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57548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docx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表格归纳很重要

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

作用、意义

特点

如何培养

案例

规律、趋势

感知觉

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2、幼儿的记忆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

3、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为也常受直接感知的影响而变化。

(1)【0-1岁儿童感知觉特征】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①出生时就已经有各种感觉

②知觉在出生后不久,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③原始的感知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感觉分化

(2)【1-3岁儿童感知觉特征】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①出生后第一年,婴儿已能够分辨亲人和陌生人,具有了只觉得恒常性,是知觉水平的概括

②随语言的出现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性水平逐渐提高,对事物的知觉渐渐和具体表象联系起来

③2岁后,随着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逐渐向思维的概括过度→

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1、在幼儿观察之前,成人可以帮助幼儿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

3、观察过程中,成人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概括,并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方式参与观察

4、成人还可以教给幼儿有顺序的观察方法

①2岁孩子会伸手要求站在楼上的妈妈抱(距离知觉发展不足)

②“d和b、士和土”出现混淆(观察的细致性不够)

③婴儿听到妈妈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视听协调)

形状由易到难:

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颜色掌握顺序:

蓝-红-白-灰

(3)【3岁以后儿童感知觉特征】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①开始掌握知觉标准。

对物体的知觉渐渐和有关概念联系起来

②观察力得到发展。

知觉活动已发展到能够进行观察,即有目的有意识地去知觉

感知觉规律:

一、适应现象

二、对比现象

三、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颜色、形状、声音、强度差别)

2对象的活动性(活动模型、活动玩具、幻灯、录像)

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

4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结合

注意

注意对幼儿活动和心理发展的意义:

(1)对活动:

1游戏时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注意是幼儿游戏活动开展的保证

2注意可以使幼儿持续地进行学习活动,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实现

(2)对心理发展:

1注意能使幼儿从环境中接受大量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发展幼儿观察力,提高幼儿感知能力

2注意对幼儿认识过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注意对幼儿坚持性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

①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②与兴趣和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①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一直努力的注意

②有意注意主要表现在幼儿能自己控制自己的注意,其特点是有目的和需要意志努力

③幼儿有意注意的产生依赖于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和幼儿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程度等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较差】

3岁-3~5分钟

4岁-10分钟左右

5、6岁-20分钟左右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注意范围较小】较短时间内不能注意较多事物,注意范围随年龄增长逐渐扩大

幼儿注意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注意分散】,由于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容易分散。

引起注意分散的主要原因有:

1连续进行单调活动

2缺乏严格作息制度

3无关刺激的干扰

4注意转移的能力差

5不能很好的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防止注意分散的教育措施】:

1.幼儿园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活动不能太单调,形式多样化,而且时间不能超过各幼儿年龄段所适合的时间

2.教师应该与家长经常联系,共同保证幼儿的生活合理、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幼儿精力充沛地游戏和活动,防止注意的分散

3.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在组织幼儿活动中显得非常重要,教室室温要适宜

4.教师在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幼儿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不仅有助于幼儿维持注意,防止注意分散,而且可以使幼儿在活动中减少疲劳,提高活动兴趣,产生愉快情绪

1儿童不受窗外其他孩子玩耍的笑声吸引,努力控制自己,专心做功课(有意注意)

2儿童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注意的分配能力较差)

3幼儿从始至终地听老师讲故事,认真地画画、做手工(有意注意)

“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聚精会神、仔细→

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1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

2活动的游戏化

3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相结合

4幼儿的身体状况

注意选择性的发展规律:

1、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

2、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经验有密切关系

3、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集中性

注意的分配能力

注意的选择性

 

记忆

【记忆发展趋势】:

1、记忆保持时间延长

①幼儿最初出现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出现和发展稍晚

②幼儿长时记忆保持时间逐渐延长(记忆的潜伏期延长)

③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幼年健忘)

2、记忆提取方式发展①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记忆最初表现为习惯化和条件反射

②从个体发生看,回忆是在2岁左右逐渐出现的

③回忆和再认的差别,是由于其活动机制的不同,再认依赖感知,回忆依靠表象

3、记忆的容量增加①记忆广度(短时记忆的广度为7±2个组快)

②记忆范围(记忆材料种类增多,内容丰富)

4、记忆的内容变化

①运动记忆是指实际内容为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

②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

③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④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忆

一、意识性:

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二、理解性:

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机械识记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三、记忆内容:

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幼儿期,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四、记忆方法:

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儿童记忆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

1、偶发记忆→

要求幼儿记住某样东西时,由于幼儿选择的注意力、目的性不明确,往往记住的是和这件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

2、“说谎”问题→

由于幼儿的记忆存在着正确性差的特点,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把主观臆想的事情,当做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来回忆

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付息方式多样化,多种感官综合运用)

