如:

期末紧张复习迎考阶段,大家都感到很疲劳,班内气氛沉闷。

这时,教师对学生做一些简短的鼓动和表扬,再说几句幽默风趣的话,就能提神助兴,使班级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如果再安排一些文娱活动,教师主动和青少年学生痛痛快快玩乐一会儿,让大家暂时松弛一下,学生也就自然体会到老师的一片爱心。

继而,再同学生的家长打招呼,请家长们改善伙食,注意营养,关心孩子的休息和睡眠等,教师的情意,学生就会感受得更深了。

相反,教师不问学生冷暖,一味加大作业量,只拼命追求高分,学生怎可能体会到教师的爱呢?

2.适当的环境

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心境。

也就是说,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情况和条件不同,心情就不会一样,不同的心情下,人们对事物的感受和态度是不一样的,甚至大相径庭。

青少年学生在心情愉快时,即便听到不同的意见,甚至是批评,也容易接受;

而当他们心情沮丧、情绪低落时,就是玩耍娱乐也会懒洋洋的,这就是情绪的作用。

师爱的传导,也应创设相应的环境,使青少年学生在良好愉快的心情下感受和理解教师之爱。

学生犯了错误,一般害怕进教师的办公室,更害怕进校长的办公室。

和他们谈话时,最好选择一个恰当的地点。

可以同孩子在校园内散步,一边走,一边交谈,气氛就会平和很多;

或者把学生请到自己家里,当小客人接待,然后再谈正题,气氛也会宽松许多。

谈话的地点变了,环境不一样,学生的心情不同,不仅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接受教育,还能增进师生的情意。

3.不同的对象

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你对他摸摸头,拉拉手,他会非常高兴,还会说:

“老师最喜欢我。

”一下子就和教师心贴心了。

如果,把这种办法放在中学生身上,就不一定有效,甚至还会引起反感,他们会认为教师仍把自己当小孩子看。

对幼小的孩子一件事多叮咛几次,他们会感到关心和爱护,而对较大的孩子千叮咛万嘱咐,他们会认为啰嗦,对他们不信任。

其次,要考虑青少年学生的性别特征。

男生和女生在生理、心理上有许多不同。

比如,女生观察事物比较细致,自尊心更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使她们感到是对她们的关心和爱护。

而男生一般比较开朗,有时还很粗心,即使公开讲他们的缺点,只要教师怀有善意,讲的时候注意时间场合和方式方法,一般是能接受的。

再次,要考虑青少年学生的个性特点。

有的细致,有的粗心;

有的坚强,有的脆弱;

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内向文静;

有的兴趣广泛,有的没什么爱好等等。

教师应根据每个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差异,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爱心。

对自制力强、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委以重任;

对粗心大意的学生分配点细活;

让性格内向的学生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并分配任务。

当他们完成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传导方法

师爱传导有法,但无定法。

一切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

1.语言表达法

用语言表达教师之爱。

教师在说话时,用词的选择、语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语气的刚柔,以及手势、表情和眼神等,都可以传导师爱。

有一名青少年学生接受校长的批评,非常难过,主动要求在班内检讨。

班主任在他检讨后,充满感情地说:

“犯了错误不要紧,就怕不认识、不改正。

某某同学今天的认识很深刻,很有诚意,我们相信他一定会改正,我提议为他的进步鼓掌!

”全班同学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位教师的几句话,就像兴奋剂一样,犯了错误的学生很快振奋起来。

2.行动感召法

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对青少年学生的爱,使他们受到感动和感召。

有一位全校人人知晓的差生,在新接班的班主任第一天点名时,他以一种挑衅的眼光瞪着班主任。

当班主任值日生名单时,再次点到他的名字,他猛地张大了嘴,睁大了眼睛,但不是挑衅的目光,却是迷惑的眼神,接着不好意思地低着头,显出一副难为情的样子。

下课后,班主任找到了他,耐心地告诉了他值日生的职责,勉励他把值日做好。

他从老师一连串的行动中体验到了教师对他的信任和尊重,后来,干值日时特别卖力,各方面也随之有了很大进步。

3.排忧解难法

遇到困难时,得到帮助;

