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9626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教育学》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教育学》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教育学》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教育学》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教育学》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教育学》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教育学》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教育学》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教育学》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教学大纲.docx

《《教育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教学大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教学大纲.docx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

先修课程:

总学时:

51

学分:

3

理论学时:

47

讨论学时:

4(无课程实验)

开课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适用专业:

师范类专业

大纲执笔人:

李宜江

大纲编写时间:

2007年1月

教研室主任审核:

孙德玉

教学院长审定: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教育学是师范院校和开展教师教育院校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主要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学素养,特别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生所必须具备的教育观念、知识与技能。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通过教育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认识教育规律,形成教育教学技能。

(2)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能力、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等。

同时,在学习教育学知识和理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3)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为有利于学生完整、准确、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讲辅导、问题探究、合作互助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力求在教学中启发引导、生动活泼。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既要结合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进行教学,也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自己身边教育工作的问题,总结教育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尽量高标准、严要求,使学生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

(3)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培养,加强教学的教育性,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开阔视野。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本课程的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课程理论及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教学实施等

难点: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教育与个体发展的辨证关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实践分析与理性反思,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学校教学实际的改革与反思。

二、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型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

时数

教学方式

或手段

课后作业

思考题

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3

讲授

第二章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3

讲授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

5

讲授(讨论)

第四章教育与个体发展

4

讲授

第五章教育目标

4

讲授(讨论)

第六章教育主体

2

讲授

第七章课程

7

讲授(讨论)

第八章教学原理与模式

7

讲授(讨论)

第九章教学实施

7

讲授

第十章班级建设与班主任工作

5

讲授(讨论)

十一

第十一章课堂管理

4

讲授

合计

51

三、本文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过程,理解教育学的任务,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教育问题在教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懂得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学习教育学的意义,难点是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研究教育事实基础上的教育问题二、揭示教育规律三、指导教育实践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形成阶段三、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四、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二、学习教育学的基本要求

【思考题】

1、简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简述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

3、试比较传统教育学思想与现代教育学思想的意义与区别。

第二章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所具有的社会属性,理解“教育”的概念和教育形态的划分,理解“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之间的关系,学会比较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异同。

【重点难点】

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特征。

第一节什么是教育

一、教育的含义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三、教育的形态

第二节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原始教育二、古代教育三、现代教育

第三节教育创新

一、教育创新的时代背景二、教育创新的基本内涵三、教育创新体系

【思考题】

1、简述教育的含义。

2、学校教育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3、论述教育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4、综观教育发展的历史,你认为未来教育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5、试分析如何进行教育创新?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教育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能从多方面分析今天的学校教育为何经济功能尤为突出,理解社会政治是如何决定学校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如何反作用于社会政治,比较政治、经济、文化对学校教育作用的性质和涉及面的区别,理解“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与途径。

【重点难点】

重点是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辩证关系,难点是教育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教育与经济

一、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第二节教育与政治

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第三节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二、教育的文化功能

第四节教育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特征二、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三、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实施途径

【思考题】

1、简述教育经济功能。

2、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4、如何认识教育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章教育与个体发展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学会描述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识记个体发展、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年龄特征的概念,阐述人的发展的规律及其教育意义,应用本章所学原理,结合本校实际,探讨如何发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是个体发展的教育意义,难点是个体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个体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个体发展的含义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三、个体发展中教育影响的不可替代性

第二节个体发展的教育意义

一、共性基础:

个体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二、个性前提:

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三、发展性教育:

教育的适应性与超越性

第三节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发展为本: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二、生存为基: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三、幸福为上: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思考题】

1、简述教育在个体发展的作用。

2、试述个体发展阶段性的教育意义。

3、试述个体发展差异性的教育意义。

4、试述教育的个体功能。

第五章教育目的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并能分析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优点和局限性,理解教育目标的涵义、类型、地位与功能,理解教育目的的意义和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掌握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及实现途径。

【重点难点】

重点是教育目的的内涵、当代中国的教育目的、基础教育目标实现的策略,难点是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分析。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标含义二、教育目标的类型三、教育目标的地位和功能

第二节教育目的观

一、个人本位论二、社会本位论三、人与社会统一论

第三节当代中国的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不同表述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第四节基础教育目标实现的策略

一、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二、应试教育思想之扬弃三、人的素质及其指标四、素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思考题】

1、教育目标是什么?

它有什么功能?

2、试评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教育目标观。

3、你是如何认识应试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思想的?

4、什么是素质教育?

结合实际谈谈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和策略有哪些?

第六章教育主体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历史上各种教育主体观的主要内容,了解教育主体间性及其所指范围,教育主体间性与主体性的关系,理解教育主体的概念与特性,理解教育主体是确证的不是规定的,理解教育主体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形成教育主体观念,并能创造性地运用教育主体理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是教育主体的概念与特性、教育主体性合理发挥的策略,难点是教育主体的有关理论分析与教育主体解说。

第一节教育主体的有关理论

一、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教育主体观二、教育主体观的评价

第二节教育主体解说

一、主体与教育主体二、教育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第三节教育主体性的合理发挥

一、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二、教育主体性的合理发挥

【思考题】

1、什么是教育主体?

