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故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52261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传统文化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传统文化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传统文化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传统文化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传统文化故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传统文化故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传统文化故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传统文化故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传统文化故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传统文化故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传统文化故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传统文化故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传统文化故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传统文化故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传统文化故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传统文化故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传统文化故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传统文化故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故事.docx

《传统文化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故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统文化故事.docx

传统文化故事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

一年四季,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扛着锄头往田野走;傍晚太阳快落山了,又扛着锄头回家。

他实在是很辛苦。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

野兔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

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

农夫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

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

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守株待兔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

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

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

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

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

而农夫地里的野草却越长越高,把他的庄稼都淹没了。

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庄周梦蝶

一天,落日时分,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

他扑打扑打翅膀,确信自己已经变成一只蝴蝶。

这时他十分惬意,飘飘然竟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子。

一会儿醒来,他明白了,那只骄傲的蝴蝶正是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的庄子。

或许是蝴蝶做梦自己变成了庄子也未可知。

庄子是蝴蝶?

亦或蝴蝶是庄子?

这正是所谓的“事物转换”的道理啊!

南柯一梦

在中国唐朝,有个人叫淳于棼。

一天他过生日,在门前大槐树下摆下宴席和朋友饮酒作乐,好不快活。

喝醉了之后,他便睡着了。

迷迷糊糊之中,他突然感觉有两个使者请他上车,马车朝大槐树下一个树洞驶去,驶向“槐安国”。

他发现树洞里另有一番仙境。

有许多朱红色的大门,大门里面是华丽的宫殿,周围是亭台楼阁和美丽的花园。

国王非常欣赏淳于棼,封他为“南柯郡太守”。

后来,国王还将公主许配给他。

淳于棼与公主过得非常幸福以致完全忘了自己的家

乡。

淳于棼上任南柯郡太守后,前后二十年的时间,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还和公主生了五个儿子,两个女儿。

不料,有个国家突然入侵,淳于棼不得不率兵迎击,不过他还是打了败仗。

这时公主又不幸去世了。

淳于棼决定离开“槐安国”,仍是由两名使者送行。

淳于棼回到家中,突然惊醒过来,原来是一场梦。

不过是小睡一会儿,而梦中经历却整整二十年。

淳于棼把梦境告诉朋友,大家感到十分有趣,一齐找到大槐树下,挖出一个很大的蚂蚁洞,旁边有孔,通向南边树枝,那里有一个小蚂

蚁洞。

很显然,这就是所谓的“南柯郡”、“槐安国”!

罔两问影

虚影问影子说:

“你先前低着头现在仰起头,先前束着发髻现在披着头发,先前坐着现在站起,先前行走现在停下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影子同答:

“你为什么拿这样微不足道的事情烦我呢?

我就是这样地随意运动,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

我,就如同寒蝉蜕下来的壳、蛇蜕下来的皮,跟那本体事物相似却又不是那事物本身。

火光与阳光使我显现,阴暗与黑夜使我隐形。

我依赖有形的事物吗?

而有形的事物又依赖什么呢?

有形的物体到来我便随之而来,有形的物体离去我也随之而去,有形的物体俳徊不定我就随之不停地运动。

这有什么可问的呢?

唇亡齿寒

晋国的国君想要攻打虢国,但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

对此,虞国的国君可能会拒绝。

晋君一直没能想出个好办法。

一天,大臣荀息献计说:

“大王,如果您能将珍宝献给虞国,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就说:

“即使他接受了礼物,也不意味着他就会拥有它们,很快,我们还会把它们拿回来的。

您担心什么呢?

”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礼物,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

“虢国是虞国的近邻,有事可以彼此帮助,我们之间就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

俗话说:

‘唇亡齿亡’,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

如果我们借道给晋国,那么虢国和虞国的灭亡就是旦夕之间的事了。

”但虞国国君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劝说,结果不久晋国就灭掉了虢国和虞国。

大公无私

晋平公有一次问大臣祁黄羊说:

“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同答说:

“解狐。

平公惊奇地问: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祁黄羊回答说:

“是的,但陛下问我谁合适,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解狐就被派到南阳县上任了。

到任后,他确实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

过了一些日子,当平公需要一个人去指挥军队的时候,祁黄羊说:

“祁午能够胜任。

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祁黄羊说:

“是的,但这和推荐有什么关系呢?