身处逆境时,得到过关怀,这往往会在一个人心灵深处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

青少年学生也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也有处于逆境的时候,此时,他们对爱的渴求更甚。

如果教师能够不失时机地将爱无私地奉献,他们将会铭记终身。

4.接触了解法

师生在共同学习、共同劳动、共同娱乐中,架起感情的桥梁。

人们的感情是靠彼此熟悉、了解而建立起来的,师生间也一样。

作为教师,只在上课时和学生见面,深厚的情意是很难建立起来的。

只有与学生充分接触,彼此间才能互相理解,从而加深感情。

接触了解学生,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只有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达成一片,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才可能成为“忘年之父”。

其次,要善于抓住青少年学生的兴奋点、热门话题、感兴趣的活动,主动参与,以此作为契机,传导师爱。

师爱的传导,并非是教师的终极目的,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感受到师爱的温暖,以使他们更好地接受教育。

所以创造传导师爱的条件,摸索传导师爱的途径和方法,应有利于教育的实施,着眼于教育的效果,这是我们所必须强调的。

唯有这样,研究师爱的传导,才有意义。

第2节人文素养的养成

人文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先天基质,而是具有后天性,是在社会活动中、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中养成的品质。

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如果人文素养体现的是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精神,那一定就是通过教育变为自然习惯的产物。

自然,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养成也需要教育来实现。

人文素养的提高大致有五个方面的要求。

一、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

人的基本品质可概括为三点:

知耻、守信、气节。

孟子说: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有一点羞耻心对一个人而言很重要。

如果没有这点底线,他将无所畏惧,什么事情都敢做。

保有一种羞耻心是人最基本的品德。

至于诚实守信,这是最基础性的品质和职业道德,一个人若“言而无信”,就失去了与人交往的权利和渠道,又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

气节也是做人的根本,人生天地间,不可无志气和操守,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是人之为人的独立精神和人格。

二、遵守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尽伦尽职,一是敬业守信。

也就是说,在个人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邻里关系时应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遵守个人的道德本分;

在工作中应终于职守、勤恳工作、诚实劳动、廉洁奉公、团结合作、维护本行业声誉等,遵守职业的道德本分。

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生活在社会中就需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在享有社会提供的资源的同时,也要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自己的贡献。

因为,个人真正的价值实际上是在群体中、在社会中实现的。

三、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精神

“人文”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时的含义,指的就是用诗、书、礼、乐这些东西来“化成天下”,教育人民。

也就是说,人文精神实际上体现在礼乐文化中间,礼乐文化就是一种伦理精神与艺术精神的结合。

其中,“乐”有着强有力的净化作用。

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很能体现出他的品德修养是高尚还是低俗。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注重哲理与艺术修养的结合,中国的艺术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在一首诗、一幅画中往往隐藏着丰富的哲理。

艺术精神是人对社会、对人生意义、价值的一种理解,一个人爱好什么样的艺术,很能反映出这个人的品德和境界。

反过来,我们通过对艺术的欣赏,不断地来陶冶性情,也可以使我们对人生的价值有新的体验和感悟。

开启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倡导美育,寄望大学应以“文理融通”的教育,来培育具有“完全之人格”的青年。

“有了美术的兴趣,不但觉得人生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就是治学科的时候,也一定添了勇敢活泼的精神。

”有人将审美意识视为“高级的天人合一”的境界,理由就在于,在审美意识中,不需要经过“主-客”的对立,主题直接与审美对象合二为一,是“超主-客关系”。

四、提高应对环境的能力

所谓应对环境的能力,就是指潇洒地对待人生。

荀子说:

“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始终而心不惑也。

”意思是说我们读书学习,不是为了求高官厚禄,而是要在遇到种种坎坷、忧虑的时候不垂头丧气,保持坚定的意志,知道祸、福、生、死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