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旅游地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2931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旅游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旅游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旅游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旅游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旅游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旅游地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旅游地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旅游地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旅游地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旅游地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旅游地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旅游地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旅游地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旅游地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旅游地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旅游地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旅游地理.docx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旅游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旅游地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旅游地理.docx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旅游地理

2019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

旅游地理

模拟测试

1、损失率是指受灾区域各类财产的损失值与灾前〔正常〕值之比,影响损失率的因素主要有灾害的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抗灾能力等。

读“中国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局部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图1

〔1〕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自然灾害损失率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大

B、因为经济发达,甲地区损失率最大

C、乙地区损失率较大,其原因之一是抗灾能力差

D、丙地区损失率较小,其原因是灾害种类单一,强度小

〔2〕据图1,推测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自然灾害损失率最接近图2中的〔〕。

图2

2、2017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

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随团旅游和自驾旅游已经逐步成为人们的消费方式之一。

读下面两图,完成以下问题。

2006~2007年“五一”和“十一”假期两地客流量变化图

〔1〕与黄山区相比,屯溪区离黄山景区较远,为什么大多数来游览黄山的游客把屯溪区作为住宿地?

〔2〕与皖南古村落景区相比,请说明黄山景区客流量的特点与原因。

3、阅读下面图表材料,分析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我国甲、乙两省份的重点旅游资源分布图。

材料二:

甲、乙两省份2017年旅游业数据统计表。

省份

旅游总收入

入境旅客

国内旅客

亿元

比2007年增长

万人次

比2007年增长

亿人次

比2007年增长

1088

-10.6%

70

-59.1%

1.75

-6.0%

2005

21.3%

254

1.6%

2.40

18.2%

〔1〕简要分析甲、乙两省的旅游资源条件的差异。

〔2〕分析甲、乙两省旅游业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及甲省2017年旅游收入明显下降的原因。

〔3〕从自然方面分析夏季到甲省旅游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4、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下图是“上海人对一些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被感知的旅游目的地〕和可达机会〔旅游者经济能力范围内的旅游目的地〕的统计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显示的佛教名山有普陀山、九华山、峨眉山等,其中可达机会最低的是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感知程度最高的前4个旅游地及其主要旅游吸引物。

〔3〕旅游者的可达机会与距离的关系是________。

〔4〕分析图中旅游地的特点可知,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主要与什么有关?

5、2017年国庆期间,西安市长安区和蓝田县等地农家乐生意火爆。

拥有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的“农家乐”越来越受城里人的欢迎。

到“农家乐”放松心情,体验“吃农家、住农家、游农家”的旅游形式,无疑是城里人的最正确选择。

到目前,全省休闲农家年接待游客2225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达到14亿元。

结合“西安市简图”〔下图〕,分析长安区及蓝田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有利条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6、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

迪士尼乐园是世界知名的现代主题公园。

世博结束后,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悄然启动,将于十二五期间建成。

建成后将带动总计上万亿的GDP总值,可为当地创造5万个新职位。

消费市场方面,中国内地80%以上客流将被吸引至上海,甚至包括大量的亚洲游客。

〔1〕迪士尼乐园属于________旅游资源,更多地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意义。

〔2〕简述迪士尼乐园落户上海的原因。

〔3〕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建成对上海有哪些影响?

7、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结果于2007年7月7日晚间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揭晓,中国万里长城以得票最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瑞士国际文化保护组织——世界新七大奇迹基金会评为“新七大奇迹之首”。

材料二:

万里长城、嘉峪关、山海关的图片。

材料三:

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壁画、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图片。

〔1〕万里长城雄伟壮观,给人以巨大的美感。

它的美属于〔〕。

A、动态美B、色彩美

C、形象美D、听觉美

〔2〕长城是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以下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①龙门石窟②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③江西庐山④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

