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46653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docx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编制:

 

校核:

 

审核:

批准:

单位:

北京******设计有限公司

日期:

2013.5.26

附件1技术规范

1总则

1.1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有限公司1号楼加建工程楼宇自控系统及其附属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本技术规范书所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

投标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规范和现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在签订合同之后,到投标方开始制造之日的这段时间内,招标方有权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修改要求,投标方应遵守这个要求,具体款项内容由供、需双方共同商定。

1.4本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如果本规范与现行使用的有关国家标准以及部颁标准有明显抵触的条文,投标方应及时书面通知招标方进行解决。

1.5投标方的投标文件将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2工程概况

2.1环境参数

2.1.1海拔高度:

27m

2.1.2地震基本烈度:

6度

2.1.3气象条件

年平均气压:

1013hPa。

多年平均气温:

16.7℃

极端最高气温:

40.3℃

最低气温:

-12.4℃

多年平均相对温度:

77%

最小年平均相对湿度:

10%

多年平均风速:

2.6m/s

累年全年主导风向:

NE

夏季主导风向:

SE

多年平均降雨量:

1347.7mm

最大日降雨量:

261.7mm

最小年降雨量:

98.6mm

多年平均蒸发量:

1429.0mm

积雪最大深度:

12cm

年平均日照:

1782h

2.2 主机安装地点:

一号楼集控中心机房

3技术要求

本楼宇自控系统包括: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能源管理系统。

3.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概述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图详见****一号楼“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图”

本项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主要负责监控以下两部分,分别是,冷热源部分、新风机组及电梯。

1、项目设有集中冷热源,冷热源系统包括四台空调机组,补水泵两台。

冷机部分需要通过硬件和软件接口实现冷机内数据集成,机组远程启停等功能,建议使用ModbusRTU协议将冷机内部参数集成到常规楼宇自控系统中。

冷源部分的冷冻水泵两台需要安装变频器,常规楼宇自控系统需对变频器进行远程控制,并提供变频器硬件。

其他设备常规控制详见点位表。

冷热源部分控制系统图详见“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图”。

2、暖通空调末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新风机组主机共三台主机,项目目前使用的新风机组已选定为约克品牌,自身带有一套控制系统,可以通过通讯接口和常规楼宇自控系统实现系统集成。

新风机组控制系统图详见各单体建筑“新风机组自控原理图”。

3.2系统监控内容

3.2.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监控点位图表

一号楼加建部分:

DDC控制点位表:

受控设备

设备名称

台数

监控点位

数字量

模拟量

DI

DO

AI

AO

 模块式风冷冷热水机组

K-1

模块式风冷冷热水机组

4

送风机状态

1

 

 

 

送风机故障

1

 

 

 

送风机手自动

1

 

 

 

送风机启停

 

1

 

 

送风机压差

1

 

 

 

防冻开关

1

 

 

 

过滤网堵塞状态

1

 

 

 

送风温度

 

 

1

 

送风湿度

 

 

1

 

表冷器水阀控制

 

 

 

1

新风阀控制

 

 

 

1

加湿阀控制

 

 

 

1

回风阀控制

 

 

 

1

点数小计

6

1

2

4

冷热源 

 

冷冻水旁通阀

1

冷冻水旁通阀状态

 

 

1

 

冷冻水旁通阀控制

 

 

 

1

压差状态

 

 

1

 

压差控制

 

 

 

1

LR-3-1

冷冻水泵

1

冷冻泵状态

1

 

 

 

冷冻泵故障

1

 

 

 

冷冻泵手自动

1

 

 

 

冷冻泵启停

 

1

 

 

LR-3-2

冷冻水泵

1

冷冻泵状态

1

 

 

 

冷冻泵故障

1

 

 

 

冷冻泵手自动

1

 

 

 

冷冻泵启停

 

1

 

 

 

变频器

2

变频器状态

 

 

2

 

变频器控制

 

 

 

2

LR8-1

补水泵

1

补水泵状态

1

 

 

 

补水泵故障

1

 

 

 

补水泵手自动

1

 

 

 

补水泵启停

 

1

 

 

LR8-2

补水泵

1

补水泵状态

1

 

 

 

补水泵故障

1

 

 

 

补水泵手自动

1

 

 

 

补水泵启停

 

1

 

 

点数小计

12

4

4

4

点数总计

18

5

6

8

三台约克新风机组楼控采集参数:

序号

数据格式

功能说明

参数范围

1

MW6

故障代码

R

6

WD

新风湿度信号(%)

R

7

WD

送风湿度信号(%)

R

8

WD

回风湿度信号(%)