2、教育主体间性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

3、试分析教育主体性合理发挥的基础。

第七章课程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识记几种典型的课程定义,能评述学科中心主义、经验主义、人本主义、社会改造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流派的主张,能联系实际比较、分析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基本特点,能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分析课程改革的背景、动因、创新之处及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

重点是课程的涵义及主要课程流派的观点、影响及其现实意义;难点是课程设计的相关理论、原则、策略的分析。

第一节课程的内涵及其理论

一、课程内涵的界定二、课程理论流派三、

第二节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概述二、课程目标的确立三、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四、课程类型的整合

第三节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一、课程改革的动因分析二、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三、课程发展的未来趋向

【思考题】

1、简述课程的内涵。

2、简述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3、试评述经验主义课程流派的基本主张。

4、谈谈校本课程的利弊,分析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5、联系当前教育改革的实际,谈谈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依据及意义。

第八章教学原理与模式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识记教学的定义,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的内涵并掌握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策略,了解国内外几种经典的教学模式,理解其主要观点并学会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有效地利用。

【重点难点】

重点是教学的概念、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难点是教学模式的分析与应用。

第一节教学概论

一、教学的概念二、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三、教学的任务

第二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作用的规律三、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规律四、知识掌握与品德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

第三节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概述二、当代国外教学模式评析三、我国的教学模式及其发展

【思考题】

1、简述教学的内涵。

2、简述影响教育政策执行的因素。

3、联系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形成品德的关系?

4、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与关系如何?

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5、分别阐述当代国外影响较大的几个教学模式的结构,并予以分析评价。

6、分别阐述当前我国影响较大的几个教学模式的结构,并予以分析评价。

第九章教学实施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不同教学策略之间的原理与实施中的联系及其对学生的不同影响,了解当前教学组织的发展与趋势,理解几种主要教学策略的基本理念及其实施过程,教学组织形式及其所发挥的功效,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其过程,能够基本掌握几种主要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够独立熟练地进行课时教学设计。

【重点难点】

重点是教学策略的基本理念及其实施过程、教学组织形式及其实践应用,难点是不同教学策略之间的原理与实施、教学设计。

第一节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概述二、课堂主要教学策略及其应用

第二节教学组织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与发展二、班级授课组织三、我国改进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

第三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概述二、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模式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四、课时设计

【思考题】

1、何为教学策略?

它与教学法有何区别?

2、试比较几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及其理论基础、应用模式和教学影响。

3、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当前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进行了哪些积极地探索?

4、试述课时设计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5、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第十章班级建设与班主任工作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班级组织的基本属性、特点和功能,了解班级的活动类型及其开展要求,领会班级文化建设的涵义特点和建设思路,体会班主任的角色和作用,明确班主任的岗位职责,把握班主任进行班集体工作的策略。

【重点难点】

班级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策略,班主任的工作的职责及进行班集体工作的策略。

第一节班级组织

一、班级组织的概念二、班级组织的特点三、班级组织的功能

第二节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一、班级组织制度建设二、班级的文化建设三、班级活动的管理

第三节班主任的工作

一、班主任的角色作用二、班主任的岗位职责三、班主任的班集体工作策略

【思考题】

1、什么是班级组织?

它有哪些特点,优势是什么?

2、简述班级组织的功能。

3、论述班级建设的内涵及策略。

4、从角色与职责的履行上论述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5、在理解班主任工作策略的基础上论述班集体管理的具体操作要求。

第十一章课堂管理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课堂管理的含义及意义,掌握合作型课堂纪律、非强迫型课堂纪律以及保持尊严型课堂纪律等三种课堂纪律的应用模式,掌握对课堂违纪行为管理的行为策略和认知策略,能够运用所学的有关课堂管理的知识灵活地解决和处理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

【重点难点】

三种课堂纪律的应用模式、课堂违纪行为管理的行为策略和认知策略。

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

一、课堂管理的含义二、课堂管理的意义与任务

第二节课堂纪律

一、课堂纪律二、课堂纪律的应用模式

第三节课堂违纪行为的管理策略

一、行为策略二、认知策略

【思考题】

1、什么是课堂管理?

它有哪些主体?

2、简述课堂管理的意义与任务。

3、简述课堂纪律的目的。

4、论述合作型课堂纪律预防违纪行为的基本原则。

5、论述非强迫型课堂纪律预防违纪行为的基本原则。

6、论述保持尊严型课堂纪律预防违纪行为的基本原则。

7、能够运用所学的有关课堂违纪行为的管理策略灵活地解决和处理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

【课程考试】

《公共教育学》的考核形式包括:

形成性考核和考试。

1、形成性考核:

学生要独立完成课程自检自测习题和教学实践活动等形式的形成性核。

(该部分占30%)

2、参加课程期末考试。

(该部分占70%)主要考查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测评学生运用教育学知识对有关教育问题的理解、判断、分析、综合等能力。

四、使用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王守恒等主编:

《教育学新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教学参考书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叶澜:

《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郑金洲:

《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袁振国主编:

《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5、黄济、王策三主编:

《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陈桂生:

《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8、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写: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9、冯建军等:

《现代教育原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柳海民:

《教育原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