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7771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14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路段公路改建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市XX区XX镇XX至XX镇界(XX)改建公路工程

二、项目建设地址:

XX省XX市XX区

三、项目业主:

XX省XX市XX区交通局

四、建设规模:

本项目路线全长4.61公里。

五、项目建设投资:

5705.607万元

1.2编制依据

1.交通部1998年12月编制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8),及现行有关公路工程的规范、规程;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计委、建设部2006年);

4.《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交公路发(1996)610号](交通部1996年);

5.XX省关于投资估算、概算、预算的补充规定;

6.XX区综合交通体系“十一五”规划;

7.1:

10000地形图;

8.项目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9.现场调查资料以及其它有关文件资料。

1.4研究过程及内容

根据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中关于工程可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要求,对XX镇XX至XX镇界(XX)改建公路对XX区社会经济现状和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及现有公路基础设施状况及未来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查;对沿线交通发展、交通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和预测;通过对该条路的初步调查,提出了该路的初步整治方案。

调查研究的范围和主要任务如下:

一、调查研究所在地区的交通运输和公路现状,以及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程度。

二、根据XX区政府“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国民经济发展纲要及XX区政府制定的“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对XX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全面分析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

三、搜集地区历年交通运输资料,同时进行交通量调查,进行交通量的发展预测,推算项目远期公路交通量。

四、经过初步分析,拟定该路段初步整治方案的比较选择。

在优选整治方案的过程中,充分征求了地方有关部门的建议和意见,依据公路交通量的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和节约工程投资的原则,提出本项目采用的技术标准、推荐方案和改建规模。

五、测算工程量、估算工程投资,研究项目建设资金筹措的可能性。

六、进行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

七、研究分析该路段建设过程中,与道路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提出环境保护措施。

八、研究分析该路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1.3主要结论

1.3.1建设理由

1.XX镇XX至XX镇界(XX)改建公路改建于2000年,到目前为止,安全运营10年,在使用年限上到了大修的年限。

2.XX镇XX至XX镇界(XX)公路是XX镇的主要交通要道,是XX镇交通的大动脉。

3.随着XX区XX镇经济的发展,XX镇的交通量日益增加,出入XX镇的车辆增多,造成该路段超负荷运行,局部路段路面破坏严重,在k0+400等处出现大面的路面破损,局部路段也出现积水现象,该路段路面的破坏直接影响车辆的运行速度与安全,对驾驶员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威胁,致使很多车辆绕到而行。

4.通过对该路段的调查,该路段的路面破坏严重,出现大面的凹陷,坑洞,边沟堵塞,对路基造成很大的危害,对驾驶员的安全运行带了很大的威胁。

综上所述该路段的改建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迫切的。

1.3.2交通量发展预测

根据本项目是改建公路工程,交通量预测采用直接推算法进行。

依据XX区交通局2008年对XX镇XX至XX镇界(XX)路段相近公路的交通观测点的交通量观测资料,在区域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预测该路段各特征年交通量见表1—1。

交通量预测结果表

单位:

辆/日表1—1

预测年份

交通量

预测年份

交通量

2008年(基准年)

6065

2019年

13282

2009年

6605

2024年

16500

2014年

9785

2029年

18303

1.3.3技术标准

四级公路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2。

技术标准表

表1—2

序号

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1

道路等级

公路四级

2

计算行车速度

km/h

20

3

行车道宽度

m

4

4

停车视距

m

20

5

平面线形指标

5.1

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m

30

5.2

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m

15

5.3

最小缓和曲线长度

m

20

6

纵断面指标

6.1

最大纵坡

%

10

6.2

最小坡长

m

200

6.3

竖曲线一般

最小半径

凸形

m

200

凹形

m

200

7

路基宽度

整体式

m

5.5

8

设计水位频率

1/50

路基

整体式

涵洞

不做规定

9

桥涵设计荷载

公路—II级

10

路面结构

水泥混凝土路面

1.1.1路线走向、主要控制点及建设规模

路线起于三联公社,经过洞口湾、罗家湾、蒋家湾、响滩子至于XX;路线全长4.61公里

1.1.2工程环境影响

根椐规划,XX市XX区XX镇XX至XX镇界(XX)改建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涉及的路段,路线经过地区人口密度较大,本项目在施工阶段中尽可能地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1.1.3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含人工及主要材料数量)