R

18

WB

新风温度信号(℃)

R

19

WB

送风温度信号(℃)

R

20

WB

回风温度信号(℃)

R

控制参数:

序号

数据格式

功能说明

参数范围

22

WB

设定送风温度(℃)

5.0/45.0

23

WD

设定送风湿度(%)

25/80

25

WUB

开关机

0/1

27

WUB

远程故障复位

0/1

电梯设备监控点位:

一部消防电梯,两部普通电梯。

3.3楼宇自控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3.3.1系统指标

系统采用集散型控制方式,由管理层网络与监控层网络组成,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和控制。

中央管理操作站与现场控制器(DDC)之间采用总线结构形式。

上述DDC分站设置在各处房间内,服务器及操作员站位于中央监控室。

网络控制器内建WEB浏览器并且配备不小于128MB内存,可不依赖于上层管理软件平台,由授权用户通过IE浏览器远程浏览和操作控制器所管理的系统图形界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0299.4-2006,网络控制器等设备应采用Lonworks通讯协议,同时具备独立的Lonworks及Modbus通讯端口,可分别对Lonworks及Modbus网络进行管理。

网络控制器即是Lonworks路由器,用于管理现场LonworksDDC的通讯,每台网络控制器也可以直接管理终端IO扩展模块不少于15台。

系统现场通讯总线采用Lonworks标准通讯协议,以满足系统兼容性和可控制性的潜在变化需求,DDC控制器之间的点对点通讯速率应不低于76.8Kbps。

DDC控制器与DDC控制器之间点对点通讯传输速率应不低于76.8Kbps,不加中继时最大传输距离于不小于1200m,现场总线上的现场控制器(DDC)之间为点对点无主通信。

网络控制器/大型控制器可通过存储卡进行数据存储备份和扩充,控制器必须具备CF/SD/MMC卡扩展槽,在中央管理工作站连接的网络上能连接10个以上运行常规楼宇自控系统的工作站并保证工作站实现同步运行。

系统容量按照点数表所列出之物理点考虑,预留15%扩充容量。

所有DDC的控制模块和DDC本身的物理接点必须处于独立的底座/接线端子模块上,可不依赖于工具与功能模块/DDC物理分离,以便接线和维护。

现场数字控制器(DDC)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系统完成初始化、控制程序下载后,DDC能脱离主控计算机而独立完成各种控制及监测工作。

系统采用两级网络构架:

即以图形软件操作管理工作站/服务器以及网络管理器/路由器为第一层网络,现场Lonworks通讯总线为第二层现场总线网络。

3.3.2楼控中央管理服务器

Intel“至强”或更新型处理器,主频不低于3.06GHz,L2高速缓存不低于1MB,前端总线不低于400MHz,支持双处理器;内存不低于2GBPC2700DDRSDRAM;硬盘120G*2或更高;17″液晶显示器或更高;

Windows2003服务器简体中文版或更高版本、SQL2003数据库软件或更高版本。

3.3.3楼控操作站硬件配置

要求楼宇自控工作站配置两台楼控服务器主机,一用一备,当主服务器处于维护状态下可以使用备用服务器,不影响楼宇自控系统的整体运行。

Pentium4/2.8G或更高配置PC工作站;

∙最少2G内存,120G硬盘,

∙最少1个ParallelPort,1个SerialPort,1个SVGAVideoPort,1个DVIPort,1个USBPort;

∙16xPCI-EGraphicCard,VideoRAM-128Mbytes;

∙10/100/1000M自适应网卡,16倍速DVD光驱;

∙17″液晶显示器;

∙预装中文WINDOWSSERVER2003或更新版本软件;

∙打印机1台。

点/矩阵24针中英文打印,备有简体字打印模式容纳纸宽A3打印速度至少350CPS。

3.3.4网络通讯控制器

网络通讯控制器位于系统操作工作站同一网段的局域网中,具有内嵌式的WebBrowser和独立的IP地址,管理现场DDC控制器的Lonworks通讯,起到DDC通讯路由器的作用,能够管理BAS现场通讯网络,将分布在建筑物各处的DDC联接,并通过局域网与服务器、操作站及其它网络通讯控制器联接,支持直接远程IE浏览。