您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我就表达了我的想法。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指挥官,他的表现,证明了这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赞赏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荐才标准,并且说:

“这才够得上‘大公无私’呀!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

平原君打算带领二十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

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

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虽然对他的能力有所怀疑,但最终还是带着他一起前往了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

这时,毛遂对楚王说:

“我们来请你派兵援助,你却一言不发。

别忘了,虽然楚国比赵国强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

”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心服口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

“毛遂的一席话真是重于九鼎大吕。

抛砖引玉

唐代有两个诗人,一个叫常健,一个叫赵嘏。

常健很仰慕赵暇的诗才。

一次,赵嘏要去苏州。

当常健听说他会去灵岩寺时,使先赶到灵岩,在一面显眼的墙上题写了两行诗,希望赵嘏看到后能续成一首。

不久赵嘏到了灵岩寺,他一眼就看到了墙上不完整的诗,便续上一两行,将诗补充完整。

常健的诗没有赵嘏写得好,却能引出赵嘏的佳句。

后来的人,就把这种做法叫作“抛砖引玉”,以此比喻用粗浅的意见或文章引发别人发表更高明的见解或作品。

望洋兴叹

秋汛的季节到了,无数条溪流汇入黄河,河水猛涨,河面宽得连对岸的牛马都辨不清。

这样一来,河伯就洋洋自得起来了,以为世界上所有壮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他顺看河水向东行,一直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一片辽阔的大海,看不见水的边际。

这时,河伯才改变了他骄傲的神态,望着海洋感慨地说:

“俗话说‘有人的只学到分之一的道理,就以为谁也比不上自己’,我正是这样的人啊!

道法自然

量体裁衣

传说以前北京城里有个裁缝,在替人做衣服时,除了量身材尺寸外,还要询问对方的性情、年纪以及中举时间等等。

人们感到奇怪,

问他为什么要这样。

他说:

如果是青年中举,必定性情骄傲,走起路来抬头挺胸,因此衣服要做得前长后短;如果是老年中举,大都没那

么兴奋,走路不免弯腰曲背,衣服就要做得前短后长;性情急躁的,衣服要做得短;性子慢的,衣服应做得长些。

后来“量体裁衣”这个成语泛指人们根据具体的情况处理问题。

鲁侯养鸟

从前有只海鸟,在鲁国城门上栖息。

因为从来没有人见过这种鸟,所以人们都叫它“神鸟”。

鲁侯命侍从活捉海鸟。

侍从将海鸟关在金笼内,并放在太庙里供养。

鲁侯视海鸟如国宾。

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珍馐百味供海鸟

品尝,甚至鲁侯的乐师,也要为海鸟演奏。

可是,海鸟却被这些豪华排场所吓倒,心里既惊慌又悲痛,不敢饮食,过了三天,终于死去。

鲁侯以为他款待海鸟已十分周到。

可不是吗?

他是用对待自己的方法去对待海鸟的。

鹬蚌相争

一只河蚌躺在河滩上张开壳儿晒太阳。

河蚌鲜美的肉吸引了一只沿着河岸散步的鹬鸟。

鹬鸟立刻扑过来啄河蚌的肉,蚌灵敏地合拢了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

现在,他们都被对方钳制住了,动弹不得。

鹬对蚌说: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

”蚌也对鹬说:

“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

鹬和蚌就这样争吵咒骂了半天,谁也不肯让步。

这时,一个渔翁碰巧打这儿经过,看到这一情景,十分高兴,跑过去毫不费力地把他们都捉住了。

胸有成竹

宋代画家文同,字与可。

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许多人登门求画。

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

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了各种竹子。

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都经常去观察竹子

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

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日积月累,竹子在不

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

前。

所以每次画竹,他都很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曾写下诗句:

“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成功十分有把握。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国国王齐桓公带兵攻打孤竹国。

齐国大军在孤竹国困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春去冬来,当齐军终于打败了孤竹国的时候,却发现他们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齐国的路了。

