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86900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docx

天津市大港八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

大港八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满分50分)

读以下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右图中,与丁阶段一致的是

A.①B.②C.③D.都不是

2.对右图中①图叙述,错误的是

A.该图既能反映人口的性别构成,同时也能反映人口年龄的分布情况

B.青少年儿童比重过小

C.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与此图相似

D.此种年龄结构存在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答案】1.A2.C

【解析】

1.丁阶段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为现代性阶段。

该阶段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对应右图中的A。

2.右图中反映出不同年龄段男性和女性人口所占比重(或数量),A说法正确;①图反映出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小,B说法正确;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口出生率高,青少年人口比重大,C说法错误;此种年龄结构老年人所占比重大,存在劳动力不足的问题,D说法正确。

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回答第下列各题。

3.上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B.②C.③D.④

4.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计划生育B.鼓励生育C.采取移民政策D.鼓励人员出国

5.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决定的

A.出生率B.死亡率C.出生率和死亡率D.人口基数

【答案】3.C4.A5.C

【解析】

3.该图三角形坐标中的c表示老年人口比重,③国老年人口比重为20%,在四国中最大。

4.②国三个年龄段人口比重分别为40%、56%、4%,青少年所占比重大,说明该国人口增长快,应该采取计划生育政策。

5.一个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所决定的,即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点睛】三角形坐标图是高中地理常见的坐标图之一,坐标图中的三个边分别表示三项地理事物,图中各点所对应的三个边的数值分别表示这三种地理事物的比重。

判读时可过图中某点分别作三个边的平行线,所作平行线与每个边各有两个交点,取较小数值即可。

读“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每万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下列各题

6.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3.7%B.0.37%C.0.98%D.9.8%

7.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8.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答案】6.C7.D8.B

【解析】试题分析:

6.算出每个年龄段死亡的人数,然后除以总人口,得到的是总死亡率。

甲组人口死亡人数是2000×0.6%+6500×0.6+1500×2.5%=88.5人。

总人口是10000,死亡率总记是0.885%,C对。

A、B、D错。

7.对照图中数据,甲、乙两国总死亡率差不多,应该都属发达国家,A错。

甲国60岁以上人口死亡率高于乙国,B错。

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C错。

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D对。

8.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B对。

城市化水平提高与人口迁移有关系,不是老龄化加快的原因,A错。

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老龄化比重应下降,C错。

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不是老龄化的原因,D错。

【考点定位】人口死亡率计算,读材料分析能力,影响老龄化进程的因素。

下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1%B.1.5%C.4%D.3%

10.③国目前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一模式

A.高高低模式B.高增长阶段C.增长下降阶段D.“三低”模式

11.图中①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问题B.人口基数过大问题C.人口增长过快问题D.失业人口增加问题

12.缓解①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开发劳务市场B.实行计划生育C.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D.加大教育

【答案】9.B10.B11.A12.C

【解析】

9.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从图中可分别读出③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然后计算即可。

10.由图可知,③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是3%、1.2%,可计算出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即高出生率、较低的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说明该国人口处于高增长阶段。

11.由图可知,①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是1%、1.5%,可计算出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说明该国人口出现负增长,最可能产生的人口问题是老龄化问题。

12.从上题分析可知,①国主要的人口问题是老龄化问题,将导致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后果,应对措施是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

【点睛】一般而言,在人口增长模式中,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1%、出生率低于2%、死亡率低于1%,就可以算作低了,属于人口增长模式中的现代型。

而出生率和死亡率数据高于2%就可以算作高了,而自然增长率高于1%就属于高自然增长率了。

13.下面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有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参与新、马、泰十五日旅游,这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至少应在500千米

【答案】C

【解析】人口迁移要有居住地的改变,且一般要在一定时期内跨一定的行政区域。

因此A错误;而B涉及时间段过短也不属于人口迁移;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满足人口迁移的上述三个条件,因此属于人口迁移,C正确;人口迁移的空间范畴没有明确的界定,D错误。

14.有关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别

B.人口的大量迁移必然使迁入区的综合环境有较大的改善

C.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使人口迁移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小

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会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并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人口总是向经济水平高,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的地方迁移,A对。

人口的大量迁移可能使迁入区的综合环境恶化,B错。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使人口迁移的规模和数量越来大,C错。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并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D错。

考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

15.二战后,世界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世界各国

A.开发时间长短不同B.自然条件差异C.人口分布不平衡D.生产发展不平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二战后,世界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迁移的方向为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6.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国际人口迁移B.由农村到城市C.由城市到农村D.由城市到城市

【答案】B

【解析】现代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一般是经济因素。

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城乡差别较大,大量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受城市繁华经济吸引,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17.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新特点的是

A.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C.拉丁美洲成为人口净迁入区D.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是劳务输出

【答案】C

【解析】二战后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人才受发达国家易就业、高收入的吸引而向发达国家迁移,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包括劳务输出、求学等。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二战后人口大量迁出,是人口净迁出国。

18.目前,下列国家或地区属于人口主要迁出区的是

A.欧洲B.北美C.拉丁美洲D.西非和北非的一些产油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考点:

