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定位考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535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定位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定位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定位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定位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定位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定位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定位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定位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定位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定位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定位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定位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定位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定位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定位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定位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定位考试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定位考试文档格式.docx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定位考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开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定位考试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开封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定位考试文档格式.docx

A.民俗学是一门以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

B.从搜集、整理和研究民间歌谣开始的民俗学,一旦与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连结起来,范围就宽广了。

C.民俗是人们日常生活形态的反映,属重要的文化财富;

越是古老的民俗,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影响就越大。

D.民俗学传入我国后一直很受重视,发展蓬勃;

各省市相继成立了民俗学会,出版了民俗期刊和专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探讨了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指出了民俗学的任务和作用,阐述了我国民俗学的发展历程。

B.文章第二段论述今天研究民俗学的作用时分层议论,逐层深入,论证清晰而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

C.对于民俗学,文章首先阐述相关知识,然后以我国民俗学的研究为例,揭示出民俗学的研究意义。

D.文章在论证中以相当篇幅阐述我国民俗学的发展历程,表达期待民俗学在新时期发挥作用的意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物质生活、社会组织、岁时风俗、人生礼仪等,包含和传递了文化信息,是文化史上重要的篇章。

B.掌握一定的民俗学知识,既能分析文化现象,也能对不同的民俗进行辨析,认识到它们的发展趋势。

C.可以说,民俗学与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有很大关联,研究民俗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作用。

D.如果能科学整理和认真探究民俗学知识,就能发现历史规律,创造时代新文化的能力就有了保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大玩家侯发山

提到徐达,小城收藏界的同行都会说,徐达嘛,大玩家。

听那口气,明显带着嘲讽意味。

别人玩收藏都是专注一个领域,或玉石,或字画,或陶器等等,徐达什么都偏爱。

城南有个古玩市场,徐达溜达两趟后,开始往乡下跑,专去那些交通不便的偏远山村。

他说,越是这些地方,越有货真价实的东西。

他三天两头往乡下跑,昨天去收一个瓷碗,今天去收一个烟袋。

其实,他收回来的全是假货,还不听劝告,难怪同行们耻笑了。

徐达原是搞建筑的,过了六十岁生日,把公司交给儿子徐全打理,转行收藏。

他这些年赚了不少钱,可能想搞投资。

熟悉徐达的人都这么认为。

走眼一次可以理解,连续走眼就不正常了。

有人告诉他儿子徐全,徐全满不在乎,说老爷子有事做,爱咋咋吧。

星期天,徐达打算到靠山屯一趟,靠山屯是全省有名的贫困村,牛犇提出跟他一起去,潜台词是去给徐达掌眼。

牛犇是徐达在收藏界认识的朋友,是个行家。

徐达不忍拂了人家的美意,答应了。

两个人开一辆车出发了,到了镇里,因为道路不通,两个人步行十几里到了靠山屯。

挨户挨门去看,徐达不是直截了当问人家家里有没有古董,而是问家里几口人,一年打多少粮食,顺便这里瞅瞅,那里瞧瞧,这一点,牛犇挺佩服徐达的,干这行忌讳直奔主题。

他们走进了老栓家,老栓住的还是祖辈留下的两空土窑洞,院子里搭个草棚子,垒着一个黑乎乎的灶台。

家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中草药的味道,不时从窑洞里传来女人的咳嗽声。

来了客人,老栓忙用袖子把院子的石凳子胡乱抹几下,然后抓把柴草要给两人炖鸡蛋茶。

徐达忙拦住了,他知道,两个鸡蛋说不定就是这一家人两天的开销。

老栓便进屋捧了一捧核桃出来,滚满石桌子,让他们砸着吃。

通过交谈,徐达得知老栓的老伴卧病在床,常年吃药,闺女上大学,一家人靠低保维持生计。

牛犇叹了口气,从口袋里掏出两张百元的票子给老栓。

老栓慌乱地摆着手,说什么也不要。

“你以为你是乡长?

”徐达开玩笑地对牛犇说,“杯水车薪,有何用?

