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规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9544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法规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法规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法规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法规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法规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教育法规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教育法规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法规教学大纲.docx

《教育法规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法规教学大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法规教学大纲.docx

教育法规教学大纲

教育法规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教育法规导读》主要是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各级师范院校的学生而写的。

他们是在职的和未来的人民教师,是教育的主体。

作为世纪之交的人民教师,他们的教育法律意识与观念如何,显然对教育的法制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与作用,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又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自然必须包括民族的法律意识的提高,而这又有待于广大教师的努力。

所以我们认为在广大中小学教师中,在各级师范院校学生中,组织深入学习教育法规实在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与任务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形式组织教学,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教育法规的基本理论,初步运用教育法规的基本方法处理一般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必须运用多种教学媒体、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织教学。

除文字教材应该力求通俗易懂、便于自学以外,案例课应充分发挥其特长,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说明。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课内学时24学时,一学期开设。

建议采用专题讲授形式,根据专题可编制7个左右的标准本。

二、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首先是要求学生自学文字教材,对于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则由教师讲解。

面授辅导课不应也不必系统讲授,而主要是在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和解答疑难问题,特别是作业练习的指导。

本课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作业考勤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

第一章教育的法制建设与教育发展

第一节教育立法概述

第二节社会法制建设与教育法制建设

第三节加强教育法制建设促进教育发展

第二章我国教育法规的体系与特征

第一节我国教育法规的体系结构

第二节我国教育法规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我国教育法规的适用与遵守

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导读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上)

第三节《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下)

第四节法律责任

第五节《教育法》的实施

第四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导读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教师法》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法律责任

第四节《教师法》的实施

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导读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法律责任

第四节《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导读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职业教育法》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职业教育法》的实施

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导读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高等教育法》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高等教育法》的实施

 

附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三、教师资格条例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八、残疾人教育条例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十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十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十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自学提示及练习题

一、自学提示:

现代社会是法治的社会,要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我国在很长的·时期里,不重视法制建设,吃了很大的亏。

在总结我国历史经验后,中共中央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必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并使之成为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的不可侵犯的力量,使社会主义法制成为维护人民权利,保障生产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制裁犯罪行为,打击阶级敌人破坏活动的强大武器。

决不能让类似‘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局面在任何范围内重演。

”…

鉴于历史的经验,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加强法制建设。

教育立法工作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的。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教育立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这部教育的基本法,教育方面的部门法也在陆续地颁发或起草。

教育行政部门正在清理原有的教育法规,有的可继续使用,有的要废止,有的要修订,有的要新定。

我国的教育法规正在日臻完善。

这样就为普遍地按法办教育、按法保护教育奠定了基础。

已颁发实施的教育法律对我国教育的许多重大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我国的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要遵循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要优先发展。

教育I

作的方针是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要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国家要实行多种教育制度,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制。

要正确处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要增加教育投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条件。

这些都是关系到教育全局的大问题。

所有教育部门、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自觉地遵行。

办好社会主义教育是全社会的任知,与教育有关的各部门、各种人员都应恪尽职责。

教育法规规定了各级政府在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方面的职责和权限,规定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管理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在办学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工作的权利和义务,还规定了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

按法办教育,各方面都尽应有义务并得到应有权利,就可以构成一种合力,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地发展。

教育法规是一种强制性的行为规范,违法行为将予追究。

教育法规对法律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

教育法规是保卫教育事业的武器。

为了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都应学习、贯彻、实施教育法规。

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是未来的教师,是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自然应当学习教育法规,懂得教育法规,自觉地遵守教育法规。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教育事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关注。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确定了90年代我国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提出: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之后,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确立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与宏伟任务。

《纲要》要求各级政府、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必须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紧迫感,真正树立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落实教育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开创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再后,在1996年3月第八届人大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重申了科教兴国战略,再次突出强调发展教育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与意义。

正是在如此持续强化对教育的认识的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步入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

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是与教育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相联系的。

为了切实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保障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我国自80年代以来,教育法制建设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教育立法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由最高权力机构以立法形式制定的专门教育法规。

自此之后,我国教育立法工作稳步推进。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此法由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八号公布,并于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行,标志着我国受教育人数最多、教育面最宽的基础教育的发展有了法律保障。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教育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除了上述教育法律之外,80年代以来我国还制定了其他多种具有法律效应的教育规章与条例。

诸如《扫除文盲工作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等等。

我国的教育立法工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与速度向前推进着,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对于加强教育立法必然需求的反映。

一系列重要教育法规的制定,毫无疑问是着眼于规范教育实践,使教育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从法制建设的角度看,立法、执法、守法是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它们相辅相成,是统一于法制化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立法指向执法与守法,立法的效果通过执法与守法进行检验。

而要有效地执法与守法,又必须先对已经制定的各种法规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认真地学习法律,切实地把握法律则是执法、守法的基本前提与条件。

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方面,随着各种重要教育法规的颁行,我国的教育事业有法可依,开始出现依法治教育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社会各界的教育法律意识尚未得到普遍增强,教育法规虽然不断颁行,实践中有法不依,甚至违背教育法规办教育的现象也还程度不同地存在。

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仍然是,人们对教育法规本身的学习还不够充分,理解亦不够深入。

在广义的法律教育中,教育法规的教育似乎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

为了尽力改善这样的现状,从而使教育法规不仅为全体教育工作者包括受教育者所认识与把握,同时也为全社会所认识与把握,不断加强对教育法规的学习实属必要。

要自觉有效地运用教育法律武器,就必须首先认识、熟悉这种武器的性能、适应范围与功用。

二、练习题: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所颁布的最为重要的六部教育法律,并简述其意义。

2、《教育法》中阐述了我国形成的哪7项基本的教育制度,请简述。

3、《教师法》中规定了教师有哪些权利。

4、《教育法》颁布的意义有哪些。

5、《义务教育法》规定了那些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

 

感谢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