这时候,大臣管仲想出了个办法。

他让士兵牵出几匹老马在前面带路。

大军紧紧地跟在后面,就这样终于走出了孤竹国,回到了故乡。

朽木难雕

孔子是春秋时期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有一个学生,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很有自己的理论和见解。

孔子以为这个学生日后会有很大的成就。

可不久后,这个学生就暴露出懒惰的毛病。

有一天,孔子在给学生讲课,这个学生却在房间里睡大觉。

孔子知道后很难过,他说:

“朽烂的木头是不能雕刻的,粪土一样的墙壁是粉刷不了的。

那是一个说话与行为不一致的学生。

他给了我一个教训:

我应该以实际行为而不是言谈来评价学生”。

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朽木难雕”比喻那难以教化、不能造就成才的人。

大象无形

不可貌相

赵国有个学者名字叫公孙龙。

他曾对弟子说:

“我不会和没有本领的人交往。

”一天,有个衣衫褴褛的人,走上前对他说:

“请您收我做徒弟吧!

”公孙龙打量了那人一番,问道:

“你有何本领?

那人回答说:

“我有一个洪亮的嗓音,它能传得很远。

”公孙龙问弟子道:

“你们当中有没有声音洪亮的?

”弟子回答说:

“没有。

”于是公孙龙收那人做徒弟。

其他弟子窃窃私语,还嘲笑道:

“声音洪亮有什么用?

过了几天,公孙龙和弟子们要到燕国去。

他们来到一条大河前,可是岸边却没有渡船,只有一艘船停泊在远远的对岸。

公孙龙就令新弟了施展其技。

新弟子欣然答允,便大喊一声。

很快,那艘渡船就划了过求,载他们渡河去。

逆旅二妾

阳子到宋国去,住在旅馆里。

旅馆的主人有两个姨太太,一个很美丽,另一个很丑陋。

丑的受宠,美的反倒不受宠。

阳子问店主为什

么会是这样,店主回答说:

“那个美的觉得她自己很美,可是我并不感到她美;那个丑的觉得她自己很丑,可是我并不感到她丑。

”阳子说:

“徒弟们记住这句话,要是一个人做高尚的事,又没有觉得自己很高尚的心理,那么他到哪儿都会受到欢迎的。

井底之蛙

一只青蛙住在井里。

有一天,青蛙在井边遇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大龟夸口说:

“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快乐啊!

高兴的时候,可以在井栏边跳跃玩耍;疲倦的时候,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里。

如果我跳入水中,水流穿过我的腋窝,支撑我的头部。

如果我在泥地上走,泥浆便盖过我的脚面。

我看看周围的蚯蚓啦、螃蟹啦、还有蝌蚪等,他们哪里能跟我比呢?

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自由自在的好不逍遥快乐!

亲爱的海龟,你常到我的井里来游玩吧!

大龟试着把它的左脚伸进井里去,但是右腿已经被绊住了。

它踟躇着退却下来,对青蛙说:

“你见过大海吗?

海的广大,何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

夏朝的时候,每十年中有九年发大水,但是海里的水并不涨;到后来商朝,每八年中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没有少了多少。

住在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呢!

青蛙听了海龟的话,吃惊不小,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数万丈。

北山住着一个名叫愚公的老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

他的家门正面对着这两座大山。

愚公苦于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便召集全家人商量说:

“我和你们尽力挖平两座大山,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儿子和孙子们干了起来。

凿石头,挖泥土,用畚箕运送到渤海的边上。

住在黄河支流边河曲的一个名字叫智叟的老人笑着阻止愚公说:

“你怎么那么傻呀,凭你的有生之年和余力,尚不能毁掉山上的草木,更不用说泥土和石头啦!

愚公长叹一声说: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何愁挖不平它们呢?

”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两座山,一座放在朔州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此以后,从豫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面,再也没有大山挡路了。

班门弄斧

从古代时起,鲁班被认为是一个建筑与雕塑方面的艺术大师,木匠们把鲁班奉为他们的始祖。

据说,他曾经惟妙惟肖地雕刻出一个木凤凰,木凤凰栩栩如生竟然真的在天上飞了三天。

谁敢在鲁班面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被

人们认为是十分荒唐可笑的行为。

这个成语用来讽刺那些在专家面前卖弄的人。

东郭先生

东郭先生是一个仁慈的学者,很乐于助人。

一天,他背着书袋在路上走着。

忽然,从后面跑来一只狼。

狼对东郭先生说:

“先生,

救救我吧!

