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之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的800作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75577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话题作文之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的800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话题作文之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的800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话题作文之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的800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话题作文之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的800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话题作文之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的800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话题作文之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的800作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话题作文之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的800作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话题作文之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的800作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话题作文之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的800作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话题作文之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的800作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话题作文之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的800作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话题作文之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的800作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话题作文之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的800作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话题作文之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的800作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话题作文之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的800作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话题作文之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的800作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话题作文之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的800作文.docx

《话题作文之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的800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话题作文之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的800作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话题作文之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的800作文.docx

话题作文之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的800作文

以情有独钟为话题的800作文

【篇一:

命题作文“情有独钟”点评(整理精校版)】

命题作文“情有独钟”点评

作文辅导

011914:

38:

命题作文“情有独钟”点评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以“情有独钟”为题,写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材料一:

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地感动了学生。

学生说“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2015届高考模拟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的称号,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学生们称她就像妈妈一样,意即她善良、温柔、纯净、关爱、无私、奉献。

这位“荣誉院士”“如何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的生命”?

她是“香港大学之宝”,“宝”在哪里?

从哪里体现?

她就是用心、用情,几十年如一日地干好本职工作。

职务有高低,奉献无大小。

校工袁苏妹那颗金子般闪光的热爱之心、关爱之心、温暖之心、勤勉之心,是一所大学培养人才的灵魂与瑰宝。

材料二:

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照亮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

他在33年间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

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2015届高考模拟“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解读:

关于“情感”,似乎是个老话题,但细细审读材料和要求我们发现了一些新意。

缘于情有独钟,袁苏妹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因此深深地感动了学生。

缘于情有独钟,乡村教师赵世术漫长的守候只为希望的萌芽。

因为“情有独钟”,所以专心只做一件事,用感情做这件事,执著做这件事,结果把平凡做成了不凡。

材料的落脚点是“独钟”,限定的范围是“情感”,因此不能没有“独”也不能没有“情”,否则视为偏题,只能判为五类卷以下。

正确的行文方向大致包括“对某个人、某样物、某件事、某种情等(只能选其中一类)”,如:

“情有独钟”“为什么情有独钟”“怎样情有独钟”。

写记叙文,要透过细节,讲述情有独钟的鲜活故事和独特体验,语言准确生动;写议论文则要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反思他人、反思社会、重新认识生命、认识价值、认识崇高,回归生命的本真,坚守内心的信仰,“让希望在春天发芽”。

此两类,均可视为一类卷。

其余,则按构思立意、选材用材、结构布局和语言表达等大的方面来综合评价,确定其大致所在的类别,再根据文章细部的差异特点上下浮动。

二类卷

情有独钟

陈启阳

年龄在增长,个头在增长,生活在改变,但唯独不变的是——对冰糖葫芦的情有独钟。

上幼儿园时,我不像别的孩子厌学,而是特别爱上学,因为每到放学,总有一串冰糖葫芦等着我。

放学时,奶奶来接我,她总会带着一串冰糖葫芦,于是我就一只手拉着奶奶,一只手举着冰糖葫芦,边走边吃,到家时,我的嘴上已经是通红通红。

那是幸福的颜色。

自小,我就爱上了冰糖葫芦,喜欢那种酸酸甜甜的味道,喜欢奶奶把糖葫芦举向我时的那抹微笑。

渐渐地,我上小学了,奶奶却不在了,每天放学,陪我吃冰糖葫芦的人也变了。

那时候,放学时,我和其他4个小伙伴结伴回家。

当时学校门口就有小贩卖糖葫芦,我们5个人一人买一个,并排着。

那场面,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路上,我们边走边吃边侃,聊遍校园百味。

冰糖葫芦俨然成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伙伴。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小学毕业。