牛犇说:

“勿以善小而不为。

老栓不知道两个人嘀咕什么,搓着两手嘿嘿直笑。

徐达的眼睛像探照灯似的,这里瞅瞅,那里看看。

他看到墙角放着一块光溜溜的鹅卵石,便走上前,先是用手扫了一下表面的灰尘,然后找块破布认真擦了擦,左瞧瞧,右看看,像是遇到了宝贝。

“一块腌酸菜的破石头,有啥看头?

”老栓说。

“玉石啊。

”徐达像是说给老栓,也像是自言自语。

牛犇忙走过去,看了石头一眼,对徐达使个眼色,意思是你看走眼了。

徐达不理会牛犇,对老栓说:

“老乡,这块石头您能匀给我吗?

真的是玉石?

老栓不敢相信徐达的话,他看出徐达想要这块石头,便说:

“呵呵,您想要就拿走吧。

“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布。

”牛犇自言自语道。

他暗示徐达不能草率。

徐达知道牛犇的意思,还了一嘴:

“神仙难断寸玉,何况你又不是神仙?

牛犇气得真想踢徐达两脚。

徐达对老栓说:

“这件玩意我拿了,十万元。

“这,这……”老栓不知道如何是好。

“嫌少?

”徐达问道。

老栓忙说:

“一块石头,不值那个价。

徐达抱起石头走了,丢给老栓一张十万元的支票。

等老栓回过神来,两个人已经翻过了山岭。

牛犇忍不住说道:

“徐总,你交的学费还少吗?

明明就是块破石头,你怎么跟捡了漏似的?

“我知道是块普普通通的石头。

”徐达说罢,把怀里的石头扔了,眼看着它咕噜噜滚到了山下。

牛犇被滚落的石头惊醒了!

他这才明白,真正看走眼的是自己。

回城后,牛犇忍不住嚷嚷了出去。

当地媒体要推选徐达为年度十大慈善家之一。

徐达谢绝了,他说:

“我是收藏家,不是慈善家。

徐全也赞成老爷子的观点,说:

“我爸是收藏家,不过,老是看走眼。

知父莫若子,牛犇彻底服了。

从此,提到徐达,收藏界的同行都会说,人家徐达是大玩家。

那口气,满是钦佩,满是敬仰。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小城收藏界的同行提到徐达,明显带着嘲讽的意味,既为下文作铺垫,又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徐达到靠山屯,进村挨户挨门去看,以拉家常的方式和村里人拉近距离,这表明徐达确实是个收古董的行家里手。

C.“用袖子把院子的石凳子胡乱抹几下,然后抓把柴草要给两人炖鸡蛋茶”,简单的动作描写,塑造了质朴、厚道的农民形象。

D牛犇掏出二百元钱,被老栓拒绝,徐达拿出十万,却不着痕迹,这告诉人们:

做慈善也要维护对方的尊严。

5.这篇小说的段落相对短小,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写到“牛犇被滚落的石头惊醒了!

他这才明白,真正看走眼的是自己”,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写回城后的事?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数据来源于中商产业研究院)

我国高速铁路网始建于2004年,第一条高铁线路京津城际铁路于2008年8月通车,2015年以高速铁路为主骨架的快速铁路网基本建成,总规模达4万公里以上,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可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

(摘自《2015年中国高铁发展报告》)

材料二:

耗时半个世纪,日本新干线铺设了2325公里;

历经二十载,德国城际高铁贯通了1560公里;

历时14年,2016年9月,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

早在2010年京沪高铁就创下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纪录。

高铁已成为中国大众出行优选,累计安全运送旅客突破50亿人次。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也是高铁安全运输规模最大的国家。

中国高铁开始作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名片加速走向世界,正成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领头羊,主演国际产能合作的重头戏,彰显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担当。

(摘编自2016年9月14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2月25日G65次列车驶出北京西站,标志着被称为“蓝海豚”“和“金凤凰”两个型号的车型,采用重联的方式,首次上线运营。

近年来,我国铁路部门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终于有了属于纯正中国血统的标准动车组列车。

标准动车组列车上线运营,标志着我国已全面系统掌握高速铁路动车组及关键装备的核心技术,对保持我国高速铁路可持续发展、推进高铁装备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国高铁之前走出国门,只是在铁路承建方面攻城略地,是浅层次的“走出去”,“中国标准”的横空出世则是“中国制造”的深度输出,是深层次的“走出去”,展示了“中国制造”的魅力。