A、①④B、①②

C、①③D、②③

〔3〕长城横亘在北方辽阔的土地上,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在起伏的群山之巅。

要欣赏长城的雄伟壮观,就要〔〕。

A、登高望远B、置身其中

C、选择特定的观景位置D、在适当的距离处仰视

〔4〕石窟艺术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甘肃省不仅建有雄伟的嘉峪关长城,而且建有著名的敦煌石窟,其石窟中的壁画堪称我国艺术中的瑰宝。

我国的石窟雕像艺术主要分布在南方,而石窟壁画艺术主要残存于西北,简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5〕我国的石窟雕像艺术主要分布在南方,而石窟壁画艺术主要残存于西北。

这反映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请你再举一例说明旅游资源的地域性特点。

参考答案及其详细解析

1、【答案】

(1)C

(2)A

【解析】第

(1)题,据图可知乙地区主要位于陕西省境内,该处旱涝、冻害、寒潮以及滑坡等灾害都影响较大,而且关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抗灾能力差,因此损失率较大。

(2)题,据图1可知京津地区低于周边的损失率,说明大城市抗灾能力比周边地区强,损失率低。

2、【答案】

(1)进出交通便捷(黄山市的机场、火车站和长途客运汽车站都位于屯溪区)(或交通通达度强);与市内其他景区距离较均衡;服务设施较为齐全。

(2)特点:

客流量峰值比皖南古村落提前1~2天;客流量大。

原因:

黄山景区知名度高,对游客更具吸引力。

【解析】第

(1)题,认真阅读“黄山旅游图”不难发现,屯溪区的铁路、公路、飞机场等交通条件便利,与其他景区距离均匀,接待能力强。

(2)题,特点可通过黄山景区与皖南古村落的客流量线比较得出。

其原因与两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差异有关。

3、【答案】

(1)甲省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多样,质量高。

(从乙省的角度回答也可)(任答两条)

(2)乙省地处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便捷,重点景区距中心城市较近。

(从甲省的角度回答也可)(任答两条)受汶川大地震影响,2017年甲省旅游收入明显下降。

(3)应注意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解析】第

(1)题,要对重点区域的自然特征有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作出比较;甲是四川省,乙是山东省,两省的旅游资源有很大差异,分别从甲或者乙来说明就可以。

(2)题,乙省旅游业发展快,与该地处于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便捷,市场距离近,离中心城市近有关。

2017年甲省旅游收入明显下降与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巨大影响有关。

第(3)题,夏季到甲省旅游,要注意该地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降水丰富,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河谷地区还要注意山洪暴发)

4、【答案】

(1)峨眉山距离远,人们出行所花时间和费用较多。

(2)绍兴——鲁迅故居,嵩山——少林寺,岳阳——岳阳楼、洞庭湖,敦煌——莫高窟壁画。

(3)反比(4)旅游资源的非凡性越突出(或历史文化价值越高),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越高。

【解析】第

(1)题,据图中上、下两横坐标反映的内容可知。

(2)题,根据纵坐标反映的感知机会比例判断,再结合我国重要旅游资源相关知识回答。

第(3)题,从横坐标中的可达机会比例变化与距离变化比较可归纳出关系。

第(4)题,归纳图中各旅游目的地类型随感知机会比例的变化即可。

5、【答案】有利条件:

长安区、蓝田等地靠近秦岭山地,河流发育,拥有“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以及农田、果园、菜园等多种田园旅游资源,与城市景观差异大。

靠近西安、咸阳城市,客源市场稳定;交通方便,通达度好。

问题:

“农家乐”生意日益兴隆,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影响了村庄的整体环境,处理不当会引发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车辆的增多产生大气污染等。

【解析】有利条件可结合图从“农家乐”旅游资源的特点、客源市场及交通通达性等方面分析。

可能出现的问题,应从生活中产生的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汽车尾气排放等方面解答。

6、【答案】

(1)人文娱乐休憩

(2)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好;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邻近客源市场;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

(3)提高上海的知名度;丰富上海的旅游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上海的经济结构转型。