学校整顿了校门口的小贩,我们就再也看不见那卖糖葫芦的小贩了。

大大的校门留给我们的不是往日的欢喜、轻快,而是一份压抑、严肃。

想到小伙伴们也要各奔东西,大家都唏嘘不已——放学的路上再没有你我它。

时光飞逝,我应该也必须长大了。

我开始觉得吃冰糖葫芦是一件幼稚可笑的事。

我开始对冰糖葫芦“恨之入骨”。

我一遍遍告诉自己:

冰糖葫芦是小孩子的象征,只有幼稚的孩子才会吃它。

但是每次看到冰糖葫芦时,我都会纠结很久。

看到糖葫芦,我仿佛尝到了它独有的酸甜之味,看到了当年“五人帮”在海侃,看到了奶奶在等待。

但是,我已经长大了,只能默默地低着头与糖葫芦擦肩而过。

直到那一次,许久未见的小伙伴们再聚首,依旧是每人一根糖葫芦。

我清晰地记得,当我接过糖葫芦的那一刹那,我的兴奋。

迫不及待地撕开包装纸,轻轻地咬上一口。

对奶奶的回忆,对小伙伴的回忆伴着糖葫芦的酸甜一起涌入了我的嘴里。

我觉得我错了,我怎么可以“恨”糖葫芦呢?

它是我生活的见证者呀,它有我快乐的回忆呀,它珍藏着一段纯真的友谊呀。

如今,我虽然鲜少吃糖葫芦了,但只要遇到糖葫芦,我必会买下一串,然后细细品味着我的最爱,回忆着属于我们的快乐。

谁让我对它情有独钟呢?

【点评】

这篇记叙文线索分明,明暗两条,使文章的结构清晰,行文思路明朗。

糖葫芦承载了奶奶的慈爱、同学的友爱。

对糖葫芦的情有独钟,也就是对慈爱、友爱的珍惜。

文章立意符合题意,语言平淡蕴藉,真情实感溢于字里行间。

建议赋分:

57分。

三类卷

情有独钟

魏雨涵

那天收拾房间,忍不住又将那个珍藏在柜子中的绿盒子拿了出来。

我对这个绿盒子情有独钟,这个绿盒子是我和爷爷祖孙俩感情的见证者。

小的时候,总是不愿意去爷爷家。

爷爷家又僻远又落后,买个东西都要跑到镇上,十分不方便。

那天,我早上来到了爷爷家,下午就坐不住了,嚷着要回家。

爷爷见状,跑了十分钟去了镇上,给我买了一袋零食,年幼不懂事的我才打消回家的念头。

第二天,我起床,发现床头放着一个十分漂亮的手工绿盒子。

木制的盒子上面刻了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猪,正开开心心在草地上奔跑,我对这绿盒子爱不释手,打开它,发现里面是用纱布包裹着的绿豆沙糕,兴冲冲地打开纱布,一阵清幽的绿豆味飘了出来,我忍不住抓起一块就放进了嘴里,好吃。

我乐呵呵地捧着盒子去找爷爷,爷爷宠爱地摸了摸我的头说:

“好吃就好,明天爷爷给你做其他好吃的!

”我开心地点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我总能在这绿盒子里找到市场上可买到的美味——花生包、金三角。

在这几天里,通过这小小的绿盒子,我拉近了与爷爷的距离。

我总会抱着绿盒子,冲到厨房里,认真地看爷爷在做什么。

爷爷总会在灶边用满是皱纹的手仔细地揉和着面团,做着一个个可爱的小馒头。

有小狗的,小兔子的?

?