有人要杀我!

于是东郭先生倒出口袋里的书,把狼藏了进去。

不一会儿,一个人找了来,问东郭先生:

“看见一只狼没有?

”东郭先生说:

“我

没看见。

猎人走了,狼在口袋里喊到:

“让我出去!

”东郭先生把它放了出来。

狼嚷道:

“我要饿死了,东郭先生,我要吃了你!

这时有个农夫走过来。

东郭先生急忙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他,求他救命。

狼却对农夫说:

“他把我装进口袋,差点把我闷死。

我不应该

吃他吗?

农夫对狼说:

“那么小的口袋怎么能装得下你?

”狼说:

“好吧,我给你看看是怎么装的。

”它让东郭先生再次把它装进口袋。

这时农夫说:

“快,把口袋扎紧,用铁锹把它打死。

你对狼怎么能讲仁慈?

狼都不是好东西!

请君入瓮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

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

有一回,武则天收到一封信,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

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

来俊臣知道周兴狡猾奸诈,仅凭一封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

于是,来俊臣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家里。

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

来俊臣假装叹气说:

“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

”周兴阴笑着说:

“你找一个大

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他还会不招供吗?

”来俊

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对周兴说:

“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

查。

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

”周兴一听,连连磕头说:

“我有罪,我招供。

同舟共济

古时候,有两个相邻的国家经常打仗,两国的人民也互相将对方视为仇人。

有一次,两群人乘坐同一条船渡河。

船快要开的时候,乘客才发现对方是敌国的人。

一时间,两群人都握紧了拳头,互相瞪着对方,

一副要打架的样子。

船行驶到河中间时,突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暴雨。

木船在大浪中被抛来抛去,眼看就要翻船了。

这时,船上的人

为了保住性命,都顾不得那么多了,完全忘了彼此是敌人,大家一条心紧密配合,在风浪中稳住了船身。

在全船人的齐心协力下,船终于

安全到达了河对岸。

于是,人们后来常用“同舟共济”这个成语比喻在危急的环境中,大家同心协力,渡过难关、战胜困难。

运筹帷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

有一次,魏国的曹操带了二十万精兵南下攻打吴国和蜀国,准备消灭它们。

为了应敌,吴国利蜀国结成同盟国。

曹军驻扎在长江北岸。

曹操让手下用铁链将战船连在一起,好让曹军渡江攻打南岸的盟军。

盟军由吴国将领周瑜带领。

他仔细分析了形势,

最后决定用火烧掉敌人的船。

于是,他开始准备一切,当他将一切准备好时,发现还需要东风。

可连续几天都没有东风,周瑜急得病倒了。

这时,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叫人送了一张纸条给他,上面写着:

“要赢曹操,须用火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收到后,立刻向诸葛亮求助。

诸葛亮叫周瑜不要着急,两天后,将有东风。

果然,两天后,刮起东风。

周瑜趁这个机会将曹军的战船烧毁,最后,曹操被打败了。

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来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偃旗息鼓

三国时代,一次曹操与刘备交战。

刘备命令大将赵云、黄忠去抢夺曹操的粮草。

曹操带领大军追赶赵云。

赵云一直退到营寨前,叫士兵打开营门,放倒军旗,停止擂鼓,在营外设好埋伏。

曹军追到,看到这种情景,怀疑有埋伏,就撤退了。

“偃旗息鼓”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停止攻击或者事情中止。

一鼓作气

春秋时期,齐国派兵攻打鲁国。

鲁国的国王鲁庄公带着谋士曹刿指桎作战。

齐军第一次击鼓以后,鲁王准备发起进攻。

曹刿却说:

“不行,等齐军击鼓三次后再进攻。

”齐军三次击鼓以后,曹刿才指挥进攻。

结果齐军大败。

战斗结束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提出这样奇怪的建议。

曹刿回答说:

“打仗要靠勇气。

第一次击鼓,士气十分旺盛;第二次击鼓,士气有些衰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耗尽了。

