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保健常识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80173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血管疾病保健常识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心血管疾病保健常识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心血管疾病保健常识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心血管疾病保健常识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心血管疾病保健常识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心血管疾病保健常识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心血管疾病保健常识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心血管疾病保健常识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心血管疾病保健常识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心血管疾病保健常识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血管疾病保健常识知识.docx

《心血管疾病保健常识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疾病保健常识知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血管疾病保健常识知识.docx

心血管疾病保健常识知识

心血管疾病保健常识知识及有关注意事项

   心血管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大动脉及周围血管病等,多为慢性病,病程长,且诸多因素可诱发或加重病情有些甚至是致命的,因此,了解心血管病有关知识对您的健康非常重要。

请您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一般常识:

通过医生、护士及有关书籍了解所患疾病的有关保健及治疗常识,明确所患疾病的名称、种类、分级、分期等有关情况,掌握急性发作时的急救方法、注意事项等。

    二、饮食:

心血管系统疾病主张低盐、低脂、高纤维素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合并糖尿病者应严格糖尿病饮食。

本地区普通饮食食盐摄入量每日9~12克以上,远远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标准(每日5~6克)。

本地区人们喜欢食用的酱菜、咸海产品等,含盐量高,应限制和禁止食用。

关于食盐的摄入量:

轻度高血压患者每日5~7克,中、重度患者每日3克以下;轻度心力衰竭患者每日5克以下,中度2.5克以下,重度1克以下甚至禁用。

    三、工作与生活安排:

急重症好转出院后,根据年龄、体力、疾病具体情况妥善安排体育运动及日常生活,避免过度脑力紧张及体力活动,保证足够睡眠休息时间,劳逸结合,有利于神经和血液循环功能,提高运动耐量,肥胖者可减轻体重。

但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重症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未控制者应限制活动。

    四、血压监测:

心血管疾病血压监测十分重要,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更应重视,至少每周测量一次。

要注意血压的昼夜及生理性变化规律,不同肢体测量值有差别,一般以右上臂为准,测量前应消除精神紧张,休息10-15分钟后测定。

尽量定时定人测量,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结果的判断,并做好血压及相应病情变化记录。

    五、戒烟、酒:

嗜烟、酗酒是本地区常见不良嗜好,它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尤其与猝死性冠心病密切相关。

戒除后发病危险性明显减小,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六、心理保健:

心血管病多为慢性疾患,病程较长,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对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要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乐观主义人生观,切忌焦躁、紧张、悲观,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与信心。

    七、坚持按医嘱服药:

大多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需长期坚持服药,出院后治疗是疾病整个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部分,病人绝大部分时间治疗都是在出院后进行的,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正常后,仍要坚持用药治疗,突然停药会导致停药综合征,可使病情恶化,是十分危险的。

注意药物名称、种类、用法、不良反应、药品产地。

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发展很快,治疗观念不断更新,某些传统的药物,由于副作用多、疗效不可靠,有的甚至加重病情,逐渐被一系列新型药物所取代。

如冠心病病人慎用潘生丁,心肌梗塞病人慎用硝苯地平(心痛定),高血压病病人不要再服用复方降压片(或复方罗布麻)等。

这些药物已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新型药物所替代。

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服用质量不可靠的药物,尽量到正规药店和正规医院信誉较高的医疗单位购药。

    八、定期复诊: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定期复诊非常重要,医生将依据您的病情对用药的剂量和种类给予相应的调整。

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用药比较复杂,因此,建议您最好到具有心血管内科门诊的医院复诊。

如突然胸闷、胸痛、头痛、头晕、心悸等发作,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心血管疾病吃什么好?

