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736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项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专项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专项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专项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专项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专项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专项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专项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专项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专项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专项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专项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项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

《专项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项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项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

由于本项目施工中作业程序的众多、各种施工机械设备,施工作业点多,各级配电箱及电缆线布设点多。

在施工期间因施工现场工作环境复杂。

如遇到人为操作失误或临电设施故障,容易发生触电意外事件,存在触电伤人的危险因素。

施工过程中,在电箱、电缆和带电设备附近作业人员较多,一旦事故发生后,造成人员伤亡几率较大,现场处理困难,人员专业度要求较高,救护周期短,被困受伤人员如得不到及时医治,易发生生命危险;

另外,可能造成机械设备损坏,线路破坏,或者施工现场突然断电,因此制定了由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应急抢险小组,并认真组织了对设备漏电等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对广大员工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的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影响。

1.4预防措施

施工现场中涉及的配电箱和用电设备较多,发生触电事故的可能性较大,形成触电事故的条件分析有以下几点:

1、施工组织设计操作分析

施工企业没有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严格执行,或者不重视施工用电问题,没有认真、严肃地进行用电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管理措施等施工组织设计工作。

2、电工持证上岗分析

施工现场电工没有经过严格的电工基础知识、电力安全知识培训。

因此在实际操作工作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用电技术、安全管理不到位,操作人员用电安全自我防范意识相对薄弱而导致人员触电伤亡、电气设备损坏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3、用电危险点分析

施工用电大多是临时用电。

因此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也因临时性而往往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太到位。

直接施工人员经常不讲规程规范凭经验办事。

4、漏电保护器装分析

施工现场没有安装总漏电保护器和作业危险点漏电分保护器,且大多没有充分考虑过保护器的剩余电流、短路、过负荷保护等特定功能,保护器的额定动作(分断)电流的大小,在水淋、阴雨、特别潮湿等安装位置的特定环境下,保护器的选型以及保护器相互之间动作电流的级差和动作(分断)时间的级差的配合等技术性能要求,安装和使用随意性大,没有做定期检查、试跳、送检、试验和记录。

5、“三相五线制”落实分析

施工劳务作业人员没有按要求使用“三相五线制”电源,或者因为不懂“三相五线制”接线方式、错接线而实际上仍为“三相四线制”,且大多没有规范的配电房,对开关箱也没有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四个一”规定,不注重开关箱、配电箱的防雨防潮以及保护、接地等措施。

6、现场用电安全管理分析

施工现场使用的电线随意拖、拉,零乱混杂,既没有架空也不采取保护措施,甚至有的电线还浸泡在水中或者被物体碾压,私拉乱接、电线老化、表皮破损、用电器具和零件缺损、多用插座等电器无防雨措施,缺乏电气设备的检验。

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绝缘工器具和绝缘防护用品,缺乏定期进行安全管理,也因临时性而往往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太到位。

用电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具体,缺乏对操作者必要的安全用电交底;

重要危险作业点缺乏必要的监控;

施工现场与邻近架空和敷设电力线路缺乏在安全距离范围内的作业监控;

操作手动工器具在特别水淋、潮湿环境下工作的绝缘监控,对工程中哪些作业点是用电安全危险点,需要采取什么样的监控手段和防护措施没有交底等等。

7、缺乏电气设备的检验

对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绝缘工具和绝缘防护用品等缺乏定期进行的直流电阻、绝缘电阻、耐压、泄漏等国家规定的电气预防性试验及分析。

8、带电作业

随意进行带电作业,作业人员带电操作时缺少防护措施和监护人进行监督。

2组织机构及职责

本项目应急领导小组是处理蓝色和黄色预警的决策机构。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负责人担任,技术总工、生产经理、商务经理和各主要岗位为成员。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项目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负责蓝色和黄色预警时,事故现场救援的全面指挥和实施。

(2)负责所需救援物资和人员的落实。

(3)负责与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联系及情况汇报。

(4)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保护、救护工作。

(5)负责事故现场的生产恢复工作

⏹协调组

成员:

主要职责:

负责事故现场的通讯畅通;

协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救援;

负责现场车辆疏通;

保持与各个相关部门信息的通畅;

负责通知各安全生产应急小组成员。

⏹抢险救援组

抢救现场伤员;

抢救现场物资;

组建现场消防队;

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

⏹医疗救护组

负责现场伤员救护;

记录伤员伤情;

协助120和上级部门对伤员的抢救。

⏹安全疏散组

负责损失控制,物资抢救,对事故现场划定警戒区,阻止与工程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事故现场不遭破坏,负责人员的疏散、逃生。

⏹后勤保障组

负责抢险器材、设备的供应及后勤保障

⏹技术支持组

责参与制定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方案,针对抢险方案中随时出现的疑难技术问题提出方案措施,为一线抢险救援提供技术指导。

⏹善后恢复组

负责伤亡人员家属接待安抚、事故伤亡人员赔偿慰问、逐步恢复正常施工等。

⏹义务消防队

负责初期火灾的扑灭和现场清理工作。

3预防与预警

2

3

3.1危险源监控

施工现场根据进行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方案,建立各项安全制度和安全施工的各项操作规程。