该题考查世界人口迁移状况。

19.有关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

A.小浪底库区移民属自发性移民

B.出国旅游属国际人口迁移

C.印巴分治,导致1500万人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这是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人口迁移

D.四川民工到深圳打工是有组织的

【答案】C

【解析】小浪底库区移民是受国家大型工程建设而形成的人口迁移,不属于自发性移民;出国旅游时间短,不属于人口迁移;印巴分治导致1500万人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这是政治因素造成的人口迁移,属社会文化范畴;和四川相比,深圳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吸引人口迁入,属自发的人口迁移。

安徽省亳州市下辖三县(涡阳县、利辛县、蒙城县)一区(谯城区),全市人口约530万,市区人口30多万,每年外出务工人数约120~140万,主要流向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0.影响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原因B.经济原因C.城市化和国土开发D.军事原因

21.下列不属于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地区开放程度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国家政策

【答案】20.B21.D

【解析】

20.和安徽省亳州相比,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吸引人口迁入,造成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

21.自然资源是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次,人口容量还受到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以及居民的消费水平等的影响。

而国家政策和人口合理容量无关。

【点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数量越多,环境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大,因此人口容量越大;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人类获取资源的能力增强,也会导致人口容量的增大;地区开放程度越高,不同区域之间的物质流动越频繁,因此区域能够从外界获取的资源越多,人口容量越大;而物质和文化消费水平越高,人均资源消耗量越多,在资源数量一定的情况下,环境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少,人口容量越少。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并非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22.环境承载力估算方法最为广泛的是

A.依据淡水多少B.依据粮食多少C.依据工业生产进行D.依据土地面积进行

【答案】B

【解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环境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粮食数量其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环境承载力估算方法最为广泛的是一句粮食多少。

23.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B.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C.资源数量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答案】C

24.与合理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能源B.自然资源C.科技水平D.消费水平

【答案】D

【解析】消费水平越高,人均资源消耗量越大,在资源数量一定的情况下,环境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少,人口容量越小。

25.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相比

A.都用人口数量来表示B.前者数值小于后者

C.两者数值都很稳定D.前者数值比后者多变

【答案】A

【解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环境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其衡量的指标是环境人口容量,即环境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而合理人口容量是保证人的健康发展的前提下环境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因此两者都用人口数量表示,但前者数值大于后者,且两者都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变化。

26.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高原B.长江中下游地区C.内蒙古地区D.新疆地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人口。

与物质资源协调,有健康的生活水平又不影响未来人口的生活质量。

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有区别但两者也有正相关的关系。

中国西部环境承载力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肯定也小。

相反我国东部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合理容量也大。

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

考点:

本题考查人口合理容量。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学生结合图示及课本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解答此题需明确:

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考虑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即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时所容纳的人口数量。

27.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A.25万B.30万C.35万D.45万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是指当地资源、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效而持续利用资源,保持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故为最适宜人口数量。

28.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从总体上看有以下特点

A.它是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B.工业区不断向市中心迁移

C.在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和低级工业区D.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答案】D

【解析】城市三大功能区的比较

城市功能区

分布特点

商业区

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工业区

城市外围,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住宅区

分布面积最广,高级与低级住宅区有背向发展的趋势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9.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取决于

A.各种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高低B.各种活动的重要程度

C.政府对各种活动的支持程度D.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的租金高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的租金高低,也就是各种活动的经济效益的该低状况。

答案选D。

考点:

该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

30.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于下列哪种活动影响最大

A.住宅B.商业C.工业D.文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有:

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

其中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分化影响显著,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

经济原因:

一方面城市各地的地租不同(主要受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达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商业、工业和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也不同(商业用地大于住宅用地大于工业用地)。

商业区受距离市中心距离的影响,付租意愿变化最快。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31.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边缘的原因是

A.那里地价比较便宜B.那里环境条件比较好

C.城市中心不可建住宅区D.那里更靠近工厂等工作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边缘,原因是那里环境条件比较好,B对。

高级住宅区居住的是高收入阶层,不考虑地价因素,A错。

城市中心人流车流量大,环境质量差,C错。

那里远离工厂等工作区,D错。

考点:

影响高级住宅区的区位因素。

32.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

A.主要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B.该地段的交通通达度差

C.该地段地价太高D.该地段的地形不适宜作为商业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由于北京为古代皇城,城市的中心延续了古代的皇宫所在,且目前是我国的首都,故市中心为行政区。

考点:

城市的空间结构

33.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区用地B.工业区用地C.住宅区用地D.绿化用地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城市的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通达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住宅区用地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主要功能区。

【考点定位】城市地域结构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区位、特征。

34.下列关于城市规模大小与服务功能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明显,服务功能也越强

B.北京和天津城市规模不同,但它们的经济作用范围有重叠现象

C.城市的规模大小与服务功能的大小或强弱成正比

D.一些旅游城市的服务功能比同等规模的一般城市要强

【答案】C

【解析】一般来说,城市的规模越大,服务功能也越强,但是有时也会出现特殊的情况,如一些旅游城市因旅游景观的独特性强、知名度高,吸引大量来自各地的游客,因此其服务功能往往比同等规模的一般城市要强。