按推荐方案工程量进行投资估算,工程造价为4831.0437万元。

估算成果见1-3表

估算成果表

表1-3

项目名称

金额

第一部分:

建安工程

4502.8746

第二部分:

设备购置费

8.7238

第三部分: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78.7354

预留费用

140.7100

   估算总金额

4831.0437

   每公里造价

646.824615

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区财政自筹,其中国家财政拨款(每公里50万元):

373.4431万元;区财政自筹4457.6006万元。

本项目所需总人工工日,钢材,木材,水泥,沥青等数量见表1-4。

主要材料数量表

表1—4

种类

人工

(工日)

碎石

(立方米)

柴油

(kg)

水泥

(吨)

沥青

(吨)

数量

66234

130203

229842

10151

3248

1.1.4工期安排及项目经济评价结果

本项目建设工期一年。

于2009年8月之前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招标,2009年9月开工,2010年8月完成建设任务。

2010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本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见表1—5、表1—6。

国民经济评价结果表

表1—5

累计经济净现值(ENPV)

(万元)

经济内部收益率

(EIRR)(%)

经济效益费用比

(EBCR)

静态投资回收期

(年)

动态投资回

收期

(年)

12179.47

30.01%

5.04

5.47

6.43

本项目经过计算,净现值为+12179.47万元>0,效益费用比为5.04>1,内部收益率为30.1%>8%,投资回收期:

静态为5.47年,动态为6.43年,各项经济指标均大于基准指标,其具体值还表明具有较好的国民经济效益。

本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指标表

表1—6

投资变动

效益变动

0%

10%

20%

0%

累计经济净现值(万元)

12179.47

11754.81

11330.14

经济效益费用比

5.04

4.64

4.29

经济内部收益率

30.1%

28.17%

26.53%

动态投资回收期

6.43

6.88

7.33

-10%

累计经济净现值(万元)

10457.04

10032.7

9607.7

经济效益费用比

4.53

4.17

3.86

经济内部收益率

27.88%

26.17%

24.71%

动态投资回收期

6.96

7.45

7.93

-20%

累计经济净现值(万元)

8734.6

8309.93

7885.27

经济效益费用比

4.03

3.71

3.43

经济内部收益率

25.67%

24.10%

22.75%

动态投资回收期

7.61

8.16

8.68

从敏感性分析汇总表中可以看出,在投资增20%、效益减少20%的情况下,经济净现值>0,经济效益费用>1,经济内部收益率>8%。

本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项目指标对效益变化较为敏感,并应避免发生投资增加与效益减少共同作用下的建设风险。

1.1.5节能分析结果

XX市XX区XX镇XX至XX镇界(XX)改建公路工程,从该路段改建前后的能源消耗对比可以得出,改建后能源节约比较突出,减少了车辆拥挤,加快了客货车运行速度,增强了该地区交通运输能力,在能源节约要求上符合改建要求标准。

1.1.6问题及建议

1、建议项目业主与地方政府成立专门机构,统一协调,以确保XX市XX区XX镇XX至XX镇界(XX)改建公路工程能按计划的实施。

2、保证建设资金按时到位是项目按期保质完成的重要因素,业主应予高度重视,组织做好资金,确保按时到位。

 

第二章现状及发展

2.1研究区域概况

一、XX省

1.概况

XX省位于我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东临重庆,南界云南、贵州,西与西藏相连,北同青海、甘肃、陕西接壤。

介于东经97°21′~108°31′,北纬26°03′~34°19′之间,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幅员面积48.8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1%,仅次于新疆、西藏、青海和内蒙古等大省区之一。

XX省以多山与高原为特点,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水量1150毫米以上,由于雨量充沛,立体气候明显,对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畜牧业及其他多种经营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XX省省会成都市。

全省辖12个市、5个地区、3个自治州,共180个区(市、区),2008年末,总人口8700.4万人,居全国第三位,人口密度为180人/平方公里。

XX是一个资源大省,其储量、类型和组合条件,在全国都有明显优势,为XX省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省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1.43亿千瓦,约占全国总蕴藏量的25%,居全国第一位,可开发量超过1.0亿千瓦,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矿产丰富,有46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列全国前五位,其中钡、钛、磷铁矿是全国第一大矿,稀有贵重金属矿产(锂、铍、金、银)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林木蓄积量近13.9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11.8%;发电量、钢材、水泥、原煤、原盐、电视机、化肥、发电设备和白酒等产品产量名列全国前茅。