敌人士气耗尽,我们发起进攻,所以取得了胜利。

后来,“一鼓作气”形容做事情要鼓足勇气,一气呵成。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

经过千辛万苦,

重耳来到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口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楚成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成王问重耳:

“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

”重耳

笑笑回答道:

“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

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如期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即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

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二十里,后来反击,大败楚军。

如火如荼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率领大队人马向晋军进军。

他命令将士们摆成三个方阵。

当中的都穿白色衣服,拿着白色的旗帜,远远望去就

像遍地盛开着白色荼花。

左边的穿红色衣服,拿着红色的旗帜,远远望去就像满山燃烧着熊熊火焰。

右边的穿黑色衣服,拿着黑色的

旗帜,远远望去就像满天结集着浓密的乌云。

夫差想利用这种声势去压倒对方。

“如火如荼”这个成语形容气势旺盛,场面热烈的景象。

四面楚歌

秦朝末年公元前221—206年,楚和汉争夺天下。

楚王项羽被汉王刘邦的军队紧紧地围困在垓下这个地方。

项羽已身处绝境,粮食几乎吃光了,将士也所剩无几。

夜里,四面包围着的汉军唱起了楚国的民歌。

项羽听了,非常吃惊地说:

“汉军已经全部占领了整个楚国的土地吗?

为什么在汉军中有

这么多的楚国人呢?

”说完便带着残余的士兵惊慌地逃走了。

项羽看到自己末路途穷,终于在乌江边拔剑自刎。

一代英豪以悲剧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四面楚歌”这个成语比喻四面受到敌人的攻击,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以逸待劳

西汉末年,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

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嚣,结果反被隗嚣打败。

刘秀重新组织兵力并派爱将冯异前去占领枸邑。

隗嚣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

冯异的部将们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

冯异斩钉截铁地说:

“我们必须抢占枸邑‘以逸待劳’。

”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枸邑。

冯异严密封锁消息,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

行巡的部分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的帅旗。

行巡的

军队毫无防备,吓得四下逃窜。

冯异大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

“以逸待劳”这一成语指让自己的军队养精蓄锐,以等候疲惫赶来的敌军,将其打败。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

公元383年,苻坚率兵攻打晋朝。

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

出击。

谁料,苻坚的部队被晋军击败了,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

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

此时,苻坚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阴影,他最终中箭而逃。

晋军以有限的兵力大败敌军,赢取了胜利。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大辩若讷

盲人问日

从前,有一个生来就失明的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太阳。

他问别人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一个人告诉他:

“太阳的形状像铜盘。

”他敲敲铜盘,听见了铜盘叮叮当当的声音。

后来,他听见了庙里的钟声,就以为这是太阳

了。

又有一个人告诉他:

“太阳像蜡烛一样发光。

”他摸摸蜡烛,感受到了它的形状。

后来,他摸到了一支短笛,就以为是太阳了。

可是我们知道太阳与钟声或笛子是多么的不同啊!

因为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太阳,只是听别人描述而已,所以才造成这样的误解。

二童辩日

孔子东游的途中,见到两个小孩在面红耳赤地争论什么,就走上前去,问他们在争论什么。

“我认为太阳在黎明的时候离我们最近,而在正午时离我们最远。

”一个小孩儿说。

另一个小孩儿立即争辩说:

“我认为太阳在黎明的时候离我们最远,而在正午时离我们最近。

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时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

这不正是距离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的就觉得凉

的道理吗?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看说:

“是谁说你是学多才的人呢?

濠梁之辩

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看着水里的苍鲦鱼说:

“苍鲦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施说: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庄子说:

“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

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亡羊补牢

战国时期,楚襄王十分昏庸无道。

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

有一次他对楚襄王说:

“您在宫里面的时候,周侯和夏侯伴您的左右,您整天想的是吃喝玩乐,却一点也不在乎国家的治理,因此国家已处在危险之中!

您如果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这时楚襄王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请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

庄辛回答说:

“丢了羊,及时把羊圈修好,不算迟。

然后他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帮助楚国振兴,收复失地。

今天,我们仍用成语“亡羊补牢”来比喻事情出了差错,有了损失,仍然要及时吸取教训,设法给予补救。

塞翁失马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

一天,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