什么都不懂的我,就在旁边观察着,和爷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抱着这个我情有独钟的绿盒子,我不禁泪流满面。

爷爷已经不在了,但这个绿盒子中依旧有他做的小吃的香味,爷爷把他的心意放在绿盒子里了。

在这17年里,我对这个绿盒子情有独钟,情有独钟于爷爷的慈爱,情有独钟于绿盒子中特有的清香。

这个绿盒子不仅寄托着我童年的美好回忆,也包含着我对爷爷的敬爱。

【点评】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立意基本符合题意,语言质朴。

但选材略显普通,甚至有点低幼,细节描写不足,特写不够。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要能水乳交融才能打动读者。

通过此文,我们发现:

要写好记叙文,选材和写作技巧十分重要。

建议赋分:

49分。

五类卷

情有独钟

张思琪

我对家乡的路情有独钟。

家乡的路没有高速公路那么宽阔流畅,却能容下我小小的脚印;家乡的路没有铁轨那么漫长无边,却值得我踏走一生;家乡的路没有海上航线那般惬意刺激,却能让我精心咀嚼。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便是在下雨天,穿着妈妈的大胶鞋,用力地踩在门前的泥巴小路上,一脚一脚,歪歪斜斜。

这时,奶奶便会打着伞站在门口焦急而又面带微笑地喊着:

“小心跌倒,快回来。

”我报以一个傻笑,然后大声回答:

“就玩一会儿,马上就回去。

”夹杂着雨声,飘到耳朵并不太好的奶奶的耳边。

奶奶只是这样看着我,等我往回走时,她会小跑过来接我,怕我淋到雨,却不管自己脚下的泥巴路。

突然有一天,看到家门口在施工。

向奶奶打听,原来是泥巴路要变成水泥路了。

我带着淡淡的愁绪。

再也不能在泥巴路上打玻璃球了,再也不能在雨天踩泥巴路了,再也不能玩泥巴了。

奶奶却高兴地说:

“这下好了,再也不用担心你去踩泥巴了。

”听到这话不知是喜是悲。

上小学了,每天吃完晚饭都会跟着大人去散步。

看湛蓝的天空,听树叶摩挲的声音,吹凉爽的晚风,聊有趣的故事。

可是奶奶总是独自一人守在家门口。

我们劝奶奶一起去散步,奶奶却说:

“不行啊,我有关节炎,走多了路会疼。

”我硬说没关系,走走就好。

奶奶笑而不答,这让我很是惆怅。

奶奶会在院子门口,看着我们出去散步,又看着我们回来。

那来回的路程并不漫长,只

是奶奶力不从心了。

有时,在爸爸的鼓励下,奶奶也会走一会儿,慢慢地走,慢慢地看,好像在走她的一生。

她会每天定下目的地,坚持到那里,有时也会撑不住,休息会儿。

我们都夸奶奶有了很大的进步。

而这时,奶奶会很开心,脸上的皱纹都笑弯了。

如今,每天走在上学的路上,虽然路很近、很宽,但是我却感觉很远、很累。

我依旧对家乡的路情有独钟,因为它让我轻松、惬意。

我愿走在家乡的路上,拥抱蓝天,拥抱未来。

【点评】

很难用“对?

?

情有独钟”的结构,给这篇文章的主题造个句。

前3小节似乎是“我”对家乡的路情有独钟。

第5节的内容与前3小节割裂,因为表述的不是“我对家乡的路情有独钟”而是奶奶坚持走路。

这种割裂本可以弥补,用几句过渡、转合的语句拉拉靠靠。

可惜没有。

另外从全文整体看来,无论是奶奶在雨中守候泥巴路上的“我”,还是奶奶庆幸造新路而不必担心“我”去踩泥巴,表现出的都是奶奶对“我”的慈爱。

虽然文章的开头、结尾都直接点明“我对家乡的路情有独钟”,但结合整体,读者便会发现那是贴的标签。

建议赋分:

41分。

【篇二:

命题作文“情有独钟”点评】

命题作文“情有独钟”点评

【题目设计】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以“情有独钟”为题,写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材料一:

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地感动了学生。

学生说“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2009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的称号,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学生们称她就像妈妈一样,意即她善良、温柔、纯净、关爱、无私、奉献。

这位“荣誉院士”“如何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的生命”?

她是“香港大学之宝”,“宝”在哪里?

从哪里体现?