2015年8月23日,京津冀世界城市群发展纲要公布,京津冀将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读“京津冀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5.图中城市按城市规模等级可分为

A.2级B.3级C.4级D.5级

36.关于下列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承德比唐山提供的旅游服务功能少B.保定比石家庄提供的服务范围小

C.城市体系中北京的服务范围最大D.天津比秦皇岛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37.该区域内高速铁路线全面开通将

①加强城际、区际联系②完善区域交通运输网③促进区域内人口大规模迁移④带动沿线部分城市的旅游业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8.游览承德皇家避暑山庄和天津五大道小洋楼建筑群,能感受到这两座城市不同的

A.地域文化B.自然特征C.经济发展D.社会面貌

【答案】35.B36.A37.B38.A

【解析】试题分析:

35.仔细读图,根据图例信息看,图中城市按城市规模等级可分为3级,一级为人口200万以上的城市,一级为人口100-200万的城市,一级为人口50-100万的城市。

答案选B。

36.根据城市规模的图例分析看,保定比石家庄提供的服务范围小;城市体系中北京的服务范围最大;天津比秦皇岛的服务功能更全面,BCD三个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而从旅游服务功能看,承德比唐山提供的旅游服务功能不一定少,因此答案选A。

37.该区域内高速铁路线全面开通将加强城际、区际联系,完善区域交通运输网,带动沿线部分城市的旅游业,①②④说法正确。

而高速铁路线全面开通,会促进区域内人口流动的规模增大,不一定会出现大规模迁移,③说法错误。

答案选B。

38.承德皇家避暑山庄和天津五大道小洋楼建筑群体现了不同城市的地域文化,答案选A。

考点:

该题考查城市等级、城市服务、城市交通发展和城市地域文化等知识。

39.下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图。

据图可判断该区域

A.城镇数量不断增加B.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C.城镇体系日趋完善D.用地紧张有所缓解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城镇数量没有增加。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占用耕地增多,造成耕地面积减少。

a时期该地处中心城市外,周围分布有若干集镇;b时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且出现少量小城市;c时期中心城市进一步扩大,小城市数量增多,城镇体系日趋完善。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用地紧张现象日趋严重。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40.图中信息显示该城市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41.综合判断,可推测该城市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答案】40.D41.B

【解析】试题分析:

40.读图,根据人口迁移方向和数量判断,该市中心区为人口净迁出区,近郊区为净迁入区,A错。

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有人口迁入,也有人口迁入,B错。

城区中心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C错。

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D对。

41.根据该市中心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推测该市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B对。

这种现象出现在城市化中期阶段,A错。

城市“空心化”现象不明显,C错。

城市人口规模继续增大,D错。

考点:

人口迁移方向特征,城市化过程的阶段及特征。

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42.北京市城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区

A.地下水位上升B.径流总量减小C.蒸发量减少D.降水量减小

43.北京市中心区地表径流多于郊区平原区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42.C43.C

【解析】

42.表中数据表明,和郊区平原区相比,北京市中心区降水量多、径流总量大、地表径流量大、地下径流量少、蒸发量少,因此C正确。

43.和郊区平原区相比,北京市中心区地面硬化率高、植被覆盖率低,因此降雨后地表径流迅速向低洼地区汇集而流走,造成下渗减少,地下水减少。

【点睛】一般而言,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地面硬化率提高、植被覆盖率的降低,导致降雨后地表汇流速度加快,短期内地表径流增加,同时下渗减少,地下水减少。

从长期来看,市区内水资源减少,蒸发减少。

44.下面图中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城市中心商务区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D

【解析】中心商务区是大城市商业活动最为繁忙的地区,一般而言,该功能区白天人口数量多,而夜间人口数量少,因此人口数量有明显的昼夜变化,符合该特征的是丁曲线。

45.下图表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该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地租分布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B.交通运输C.人口分布D.行政干预

【答案】B

【解析】越接近市中心,地租水平越高。

图中等地租线向外凸出,说明该地地租高于与市中心同距离的其他地区,最可能的原因是该地交通通达度高。

地形、人口分布、行政干预等对地租影响小。

46.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A.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B.城市数目的多少

C.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D.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

【答案】D

【解析】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

选择D项。

47.读城市发展模式图,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过程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B

【解析】城市的发展一般经历由乡镇到小城市,再到大城市的过程。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一系列城市化问题可能涌现出来,为解决城市化问题而出现生态城市。

48.永定土楼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它用生土夯筑而成,依山偎翠,错落有致。

土楼遍布该县的每个乡村,它们布局合理,与大自然和谐融为一体,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

永定土楼反映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

A.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B.地形平坦,森林茂密

C.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D.土质黏重,降水较多

【答案】D

【解析】建筑风格往往反映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永定土楼用生土夯筑而成,反映出该地土质粘重;楼顶较尖,便于排水,反映出该地降水较多。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