心血管疾病要戒烟酒,不吃或少吃油腻油榨荤腥肥甘食品,多吃蔬菜水果,适当运动锻炼,在坚持治疗的同时,健康饮食也很重要,推荐九种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食品:

玉米:

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

有助于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软化动脉血管。

西红柿:

不仅各种维生素含量比苹果、梨高24倍,而且还含维生素芦丁,它可提高机体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体内垃圾,保护血管弹性,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苹果:

苹果富含多糖果酸及类黄酮、钾及维生素E和C等营养成分,可使积蓄体内的脂肪分解,对推迟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作有明显作用。

海带: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这类物质均有类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能降胆固醇、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茶叶:

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增强红细胞弹性,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

经常饮茶可以软化动脉血管。

大蒜:

含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显降脂作用,是主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的良药。

洋葱:

含有一种能使血管扩张的前列腺素A,它能舒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管的压力,同时洋葱还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功能。

茄子:

保护心血管、降血压,茄子含丰富的维生素P,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有软化血管的作用,还可增强血管的弹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毛细血管破裂,对防止小血管出血有一定作用。

三七: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

经常食用,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并可预防高血脂症高血压、中风、心血管等疾病,是心血管类疾病最佳保健食品。

心血管疾病患者秋冬饮食六步曲:

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都与过胖、饮食过咸、活动减少等有关。

现在天气渐凉,胃口渐好,身体也在为过冬储积脂肪。

这个时候,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饮食。

区养生保健协会有关专家建议,心血管病患者秋冬季节的饮食原则是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低盐、低蛋白质、高钾、高维生素C、纤维素含量多的清淡食物。

宜少食多餐、不能过饱,以减少心脏的负担。

  第一,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多吃蔬菜、水果、粗粮、杂粮,少吃肥肉、荤油、油炸食品、糖果、甜点和含糖饮料;并改变进食习惯,努力放慢吃饭速度,细嚼慢咽,不吃或少吃,如巧克力、炸薯片、甜点等高能量食物。

  第二,减少钠盐摄入:

每日摄入食盐量不宜超过6g。

要注意并不只是食盐里含有钠,5ml的酱油里也含有1g的钠盐。

尽量减少咸肉、罐头、火腿、加碱发酵的食品等高钠食物的摄入。

  第三,相对增加钾、钙的摄入。

钾和钙在体内能够对抗钠的不利作用,应该在均衡的基础上多吃蘑菇、紫菜、土豆、海带、大豆、香蕉、柑橘等含钾高的食物和牛奶、芝麻酱、虾皮、豆制品等含钙高的食物。

  第四,控制膳食脂类摄入。

每日控制食油的摄入量在30g以内,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尽量用植物油烹饪。

在植物油的选择上宜选用橄榄油、茶树油、花生油、低芥酸的菜籽油、豆油、葵花子油、香油、玉米油等。

避免使用猪油、牛羊油、黄油、奶油等。

少食动物的内脏,如肝、肾、脑等组织。

  第五,多吃新鲜绿色蔬菜和水果。

蔬菜一天的量应该在400-500g为宜,水果在100g为宜。

第六,清晨饮水。

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清晨起床后,喝一杯水,这样做有利尿、帮助排便、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应多吃什么?

心血管病人宜多吃含纤维素、维生素的食品。

纤维素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又可增加粪便的体积,促进肠管蠕动,加速胆固醇的排泄;水溶性纤维素还参与人体脂质代谢,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有效地防止动脉硬化的形成。

大麦、燕麦、大豆等都富含水溶性纤维素。

宜多吃水果、蔬菜,如苹果、西红柿、香蕉、大枣、山楂、胡萝卜、黄瓜、木耳等,上述食品中含有大量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

宜多吃些海带、海蜇、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碘可以抑制胆固醇在肠道内的吸收,以降低血脂浓度。

宜常吃鱼,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生活在格陵兰岛上以鱼为主食的爱斯基摩人,心血管病发病率大大低于全世界任何地区。

有报道,每星期吃一次鱼的比不吃鱼者,心脏病的死亡率明显低。

心血管病人宜低盐饮食,每天吃盐量应小于5克。

同时应注意减去烹调所用酱油中所含的钠,3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

腌制品、蛤贝类、空心菜等含钠均较高,也应尽量少吃。

富含钾的食物可以适当增加食量,如豆类、瘦肉、鱼、油菜、香蕉、枣、桃等。

因钾离子在体内可以对抗钠离子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

有人让高血压患者每天服1克钙,结果发现,病人于8周后血压开始下降,且作用持久。

因此应多吃些富含钙的食品,如牛奶、花生、虾皮、红枣等。

心血管病人要戒烟、忌饮烈性酒。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饮食:

如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血管的老化、硬化使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要预防这些疾病就要保持血管年轻,以维持人体血液运输线畅通无阻,避免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那么,如何通过饮食保持血管年轻呢?