她就是用心、用情,几十年如一日地干好本职工作。

职务有高低,奉献无大小。

校工袁苏妹那颗金子般闪光的热爱之心、关爱之心、温暖之心、勤勉之心,是一所大学培养人才的灵魂与瑰宝。

材料二:

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照亮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

他在33年间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

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材料解读】

关于“情感”,似乎是个老话题,但细细审读材料和要求我们发现了一些新意。

缘于情有独钟,袁苏妹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因此深深地感动了学生。

缘于情有独钟,乡村教师赵世术漫长的守候只为希望的萌芽。

因为“情有独钟”,所以专心只做一件事,用感情做这件事,执著做这件事,结果把平凡做成了不凡。

材料的落脚点是“独钟”,限定的范围是“情感”,因此不能没有“独”也不能没有“情”,否则视为偏题,只能判为五类卷以下。

正确的行文方向大致包括“对某个人、某样物、某件事、某种情等(只能选其中一类)”,如:

“情有独钟”“为什么情有独钟”“怎样情有独钟”。

写记叙文,要透过细节,讲述情有独钟的鲜活故事和独特体验,语言准确生动;写议论文则要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反思他人、反思社会、重新认识生命、认识价值、认识崇高,回归生命的本真,坚守内心的信仰,“让希望在春天发芽”。

此两类,均可视为一类卷。

其余,则按构思立意、选材用材、结构布局和语言表达等大的方面来综合评价,确定其大致所在的类别,再根据文章细部的差异特点上下浮动。

【例文赏析】

二类卷

情有独钟

年龄在增长,个头在增长,生活在改变,但唯独不变的是——对冰糖葫芦的情有独钟。

上幼儿园时,我不像别的孩子厌学,而是特别爱上学,因为每到放学,总有

一串冰糖葫芦等着我。

放学时,奶奶来接我,她总会带着一串冰糖葫芦,于是我就一只手拉着奶奶,一只手举着冰糖葫芦,边走边吃,到家时,我的嘴上已经是通红通红。

那是幸福的颜色。

自小,我就爱上了冰糖葫芦,喜欢那种酸酸甜甜的味道,喜欢奶奶把糖葫芦举向我时的那抹微笑。

渐渐地,我上小学了,奶奶却不在了,每天放学,陪我吃冰糖葫芦的人也变了。

那时候,放学时,我和其他4个小伙伴结伴回家。

当时学校门口就有小贩卖糖葫芦,我们5个人一人买一个,并排着。

那场面,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路上,我们边走边吃边侃,聊遍校园百味。

冰糖葫芦俨然成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伙伴。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小学毕业。

学校整顿了校门口的小贩,我们就再也看不见那卖糖葫芦的小贩了。

大大的校门留给我们的不是往日的欢喜、轻快,而是一份压抑、严肃。

想到小伙伴们也要各奔东西,大家都唏嘘不已——放学的路上再没有你我它。

时光飞逝,我应该也必须长大了。

我开始觉得吃冰糖葫芦是一件幼稚可笑的事。

我开始对冰糖葫芦“恨之入骨”。

我一遍遍告诉自己:

冰糖葫芦是小孩子的象征,只有幼稚的孩子才会吃它。

但是每次看到冰糖葫芦时,我都会纠结很久。

看到糖葫芦,我仿佛尝到了它独有的酸甜之味,看到了当年“五人帮”在海侃,看到了奶奶在等待。

但是,我已经长大了,只能默默地低着头与糖葫芦擦肩而过。

直到那一次,许久未见的小伙伴们再聚首,依旧是每人一根糖葫芦。

我清晰地记得,当我接过糖葫芦的那一刹那,我的兴奋。

迫不及待地撕开包装纸,轻轻地咬上一口。

对奶奶的回忆,对小伙伴的回忆伴着糖葫芦的酸甜一起涌入了我的嘴里。

我觉得我错了,我怎么可以“恨”糖葫芦呢?

