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7855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4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docx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中国地理教师版

2019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

中国地理(教师版)

模拟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

读塔里木盆地图,回答1~3题。

1、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因主要是()

A、洪水泛滥B、坡地开发

C、交通线增多D、荒漠范围扩大

2、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是呈()

A、网状分布B、“之”字形分布

C、点状分布D、环状分布

3、影响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光照C、水源D、土壤

“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小于等于22°C时的第一天。

图5-3-2为我国部分地区入秋日等时线,读图回答4~5题。

4、形成K、F两地入秋日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D、地形

5、以下关于K地区地理环境特点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

B.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D.积雪冰川多,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泥石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读中国泥石流分布图,回答6~7题。

6、我国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

A、高原地区

B、平原、丘陵地区

C、高原与盆地、平原的接触带

D、植被稀少的荒漠、半荒漠地区

7、造成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短时间内连降暴雨

B、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

C、突发的地震引起山体滑坡

D、气候变暖导致高山冰川大量融化

读我国某区域四季各季平均降水量(mm)数据表,回答8~9题。

总雨量

微雨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冬季

19

1.7

11.9

4.6

0.8

——

春季

88.7

2.3

32.8

31.6

16.6

5.3

夏季

407.5

3.5

59.2

101

115.7

128.1

秋季

108.3

2.3

32.8

35.9

23.7

13.6

623.4

9.9

136.7

173

156.8

147

8.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华北平原B、内蒙古高原

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9、关于该区域降水量的影响,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在冬季易引发旱灾

B、在春季易引发水土流失

C、在夏季易引发涝灾

D、在秋季易引发泥石流

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

读图回答10~11题。

10、甲湖面积比上个世纪缩小近一半,其后果是()

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

B、导致湖泊土地沙漠化

C、人口密度减少,城市数量减少

D、对河流调节能力减弱

11、乙湖泊周边地区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近年环境问题突出,治理乙湖的措施是()

①大面积退耕还湖,扩大湖泊面积②增加湖泊网箱养殖面积③引水入湖,增大湖水的循环和流动

④发展低耗能、低耗资源、技术含量高的产业⑤建设污水处理厂

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6分)

12、我国的扶贫工作卓有成效,受到联合国有关机构的赞誉,也为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所借鉴。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28分)

材料一:

沧源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新中国成立前一直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延续了千年的佤族聚居地。

全县2445平方千米的土地,山地面积约占99%。

塔什库尔干县塔哈曼乡是塔吉克族聚居地,四周都是雪山。

生活在这里的塔吉克人,仍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

近年来,两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积极发展经济摆脱贫穷和落后,群众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

材料二:

沧源县和塔什库尔干县塔哈曼乡地理位置示意图(两图比例尺不同)。

(1)图A中沧源县位于________(省级行政区),图B中塔什库尔干县位于________________(省级行政区)。

沧源降水较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塔什库尔干降水较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2)两区域的河流主要汛期都在______季,但是沧源县所在区域的河流主要靠__________补给,塔什库尔干县所在区域的河流主要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给。

(6分)

(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造成这两地贫困落后的共同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4)简述图A中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8分)

1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28分)

(1)描述图中1月份等温线的大致走向,并分析甲地冬季气温比乙地低的原因。

(8分)

(2)描述流经乙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6分)

(3)简述图中甲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并指出乙地周边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8分)

(4)简述图示区域发展工业可使用的原料和对应的主要工业部门。

(6分)

参考答案及其详细解析

1、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地区,由于荒漠范围扩大,加剧下游地区水资源紧张局面,迫使聚落向河流中上游转移。

2、D【解析】图中交通线沿盆地四周呈环状分布。

3、C【解析】塔里木盆地处于西北干旱地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4、D5.C【解析】K地位于我国青藏地区的“三江源”,海拔高,气温低;地势较平坦;日照时间长,热量不足;多冻土,水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

6、C7.A【解析】泥石流发生的自然原因有地形(坡度较陡)、强降水、松散的物质,人为原因有破坏植被等。

8、A【解析】根据表中信息可看出该地年降水量623.4mm,应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排除C、D项。

内蒙古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年降水量小于400mm,只有A项符合条件。

9、C【解析】由于该地夏季降水集中,易引发洪涝;冬季虽然降水量小,但蒸发量小;春季蒸发强烈,降水量小,干旱严重。

10、D【解析】根据图中湖泊的轮廓和河流名称可确定为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由于湖泊面积缩小,导致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

11、C【解析】根据图中湖泊的轮廓和河流名称可确定为太湖,位于长江下游,主要是由于周围经济发达,导致水体污染严重。

12、

(1)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夏季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远离海洋