  

1、多食鱼:

鱼肉富含甲硫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及牛黄氨酸的鱼类等优质蛋白,有改善血管弹性、顺应性及促进钠盐排泄作用。

此外,富含W-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沉积及改善纤溶功能。

  

2、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富含精氨酸补肾填精食物有助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血管舒张因子--氧化的合成,减少血管损伤。

这类食物有海参、泥鳅、鳝鱼及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子等。

  

3、多吃富含叶酸食物:

若膳食中缺乏叶酸及维生素B6、B12,会使血中高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补充叶酸对降低冠电讯病和中风的发病率有重要作用。

专家建议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病人,应注意多摄食富含叶酸的食物,如红苋菜、菠菜、龙须菜、芦笋、豆类、酵母及苹果、柑桔等。

  

4、多摄入天然抗凝与被动脂食物:

摄食此类食物有助减少心肌梗死与缺血性中风。

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黑木耳及含吡嗪类物质如大蒜、洋葱、青葱、茼蒿、香茹、龙须菜及草莓、菠萝也有一定的抗凝作用。

番茄红葡萄、桔子中含少量类似阿斯匹林水杨酸抗凝物质。

被动脂食物有螺旋藻、香芹、胡萝卜、山楂、紫菜、海带、核桃及橄榄油、芝麻油等。

冠心病的药茶治疗五方:

冠心病人的治疗用药以及日常护理应遵医嘱,并注意结合病情,有针对性地选用活血止痛、补心养心、安神镇静类的中药。

自己配制药茶,经常服用,简便易行,可缓解症状,更无副作用,对心血管也能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麦冬生地茶:

以麦冬、生地各30克,水煎代茶饮服,不仅有明显的清热养阴生津作用,而且具有益精阴、补气和养心功效。

另也有助于改善心肌营养,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

药理实验发现,口服麦冬煎剂能缓解心绞痛及胸闷等症状,麦冬所含氨基酸及糖类化合物有显著的增强心肌耐缺氧作用。

  

三七花参茶:

取三七花、参三七各3克,沸水冲泡,温浸片刻,频饮代茶。

经药理分析发现,参三七有活血祛瘀止痛功效,对冠心病者能起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的作用。

  

红花檀香茶:

由红花5克,檀香5克,绿茶1克,赤砂糖25克组成。

红花活血祛瘀,檀香功专理气止痛,绿茶可消食化痰,而赤砂糖配伍诸药,则有活血的功效。

该茶剂性味偏于甘温,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止痛作用,可缓解冠心病患者心胸窒闷、隐痛等症状。

  

地骨丹皮茶:

取牡丹皮3克,地骨皮10克,沸水冲泡,焖约15分钟饮用。

丹皮镇痛镇静,地骨皮有降血压作用。

服用此茶能清脑宁心,主治头晕目眩,胸闷心悸,对防治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患亦有效。

  

菖蒲酸梅茶:

以九节菖蒲3克,酸梅肉5枚,大枣肉5枚,赤砂糖加水煎汤而成。

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有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

本茶剂对心气虚弱、心血不足的惊恐、心悸、失眠、健忘、不思饮食等症效果尤佳,亦适宜于冠心病及其疑似患者服用。

睡眠姿势不当影响自身健康:

目前,我国有许多人不会睡眠,由于睡眠姿势不当,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健康。

无论男女老少,最佳的睡姿是右侧卧位,因为其它的睡姿都有不同的缺点。

仰卧时双手易放在胸前压住心窝,导致恶梦。

同时,仰卧时舌根后坠,易使呼吸不畅而发出鼾声;俯卧位时胸部、腹部受压,影响呼吸,易做恶梦,使人睡得很“累”;左侧卧时心尖部易受压,耳朵贴在枕头上可听到心音搏动,影响入睡,久而久之,还可导致神经衰弱和心血管疾病。

  病人应选择合理的睡姿才有利于康复:

  1、骨科疾病:

脊柱有病变者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宜取俯卧体位,这样有利于背部肌肉放松、减轻脊椎的牵拉和压迫,减轻痛苦。

骨折患者的体位应取骨折部位的功能位,这样有利于骨折部位的功能恢复。

  2、胸膜炎、支气管扩张:

宜向患侧卧位,这样可使健侧肺脏发挥良好的代偿功能,限制患侧活动以减少痛苦。

  3、肺气肿:

患有肺气肿的中老年人宜取仰卧位,同时要抬高头部,以保持呼吸畅通。

  4、胆囊炎、胆石症:

宜采取右侧卧位,这样有利于胆汁的排泄,防止结石嵌顿、梗阻,而缓解疼痛。

  5、胃溃疡:

胃溃疡病人宜提倡左侧卧位。

如果向右侧卧,从胃部流向食管的酸性液体回流量大大多于正常情况,而且持续不断,可引起胃部灼痛。

  6、高血压:

宜采用加枕平卧的睡眠体位,枕头一般高约15厘米,过高过低可产生不适感。

  7、心脏病:

心脏代偿功能尚好者,可向右侧卧,以减轻对心脏的压迫。

若已出现心衰,可采用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切忌左侧卧或俯卧。

8、脑梗塞:

专家们调查了2000例脑梗塞病人,发现95%以上的病人习惯于侧卧,这样在本身已有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加重了血液障碍,特别是颈部血液流速减慢,容易在动脉内膜损伤处逐渐聚集而形成血栓。

为消除这一隐患宜改为仰卧睡眠较为妥当。

右侧卧位最为理想,这时全身肌肉松弛,呼吸舒畅,而且能使心、肺和胃肠的生理活动降到最低限度。

由于心脏不受压迫,肺脏呼吸自由,能确保全身在睡眠状态下所需要的氧气供给,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

同时,右侧卧位时的胃内容物较易流入十二指肠和小肠,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心血管病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什么:

1、生活规律,适当地安排睡眠休息。

过度紧张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应避免过分熬夜,人到老年,睡眠质量欠佳可于临睡前服用小量镇静药物如安定等,睡前不宜饮用咖啡、茶及少喝水,否则使大脑皮层兴奋而不易入睡或夜间小便多干扰睡眠。

2、避免情绪过于激动,精神紧张。

情绪和精神上的突然变化,可引起脉搏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心绞痛,甚至可以引起休克、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乐观,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意志,才能有良好的情绪,保持情绪的稳定。

3、避免烟酒不良嗜好。

吸烟能导致多种疾病,对身体百害而无益。

少量饮酒能增加人体营养和抗病能力,有助于健康,但过量饮酒对身体则是有害的。

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则均应戒酒。

4、避免饮食过饱。

饱食后腹部膨胀,膈肌升高,限制心脏跳动,由于消化食物需要更多的血液集中到胃肠,使冠状动脉供血减少而诱发心绞痛。

5、保持大便通畅。

便秘造成腹胀,加重气急、亦会影响血压。

在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患者,由于便秘后用力解便可引起脑血管意外。

平日要多吃粗纤维的各种蔬菜、瓜果,保持大便通畅。

此外,适当运动及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对防止便秘也十分重要。

6、选择适当的运动。

运动有益于健康,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选择适当的运动锻炼方法及控制运动量。

否则不但没有好处而起到反作用。

一般可选择气功、太极拳、散步、慢跑为好,不宜选择过于用力、快速和剧烈的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如出现心绞痛、胸闷头晕等不适,要立即停止运动或服用“速效救心丸”等药物。