【解析】第

(1)题,迪士尼乐园属人文景观,可供娱乐、休憩。

(2)题,从地理位置、交通、客源市场、基础设施、接待能力等方面分析。

第(3)题,迪士尼乐园的建成对提高上海的知名度、丰富上海的旅游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7、【答案】

(1)C

(2)C(3)A(4)壁画易受温度、湿度的影响而被破坏,雕像抗风化侵蚀作用强。

我国南方气候多雨,温度高,壁画易损毁;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加上风沙掩埋,利于壁画的保存。

(5)南方私家园林具有“秀”的特色,北方的皇家园林具有“雄”的特点。

(东部的自然旅游资源具有清新秀丽的特点,西部自然旅游资源具有宏伟粗犷的特点。

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民居方面的差异。

答得合理即可)

【解析】此题以文字和景观图为载体,综合考查了旅游资源的景观欣赏、世界遗产、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及空间分布特点等相关知识。

(1)题,万里长城的宏伟壮观表达了形象美。

(2)题,龙门石窟、庐山属世界文化遗产,武陵源属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属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第(3)题,欣赏长城的起伏蜿蜒、雄伟壮观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远眺方可。

第(4)题,不论自然景观,还是文化景观,其形成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壁画受温度、湿度的影响很大,干旱的气候利于壁画的保存,而石雕比较耐雨淋,不易被雨水侵蚀,因此存在于我国南方地区。

第(5)题,我国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南北方、东西部旅游景观各具特色。

预测训练

1.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要想观赏到变幻莫测的黄山云海,最正确季节为________,最正确天气是________。

(2)在游览黄山四绝中的“怪石”时,怎样才能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

(3)试对黄山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解析】我国季风气候显著,观赏山水风景应把握观赏时机。

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获得。

评价旅游景点的开发条件应从旅游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通达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夏季雨过天晴

(2)选择特定的观赏位置。

(3)黄山有非凡的秀美山景,有较好的旅游资源;黄山与九华山、歙县等旅游景点相距不远,有较好的集群状况;黄山与沪、宁、杭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相距不远,市场距离较近;黄山附近没有雷同的景点,有较好的地域组合;黄山及其附近景点所处的交通位置优越,有较好的通达性。

2、2017年上海世博会带来了巨大的人流、客流、商流。

上半年,上海国际旅游入境人数达到386.25万人次,同比增长33.1%,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0.1个百分点。

在世博效应带动下,上海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实现加速增长。

据统计,5、6月份,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分别比2017年同月增长14.7%和25%,增幅比3月份分别提高6.2个和16.5个百分点。

读甲、乙两图,回答以下问题。

甲乙

(1)小明暑假要到上海参观世博园,他想了解世博园各个片区的具体分布,应选择甲、乙两幅图中的________图。

(2)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最主要的消费市场是________(区域内或区域外)。

这说明旅游资源的____________是有限的。

(3)为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应该对区内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

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一批游客准备游览北京故宫、上海世博园、杭州西湖、贵州黄果树瀑布、云南丽江古城,请你为他们设计一条合理的铁路交通路线。

【解析】第

(1)题,乙图比例尺大、内容详细。

(2)题,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区域内是旅游的最大消费市场,这说明旅游资源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第(3)题,旅游规划的内容可从开发条件评价、目标定位、战略规划等方面分析。

第(4)题,合理的旅游路线要满足最短并且不重复。

【答案】

(1)乙

(2)区域内最优吸引半径

(3)旅游开发条件评价、旅游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规划、旅游空间布局与旅游产品规划、旅游服务设施规划、旅游实施与保障体系规划。

(4)京沪线—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3.图甲是四幅旅游资源示意图,图乙是我国部分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甲中四幅景观图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是________________,位于图乙所示区域的有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17年5月1日正式通车。

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试分析大桥建成后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意义。

(3)a图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资源大省,请简要分析该省区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原因。

