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6118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试题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期末考试试题

一.基础(24分)

1.多读多背经典诗文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请工整、规范地默写古诗文名句。

(9分)

⑴树木丛生,□□□□。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⑵□□□□□,□□□□□。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⑶杜牧《泊秦淮》中表现诗人对朝廷不顾国事艰难依然醉生梦死的深重忧虑的诗句是:

□□□□□□□,□□□□□□□。

⑷把晏殊的《浣溪沙》默写完整。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⑴它们有时把天空diǎnzhuì()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⑵我听见有人chuòqì(),正nàhǎn()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⑶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měibùshènɡshōu()。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于人要保持对自然的:

敬畏自然,遵循规律。

人与人的和谐在于人要有一种谦和的心态:

待长辈,待平辈,待晚辈谦逊,心胸似海。

A.谦卑谦让谦恭B.谦让谦卑谦恭

C.谦卑谦恭谦让D.谦让谦恭谦卑

4.下面语段有两处语病,请改正。

(修改意见写在答卷上)。

(2分)

为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不再发生,我县交警部门组织开展了城区交通秩序联合整治行动。

元旦期间,记者在红绿灯路口看到执勤民警正在教育闯红灯的非机动车辆和行人。

5.重新排列下面这段话的顺序,使之成为一段意思连贯的短文,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绿是生命的颜色。

②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

③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

④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

⑤到了夏天,地上一片葱茏。

⑥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A.①⑤⑥③②④B.①③②⑤④⑥

C.①③⑥②⑤④D.①⑤③④②⑥

6.请你仿照例句的形式,再架设两座无形的“桥”,话题自定。

(4分)

例句:

知识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桥”。

仿写:

二.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7至17题。

(一)(10分)

①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②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③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④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⑤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吾日三省吾身⑵人不堪其忧⑶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⑷博学而笃志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⑵切问而近思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反复赞叹“贤哉,回也”,回环曲折,一唱三叹,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B.老子曾说“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用《论语》中的话来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是从学习方法上阐述如何做到仁德。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礼记》合称“四书”。

(二)(12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生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0.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诚恳央求)

B.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可活什么劲!

”(痛苦绝望)

C.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迷惑惊讶)

D.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轻松喜悦)

11.文章写母亲在春天和秋天都提议去看花,有什么深刻的意蕴?

(3分)

12.品味下列描写母亲的精彩语句,联系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⑴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⑵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3.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3分)

(三)(14分)

母亲的针线筐

李晓丽

①母亲喜欢做针线活,已80岁高龄的她无论到哪个子女家居住都带着针线筐。

这两年她视力下降,每次做针线活时总让我们帮她把线纫得长长的,或是多纫些针以备急用。

为了让她放下手中的活,我把她的针线筐藏起来。

②前些天,我去看母亲,她竟呆呆坐着。

我问她哪里不舒服,她像小孩子一样给我个脊背。

我转到她面前,发现她两眼满是泪水。

我小心翼翼问她到底怎么了。

“我麻将不会打,书不会看,你们让我干啥?

”她愤愤地说,“那针线筐还是你爸去上海时给我捎回来的……”很少发脾气的母亲几乎是吼出这些话的。

③母亲的话像利剑划过我的心,让我觉出自己的残忍。

④父母一生恩爱有加,父亲知道母亲离不开针线活,出差回来时总会给母亲带回针线筐。

针线筐积攒多了,竟各式各样:

紫褐色藤条编织的椭圆筐、青青柳条编织的圆形筐……每个都是母亲的宝贝。

她先是给我们姐妹六个做鞋,后来给孙子孙女做鞋,再后来,母亲做的鞋没人喜欢穿了,她就给父亲一个人做。

⑤那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光。

父亲退休,两人结束了聚少离多的日子。

我们都已成家立业,他们已不需再为子女过多操劳。

父亲总是把母亲的针线、顶针、锥子、剪刀、布料等依次归位到针线筐内的格子里,母亲用什么一目了然。

急性子的母亲把针线筐里的物件弄乱了,父亲再帮她整理。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父亲看报纸杂志看累了,竟跟着母亲学做针线活。

他的笨手笨脚常惹得母亲笑声不断,母亲说他歪歪扭扭的针脚是“蚯蚓找它娘”。

他们的爱情在母亲细密的针线里穿行。

  ⑥可这样幸福的日子总是那样短暂。

父亲64岁那年,突发急病再没有醒来,针线筐里还有母亲为他做的半拉子布鞋。

手脚麻利的母亲几乎用了一年时间才做完那双鞋。

那一年,母亲的泪水伴着细密的针脚滴落,直到父亲周年时将鞋烧了,母亲才仿佛了却一桩心事。

从此,那个针线筐就再也没离开母亲,脏了,她怕洗衣粉腐蚀性大,就用牙膏去清洁;破了,她用布头一针针地补好。

⑦父亲离开我们已15年了,母亲在我们面前一直很少提及他,原来她一个人默默地抚摸着针线筐时,就是在默默地怀念她和父亲纯朴的爱情……

⑧我的双眼满是泪水。

我说:

“妈,我现在就去取针线筐,把你的宝贝还给你。

”母亲听了,幸福从皱纹里绽放开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xx年04期)

14文章以“母亲的针线筐”为线索串起内容,请在下面括号内各填一个恰当的字概括主要情节。

(2分)

心疼母亲,我()针线筐→母亲气愤,()针线筐→回想往事,我()针线筐→理解母亲,我()针线筐

15.阅读第②段和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母亲和“我”流泪的原因各是什么?