7、少食辛辣食物,忌菜淆过成,忌油腻食物。

辛辣食物。

的兴奋神经,促使心跳加快。

过咸的食物有增加血容量的作用,加重心脏负担便血压升高。

油腻食物则会促以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

8、注意防寒。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寒冷季节心脏病率明显增高。

当环境温度骤然降低时,体内的一种被称为儿芬酚胶的激素分泌增多,这种激素可使心脏的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使心脏的血流供应减少,从而诱发必绞痛或心肌梗塞。

故在寒冷季节外出时,需注意保暖,以防止心脏病复发及心血管意外。

从生活细节入手把握健康:

(青海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周白丽)

心血管系统又称循环的神经体液机构组成,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上述所有这些器官的疾病,在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病种中,心血管疾病目前被认为是第一多杀手。

但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并非不可控制,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讲过,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一半的死亡。

目前医学家们提出了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就是给老年人提出了防止心血疾病意外的一些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措施。

三个“半分钟”就是:

醒过来后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起来后坐半分钟;两条腿下在床沿再等半分钟。

人在夜间突然一起床时,会一下子血压降低,脑缺血,心脏病就容易停跳。

经过这三个“半分钟”,不花一分钱脑不会缺血,心脏不会骤停,减少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猝死,心脏梗死和脑中风。

三个“半小时”就是:

早上起来运动半小时,打打太极拳、跑跑步,或者进行其他运动,但亦因人而异,运动适量。

中午睡半小时,这是人体生物钟的需要,使血压曲线有个低谷,心脏受到保护。

有研究表明,这样做可使冠心病发病事件减少30%。

晚上6时至7时慢步行走半小时,可减少心肌梗死和高血压的发病率。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我们的意义和作用极大,如对上海市一组250例心脏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了两年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指导,使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下降了20%与18%。

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实就是用一些很简单的办法预防很多重要的疾病。

如高血压的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美国报告,使高血压病发病率减少55%的有效方法是:

“盐要少吃;体重要近控制;运动要增加;烟酒要戒掉;心理要平衡”。

如果这样的活,我们的高血压患者们从减少一大半,用平时生活中一些很简单的方法,一些生活习惯就能减少很多人得病,避免了日后许多的麻烦。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内因在慢性病中所占的作用不是主要的,只占15%,85%是外因造成的,因此,用调控外因,科学的生活方式来减少控制疾病,用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心血管突发意外的发生,健康的钥匙就是在孤家的手中。

心血管病人洗澡需注意:

日前,国外的一项研究发现,冬季洗澡时猝死的人数甚至比死于交通事故的人还多。

国内专家指出,老人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冬季洗澡水温不宜过高,以免发生意外。

中日友好医院国际医疗部二病区主任朱宇清主任医师指出,因为天气寒冷,很多人喜欢洗热腾腾的热水澡,不过对于老人和心脑血管病人来说,这里面却可能潜伏着危机。

这是因为洗澡前后人体往往要适应跨度较大的温度变化,但老人的血管弹性比较差,很难适应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就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

另外,有些老人洗澡时间比较长,洗浴间水蒸气比较多,还可能造成缺氧,导致老人头部、心脏等部位缺血,导致意外发生。

因此,心绞痛、脑出血、脑淤血都是冬季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专家提醒老人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冬季洗热水澡时间不宜过长,一定要控制在半小时之内;洗澡的水温也不宜过高,最好略高于体温;洗澡时还要注意洗浴间的通风,避免蒸气过多导致缺氧。

另外,如果洗浴间温度较低,最好使用浴霸等取暖设备,或是放一些热水出来使洗浴间的温度升高。

而且洗澡时千万不要插门,家属也要留意。

而老人在洗澡时一旦发生胸闷、憋气甚至是突然的意识丧失等意外情况,家人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急救人员到来前,家属要把患者抬到通风的地方,注意患者的保暖,并让患者采取侧卧。

二0一0年五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