(2)夏雨水(或大气降水)冰雪(川)融水

(3)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生产方式落后;历史的原因等

(4)①接近铁矿产区,原料丰富;②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③水源充沛;④水陆交通便利;⑤国家政策支持

13、

(1)1月份等温线走向大体以123°E为界,123°E以西主要呈东北—西南走向,123°E以东呈西北—东南走向。

甲地冬季气温比乙地低的原因:

甲地的纬度略高;甲地(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海拔相对较高;甲地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温度低(或甲地靠近冬季风源地,乙地由于大兴安岭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2)流量大,有春汛和夏汛,含沙量小,有结冰期,有凌汛。

(3)甲地农业生产特点:

以畜牧业为主;主要靠天然放牧,生产模式粗放;产品主要满足自给。

乙地周边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热量不足,多旱涝、冻害,土壤盐碱化严重(多沼泽地)。

(4)自然资源:

油气—石油工业,煤炭—煤炭工业,煤化工业,森林—木材加工;

农业:

亚麻—纺织工业,甜菜—制糖工业,畜产品—畜产品加工工业等。

预测训练

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图,回答1-2题。

1.以下关于该地区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

A.该地区河流径流丰富且季节变化小0

B.封沙育草是恢复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

C.该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D.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导致盐渍化、盐碱地广布

2.以下表述与该区域有关的是(    )

A.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侵蚀和风力沉积

B.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盛产普洱茶

C.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所在地

D.图中河流流向大致为自东北向西南

【答案】1.C2.D

【解析】此区域位于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典型的黄土地貌区,水土流失严重。

深厚的黄土层与风力沉积有关;千沟万壑的黄土丘陵与流水侵蚀有关。

读下图,回答3-4题。

3.以下有关图中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

A.a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是临近水源,光照充足

B.b地区绿洲农业发达,灌溉不当易产生土壤盐碱化

C.c地区因临近河流,水源丰富,发展河谷农业

D.与d地相比,f地农业发展的优势为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

4.e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区,以下与这些灾害产生无关的因素是(     )

A.气候温暖B.暴雨频繁

C.地质复杂D.植被破坏

【答案】3.C4.A

【解析】c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农业多分布在热量充足的河谷地区。

e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质复杂,多地震;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多滑坡、泥石流。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今中国最珍贵的是土地,最不被人珍惜的也是土地。

分析下表回答5~6题

区域

耕地面积

(km²)

人口(万)

2000~2017年减少的耕地面积及其去向的比重%

减少面积(km²)

建设占用

灾毁耕地

生态退耕

农业结构调整

内蒙古

55689

2232

1009.60

1.78

2.26

95.26

0.70

甘肃

34860

2467

374.20

2.36

0.55

91.24

5.85

四川

62224

8428

613.50

5.96

1.74

70.27

22.03

山东

67304

8738

293.40

44.73

8.51

17.56

29.20

宁夏

8110

495

373.60

2.29

0.20

96.56

0.95

陕西

34474

3543

935.00

2.67

3.57

73.37

20.39

5、以下省区中,人均减少耕地面积最大的是:

A、内蒙古B、山东C、宁夏D、陕西

6、以下省区中,主要因保护湿地而退耕的是

A、甘肃B、四川C、内蒙古D、山东

【答案】5.C6.D

【解析】该题考查土地资源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分析理解能力。

5.根据表中各省区减少耕地面积和人口数据对比计算可知,人均减少耕地面积最大的是宁夏。

6.结合选项中四个省区,山东的湿地面积最大,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退耕,ABC三省区主要是退耕还林、还草。

7、读图5、图6,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清排浊、放水输沙的影响有

A、大坝下泥沙淤积增加

B、黄河三角洲面积缩小

C、水库调蓄洪水能力增强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

【答案】7.C

【解析】该题考查河流流域治理的知识。

根据图6大坝下游沿途含沙量的变化,可知大坝下泥沙淤积减少从而导致河流的含沙量增加,因而在河流入海口泥沙淤积增大,黄河三角洲面积扩大,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清排浊、放水输沙,这将使水库调蓄洪水能力增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情况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8.图是我国某区域图,有关图中河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是我国航运最繁忙的河流