【解析】图乙反映的是我国长三角地区,从图中可看出该区域的旅游城市密集,交通便利,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使交通通达性更强,可扩大该区域的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发展。

【答案】

(1)bcd

(2)增强交通通达度,增强可进入性;扩大旅游的客源市场;增加新的人文景观,增加吸引力;加强区域之间的旅游合作。

(3)旅游业投入少,是无烟工业;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旅游业是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等。

4.读香格里拉地区简图,回答以下问题。

(1)香格里拉旅游资源丰富,图中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3)试对香格里拉的旅游资源的特色进行简要评价。

【解析】从图中可知香格里拉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非凡性强,但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影响了旅游发展。

【答案】

(1)雪山峡谷湖泊

(2)位置与交通(3)举世无双的自然风光;世界罕见的生物多样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5.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某时期杭州国内游客统计表。

来源

人数(万)

比例(%)

平均逗留天数(天)

上海

45

45

2

江、浙两省

25

25

3

华东其他省份

20

20

3

其余省份

10

10

4

总计

100

100

12

材料二杭州西湖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千米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要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

右图是以杭州为中心300千米范围示意图。

(1)分析材料可知,杭州旅游业的主要客源地是________等省市。

(2)西湖是杭州最为著名的旅游区(景点),该景区具有很大的旅游价值,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举出两个分布在以杭州为中心300千米范围内的“世界遗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驾游”是彰显个性的、时常的旅游方式,游人可以自由、随意地进行旅行安排,近几年来在长三角地区日益盛行。

“自驾游”在我国长三角地区迅速兴起的原因是________。

A、经济收入的差别不断增大

B、旅游业中介服务机构日渐衰落

C、交通的发展及休闲时间增多

D、新的旅游景点不断增多

【解析】第

(1)题,从表中的人数和比例即可看出。

(2)题,西湖的旅游价值可从游览质量、集群状况等方面分析。

第(3)题,在其范围内有明孝陵、苏州园林、黄山、皖南古村落等世界遗产。

第(4)题,交通的发展和休闲时间增多,促进了“自驾游”。

【答案】

(1)苏、浙、沪

(2)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质量高;许多旅游资源集聚在一起,集群状况较好;与邻近地区相比,景点的非凡性较大等

(3)明孝陵、苏州园林、黄山、皖南古村落等

(4)C

6.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

2017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假设干意见》。

战略定位:

①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

②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③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④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⑤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

⑥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之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我国在2020年设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之成为绿色之岛、和谐之岛,结合材料从地理角度分析我国从那些方面努力。

【解析】根据材料中发展战略定位的提示,将海南成为绿色之岛、和谐之岛,从地理角度分析主要是从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农业、气候条件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

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和天然橡胶基地。

7.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市举行,在2017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来自世界各地7000万多人参观上海世博会,参观人数创下了历届世博会之最。

材料二:

下表为“2017年1-9月广东上海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统计表”。

省级行政单位

接待人数

(人次)

同比增长(%)

接待人数构成〔人次〕

外国人

香港同胞

澳门同胞

台湾同胞

广东

22333383

10.18

4981490

13685417

1377200

2289276

上海

4935457

-9.7

4090420

353703

17810

473524

简述两省市接待入境旅游者的不同及其原因。

【解析】两省市接待入境旅游者的不同根据材料从人数同比增长和人数构成两方面对比,由于广东省旅游资源丰富,离港澳台近,上海在2017年同期世博会期间接待入境旅游者多,因而广东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多,主要是临近港澳台同胞人数多,同比增长快,而上海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少,港澳台同胞人数远少于广东,同比增长是负增长。

【答案】不同:

广东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多,主要是临近港澳台同胞人数多,同比增长快,上海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少,港澳台同胞人数远少于广东,同比增长是负增长。

原因:

广东省面积大,旅游资源丰富,离港澳台近;上海在2017年同期,世博会期间接待入境旅游者多。

 

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