1、实行现场值班检查制度,负责信息的收集与传递。

值班电工对现场临时用电情况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如发生重大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相关人员。

 

2、施工前,检查施工用电安全防护工作完成情况,保证层层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

3、为防止事故发生,临电设备的安装由专业电工操作,电工必须持证上岗,安装完毕后经总工及监理验收组,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电工操作时,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不准违章作作业,严格执行,操作前必须有安全技术交底记录,并履行签字手续。

5、配备专职的值班电工,负责现场的临电设备管理维修、检测,建立临电设备台帐,严格执行临电操作规程。

6、对于重大危险源,配备专职安全员或值班人员,采用目测或仪器监测等有效方式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观察观测。

当发现有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并按规定的联系方式报告应急救援组。

7、对于作业场所,应有专职或兼职安全员进行巡视,随时检查,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报告,及时排除险情。

当有重大异常情况发生时,立即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并按规定的联系方式上报。

3.2预警管理

施工人员进行预防触电安全教育

目的是帮助施工人员学习触电事故的安全疏散知识和应对方法,提高施工人员对触电事故发生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一旦发生触电事故,施工人员不仅可以沉稳自救,还可以沉着冷静地配合救援人员的工作,损失降低到最低。

早期警告

预警采用无线联系的方式,由安全部负责此项工作,对现场安全员或者监控部门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处理、分析,一旦认定达到预警条件,在安全地带的施工人员可通过手机、对讲机等通讯器材向附近施工人员传递事故发生信息和位置,立即上报应急组织机构领导,由应急组织机构总指挥来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4信息报告程序

4

4.1信息上报流程

4.2报警方式

施工现场采用电话报警,有条件的可以在现场重点部位或者值班室安装报警器。

4.3联络方式

施工现场24小时值班电话:

安全管理部电话:

项目总指挥电话:

5应急处置

5

5.1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触电事故发生后,发现人应立即报警。

应急组织领导小组组长应根据事故性质、类别、严重程度,决定是否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研究制定现场救援处置方案,一旦启动本预案,相关责任人要以处置重大紧急情况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以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最大限度降低财产损失为首要目标,按照现场勘查和救援同步进行的原则及时开展工作,保证组织到位、应急救援队伍到位、应急救援物资到位;

绝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诿拖延。

各部门之间、各单位之间必须服从指挥、协调配合,做好救援工作。

因工作不到位或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追求有关人员的相关责任。

2、项目部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组织自救队伍,按事先制定的应急方案立即进行自救;

若事态情况严重,难以控制和处理,应立即在自救的同时向专业队伍救援,并密切配合救援队伍。

3、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原则。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当作首要任务。

在事故未发生时充分做好预防工作;

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营救受伤人员,组织撤离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4、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在项目部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分部按照职责和权限,负责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

5、 

属地为主,分级响应的原则。

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必须作出“第一反应”,果断迅速地采取应对措施,组织应急救援队伍。

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要抓住时机,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切断事故灾害链,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

同时,应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上级部门迅速对事故作出判断,决定应急响应行动。

6、预防为主的原则。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5.2响应程序

5.3处置措施

5.3.1触电急救

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

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

要贯彻“迅速、就地、正确、坚持”的触电急救八字方针。

5.3.2脱离电源

1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刀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

2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竿、布带等物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

3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线。

4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5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然后再采取其它办法把电源切断。

6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8~10米的范围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

进入该范围的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拢跳跃地接近触电者。

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

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

7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5.3.3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

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

5.3.4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抢救措施

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

5.3.5对“假死”者的急救措施

当判定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

方法如下:

1通畅气道。

第一,清除口中异物。

使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迅速解开其领扣、围巾、紧身衣和裤带。

如发现触电者口内有食物、假牙、血块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只手指或两只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从口中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入。

第二,采用仰头抬颊法畅通气道。

操作时,救护人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颏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自然随之抬起、气道即可畅通。

为使触电者头部后仰,可于其颈部下方垫适量厚度的物品,但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触电者头下。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使病人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清除伤者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泥土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救护人员一手将伤者下颌托起,使其头尽量后仰,另一只手捏住伤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对住伤者的口用力吹气,然后立即离开伤者口,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

吹气力量要适中,次数以每分钟16—18次为宜。

3胸外心脏按压。

将伤者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护人员跪或站于伤者一侧,面对伤者,将右手掌置于伤者胸骨下段及剑突部,左手置于右手之上,以上身的重量用力把胸骨下段向后压向脊柱,随后将手腕放松,每分钟挤压60—80次。

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宜将伤者头放低以利静脉血回流。

若伤者同时拌有呼吸停止,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还应进行人工呼吸。

一般做四次胸外心脏按压,做一次人工呼吸。

6应急物资及装备保障

类型

物资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来源

完好情况或有效期

主要功能

存放场所

负责人

联系电话

生活类

雨衣

雨鞋

铁锹

医疗救助类

碘酒

脱脂棉

止血带

消炎片

消毒喷雾剂

速效救心丸

云南白药

酒精

应急保障类

帆布

防水线

塑料布

其他

备注

注:

来源一栏填写:

政府投资、企业自筹。

调查人员(签字)

调查日期: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