B、冬季河流有结冰期

C、是我国含沙量最少的河流

D、冬季是河流的多水期

【答案】8.D

【解析】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此类题需要有较高的空间定位能力。

根据经纬网可知,图中河流为黄河,而黄河不是我国航运最繁忙的河流,是我国含沙量高的河流,冬季是河流的枯水期,根据图中等温线值可知冬季河流有结冰期。

图8、图9表示2017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情况,据此回答9~10题。

9、甲、乙、丙、丁对应的省区是

A、黑龙江、内蒙古、江苏、北京B、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北京

C、内蒙古、黑龙江、北京、江苏D、黑龙江、江苏、内蒙古、北京

10、优势资源与产业发展匹配最好的是

A、甲—乳制品加工B、乙—水产品加工

C、丙—木材加工D、丁—奶牛养殖

【答案】9.B10.A

【解析】该题考查我国国土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情况。

9.根据图8可知,牧草地比例最大的是内蒙古,林地比例最大的是黑龙江,林地比例最小的是江苏,即可选B。

10.根据上题的结论,可知甲内蒙古,畜牧业发达适宜发展乳制品加工,乙森林资源丰富,水面面积小,不是发展水产品加工,林地比例最小的是江苏不适宜发展木材加工,丁是北京,土地资源总量小,奶牛养殖可以布局在周边的省份河北。

11、2017年8月5日人民网台湾频道新闻位于海西经济区的福建省厦门市两岸金融中心将规划建设轨道交通。

右图为“海西经济区范围示意图”。

有关海西经济区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内河航运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B、近海石油资源丰富

C、重点承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答案】11、C【解析】海西经济区内地形以山地为主,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应为公路运输,该海域近海石油资源缺乏,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可重点承接台湾等地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粮食问题历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据2017年8月9日财经国家周刊专题新闻报道: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7年6月份CPI〔消费的物价指数〕同比增长6.4%,其中粮食价格同比上升12.4%,对价格总水平上升的贡献率为0.34个百分点。

”图1为“我国部分地区生长期〔日均温>6℃的持续期〕资料图”,图2为“2017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均产粮和人口数量坐标图”。

据此完成第12~15题。

图2

12、图1所示区域生长期初日的变化规律是〔〕。

A、自西南向东北提早B、自南向北推迟

C、由东向西推迟D、无规律

13、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图1中各地区〔〕。

A、生长期初日提早,生长期时间延长

B、生长期初日提早,生长期时间缩短

C、生长期初日推迟,生长期时间延长

D、生长期初日推迟,生长期时间缩短

14、按照图2中的分类,我国上海市属于〔〕。

A、Ⅰ类省区B、Ⅱ类省区

C、Ⅲ类省区D、Ⅳ类省区

15、根据图2中的信息,判断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最多

B、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是造成广东省人均产粮低的主要原因

C、Ⅰ类省区粮食生产自然条件最好,人均产粮最高

D、Ⅳ类省区粮食生产自然条件最差,人均产粮最低

【答案】12.B13.A14.D15.B【解析】第12题,生长期初日的地区变化规律主要取决于气温的变化,由南向北气温降低,生长期初日那么由南向北推迟。

第13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日均温大于6℃的持续期增长,故生长期初日提早,生长时间延长。

第14题,与图中北京、天津两直辖市相比,上海人口数量更多,人均产粮更少,故应属于Ⅳ类地区。

第15题,由图2中各省人均产粮乘以其人口数量可知,河南省粮食总产量最多,故A项错;人均产粮多少既取决于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的优劣,也取决于人口数量的多少,故此不能只用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衡量人均产粮的高低,C、D两项错;由于广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人口迅猛增加,使人均产粮量降低。

16、2017年5月11日,中国北方网新闻中心新闻:

一项历时近10年的自然灾害风险研究成果《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近日在北京发布,其中呈现出中国自然灾害风险等级“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的格局。

长三角及长江下游沿江地区、两湖地区、四川盆地等均属7个高风险地区之列。

阅读“长江沿岸经济区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

〔1〕长江上游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_,长江中游的自然灾害应主要为__________。

〔2〕甲所在平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简要分析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3〕乙所在省区________资源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这里交通条件优越,其矿产加工成初级产品,可以经湘黔线、______线、______线运往上海。

〔4〕丙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不可能是〔〕。

A、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

B、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

C、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

D、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5〕丁经济区的核心地带属于长江经济带的________工业基地〔名称〕,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缺乏。

16、【答案】

(1)地震、滑坡、泥石流旱涝灾害

(2)水稻种植业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降水充沛;土壤比较肥沃;劳动力丰富;农业历史悠久,基础较好;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国家政策支持。

(3)有色金属浙赣沪杭(4)D(5)沪宁杭能源和矿产资源

【解析】第

(1)题,长江上游主要位于西南地区,是我国多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区。

长江中游地势平坦,排洪、蓄洪能力差,易发洪涝灾害,夏季多伏旱天气。

(2)题,甲地为成都平原,水稻种植业发达。

第(3)题,乙位于湖南省,锑、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第(4)题,丙经济区科技并不发达,不具备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条件。

第(5)题,丁区的核心地带为沪宁杭工业基地,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17.下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略图,表格为该地区多年月均温与降水情况。