G65次列车上线运行,实现了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到“引领者”,从“学徒”到“师傅”的完美逆袭。

(摘自2017年2月27日《中华铁道网》)

材料四:

现阶段,中国高铁输出重点布局亚洲地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以及加拿大等传统高铁强国皆有意插足亚洲高铁建设,从而成为中国高铁输出的强有力竞争对手。

地缘政治、技术水平以及引进成本等多方面因素促成中日两国在亚洲高铁市场的竞争中处于领跑地位。

中日高铁竞争既有经济竞争的表征,又有政治博弈的色彩。

经济方面,日方为抢占市场份额不惜就短期利益作出让步。

正如日本相关人士所言,与中国竞争高铁项目“即使零元中标也应该拿下高铁订单”。

政治方面,政府高层频繁于外交场合推销日本高铁,不惜对东道国提供优厚的政府开发援助条件,且将高铁项目合作与防务合作、武器出口等问题挂钩。

此外,日本政府公开质疑中国高铁的“自主性”和“安全性”,并充分利用周边国家对“强中国”所存有的猜疑和防范之心,于中国高铁进击海外市场之际,大肆鼓吹“中国威胁”,意欲制造不利于中国高铁输出的外部环境。

中国高铁唯有通过自主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和运用中国在高铁领域独步全球的规模和成本优势,进一步推动中国高铁标准的“世界化”,才能于国际高铁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中国高铁开建以来,以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快独霸全球,已稳居世界高铁规模之首。

其建造成本远低于日本等国,使得中国高铁在营运方面的优势更有说服力。

发挥好已建成高铁的示范效应也不失为中国高铁更好走出国门的有力举措。

(摘自2017年2月20日《学习时报》)

7.下列关于中国高铁发展状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5年,我国基本建成了以高速铁路为主骨架的快速客运网,覆盖国内所有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高铁已成为大众的出门优选。

B.中国高铁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名片。

C.2015年,高速铁路通车里程达到1.9万公里,较2012年翻了一番多,中国高铁发展速度之快、运营规模之大令世界瞩目。

D.迄今为止,中国高铁已经走过了15个春秋,时速创造世界纪录,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拥有了纯正中国血统的标准动车组列车。

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使用2万公里、时速486.1公里等数字,让人们准确、直观地感受到中国高铁发展的高速度,增强了材料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B.G65次列车上线运行,表明了我国全面系统掌握高速铁路动车组及关键装备的核心技术,标志着我国原始创新能力领先世界水平。

C.中国高铁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不仅因为传统高铁强国有意争夺亚洲高铁市场,更因为日本采用了经济竞争和政治博弈相结合的手段。

D.材料四重在报道中国高铁面临的激烈竞争,受地缘政治、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日本是中国高铁驶出国门的唯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E.运营规模大,建造成本低,已经发挥出建成高铁安全运输的示范效应,这些表明中国高铁在国际高铁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9.中国高铁输出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珙,字共父。

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

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

桧死,迁吏部员外郎。

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

御史杜莘老劾宦者张去为,忤旨左迁,珙不草制,莘老得不去。

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

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

上怒,谓宰相曰:

“刘珙父为浚所知,此特为浚耳!

”命再下,宰相召珙谕旨,珙曰:

“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

”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珙奏曰:

“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

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

”湖南旱,郴州李金为乱,珙知湖南安抚使。

入境,移书制使沈介,请以便宜出师,介即遣田宝、杨钦以兵至,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钦与宝连战破贼,贼党曹彦、黄拱执李金以降。

支党窜匿者尚众,珙谕钦等却兵,听其自降,贼相率纳兵,给据归田里。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

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阖境无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

疾革,草遗奏言:

“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

”薨,年五十七,谥忠肃。

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刘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

B.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

C.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

D.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补,中国上古世袭制的一种变相形式,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人入学任官的待遇。

B.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C.郊祀,古代帝王祭祀社稷的国家盛典,春天祭祀祈求丰年,秋天祭祀感谢上苍。

D.夏税,我国古代田赋名称。

古代田赋分夏、秋两季征收,称为夏税和秋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珙为人正直,有慷慨之气。

秦桧想追赐父亲谥号,召集礼部官员询问,刘珙不到;