(4分)

16.文章第③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分)

17.你觉得选文中的“我”和课文《散步》中的“我”有什么相似点?

试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分)

三.作文(40分)

18.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小思的《蝉》中,小小的躯体里面,生命的执著让人感叹;席慕蓉的《贝壳》里,一枚毫不起眼的贝壳也蕴含着生命的意义;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最终却走下了悬崖,成为生命中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生活中,“小”无处不在:

小人物,小物件,小细节,小感受……对于这些“小”,有人忽略,有人在意;有人觉得平淡,有人看见深刻……

请以“小小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先补全题目,然后作文,不少于500字;②写出真情实感;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④标点符号的运用力求正确、规范。

⑤为公平起见,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题。

㈠言论的花,/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

㈡空中的鸟,/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你自有你的天地。

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㈣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却是他底下细小的泥。

1.品读小诗,说说这几首诗的共同特点。

(说出两点即可)(2分)

2.四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阐述了什么人生道理?

(4分)

3.上面几首小诗你喜欢哪一首?

请说出喜欢的理由。

(4分)

 

题号

附加题

合计

1~6

7~9

10~13

14~17

18

得分

一.基础(24分)

1.(9分)

⑴⑵

2.⑴()⑵()()⑶()(4分)

3.()(2分)

4.(2分)

5.()(3分)

6.⑴⑵(4分)

二.阅读(36分)

(一)(10分)

7.⑴⑵⑶⑷(4分)

8.译文:

⑵(4分)

9.()(2分)

(二)(12分)

 

10.()(2分)

11.

(3分)

座位号

12.⑴

(4分)

13.

(3分)

(三)(14分)

14.(2分)()()()()

15.

(4分)

16.

(3分)

17.

(5分)

三.作文(40分)

18.(40分)

题目:

200

400

600

800

附加题(10分)

1.(2分)

2.

(4分)

3.(4分)

 

题号分值

一24分

19分(以下每小题错、漏、多1字均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⑷3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4分⑴点缀⑵啜泣纳罕⑶美不胜收

(每个词语1分,错1字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2分C(“谦卑”是指“谦虚,不自高自大”,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应该觉得自己渺小;“谦恭”指谦虚而有礼貌,用于对待长辈的态度是准确无误的;“谦让”是指“谦虚地不肯担任,不肯接受或不肯占先”,用于对平辈的态度,显示出良好的修养,准确无误。

42分⑴删去“不再发生”,⑵在“非机动车辆”后加上“驾驶人员”。

53分B

 

二36分

(一)10分

74分⑴自我检查,反省。

⑵能忍受。

⑶喜欢,爱好。

⑷忠实,坚守。

(各1分)

 

(二)12分

102分C(应为“懊悔难过”)

113分母亲在春天提议去看花,是希望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能重新唤起“我”生活的信心;母亲在秋天提议去看花,是希望“我”从菊花傲雪凌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敢面对困境,顽强生活。

124分⑴“悄悄地”描写母亲进来时小心谨慎的动作,包含了无限的宽容和忍耐;“红红的”含蓄地表明母亲刚哭过,面对“我”的不幸,她比“我”更痛苦却无可诉说。

这些词语形象地表现出伟大的母爱。

⑵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尽其所能地劝抚、安慰,一“扑”一“抓”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母亲强忍哭声,不敢放任宣泄内心的痛苦,说明她其实承受着比“我”更大的痛苦。

(各2分,意思对即可。

133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是景物描写,象征了母亲菊花一样的精神品格,也表明“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本题意在体会景物描写的象征意义,意思对即可。

(三)14分

142分藏要忆还(用词恰当即可给分)

154分母亲流泪是因为孩子藏了她的宝贝针线筐而委屈、气愤;(2分)“我”流泪是因为理解了父母之间纯朴的爱情,懂得了针线筐对于母亲的特殊意义。

(2分)

163分比喻。

(1分)把“母亲的话”比作“利剑”,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的话给“我”的强烈震撼。

(2分)

 

作文等级

评分标准

 

一类卷

(40一36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

(35一32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

(31一24分)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四类卷

(23一12分)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

(11一0分)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加分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一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立意深刻。

2.构思独特。

3.语言优美。

4.富有个性。

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扣分

1.没有标题扣2分。

2.不足500字,每少50字扣1分。

3.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字不计),最多扣3分。

4.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

5.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者扣1—3分。

6.出现暴露身份的真实校名、地名、人名的扣1—3分。

 

附件题10分

12分①形式短小,言简意赅。

②语言自然清新,节奏自由。

③富含哲理。

(答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