读图表,回答以下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4

7

12

18

24

28

降水(mm)

40

60

80

100

120

160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32

30

26

20

15

5

降水(mm)

150

110

160

45

55

35

(1)描述该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

(2)简述该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3)根据气候资料推断该地区最有可能是何种农业地域类型,并简述影响

该地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解析】此题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气候统计资料为背景材料,着重考查学生描述地理事物,分析地理数据,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

考查了地形、城市分布与农业等相关知识。

从等高线数值进行地形地势特征的判断。

城市分布特点的描述需要结合周围地理事物进行回答。

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推断农业地域类型应是水稻种植业。

【答案】

(1)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

(2)沿河、沿海、沿铁路分布(沿交通线分布)。

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联系。

(3)水稻种植业。

气候条件优越(热量条件好、降水充足,雨热同期);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18.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同意《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广东将提升优化珠三角海洋经济区的核心作用,发展壮大粤东海洋经济区、粤西海洋经济区两个增长极,形成“一核、两极、三圈、四带”的空间布局。

广东省国土和海洋开发区域示意图

(1)图示粤东海洋经济区与粤西海洋经济区的分界线为    ,其东侧是    特别行政区,西侧是    特别行政区。

(2)“三圈”是指以珠江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加强与香港、澳门海洋产业合作,构建    海洋经济合作圈;以粤东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    海洋经济合作圈;以粤西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对接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构建    海洋经济合作圈。

(3)广东海洋综合实验区开发的核心是珠三角海洋经济区,请你谈谈其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解析】此题以广东海洋经济实验区的建立为材料,考查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和名称,邻近省区的简称、海洋开发中注意的事项、珠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等。

(1)题,粤东地处珠江口东侧,粤西地处珠江口的西侧,左澳门,右香港。

(2)题,粤东海洋经济区靠近海西经济区,海西经济区隶属福建省,粤西海洋经济区靠近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岛,它们分别属于广西和海南。

第(3)题,珠三角海洋经济区的区位优势要从位置、交通和政策三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

(1)珠江口香港澳门

(2)粤港澳粤闽粤桂琼

(3)邻近港澳,毗连东南亚;靠近国际深水航道;国家优惠的政策。

19.2017年新疆番茄酱总产达到l01.83万吨,成为继美国、意大利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番茄酱产区。

新疆番茄酱产品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50万吨以上,出口贸易量居世界之首。

读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主要番茄酱生产国原料品质情况和2017年价格比较

国家

意大利

土耳其

葡萄牙

美国

中国新疆

茄红素质量(毫克/100克)

40

40

40

40

62

原料番茄价格(美元/吨)

67.50

59.44

60.00

56.00

52.00

材料二:

新疆出口的番茄制品中,初级粗加工产品占总量的80%以上,终端产品较少,新疆番茄酱绝大多数出口欧盟、日本和东南亚等国。

由于出口数量激增和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国内企业的低价出口战略对国际市场上其他传统番茄酱出口国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一度引起了这些国家的关注和不安。

材料三:

新疆西红柿主产区附近乌鲁木齐市气候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16.1

-14.7

-5.4

7.5

15.4

20.3

22.0

20.3

14.4

5.8

-4.8

-13.4

降水mm

11.5

9.7

8.7

10.9

18.1

14.2

22.0

13.6

15.4

16.6

19.0

15.6

材料四:

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之后,2017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下面为我国六大经济特区面积比较表。

名称

深圳

珠海

厦门

汕头

海南岛

喀什

面积(平方千米)

2020

1687.8

1565

2064

33920

111794

材料五:

喀什经济特区图

(1)影响新疆番茄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新疆番茄品质高的原因是。

(6分)

(2)新疆番茄产业的竞争优势有。

(4分)

(3)目前新疆番茄产业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请提出解决的措施。

(8分)

(4)与其他五大经济特区比较,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有哪些?

【答案】

(1)水源(2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

(每点2分,共4分)

(2)原料番茄的茄红素含量高,品质好;原料番茄价格低,竞争力强。

(每点2分,共4分)

(3)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出口过于集中(每点2分,共4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每点2分,共4分)

(4)优势:

喀什经济特区位于我国西部边疆,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开展边境贸易;面积广大,土地资源丰富;矿产及旅游丰富资源。

(任答1点得2分,总分值4分)

主要限制性因素:

与邻国有高山阻隔;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水源较缺;生态脆弱,沙漠面积大。

(任答1点得2分,总分值6分)

【解析】该题以新疆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知识,材料信息量大,要求学生有强阅读分析能力,同时对审题要求也很高,这些就要求学生做题是认真对待,注意在材料中和题干标出有用地理信息、关键词和限定词等。

(1)根据材料三可知,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因而影响新疆番茄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