金人犯境,宋军出征,刘珙替皇帝拟写的诏令、檄文言辞激昂。

B.刘珙忠于朝廷,尽心国事。

群臣认为张浚是主持军务的最佳人选,但皇上任命了杨存中,刘珙以大局为重,支持皇上;

病重时,仍向朝廷举荐贤才。

C.刘珙精明果断,以仁治乱。

担任湖南安抚使时,刘珙犒赏军士,重用杨钦;

抓住叛乱首领李金后,下令撤兵,让贼人余党自行投降。

D.刘珙体恤民情,救济百姓。

安南进贡大象,所经之地侵扰百姓、加剧负担,刘珙为此上奏;

建康遇灾,他上奏免税,并派官员到外地买米赈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御史杜莘老劾宦者张去为,忤旨左迁,珙不草制,莘老得不去。

(2)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刘校书从军①杨炯

天将下三宫,星门②召五戎③。

坐谋资庙略,飞檄伫文雄。

赤土流星剑,乌号明月弓。

秋阴生蜀道,杀气绕湟中。

风雨何年别,琴尊此日同。

离亭不可望,沟水自西东。

注:

①本诗为杨炯送友人从军边塞而作。

②星门:

军门。

③五戎:

古代的五种兵器,这里代指兵士。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首联写神勇的将军奉命挂帅出征,在军门前召集兵士,由此称赞刘校书从军的壮举。

B.诗人对朋友刘校书给予高度评价,对他在战场上勇猛杀敌、报效国家的情景进行了描写。

C.诗人慨叹自己不能经历战争的风雨,只好弹琴度日,表达对朋友的羡慕,也流露出无奈。

D.朋友渐远,离亭也望不见了;

两人犹如沟水,各自流去:

有惜别之情,却无太多的伤感。

E.这首诗格调高昂,借送别抒写了诗人的抱负,拓展了送别诗的表现范围,有很强的感染力。

15.诗歌的第三、四联“赤土流星剑,乌号明月弓。

秋阴生蜀道,杀气绕湟中”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两联的妙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历史证明,只有与国家和人民休戚相关,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戴,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②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批评,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③张老师每年读书不少于50本,上行下效,学生们也都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师生共同营造“好读书、读好书的”文化氛围。

④国际金价连续上涨,一些储户大量买进黄金,理财经理小李耐心细致、假以辞色地分析劝阻,使储户停止了不理智的做法。

⑤初到扬州城,出门便不分东南西北,于是我买了本城市旅游图,按图索骥,游览了瘦西湖、平山堂等神往已久的景点。

⑥《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大家耳濡目染的综艺节目几乎都是“舶来品”,近年来,中国制作团队不断创新,打造了一批扎根本土的原创节目。

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骑自行车健身时,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所以减肥、塑身效果都比较明显。

B.在风景优美但交通不便的山区搞开发,最大的难处在于既要改善和解决人们当下的实际困难,又不能以牺牲未来为代价。

C.中国国家流感中心通过了世卫组织的评估,成为第5个世卫组织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将在流感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作用。

D.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自问世四十多年以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余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从中受益,有所借鉴。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回到母校,给张老师做寿,张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学生。

B.我在电话里和小明进行了磋商,相约星期六下午一起去看电影《战狼2》,共同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C.日前惠顾贵公司网站,得知招聘员工的信息,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贵公司如有意向,请与我联系。

D.为了庆贺我们夫妇喜得贵子,各位亲朋好友在百忙之中前来喝满月酒,我代表全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①,才能高效运行。

②,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二者相互影响:

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低,会影响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

后期分类处理不到位,③。

只有政府和居民各尽其责,才能很好完成这一工程。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每到暑假,不少家长都会为孩子报书法、乐器、舞蹈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把孩子的假期排的满满的。

在家长看来,只有上了兴趣班,才能充实孩子的假期生活,孩子才能多才多艺;

而多才多艺的孩子必定智力水平高;

将来走向社会,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①不是只有上了兴趣班,孩子才能多才多艺。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李商隐)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阳明)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的说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鲁迅)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35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3分)A.(B.“一旦与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连结起来,范围就宽广了”理解有误。

C.“越是古老的民俗,对现实社会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