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旅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100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教案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6810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旅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100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旅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100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旅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100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陕旅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100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陕旅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100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陕旅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100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教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陕旅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100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教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陕旅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100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教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陕旅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100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教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陕旅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100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教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旅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100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教案2.docx

《陕旅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100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旅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100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教案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旅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100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教案2.docx

陕旅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100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教案2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1

知识互动【解读知识夯实基础】

◆知识点

(1)三步走战略目标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小康”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800——1000美元)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承接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经过20年的奋斗,我们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后,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奋斗,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①什么是全面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是亿万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新目标。

这个奋斗目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目标。

②全面小康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分类示例提升能力】

对于全面小康的蓝图主要以材料分析,选择等形式考查学生对小康社会和小康社会目标的认识和理解。

●例(2007烟台中考)A市坐落在东海之滨,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短短二十几年面貌焕然一新。

迈入二十一世纪,为早日实现我国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A市制定了政府工作计划。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坚持政务公开,执政为民。

第三方面:

坚持城乡统筹兼顾,和谐发展。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你认为A市政府工作计划的第一方面最应该坚持的是什么?

为什么?

(2)作为A市未来合格的建设者,你现在应该怎么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

建设小康社会,首要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关键是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国家需要的有用人才。

【答案】

(1)目标:

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最应该坚持的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理由:

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才能不断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肩负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正确选择自己的成才目标,立志成才,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堂

检测

【随堂练习及时矫正】

 

1.我国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

A.超过发达国家

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奋斗目标。

我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实现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目标;

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在本世纪中叶要实现的目标;所以B.D选项不符合题意,而A选项明显是错误的。

C选项正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要实现的目标。

【答案】C

 

【课后操作迁移升华】

 

一、选择题

1.对于小康生活的正确理解是()

①小康就是接受良好的教育,精神生活充实 ②小康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丰衣足食 ③小康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 ④小康就是安居乐业,生活舒适便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康社会认识和理解,①②③④ 说法都正确,故选A

【答案】A

2.在21世纪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②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③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④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在21世纪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答案】A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应该立足于()

A.全国人民的心愿

B.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C.中国的基本国情

D.国家的基本国策

【解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足点。

【答案】C

4.2005年1月23日,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免征农业税,这可为农民减轻负担8.42亿元。

陕西省委、省政府这一举措()

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体现

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③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有利于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此题考察了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解

【答案】B

5.“小康”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

A.人均GDP800——1000美元B.2000美元

C.2500美元D.3000美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现在小康水平的正确认识。

【答案】A

6.以下关于小康社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承接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B.全面小康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是亿万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新目标。

这个奋斗目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目标

D.我国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超过发达国家

【解析】我国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不是超过发达国家而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故选D。

【答案】D

7.党的十六大提出: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

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

会,其目标有()

A.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B.消灭非公有制,

C.计划经济更发达 

D.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解析】目标主要有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

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故选A

【答案】A

8.世纪之交,我国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达到了()

A.温饱水平B.小康水平

C.富裕水平D.全面小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当前的生活水平,我国人民生活当前达到了小康水平,但不是全面的高水平的小康。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到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从“愚公移山”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奋斗。

(1)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理解:

(2)列举一位我国古代或近代史上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代表人物和相关史实,谈谈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样为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解析】本题全面考查了学生小康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回答要联系实际。

【答案】

(1)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达

到40000亿美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左右,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例如:

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

)我们要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学习中要做到乐观开朗、自强自信,遇到挫折不气馁,不退缩,如考试失败不能心灰意冷,要善于找到差距,弥补不足,争取成功。

我们应该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2.某市部分初三学生关于“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问题进行了讨论发言。

同学甲:

“中国的问题仍然是人口多,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只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其他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

同学乙: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要抓好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了。

同学丙: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全面,没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言,因此,我们必须要平均使用力量去抓好各项工

作,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

针对三位同学的发言,并结合所学过的初三《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评析三位同学的发言。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应该主要从哪些方面努力?

 

【解析】全面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小康,建设全面小

康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去努力,但也必须有工作重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因此三位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答案】(1)①甲同学认识到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正确的。

但忽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因而是错误的。

②乙同学看到了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强调要抓好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正确的。

但否认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而也是错误的。

③丙同学认为建设小康社会要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齐头并进,这是正确的。

但没有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而也是错误的。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努力:

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按照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全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

科学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认真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的体会

 

中国如何全面建立小康社会

 

什么是小康社会?

"小康水平"是中国的一个特有概念。

在中国的典籍中,小康的含义是指在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比较宽裕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邓小平同志最先提出建立"小康社会"的构想。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有四个重要指标:

一是人均收入指标,二是恩格尔系数,三是人类发展指标;四是贫困人口比例。

过去20年,主要是以"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为发展的主题;今后20年,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将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正如十六大报告所言:

"更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以及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特别要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使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类关怀"与"共同富裕"的含义。

所以说,下一步中国解决全面小康社会,主要的重点就应该转向所谓中国的"第三世界"和"第四世界",特别是"第四世界","第四世界"中少数地区在世界上的排位非常低了,比如说贵州人均GDP在世界上20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位第177位。

下来就是甘肃157位,陕西也很低,155位,然后西藏154位,广西155位。

这几个地区,我认为都是将来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今后主要是要解决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农村人群和少数民族人口以及弱势群体的小康问题,这个要提到议事日程上。

全面建立小康社会这个提法核心是共同富裕。

这就包括要提高他们的人均收入,降低他们的恩格尔系数,要提高他们的人均人力资本。

从总体上看,中国摆脱了绝对贫困状

况,经历了温饱阶段,开始进入小康社会,但还不是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正如十六大报告所说,"现在达

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一判断是实事求是的,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我们还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继续奋斗,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