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幼儿有一种特殊的记忆恢复现象“回涨”)

教师要重视这种幼儿特有的记忆现象,注意引导幼儿朝有意记忆方向努力发展→

教师应正确对待这种现象,不能随便指责幼儿“不诚实”,而是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把事实弄清楚,把现实的东西和想象的东西区分开来→

①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机械识记)

②小朋友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的乐曲,就知道自己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叫做“再认”)

③边识记边把图片分类,并自言自语地说:

“苹果是水果,里也是水果,萝卜是蔬菜……”(儿童常用的记忆策略“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④教师出示贴绒小鸭,问幼儿有几只鸭子,幼儿却答成鸭子是黄色的(偶发记忆)

⑤爸爸打电话给宝宝说出差回来后会给他带玩具火车,宝宝第二天上学便对大家说:

“我有一架好漂亮的小火车,可好玩了!

”(想象与现实混淆)

记忆内容出现的时间,由早到晚:

运动记忆(出生后两周)

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

形象记忆(6~12个月左右)

语词记忆(1岁左右)

 

想象

想象与幼儿的认知活动:

①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

②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

③幼儿的想象把记忆和思维联系起来

想象与幼儿的情绪活动:

1、想象能引发情绪

2、情绪影响想象

想象在幼儿的学习、游戏等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1、学习中:

帮助幼儿掌握抽象的概念,理解较为复杂的知识,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2、游戏中:

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特别是象征性游戏,想象在游戏中的重要地位突出表现在想象是象征性游戏的首要心理成分,如果没有想象,就不可能进行任何游戏活动

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发展的核心

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1、无意想象在幼儿发展中占主要地位,实际上是自由联想

①想象目的性不明确,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②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易受外界干扰而变化

③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主题无预定目标,想象的形象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④以想象过程为满足,不追求达到一定目的

⑤想象受情绪和兴趣影响,不仅受外界刺激左右,也容易受自己兴趣、自己或他人情绪的影响

2、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①活动中出现有目的、有主题的想象

②想象主题逐渐稳定

③为了实现主题能克服一定的困难

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2、在文学艺术等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4、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想象力

①孩子把长颈鹿的脖子画的特别长,大象的头画的特别大、鼻子特别长(想象的夸张性)

②凯凯对夏日的想象是“小朋友们在水上世界玩,一会游泳,一会吃冷饮”(属于经验性想象)

③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想象它是一匹奔马,一会想象它是一座会动的山(无意想象)

④《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属于创造想象)《西游记》中,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属于再造想象)

⑤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其想象的主题往往雷同(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⑥学生替老师想“假如我是老师”(再造想象)

⑦一个五岁的女孩说:

“我想画小猫、小花、还想画人。

”她基本上按所说的去画了(想象有计划,但想象内容零碎缺乏组织)

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

1、认知水平的限制①幼儿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常常只感知到其中某些突出的特点,而且往往非本质的特点②幼儿常常把想象与真实混淆

2、情绪对想象的影响

3、想像表现能力的局限

二、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1、幼儿以再造想象为主

①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②常根据外界的情境的变化而变化③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

2、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

①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表露式创造②形象和原型只是略有不同,或者在常见模式上略有改造③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1>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的<2>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经发生的

<3>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⑧一个三岁左右的幼儿抱着娃娃,只是静静地坐着,当老师说:

“娃娃要出去玩了!

”这时幼儿的想象才活跃起来(幼儿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

⑨儿童看见大人抱小娃娃,她也抱起娃娃(记忆表象在新情境下的复活)

⑩儿童把玩具娃娃称作“小妹妹”(简单的相似联想)

思维

思维在幼儿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思维是幼儿生活活动的基础

2、幼儿的思维发展标志着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

3、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幼儿情感、意志和社会性的发展

4、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

思维发展的特点:

1、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

2、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3、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

主要是直接理解,以后逐渐出现间接理解

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

1、具体性

2、形象性

3、经验性

4、拟人性

5、表面性

学前儿童判断发展的一般趋势:

1、判断形势间接化

2、判断内容深入化

3、判断根据客观化

4、判断论据明确化

对较小的幼儿主要采用直观行动思维,教师在教授幼儿不熟悉的教学内容时要多设直观环境,并且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对年龄稍大的幼儿,由于其语言已经逐渐发展起来,教师对有具体形象的教学内容,可主要依靠言语活动,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幼儿活动环境创设:

1、要为幼儿提供大量可以直接感知的玩具与活动材料

2、为幼儿提供活动与操作的条件与机会

3、在活动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较多形象可爱的玩教具,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向具体形象思维水平过度,并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4、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认识兴趣

5、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①清清听妈妈说“那小孩嘴多甜!

”清清问:

“妈妈,您舔过他的嘴吗?