它是我生活的见证者呀,它有我快乐的回忆呀,它珍藏着一段纯真的友谊呀。

如今,我虽然鲜少吃糖葫芦了,但只要遇到糖葫芦,我必会买下一串,然后细细品味着我的最爱,回忆着属于我们的快乐。

谁让我对它情有独钟呢?

【点评】

这篇记叙文线索分明,明暗两条,使文章的结构清晰,行文思路明朗。

糖葫芦承载了奶奶的慈爱、同学的友爱。

对糖葫芦的情有独钟,也就是对慈爱、友爱的珍惜。

文章立意符合题意,语言平淡蕴藉,真情实感溢于字里行间。

建议赋分:

57分。

三类卷

情有独钟

那天收拾房间,忍不住又将那个珍藏在柜子中的绿盒子拿了出来。

我对这个绿盒子情有独钟,这个绿盒子是我和爷爷祖孙俩感情的见证者。

小的时候,总是不愿意去爷爷家。

爷爷家又僻远又落后,买个东西都要跑到镇上,十分不方便。

那天,我早上来到了爷爷家,下午就坐不住了,嚷着要回家。

爷爷见状,跑了十分钟去了镇上,给我买了一袋零食,年幼不懂事的我才打消回家的念头。

第二天,我起床,发现床头放着一个十分漂亮的手工绿盒子。

木制的盒子上面刻了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猪,正开开心心在草地上奔跑,我对这绿盒子爱不释手,打开它,发现里面是用纱布包裹着的绿豆沙糕,兴冲冲地打开纱布,一阵清幽的绿豆味飘了出来,我忍不住抓起一块就放进了嘴里,好吃。

我乐呵呵地捧着盒子去找爷爷,爷爷宠爱地摸了摸我的头说:

“好吃就好,明天爷爷给你做其他好吃

的!

”我开心地点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我总能在这绿盒子里找到市场上可买到的美味——花生包、金三角。

在这几天里,通过这小小的绿盒子,我拉近了与爷爷的距离。

我总会抱着绿盒子,冲到厨房里,认真地看爷爷在做什么。

爷爷总会在灶边用满是皱纹的手仔细地揉和着面团,做着一个个可爱的小馒头。

有小狗的,小兔子的?

?

什么都不懂的我,就在旁边观察着,和爷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抱着这个我情有独钟的绿盒子,我不禁泪流满面。

爷爷已经不在了,但这个绿盒子中依旧有他做的小吃的香味,爷爷把他的心意放在绿盒子里了。

在这17年里,我对这个绿盒子情有独钟,情有独钟于爷爷的慈爱,情有独钟于绿盒子中特有的清香。

这个绿盒子不仅寄托着我童年的美好回忆,也包含着我对爷爷的敬爱。

【点评】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立意基本符合题意,语言质朴。

但选材略显普通,甚至有点低幼,细节描写不足,特写不够。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要能水乳交融才能打动读者。

通过此文,我们发现:

要写好记叙文,选材和写作技巧十分重要。

建议赋分:

49分。

五类卷

情有独钟

我对家乡的路情有独钟。

家乡的路没有高速公路那么宽阔流畅,却能容下我小小的脚印;家乡的路没有铁轨那么漫长无边,却值得我踏走一生;家乡的路没有海上航线那般惬意刺激,却能让我精心咀嚼。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便是在下雨天,穿着妈妈的大胶鞋,用力地踩在门前的泥巴小路上,一脚一脚,歪歪斜斜。

这时,奶奶便会打着伞站在门口焦急而又面带微笑地喊着:

“小心跌倒,快回来。

”我报以一个傻笑,然后大声回答:

“就玩一会儿,马上就回去。

”夹杂着雨声,飘到耳朵并不太好的奶奶的耳边。

奶奶只是这样看着我,等我往回走时,她会小跑过来接我,怕我淋到雨,却不管自己脚下的泥巴路。

突然有一天,看到家门口在施工。

向奶奶打听,原来是泥巴路要变成水泥路了。

我带着淡淡的愁绪。

再也不能在泥巴路上打玻璃球了,再也不能在雨天踩泥巴路了,再也不能玩泥巴了。

奶奶却高兴地说:

“这下好了,再也不用担心你去踩泥巴了。

”听到这话不知是喜是悲。

上小学了,每天吃完晚饭都会跟着大人去散步。

看湛蓝的天空,听树叶摩挲的声音,吹凉爽的晚风,聊有趣的故事。

可是奶奶总是独自一人守在家门口。

我们劝奶奶一起去散步,奶奶却说:

“不行啊,我有关节炎,走多了路会疼。

”我硬说没关系,走走就好。

奶奶笑而不答,这让我很是惆怅。

奶奶会在院子门口,看着我们出去散步,又看着我们回来。

那来回的路程并不漫长,只是奶奶力不从心了。

有时,在爸爸的鼓励下,奶奶也会走一会儿,慢慢地走,慢慢地看,好像在走她的一生。

她会每天定下目的地,坚持到那里,有时也会撑不住,休息会儿。

我们都夸奶奶有了很大的进步。

而这时,奶奶会很开心,脸上的皱纹都笑弯了。

如今,每天走在上学的路上,虽然路很近、很宽,但是我却感觉很远、很累。

我依旧对家乡的路情有独钟,因为它让我轻松、惬意。

我愿走在家乡的路上,拥

抱蓝天,拥抱未来。

【点评】

【篇三: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

情有独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材料一:

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2009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材料二:

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照亮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

他在33年间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

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情有独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论国人情有独钟的麻将(满分作文)

麻将乃是继鸦片,八股,小脚之后的中国第四害。

——胡适

麻将之声已经在中国上空响腾了几千年,岁月被历史碾碎,可人们对它却依然情有独钟,阅不禁的浮华,使许多风雅之心在恰无声息中黯然失色,留下的仅是心灵的蛮荒!

我们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希望国人能像拒绝鸦片一样,抵制它,还中国的蓝天一片纯正的宁静与祥和。

现状分析

胡适先生曾这样痛心疾首的斥责国人:

“中国男人以打麻将为消闲,女人以打麻将为家常,老人以打麻将为后半生之大事也,试问,哪一个文明进步的国家的人民,肯这样荒时废业过?

”或许有人会立刻反驳:

“这完全是小题大做,打打麻将,仅是娱乐而已,哪有危害到国家这么严重,中国现在打麻将的人数不胜数,中国不也以矫健的步伐大步向前吗?

”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许多人陷入其中,一上牌桌必有输有赢,输的想赢回来,赢得想赢得更多,于是便在输输赢赢中惶惶终日,最终,都输了,做人最基本的东西——高昂的斗志。

我敢断言,倘若以火车的速度来形容中国的发展,那么,人民摒弃麻将后,中国必会以火箭的速度向前推进。

深入探究

有人曾这么讽刺:

“十亿人民九一赌,还有一亿在跳舞。

”这虽夸张,但绝不是空穴来风,社会中就有这么样的现象:

每当有假期,许多麻将馆里人潮如涌,而社区中却出现了万人空巷的景象。

我也曾听到这么一种声音:

悲怆的哀乐声中,夹杂着麻将的声音,飘入耳际,听着有种难以言表的苦涩。

难道人们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悼念曾和自己同甘共苦的亲

人么?

国人醒醒

老舍先生也曾被那小块块们迷住了,冷热饥饱全不管,卫生常识抛一边,他也深知打一场麻将比害一场小病危害大得多,可依然情有独钟,使身体被吞噬,神经被麻木,天长日久,大病来袭,治愈之后,他才痛下决心,戒除麻将,专心写作教书,成了享誉中国的一代大文

豪。

老舍先生做到了,同为国人,我们也一定能做到,摒弃麻将,用智慧武装自己,使自己坚不可摧,等到弥留之际,才会无悔!

国人们,行动吧!

