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7860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

《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docx

河南登封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

河南省登封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1、学者赵轶峰在《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中指出:

“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其意在说明黄宗羲的思想

A.没有突破儒家理论B.堪称近代制度典范C.具有近代思想色彩D.有违儒家民本精神

2、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

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

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3、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

(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  )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4、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5、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

“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

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

A.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B.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C.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D.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

6、如图是韩非子“法、术、势”思想主张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法”是核心,是“术”和“势”的落脚点

B.“势”是核心,是“法”和“术”的出发点和归宿

C.“术”是核心,“法”和“势”为“术”服务

D.“法、术、势”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君主的权力

7、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

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

A.课程设置多样化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C.向社会下层扩展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

8、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教育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著名和尚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

A.“道无为而无不为”B.“格物致知”C.“致良知”D.“万物皆生于两”

10、李贽在《焚书》中指出:

“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人人有生知,人人有佛性”“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种“生知”说的进步作用是(  )

A.否定人的认识要以孔子为标准的传统思想B.彻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

C.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D.肯定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生而知之”,成为圣人

11、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

①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②文艺复兴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宗教改革运动

A.

B.

C.

D.

12、狄德罗在《百科全书》“理性”条目中指出:

“理性,一是指人类认识真理的自然能力,二是指人类的精神不靠信仰的光亮的帮助而能够自然达到一系列的真理。

”这表明启蒙思想家认为(  )

①理性是一种天赋的存在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已被揭示③理性是与宗教信仰相对立的人的理智能力④理性具有普遍性,任何国家和民族的人都具备的基本权利

A.①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3、下列关于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他们在人与法律的关系向题上保持高度一致

B.普罗泰格拉的思想体现了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本质

C.其中有些思想体现出初步的唯物主义思想

D.他们的思想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14、“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

这种“结合”实为(  )

A.传统先进文化的弘扬B.资本主义市场的拓展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D.意大利经济地位的提升

15、在研究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

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

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B.建设工业国家C.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D.构建民主法治社会

16、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伏尔泰说:

“天狼星的光始终如一,对我们来说,道德哲学亦始终如一。

”“一切关于显灵或奇迹的说法,一切认为上帝干预自然秩序的信仰,都是假的,……人类要了解上帝,只需要有理性就够了。

”对以上两段文字解读正确的是(  )

A.伏尔泰是无神论者,主张以道德取代宗教

B.伏尔泰认为如果上帝无法显灵,无法干预自然秩序,上帝的存在就很可疑

C.伏尔泰相信自然神论,认为宗教的精粹在于尊敬宇宙的合理性和完美性

D.伏尔泰认为研究天文学有助于了解上帝的存在

17、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指出:

“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不管这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法律、社会方面的,还是政府方面的。

”据此,阿伦•布洛克(  )

A.认为批判的理性能够应用于一切领域B.认为启蒙运动在英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C.抨击欧洲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D.赞誉启蒙思想家敢于挑战封建势力

18、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发生的两大思想解放运动。

由于它们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对其评价也不同。

下列针对文艺复兴的评价是(    )

A.否定了王权的至高无上,从根本上否定了宗教神权

B.成就表现在政治、文学等各方面,但最突出的是政治方面

C.否定神的绝对权威,强调人性的重要D.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描绘了“理想王国”的蓝图

19、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

“瞧!

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是指(  )

A.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B.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因信称义”

C.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D.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20、某学者指出: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两者反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与影响有另别。

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

”下列关于二者相似之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人们摆脱了基督教神学思想的束缚B.没收了天主教会的财产,打击了封建势力

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解除了精神枷锁D.集中于社会上层领域

21、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

……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

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这里面“独特社会”的含义是(  )

A.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B.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

C.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D.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

22、英国学者怀特海伦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

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

”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23、“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

……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

”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24、当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

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

“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

”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

“是力量,陛下。

”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  )

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B.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

C.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

25、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这表明(  )

A.只有敢于突破权威,科学才会得以发展B.科学发展要以革命的方式进行

C.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与神学斗争的过程D.神学阻挡不了科学的发展

26、黄易先生是“穿越小说”的鼻祖。

他的代表作品《寻秦记》,描述了20世纪的一个特种兵,因时空机器出故障,被送到战国末期的赵国,参与了战国末期到秦初波澜壮阔的列国争战的故事。

现代科学的发展为此种“穿越”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你认为,该理论应该是(  )

A.量子理论B.相对论C.基因学说D.经典物理学

27、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二者的学说都( )

A.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B.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D.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28、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多·哈雷在诗作《致人杰》中写道:

“天空最深处的秘密被揭示,最外面的天球旋转的力不再隐藏。

……现在已知骇人的彗星走过的弯曲路径;扫帚星的天象不再令人惊奇。

……所有这些,让古代贤人苦恼,学派之间徒然争吵,我们看到,数学驱散云雾……”材料赞美的是(  )

A.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B.牛顿构建经典力学体系

C.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D.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29、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

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其重要原因是( )

A.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B.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

C.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

D.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

30、四川某中学举行了一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一学习小组的代表作了精彩的演讲,其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A.重大科学理论出现是科技革命先导B.杰出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大发展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D.欧洲是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中心

31、郑关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

“欲致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

A.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

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D.力主实行政治改革

32、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先进分子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

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

A.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B.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C.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

D.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33、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

“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  )

A.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B.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C.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D.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34、梁启超在《新民说》中解说了“国家”和“朝廷”两个概念的差异。