任何网络通讯控制器不能继续自传输网络收取信息时,操作员工作站应立即了解情况并辨认系统中故障部位。

任何1台网络通讯控制器故障不应使BAS不能整体运行,应只导致丧失该网络通讯控制器的功能或降低其效能。

能够通过网络硬件网关,直接在现场总线层面集成同品牌照明控制系统,以便满足照明控制系统的潜在场景、调光等监控要求。

网络控制器能够直接连接能量管理系统之现场总线,采集有关电力和能量参数,不依赖于软件网关进行通讯。

网络控制器将集成常规楼宇自控系统和照明控制系统、门禁系统、电力计量系统的现场通讯总线管理功能

网络控制器直接管理的网络控制模块(无CPU的I/O模块)不超过15个

3.3.5现场控制器(DDC)DDC功能及其配置要求

3.3.5.1主要功能要求

∙所有DDC控制器须是以32位及以上RISCCPU为核心的智能控制器,配置独立时钟,能够独立编程和运行。

∙能够根据不同的控制设备、控制点的性质和数量,从多种型号中选择既经济又能满足使用要求的DDC控制器。

∙DDC可以通过Lonworks进行扩展,但每个CPU所管理的扩展模块不得超过15个。

对于冷冻机组/热泵机组/热交换机组等大型群组设备的控制必须采用可直接管理128个物理点以上的大型DDC独立完成。

∙具有掉电、通讯中断、误操作的保护功能。

∙DDC控制器故障(硬软件)应不影响其它控制器及网络通讯的正常工作。

∙控制器应具有多种型号,每台DDC控制点(I/O物理点)数量不小于12点,但不得大于150点,所有控制器所配置的开关量输出点必须具备现场就地手动超驰控制功能。

∙所有现场DDC必须是性能高,不依赖较高层处理机,能直接独立工作和联网以完成复杂的控制、监视和能源管理功能,可多台控制器通过点对点网络连接通讯,并可以在该网的任意一现场DDC上通过手提终端进行网络连接。

∙集成商所提供的系统配置,应当充分考虑到DDC应就近安装于相关受控设备强电控制柜附近,不得造成设备监控点的过度集中和平面大量电缆的水平敷设,例如,每台新风处理机/空气处理机必须由一台具备CPU和时钟的DDC一对一独立控制;每台用于控制送排风机/水泵的DDC/扩展I/O模块距离受控设备电控箱不得超过30m,避免造成施工成本上升和材料浪费。

∙DDC控制器具有便携式键盘和操作终端接口以及RS232接口,以便现场编程或修改其控制参数。

同时不影响DDC控制器和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

DDC控制器除与主控计算机进行通讯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总线与其它DDC控制器进行点对点的通信。

3.3.5.2主要组成

∙硬件构成:

CPU控制模块、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电源模块、插座、机箱及连接电缆等。

∙软件构成:

通讯管理软件、PID控制及自适应最优化控制软件、故障诊断软件、用户在线编程软件等。

3.3.5.3DDC硬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DDC控制器应为模块化设计,能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控制模块(模拟/数字输入/输出)及基本模块(CPU控制模块、电源模块、插座、机箱及连接电缆等)构成控制器。

∙主要DDC控制器CPU为32位以上,工作频率不低于40MHZ的微处理器。

∙DDC控制器能独立运行,也能联网运行,数据可实现共享。

∙DDC控制器通讯接口为RS232/RS485/RS422,通讯速率不低于76.8Kbps。

∙DDC控制器电源要求:

220VAC±10%,50Hz±5%。

能够接受模拟量/数字量的输入/输出:

模拟量输入:

4~20mADC

0~5VDC

0~10VDC

模拟量输入分辨率(A/D)为10bit或更高。

数字量输入:

常开或常闭

具有脉冲累加输入,能计最大脉冲频率为15Hz的脉冲,每个输入点具有状态显示。

模拟量输出:

4~20mADC

0~5VDC

0~10VDC

模拟量输出分辨率(D/A)为10位或更高,具有LED以亮度强弱或其它方式反应输入的大小变化的功能,可进行手动/自动切换。

数字量输出:

常开或常闭

通--断无电压触点输出

输出触点的容量:

1A~4A24VDC,或者1A220VAC可选;

具有LED显示每个点的状态,并具有现场手动超越输出开关,可进行手动/自动切换。

∙具有便携式电脑和操作终端接口,以便现场编程或修改其控制参数,同时不影响控制器和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

∙DDC控制器具有以下显示功能:

具有LED状态显示:

备用电池状态,电源通断/故障,数据发送/接收,通讯状态显示等。

备用电池寿命大于2年,保持RAM存储数据时间大于30天,供电中断时能无瞬断投入,并产生报警信号送往中控室。

3.3.5.4DDC硬件的配置说明

投标单位根据监控点数量及分布提供详细的DDC硬件对应受控设备分布说明。

3.3.6硬件网关

楼控系统需配置硬件网关设备,可以将Modbus、BACnet等其他一些标准通讯协议网络的数据以RS232/422/485、TCP/IP形式交换到常规楼宇自控系统中;并且最快通讯速度达到100Mbps。