【组长推荐】本文采用逆向思维,批评国人对打麻将情有独钟的恶习,揭示国人病态的精神生活,号召国人摒弃麻将,用智慧武装自己,现实感强。

压轴亮点:

形式独特批判现实

内容20分表达20分发展20分总分60分

2.

史记?

陈冠希列传(满分作文)

陈公冠希者,江东上海府人也,龙额准目,骨骼清奇。

冠希年尚垂髫,肆意狂放,不拘礼法,世人奇之。

时有名士宋祖德者,见冠希,异其貌,讶然曰:

“此子治世之情魔,乱世之淫棍也!

冠希之父,岭表巨贾,家资亿万,然冠希少时父弃其母,携小蜜而去,独遗巨资与冠希。

冠希遂得日糜金二千,恣意放浪,悠游裙钗之中,狎戏脂粉之间。

既弱冠,冠希携巨资而入梨园为伶,未几,声名鹊起,名动香江尽瑰姘。

冠希见之,怅恨良久,叹曰:

“不入此间,不知天下佳丽何其多也!

吾必一一御之!

”左右皆笑,以为妄言,冠希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时有丽姝曰钟氏欣桐者,或谓之“阿娇”。

冠希见之,曰“吾必御之!

”或曰:

“此女甚纯,常自比贞女烈妇,恐不可得也!

”冠希笑曰: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诸君徒知其貌,安知其底?

吾且为诸君尝之,诸君但作壁上观,酒以待吾归!

”遂入阿娇金屋,倾而,执阿娇亵衣以归,而镬酒尚,左右皆拜服!

或赞曰:

“酒之间,斩将夺旗,古有云长,今有冠希!

”冠希既得阿娇,意尤未平,偶遇熟妇曰张氏柏芝者,魂动心醉,情难自禁,遂提枪而往。

或劝曰:

“不可!

阿娇很傻很天真,然此女黠芝束手!

冠希既收柏芝,遂欲如洪水,一发不可再收,终日游荡梨园,渔艳猎色,遇花弄花,见柳戏柳,半截粉肠,无孔不入,所御之女,虽罄南山之竹,难以数之。

冠希好画,尤嗜春宫,其御百女,皆以相机摄之,存之电脑,或邀朋共阅,或举杯独赏。

后电脑崩坏,与修,冠希春宫遂泄。

好事者闻之,以千金购之,散于网上,遂天崩地裂,百兽惊惶,中外侧目,香江鼎沸。

夷人闻之,皆惊曰:

“中国者,冠带

之国,礼仪之邦,圣人之所在,而蛮荒之所慕也!

孰知黄暴若此!

”众女皆自危,或以千金购冠希之头。

冠希闻之,急亡之东夷曰美立坚者,不敢复出。

世人谓之曰“艳照门”。

阿娇、柏芝闻事泄,皆惶然。

阿娇泣告世人曰:

“很傻很天真”。

柏芝之夫霆意欲休之。

是时,冠希身败名裂,梨园索冠希之财,社团购冠希之首。

冠希途穷路尽,遂告天下曰:

“某今退出香港梨园,永不复出!

”众人乃罢。

或谓曰:

“公何以自断后路?

既出梨园,复能何为?

”冠希笑曰:

“此吾之计也!

吾所誓出者,唯香江而已!

浩浩中原,煌煌美夷,安得无为?

今中原大豪张公纪中,已以千金聘吾

饰西门庆矣,得无可乎?

”左右皆服之。

复五十年,冠希卒,终前曰:

“吾纵横半世,阅女无数,所不得者,惟西施、貂禅、昭君、玉环而已!

今吾死,虽上追九天,下穷九泉,终当觅而御之,方无恨矣!

”言迄,而卒,左右皆服氏同。

太史公曰:

“中国自和谐后,奇事纷呈,惊世骇俗者甚众,然黄暴若冠西者,未之有也!

奈何冠希之生不逢国,设投身东瀛,安知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