梁启超说:

“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原意为吃禾苗的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

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这段话( )

A.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B.宣传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C.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D.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

35、陈独秀说:

“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

”这表明陈独秀(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主张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思想D.否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6、《新青年》从1918年1月出版第四卷第一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一些新诗,此后全国用文言文的报纸中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随后短评、通讯、社论也都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

该现象主要表明( )

A.提倡白话文一直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B.《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影响力强

C.袁世凯复辟帝制直接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D.新文化运动时期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办报之风

37、1917年,《新青年》杂志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文章只有几篇,而从五四运动到中共的成立,该杂志刊登的同类文章就有一百多篇。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学习方向发生了转移B.共产国际开始指导中国的工人运动

C.十月革命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冲击D.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局限性

38、被誉为“洋务派第一人才”的郭嵩焘认为: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

”这表明他(  )

A.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方的一般认识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39、1895年,严复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

1916年,陈独秀认为:

“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

”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

A.“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B.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没有实质性变化

C.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D.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

40、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中国人(  )

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

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孔子主张把教育作为施政的基本手段,“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促成忠君孝亲奉公守礼的社会风俗的形成。

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造就一批有道德有才能可从政的贤人,即君子。

君子应做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即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但他又把人分为上中下三等,认为可以受教育的是中人。

上人是生而知之无须受教,对于下愚之人,则只能用刑罚来管制他们。

孔子继承西周传统,以“六艺”为教学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并吸纳有用学科加以充实调整。

孔子主张教学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要求学生温故知新,学而不厌,学思结合,积极实践等。

——摘编自《论语》等

材料二柏拉图把教育看作是建立和巩固一个“理想”社会秩序的工具。

柏拉图认为理想社会应该由优秀的哲学家来当统治者,因此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哲学王”。

他认为“哲学王”应该热爱知识、热爱真理、热爱国家、坚持正义且勇敢、大度、机智、灵敏。

柏拉图主张“精英”教育。

教育的对象应是那些中上层统治者,而下层的劳动者则应习惯于克制欲望,尽心尽力地为统治者服务。

柏拉图的教学内容,被后人总结为“七艺”,即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柏拉图在教学中多用演讲、交谈、对话、辩论来传授知识,教育中重思维的培养和理性的启发。

——摘编自柏拉图《理想国》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共同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6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11分)

材料一 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

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恩格斯

材料二 达尔文翻动了那种把动物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

                                                                            ——列宁

材料三 进化者,宇宙之大法也。

人类社会即本于进化之理,国家亦何莫不然?

                                                                      ——上海《翻译世界》

材料四 严复是我国著名的维新派人物。

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

他认为在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

中国如果不甘沦亡,就必须奋发图强,并立即做出抉择,实行变法。

                                               ——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科书人教版必修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是怎样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的?

(4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分析晚清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和观点,

并说明其原因。

(3分)

43、西方启蒙运动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15分)

材料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历来被称为思想启蒙运动,因其与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有着渊源关系,二者所表现出的反封建文化的激进批判精神、崇尚理性精神和革命导向作用是一致的。

                     ——《启蒙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中国文化启蒙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进行的,并不是单纯的高势位文化向低势位文化的扩延。

从消极意义上看,中国文化启蒙缺少启蒙所需要的理性精神资源,可谓是“先天不足”;而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使得国家、民族的本位意识取代了个体意识,市民社会的不成熟也无法为启蒙提供现实的经济基础,又可谓是“后天失调”。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看中国文化启蒙的特殊性》

材料三 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的交流史,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必须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进行,而学人们也必然要在汲取西方近代文化的条件下,运用自身的理性反省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以锲而不舍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的意志构建新的认识方法,重新发掘和估定中华文化的价值,开创新的文化传统。

                       ——《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在崇尚理性精神和革命导向作用方面的一致性。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化启蒙“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的含义。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中国的思想启蒙需要借鉴西方哪些宝贵的内容?

21世纪的中国应当建立一种怎样的文化体系?

(3分)

历史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C解析:

“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说明黄宗羲的思想具有近代思想色彩,故C项正确。

2.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A项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B项是清代学术思想的主流,C项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积极倡导的学术思想,D项是程朱理学追求的精神理念,故答案选C项。

3.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明清)在这个时期”、“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儒学在宋代和明清时期的相关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可知,这指的是: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C符合题意,正确。

AB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不正确;D项表述,不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张。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C。

4.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AB项分别是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与题干“宋明理学家的新认识”不符,故排除;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论,并对其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理,灭人欲”,故D项正确。

5.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理学〈新儒学〉...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

”说明了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

6.答案:

D解析:

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法”“术”“势”三者不可分离,“势”是“法”和“术”的前提,“法”是要求臣下必须遵守的,“术”是君主时刻不能离开的。

7.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等课程”等,标题实际上考查汉代儒学发展相关内容——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C两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不够核心和准确;B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

进一步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8.答案: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朱熹的思想。

材料中钱穆强调的是朱熹“理学”思想中体现“科学”相关的方面。

朱熹认为理之源在于天理,要探究天理,需要“格物致知”,强调通过读书、学习、考察等方法探究理,说明朱熹在认识事物的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而教育有利于对“科学”的认识,故B项正确。

A,C,D三项虽然与朱熹的思想相关,但均与题干强调朱熹思想中与“科学”相关的信息不符,排除。

9.答案:

C解析:

慧能的佛偈与王阳明的“致良知”的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