3.3.7.系统软件

3.3.7.1一般要求

∙应向BAS嵌入不同的软件功能,例如运行人员如何履行日常工作、维修所需的设施、时间与连锁的程序编制、特定用户程序编制、能源管理以及其它有需要的功能。

∙BAS的软件应分阶段实现,首先送呈初步计划,详细说明每个点描述符、工程单位、运行范围、可使用的软件特点、图表方式显示等等。

在软件订货和生产以前,应先获得建筑师/工程师批准。

∙弱电专业分包人应负责保证所有数据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并符合测试的要求。

∙弱电专业分包人应完成有联机的数据与参数输入,包括时间程序编制与能源管理特征的输入。

∙弱电专业分包人应确认所安装的软件以及随后的修正应由该软件公司担保至少2年,从“竣工证书”签发之日开始计算。

∙弱电专业分包人须提供BAS软件的完整程序数据和流程图。

∙BAS系统软件的编制须依照本技术规格说明书所列之要求,并符合中国软件标准。

3.3.7.2操作系统软件

∙因微软停止对WINDOWSNT、WINDOWS2000的支持,系统内各工作站(WORKSTATION)软件平台(SOFTWAREPLATFORM)应采用中文“WINDOWS2003”或更新版本,并提供简体汉字显示及输入模式。

软件平台应尽量使用最新版本,但必须确保其兼容性及稳定性。

3.3.7.3软件须提供下列的主要功能

∙密码系统

∙控制点摘要

∙控制点报警

∙时间及假日启/停控制程序

∙控制点历史

∙动向记录

∙运行时间累积记录

∙最大用电量监测

∙动态图形显示

∙操作员除了可以通过常规的键盘进行操作外,亦可以通过“鼠标”进行操作,包括启停、更改设定点、选择菜单等各项操作。

∙操作员可在中央监控工作站上,自行决定将每一个监控点以图形或文字方式显示出来。

∙操作系统应能在同一时间内以“窗口”方式显示多方面的资料,以便对不同系统或地区表现进行交错分析。

∙所有操作员工作站应使用图标方式作为运行的基础,并以文字方式作为辅助。

系统的运行应利用下列的先进技术,易于学习、熟识和运行:

∙对于系统共享讯息,应采用动态和动画式的图解,并应带有联机的上下文相关的求助功能。

∙在显示屏上应能提供彩色带,以显示和分辨正常与不正常状态,使运行人员能在瞬时识别和响应系统运行的关键性事件。

∙应在显示屏上有动态的图标,显示活动的符号,还须有分割显示屏图像的功能,使操作人员能同时观察多个图像,以帮助他同时处理不同区域的运行任务,或同时分析有关系统的情况。

∙在每个工作站应提供操作人员留言的界面,以便上一班操作人员能向下一班操作人员留言。

留言界面应包括下列特定的功能:

▪只允许被指定的操作人员阅读留给他自己的讯息;

▪操作人员留言给某指定的操作人员;

▪消除已被阅读的留言;

▪打印已挑选的留言:

▪将留言输入记忆库。

留言的保密程度应达到只有被指名的操作人员能读到给他的留言。

∙应包括堆叠的或平铺的显示窗口以便为被选择的区域提供有秩序的参考。

还应包括让操作人员选择在任何选择层面获得全屏显示。

∙应提供辨认警报类别的设施,不同的警报采用不同的声光信息,并可打印和存储。

∙应提供动态图像驱动、辨认和选择工作点的设备,便于运行人员依靠“鼠标”在图像上做出选择。

∙图像分隔应能做到将图像分到指定级别的操作人员。

能否取用应根据操作人员的级别和密码。

∙所有图像应通过工作站的图像程序产生。

图像的产生应通过鼠标和键盘选择存储在图像文件库的符号和系统主题词。

此外,还须为提供习惯符号、系统主题词、楼层平面图、房屋等条件提供可能性,并将内容存储在图像文件库内。

∙提供的图像数目与种类应满足被BAS监测与控制的所有子项的日常运行工作。

密码保护

∙多级别/组别的密码将为业主及管理操作人员提供一个有效的保护工具,可管理及限制不同部门人员使用,同时防止系统被非有关人员使用。

∙应使用单一密码控制系统,并应用在所有操作装置上,如操作员工作站,手提电脑,手提检测器等。

当密码系统有增减或改变时,所有装置应同一时间自动配合,而无须在个别操作装置上另行做出更改。

∙操作员指令。

操作系统可容许操作员进行多项指令,但不只限于下列各项:

启停有关的设施、装置

▪调校设定点

▪增加、取消或修正时间控制程序

▪执行或终止执行各项计算机程序

▪停止或接上有关监控点的报警与状态

▪执行或终止执行有关监控点的运行时间累积记录

▪执行或终止执行有关监控点的动向趋势记录

▪操控有关微、积分控制回路的设定点

▪输入临时性的操控表

▪设立假期表

▪修正系统内的日期、时间

▪加入或更改仿真量输入点的报警上、下限数值

▪加入或更改仿真量输入点的提示危险的上、下限数值

▪检查报警及提示危险的上下限数值

▪执行或终止执行每个设备的“工作次序”

∙记录及摘要。

系统内的活动可通过人工或自动地制作成一份记录表,然后打印及显示出来,或存放在硬盘/磁盘内。

∙彩色动态图形显示。

为使系统内的报警更快被确定及更容易分析系统的表现,系统应根据本规格说明书的要求提供彩色动态图形显示,包括楼层的平面图及机电装置的系统示意图。

∙操作系统应容许操作员通过菜单的选择,文字的指令或图像的途径而获得不同系统的图形示意图或平面图。

∙有关的图形应是动态显示,将温度、湿度、流量、状态等在图形正确位置中不断以实时的数值及状态显示出来,操作员不需介入,做出任何的动作程序。

∙工作站以“窗口”方式运行,可同时显示多幅图形,以便分析或将报警的图形显示出来而不影响正在进行的工作。

∙彩色动态图形软件可容许操作员增加、取消或修正图形显示。

∙系统的架构及界定。

所有温度及装置的控制策略及节能程序可以由用户决定,在做出界定或修正的程序时不会影响中央监控正常的运作。

∙图形化编写程序。

用户可以借助图形化的编程语言,编写各项机电装置的联动,空调自控程序中各种逻辑性的控制程序。

3.3.7.4系统服务器软件

∙系统服务器软件的最低限度应如本规格说明书所规定的包括运行系统、数据库管理、通讯控制、操作人员接口、程序调度、时间与连锁程序、能源管理等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在一个完整的和无冗余的基础上管理所有的数据。

它应允许在不伤害任何现有数据情况下对数据库增加或取消一些内容。

应提供交叉链路使一个软件所需的数据不致被运行人员删除,直到该数据已被从它的有关程序中被删除为止。

∙通讯控制应管理和控制多总线网络通讯以保证能交换系统讯息和执行相应的程序。

3.3.7.5分站软件

∙分站软件应包括一个完整的运行系统通讯处理器,点处理,警报处理,用于直接数字控制(DDC)的控制算法,以及一个操作人员惯用控制与计算组合,专为分站单独全面地进行所指定的控制。

∙运行系统软件应实时运行在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EPROM)内,提供工作调度,控制时间程序,DDC至网络通讯控制器的通讯,扫描输入与输出,并应包括内装的诊断软件。

∙分站应有比例控制器(P),比例加积分控制器(PI),比例加积分加微分控制器(PID),两位置控制,时间比例控制器,以及浮动控制算法等等,全部在存储器内,全部可供操作人员取用,即所有控制模式应在任何时候能被软件选择。

P控制、PI控制和PID控制的模拟输出应不断地被程序更新和输出。

在循环之间,模拟输出应保留它的最后值。

∙应提供惯用的DDC程序去适应本规格说明书提出的控制策略,每个分站应经常存储这些程序和整套DDC算法文件,固有的控制运行器以及用算术与逻辑去实现这些控制顺序。

∙在初次运行安装时,可实现DDC分站按需下载运行程序。

∙调度、时间与互锁

▪调度、时间与互锁程序以及有关的数据文件应装在非易失的或72小时干电支持的RAM存储器内。

单个的程序应能被从WORKSTATION或手提电脑存取,用作启动/停止以及修正程序参数。

3.3.7.6节能管理

弱电专业分包人应提供以下的节能软件,这些软件程序应能在系统内自动运作而不需要操作人员的介入。

同时软件应有足够的灵活性,让用户根据现场情况而做出修定。

具有以下能量管理程序软件:

∙时间管理程序

▪时间程序:

对需要的被控对象编制一个独立的启/停程序时间表,控制空调系统、灯光照明等;例外日时间程序:

提供一组例外日时间程序用以容纳例外假日和法定假日的启/停程序时间表;

▪临时时间程序:

提供临时时间程序,供特殊情况下,临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