XX自然风景、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分布广泛,各具特色。

其中,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九寨沟、黄龙寺、峨眉山、乐山大佛;有被誉为四大名胜的剑门关、青城山;有历史悠久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及贡嘎山、西岭雪山、四姑娘山、蜀南竹海、杜甫草堂和武侯祠等。

目前,确定的119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XX占九处,位居全国第三位。

XX历史悠久、文物古迹遍及各地,现有国家级保护单位4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8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4座。

2.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XX省经过建国后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国民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结构已转向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更趋完善与合理,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工业体系。

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达5456.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为1128.6亿元,第二产业为2266.1亿元,第三产业为2061.6亿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三次产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0.7:

41.5:

37.8。

(1)农业

XX是我国的农业大省,2008年农业总产值为1854.6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一些主要产品产量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其中粮食3183.3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1%,居第四位。

猪牛羊肉类总产量居全国第二位。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成效明显。

(2)工业

XX省是中国的重点工业基地之一,工业门类齐全。

2008年工业总产值1771.4亿元,比2002年增长16.1%。

钢铁、化肥、电子、发电设备、矿山设备、仪表、水泥和食品、丝绸、制盐、皮革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3)

3.XX省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见表2—1。

XX省社会经济主要指标现状表

表2—1

年份

(年)

人口(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其中:

(亿元)

人均GDP

(元)

工业总产值

(亿元)

农业总产值(亿元)

总人口

非农业人口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5

7419.3

1025.9

662.10

267.49

239.48

155.13

892

475.64

393.58

1996

7511.9

1021.3

698.80

270.09

255.06

173.65

930

526.79

415.82

1997

7613.2

1045.4

759.42

278.18

286.07

195.17

997

612.22

430.25

1998

7716.4

1067.9

816.60

283.52

325.74

207.34

1058

745.32

443.73

1999

7803.2

1088.3

837.65

211.51

334.64

291.50

1073

781.66

460.42

2000

7892.5

1101.7

896.14

338.84

301.40

255.90

1135

840.05

484.31

2001

7947.8

1119.3

967.62

348.62

329.96

289.04

1217

975.65

505.84

2002

7992.2

1172.6

1093.86

364.65

400.28

328.93

1369

1194.29

527.25

2008

8037.4

1211.9

1235.35

383.04

480.62

371.69

1537

1523.23

532.58

2004

8098.7

1277.1

1376.23

399.84

567.87

408.52

1699

1832.23

550.44

2005

8161.2

1331.8

1524.32

421.78

655.58

446.96

1868

2083.23

597.28

2006

8215.4

1378.1

1677.91

443.71

746.48

487.72

2042

2284.66

630.88

2007

8264.7

1420.1

1849.06

512.19

771.06

565.81

2237

2652.49

661.76

2008

8315.7

1460.3

2017.32

530.35

860.44

626.53

2426

3031.80

691.54

年均增长率(%)

1995~2000

1.24

1.44

6.24

4.84

4.71

10.53

4.97

12.05

4.24

2000~2005

0.66

3.87

11.21

4.48

16.81

11.80

10.48

19.92

4.28

2005~2008

0.63

3.12

9.79

7.93

9.49

11.92

9.10

13.32

5.01

1995~2008

0.84

2.81

9.08

5.75

10.34

11.42

8.18

15.10

4.51

注:

资料来源于《XX统计年鉴》(2008)、《XX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资料》(2000~2008XX省统计局),表中所列指标值按90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二、XX市

1.概况

XX市位于XX盆地中部,涪江中游。

介于东经105°03′26″~106°59′49″,北纬30°10′50″~31°10′50″之间。

东邻南充,西毗德阳,南靠重庆、资阳,北接绵阳。

东西宽90.3公里,南北长108.9公里,总面积5300平方公里,人口371.4万人(1998年末)。

辖射洪区、XX区、大英区、市中区,全市乡镇101个(其中建制镇65个,乡36个),2230个行政村。

XX地貌以丘陵为主,地势走向由东北向西南呈波状缓倾,海拔不高。

全市水系发达,有涪江、梓江、苕江、琼江四条主要河流。

XX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7℃~17.4℃,年平均降水量927.5~993.5毫米,年平均日照数1306.9~1472.8小时。