”(思维的表面性)

②“灯可以照明”、“鱼在水里游”(幼儿依据具体特性下定义)

③给娃娃穿衣喂奶(幼儿的形象思维)

④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转导推理)

幼儿思维工具变化趋势:

1、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运动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

2、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边做边说,语言和动作不分离

3、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趋势①从个别事物到事物关系

②从具体形象到语词

③从简单、表面到复杂、深刻

④从情绪性到客观性

⑤逐渐理解相对关系

学前儿童思维方式发展变化的趋势:

1、直观行动思维

①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依赖于一定的情境

②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离不开幼儿自身的行动

③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主观上无预定目的的行动计划

2、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言语

言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有助于幼儿社会化(语言为交际产生,在交际过程中发展)

2、使幼儿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语言是思维的武器,个体言语水平影响其思维过程)

3、调节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自我调节功能是和其概括功能-自觉地分析综合功能密切联系的)

幼儿识字的特点:

幼儿识字过程一般分两个阶段:

泛化阶段(①字是视觉形象,幼儿对视觉形象感知的发展服从于从笼统到具体的规律②幼儿最初把字当图谱)

识字阶段(对字的再认①容易混淆不同的字,对字形的细节难以分化②对字义认识的概括水平低)

容易识字的特征:

1、字大、清楚;2、与响亮的语音同时出现;3、有形象作为辨认的支柱;4、字形结构简单;5、多次重复;6、与情绪和兴趣相联系

幼儿口语能力的培养:

1、激发幼儿言语交往的需要

2、讲究教法(学习语言的途径:

一是模仿,二是强化)

3、鼓励言语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模仿和创造性相结合,根据自体经验创造)

4、培养“前读写”兴趣

言语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

1、音准差

①不能正确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②方言影响

2、不会掌握语言表情技巧

①语气的掌握②幼儿口吃(语言的节律障碍:

心理或生理)及其心理因素

言语活动的表现形式:

1、口头言语

2、书面言语

3、内部言语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趋势:

①语音知觉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展在后

②理解语言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

教育对策1:

①正确的教学可以帮助幼儿更好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儿歌、绕口令、生活中要求努力做到发音清楚)②坚持以普通话教学、家长配合教育,创设良好的语音环境

2:

①教师通过语音教学,让幼儿朗诵诗歌,复述故事帮助幼儿掌握技巧,及时与家长配合纠正不良习惯②解除紧张,不应对口吃现象加以斥责或急于要求改正

幼儿口语的发展:

1、基本掌握本族语音(约在四岁左右,只是有些发音不准确)

2、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3、初步掌握语法

4、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

①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言语的出

②情境性言语的发展和连贯性言语的产生

5、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

出声的自言自语(游戏言语、问题言语)

幼儿语法的发展趋势: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3、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动作和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的发展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意志行动与幼儿认识过程有意性的发展:

①意志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意志过程以认识过程为前提

②认识过程的有意性也是意志过程的成分,儿童意志的发生发展意味着认识过程的有意性的发生和加强,就是认识过程发展水平的提高

2、意志行动与幼儿情绪的发展:

①在意志行动中,为达到预定目的,无论遇到外部障碍或是克服内部障碍,以及目的能否实现,都会引起积极争取或拒绝的态度,即产生情绪

②情绪是人的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对意志行动作用可以是鼓舞,也可以是阻挠→

有意运动的特点:

1、目的性;2、主动性

幼儿坚持性的特点:

1、幼儿的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2、幼儿坚持性的发展具有年龄特点

①3岁幼儿坚持性发展水平很低,坚持时间极短,许多情况根本不能接受坚持性任务

②坚持性发生明显质变阶段的年龄在4-5岁,应抓紧对这个年龄幼儿坚持性的培养

③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特别是理智感的发展,正是意志对情感调节作用的表现3、意志行动的发展与幼儿心理活动系统的形成(意志是成体系的活动)

儿童动作和意志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①体格发育上,遗传因素占相当大的比例

②动作能力发展上,一定程度上也是遗传决定的

③体型在相当程度上与遗传有关,体型又影响动作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④遗传带来身体的个别部位的特征或缺陷,对相应动作发展也有影响

2、成熟因素

0-6岁是儿童动作发展的关键期,成熟为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形成提供一种生理上的可能性

3、教育和练习

在成熟的时间范围内,教育和练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各种动作时,练习与不练习使动作发展有很大区别

①3岁孩子拿着笔认真画画时,不仅手动,身体的动作,面部的动作也来帮忙(服从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②初生的孩子吃饱了,会用舌头把奶嘴顶出来(无意动作)

③3岁的孩子做错了事,若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却茫然(因为他在行动前缺乏明确目的)

孩子身体动作发展趋势:

抬头、翻身、坐、站、走

儿童动作发展经历四个阶段:

1、反射动作阶段(出生到四个月)

2、最初动作阶段(两岁前)

3、基础动作阶段(2-7岁)

4、专门化动作阶段(7-14岁后)

学前儿童自觉的行动目的形成过程:

1、缺乏明确目的(2/3岁)

2、外来目的起重要作用

3、自觉的行动目的逐渐形成(幼儿中期)

4、有了比较明确的行动目的(幼儿末期)

情绪和情感

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动机作用(对幼儿来说,情绪的动机作用表现的更加明显,直接影响幼儿的各种行为)

2、组织作用(情绪是心理活动中的监控者,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

3、信号作用(情绪和情感是人向他人表达、传递自身需要及其状态的信号,通过外显形式——表情及语言来实现)

4、感染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感)

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情绪的易冲动性

幼儿常处于激动状态,来势强烈不能自制。

5-6岁冲动性逐渐降低,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逐渐加强

2、情绪的不稳定性

婴幼儿期情绪非常不稳定,容易变化。

幼儿晚期情感的稳定性会逐渐增强,但仍受家长和教师的感染,所以成人在幼儿面前必须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3、情绪的外露性

婴儿期的孩子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完全表露在外。

幼儿晚期调节自己情绪表现的能力有一定的发展

4、高级情感的发展①道德感②美感③理智感

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和情绪:

1、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

2、不要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

3、让幼儿充分活动,与小伙伴交往

4、允许幼儿适当地宣泄

5、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

情绪情感与幼儿活动的关系:

1、物质环境:

宽敞的活动空间、优美的环境布置、整洁的活动场地、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对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2、精神环境:

和谐优美、轻松愉快的环境会使幼儿从中受到感染

3、游戏活动:

游戏对幼儿情绪作用十分有利。

①主动感是幼儿期的重要需要形式,游戏给幼儿提供了主动活动的机会②幼儿期旺盛的求知欲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③参加成人活动是每个幼儿的梦想,游戏可以是梦想成真,→

①近1岁的婴儿如对他笑,他会笑;接着立即对他做出严厉的表情,他会马上哭起来(他已经能够笼统地辨别成人的表情)

②幼儿看到故事书当中的“坏人”,会把它抠掉,即用动作把“坏人”去掉(幼儿的情绪具有冲动性)

③幼儿园老师常把刚入园哭着找妈妈的孩子与班内其他孩子暂时隔离开(幼儿的情绪容易受感染)

④幼小的儿童常常“破涕为笑”(幼儿的情绪是不稳定的)

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给幼儿带来巨大的快乐

4、成人态度:

温和、鼓励与热情帮助相结合是幼儿情绪情感健康发展主要因素,切忌粗暴、冷淡、训斥多

个性

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期:

1、幼儿期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开始表现齐全

2、心理活动独特性形成,儿童间的个别差异日益明显,并逐趋稳定

3、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开始形成

个性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

1、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

2、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

3、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

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个性的基本特征:

1、独特性;2、整体性;3、稳定性;4、社会性

幼儿性格特点:

1、活泼好动

2、喜欢交往

3、好奇好问

4、模仿性强

5、好冲动

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

1、多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

①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

②语言能力在婴儿期发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

③模仿能力发展迅速,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④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提

⑤特殊能力有所表现

⑥创造能力萌芽

2、智力结构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3、出现了主导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异

4、智力发展迅速

幼儿自我评价发展趋势:

1、从依从性评价到自己独立评价

2、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到多方面的评价

3、从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评价过渡

4、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到根据简单的行为规则的理智评价

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意义:

1、幼儿个性评价是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前提(公正、客观的评价)

2、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可以针对有二个性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性格内向:

经常鼓励,让其大胆表现,培养自信心发展主动性;任性:

加强是非观念的教育,了解对与错,懂得行为的限度,培养自制力)

3、教师对幼儿进行的个性评价,不但可以了解幼儿个性的全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且还可以对幼儿日常发生的各种行为进行诊断,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以幼儿的眼光看待幼儿,真正了解幼儿每个行为背后总有原因)

①“老师说我是好孩子”(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依从性的)

②4岁孩子回答自己是好孩子的原因是“我不打人”(个别方面评价)5岁“我帮妈妈扫地、擦桌子、刷碗”(进一步评价)6岁“我是好孩子,客人来了我主动问好,上课发言好,帮老师收拾积木。

”(多方面评价)

③6岁左右“我不撒谎,上课坐的好,我不想欺负小朋友”(内心品质评价过渡倾向)

④问孩子谁画的画漂亮时,大多数都会说自己画的好,而事实并非如此(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4岁左右,问为什么要多分一点糖给妈妈,说:

“妈妈工作忙,辛苦”(运用一定行为规则评价他人行为的好坏)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题,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