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80691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铣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铣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铣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铣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铣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铣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铣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铣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铣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铣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铣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铣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铣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铣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铣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docx

《铣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铣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铣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docx

铣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铣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总16页)

《铣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铣工技能训练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一、课程教学设计依据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铣工国家职业标准》、《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制定。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的必修课程,是学生学习数控技术的重要环节。

其功能与教学目的是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使学生掌握铣床加工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能正确使用铣削加工常用的工装、量具、辅具等,加工出符合图样要求的常见铣削零件;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道德、安全文明生产和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生产价值观,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作好前期准备。

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1

机械制图(含测绘)

机械图样的识别与绘制

2

钳工实训

机械加工基本知识和技能

3

零件结构与设计

零件结构、材料与机械传动

4

零件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

零件加工质量检测与分析

5

零件切削加工与工艺装备

普通机加设备操作、工艺编制能力

序号

后续课程名称

需要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1

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

数控加工工艺及机床操作能力

2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

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能力

3

数铣实训

数控铣床操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任务具体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教学模式。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以装备制造业类的典型产品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具体的实训课题件;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本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紧紧围绕典型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铣工实训》教学内容,突出实训课题与理论知识的联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与协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与学一体化,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实践技能基础。

(四)课程内容选取依据

《铣工实训》课程是以《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与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根据后续专业课程的需求,由行业专家、技术人员以及该课程的教学团队根据“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培养目标、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选择企业典型的铣削零件为工作任务,且所选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采用循序渐进方式进行工作任务的实施。

以突出该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前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典型铣削零件的加工与尺寸精度检测,机床操作与加工质量控制,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实际工作过程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本课程建议总课时为240学时。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典型铣削加工项目的学习,掌握铣削零件的加工工艺以及铣削加工刀具、铣削加工参数的正确选择;学会连接面、沟槽、台阶、孔、等分面的加工与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的检测,能正确使用铣削常用工量具及辅具,使学生初步具备实际工作过程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二)分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铣床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铣床的种类、铣床的基本部件及功能。

(2)熟悉铣刀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铣刀材料的种类及牌号、铣刀的种类及标记、铣刀的主要几何参数。

(3)熟悉铣削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铣削参数及用量的基本知识及正确选择。

(4)掌握铣削零件的定位、装夹,主要包括工件定基准的概念、种类及选择原则。

(5)掌握铣削零件加工的分度原理及分度方法。

(6)了解铣削零件的质量分析。

(7)掌握平面铣削零件、沟槽铣削零件的加工工艺。

(8)掌握铣削零件的检测原理与方法,以及检测工具的正确使用。

2.专业能力目标

该模块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达到铣床操作工初级技能水平,使部分优秀学生达到中级工技能水平。

具体内容包括铣床床基本操作的学习、掌握各种平面(平行面、垂直面、斜面)、台阶、沟槽(直沟槽、T型槽、V型槽、键槽)、孔、及等分零件加工方法;并能正确选择与使用加工这些零件所用的刀、量具及辅具,能合理选择切削参数,合理制定典型铣削零件的加工工艺。

3.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和5S管理理念。

(3)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生产价值观与评判事物的能力。

(4)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创新意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

工作任务

知识内容与要求

技能内容与要求

教学学时

备注

1

普通铣床的基本操作

1.明确本工种实训目的、内容及要求。

2.熟悉安全文明生产、实训现场纪律。

3.熟悉“6S”现场管理内容

4.铣床类型、主要部件及功能。

5.铣削原理及主要技术参数。

6.认识铣床常用工、量具、夹具和辅具。

7.铣床安全操作规程及日常保养。

1.通过学习,了解铣床的类型、熟悉主要部件结构、铣床主要参数的用途及其特点。

2.学会铣床各开关按钮的使用。

3.学会铣床的基本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

30

2

30

平行垫铁的铣削

1.平面铣刀具的材料、性能、特点、标记。

2.平面铣刀的几何角度。

3.掌握各种平面的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及检验方法。

4.平口钳找正方法、游标卡尺读数原理。

5.平面铣削用量的确定。

6.零件加工质量:

尺寸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分析。

7.保证平面之间位置精度的方法。

1.正确选择加工各类平面用铣刀。

2.掌握平面铣削用量的选择。

3.学会用百分表找正平口钳。

4.能正确使用常见辅具(如套筒搬手、垫铁等)。

5.学会六面体的装夹方法及加工工艺。

6.学会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

5.掌握各类平面的加工方法及其检测方法。

6.掌握用游标卡尺、百分表检测方铁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

7.掌握目测法和粗糙度样板检测方铁各表面的粗糙度。

8.面铣刀、立铣刀的正确安装。

9.掌握立铣刀的刃磨。

3

T形螺母的铣削

1.铣削通槽、直槽、V型槽、T型槽、十字槽铣刀具的类型及选择。

2.铣削各种槽的切削用量的确定。

3.各类沟槽加工的工艺方法。

4.保证各类槽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的方法。

5.沟槽的质量分析方法。

1.掌握铣削各类槽用刀具及切削用量的选择。

2.学会各类槽加工用铣刀的装夹方法。

3.学会分层铣削法和扩刀法加工槽。

4.掌握分别用游标卡尺、内径千分尺、百分表检测槽槽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

60

4

压板的铣削

1.钻、扩、铰孔用刀具及切削用量的选择。

2.阶梯孔加工工艺及方法。

3.阶梯孔尺寸的检测方法。

1.掌握钻、扩、铰孔刀具的装夹方法。

2.孔加工切削用量的选择。

3.掌握保证孔尺寸精度的方法。

60

4.塞规的使用方法。

4.掌握用游标卡尺测量孔的外径尺寸。

5.掌握用塞规检测孔的尺寸精度的方法。

6.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孔的深度尺寸。

7.学会钻头的刃磨。

5

六方螺母的铣削

1.回转体上等分加工平面的工艺方法。

2.回转体上等分加工平面的铣刀的选择及切削用量的确定。

3.分度头工作原理及其正确使用。

4.回转体零件的装夹方法。

1.掌握分度的方法。

2.掌握分度头的正确使用。

3.回转体零件的装夹方法。

4.掌握回转体等分平面的铣削方法。

5.掌握等分零件的检验与质量分析。

6.轴上六等分面的加工。

60

四、教学实施

(一)师资要求

1.从事本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应具备以下相关知识、能力和资质:

(1)具备高校教师资格;

(2)获得国家铣工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

(3)具备机械制图与识图能力;

(4)具备铣削零件加工与加工质量检测与控制能力;

(5)铣削工艺及铣削工艺装备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6)教育教学能力、课堂组织与设计管理能力;

2.从事本课程教学的兼职教师,应具备以下资质:

(1)具备二年以上教育教学经历;

(2)具备3年以上铣床操作经验。

(3)来自企业、行业的专家或能工巧匠。

(二)教学硬件设施

(1)11台普通铣床,其中立式铣床2台,卧式铣床1台,钻铣床8台。

(2)每台铣床配备一个工具柜以及常用铣床工具、夹具、辅具等。

(3)每个实习班配备有数量足够的刀具、量具、毛坯等。

(4)实训现场配备一教室,以供集中讲课或学生作实习记录等。

(三)教材及参考资料

序号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1

铣工(职业鉴定教材)

吴国洪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

机械制造基础实习

杨慧智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铣工知识与技能

司巧玲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四)教学方法

1.教师应依据工作任务中的典型零件为载体安排和组织实训教学活动。

2.教师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

项目任务书应明确教师讲授及演示的内容;明确学习者应该掌握的内容、每个单元学完后达到的效果;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单元训练的时间、内容等。

3.本课程教学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注重讲练结合,边讲边学,“教”与“学”互动,做中学,学中做,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

4.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主体设计教学结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与成就感。

5.教师应指导学生完整地完成工作任务,并将相关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有机融合。

6.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新世纪高新技术的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训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每个学生都有他的爱好和专长,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引导,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爱好和专长运用到实训中,使实训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7.为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更广阔的拓展空间,同时提高学生对铣床的实习兴趣,使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得到综合运用,从设计零件、绘图、安排加工工艺、选择刀具、加工的全过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五)教学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

(1)学生学习由教师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合。

(2)由教师、学习小组与学生组成教学评价团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参与性、学习过程和结果给予评价与考核。

(3)学习过程的评价采用以学生和学习团队为主、教师为辅的评价体系。

主要对学生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学习活动中参与的积极性与能力、交流协作的能力以及实训与练习的考核。

(4)学习结果的评价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评价体系。

由老师结合考勤情况、学习态度、操作规范程度、零件完成质量,共同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其中平时成绩占20%,主要包括平时表现、考勤、学习态度等;机床操作考核占60%,包括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任务质量、团队协作精神、重点检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实习报告占10%,主要包括详细操作步骤及记录、实习体会及建议等。

(5)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占10%。

(6)成绩评定分五个等级:

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及以下)。

考核标准(100分)

项目

内容

分值

工作纪律(20分)

出勤情况(5分)

优秀(5)

良好(4)

中()

合格(3)

不合格(0)

学习态度(5分)

优秀(5)

良好(4)

中()

合格(3)

不合格(0)

安全文明生产(10分)

优秀(10)

良好(8)

中(7)

合格(6)

不合格(0)

操作机床加工零件(60分)

机床操作

(30分)

优秀(30)

良(24)

中(21)

合格(18)

不合格(0)

零件的精度(30)

按零件精度检验清单折合

实习报告(10分)

学习总结

优秀(10)

良好(8)

中(7)

合格(6)

不合格(0)

综合能力评价

(10分)

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

优秀(10)

良好(8)

中(7)

合格(6)

不合格(0)

2.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由学生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使教师获取本次实践教学的反馈信息,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该实践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具体评价措施有:

(1)成绩统计分析:

分别从成绩统计、考题件难度、成绩结果(通过率、优良率、及格率)、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2)实训质量统计分析:

学生对实训教师、实训硬件条件、实训教学管理分“很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进行评价。

(3)学生满意率调查表及满意率统计表。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1.搭建产学合作平台,满足学生专业实训、生产实习,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适当调整。

2.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五、课程管理

(一)课程教学团队

课程负责人:

师小明

主讲教师:

李广民、王文平

(二)责任

1.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把握课程发展方向。

2.教研室主任与课程负责人负责课程的整体建设、内容的调整、课程的持续发展。

3.主讲教师负责课程授课计划等教学资料的编写及授课。

4.课程负责人负责监督课程的实施。

六、其它说明

1.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来自企业、行业的教师,以满足工学结合教学的需要。

2.本课程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

3.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该课程标准使用2-3年后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