XX市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源远流长、辉煌灿烂,自然景观灵秀清新、别具一格。

市内广德寺、灵泉寺为佛教圣地,射洪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观瞻仰慕者络绎不绝,安区宝梵寺的明代壁画蜚声海外,大英区卓筒井有“石油钻探之父”、“第五大发明”之称,小西湖、螺湖、麻子滩、跑马滩等景区,碧波浩渺,景色宜人。

XX市农业基础较好,工业以纺织、食品为主,地下资源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盐卤等。

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XX市农业比重较大,工业已初步形成了纺织、食品两大支柱,机械、电子、化工、皮革等也有一定基础,全市商业贸易日益繁荣,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善,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180249万元,工业总产值390047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2050万元,财政收入95784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34.2%、33.1%、32.7%。

XX市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发展首位,以奔小康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枢纽工程,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市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发展重点上,强化五个重点(交通、能源、通讯、流通、城镇建设),稳步建成五大基地(粮食、棉花、油料、蚕茧、蓄禽),培植壮大五个支柱(纺织、食品、机械电子、化工、建筑)。

3.XX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见表2—2。

XX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年份

(年)

人口(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其中:

(万元)

人均GDP

(元)

工业总产值

(万元)

农业总产值(万元)

总人口

非农业人口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1998

347.60

30.96

278701

155817

66607

56277

808

256026

235865

1999

350.28

31.81

295286

164568

74405

56313

846

298119

246697

2000

352.21

33.46

319071

167635

84752

66684

908

322240

247671

2001

354.70

35.19

347665

172969

98143

76553

984

357933

257831

2002

358.88

39.82

394708

172648

118395

103665

1106

494659

257642

2008

361.68

43.40

444782

173506

138154

133122

1234

580668

265463

2004

364.97

45.78

494297

180122

156453

157722

1360

689724

272909

2005

368.40

48.74

540213

188196

181779

170238

1473

781371

281121

2006

371.43

51.85

575654

196291

201964

177399

1556

831759

288087

2007

374.26

55.18

632100

204300

224400

193600

1689

862008

297423

2008

370.96

58.64

660543

220568

243038

196937

1781

893321

312120

年均增长率(%)

1998~2008

0.80

6.99

9.80

2.17

15.71

18.79

8.84

17.80

2.39

2008~2008

0.86

6.20

8.23

4.92

11.96

8.15

7.61

9.00

3.29

1998~2008

0.83

6.60

9.02

3.55

13.84

13.47

8.23

13.40

2.84

注:

1.资料来源于《XX省统计年鉴》(2008)、《XX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资料》(1995~2008、XX省统计局)、《XX五十年》(1995~2008、XX市统计局)、《XX统计年鉴》(2008、XX市统计局);

2.表内指标为2000年价;

三、XX区

XX市XX区是国务院于2003年12月18日批准撤销XX市市中区设立的县级行政区,位于XX盆地中部,XX市西南。

东接重庆市,南邻内江市,西靠资阳市,北接大英县,处于成渝经济走廊的腹心地带。

XX距成都、重庆等地均为1小时车程。

全区辖21个乡镇,幅员面积1258.2平方公里,人口80.6万人,总耕地68.7万亩。

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21亿元,财政总收入5922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 2188元。

区内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藏族、彝族、蒙古族、苗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等31个。

  XX区政府治所XX镇。

周武帝建德4年(公元575年)起,曾先后设定居郡、柔刚县,南宋宝佑4年(公元1258年),以取“XX乐业”为吉祥,故以“XX”命名至今。

  XX地貌以浅丘平坝为主,气候属亚热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琼江河贯穿全境,全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水稻、玉米、小麦等多种粮食作物,棉花、油料、甘庶、海椒、麻竹笋、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柑桔、苹果、梨、桃等多种水果生产。

是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猪、蚕桑、水果生产基地,沙田柚被评为国优水果。

是农业产业化试点示范区、XX市的城市副中心。

全区天然气储量居全省第二位。

磨溪气田是XX现在探明的三大气田之一。

全区森林绿化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5.6%。

卧佛院--跑马滩、麻子滩等风景名胜区享誉省内外。

国道318线穿境而过,建设中的遂渝快速铁路、遂渝高速公路,规划中的遂内高速公路、遂内快速铁路在区内交汇,全区乡镇等级公路通车率达100%,村道公路通车率达95%,全区村村通光纤电视信号。

全区有高完中5所,中小学校383所,在校学生12.1万人。

全区卫生院21所。

XX区位于XX盆地中部,琼江中游,XX市西南部,地处成渝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