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9569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给教师的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给教师的建议》.docx

《读《给教师的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给教师的建议》.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给教师的建议》.docx

读《给教师的建议》

读《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本专著,但丝毫看不出理论的成份,每句话皆让人感觉出自实践的经验之谈。

这本书是写给每一位教师的,特别是我们小学教师。

正确认清和对待教师责任,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是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之一。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始终需要责任意识的推动。

实践证明,一个受到良好责任教育并有责任意识的教师,在人生道路上也比较容易有所作为。

一个对国家与社会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既能给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又能帮助学生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

夜深人静之时,静坐灯下,手捧着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心中不免掀起几许的波动。

我静静地品味着作者精彩的理论分析,也细细地聆听着那些生动事例,随着书本的页码越来越大,我的思绪也随之加快了脚步。

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受益匪浅,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读《请记住: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早就从各种渠道听说过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也曾对其中的内容有过一鳞半爪的涉猎,然而在自己真正拥有了这本早想拥有的“教育宝典”,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认真拜读之时,心灵仍是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在《请记住: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一条目中,苏氏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教育教学中很是常见的一个现状,他说: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

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学生的基础不一,接受能力有差异,因此我们就不能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学生。

“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

”作为教者,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面对这样的现状,如果我们硬是要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学生,用自以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式来教育所有学生的话,那只能出现一种结果:

一部分学生的自信被摧毁,一部分学生的能力被扼杀。

   苏氏明确告诉我们: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

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教师要善于确定:

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其实类似的观点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这就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原则,只是我们往往口头上无比的尊崇,而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却一再地践踏罢了。

   学生是人,不是工厂里的产品。

教者尊重学生不妨从尊重他们的现状做起,为每一位学生确定适合他自己的“临近发展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信地发挥出他的力量和潜力,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唯如此,方能不误人子弟,方不致成为教育的罪人。

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让我们来想一下,你教的学生有他喜欢做的事吗?

你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吗?

恐怕答案不会令人满意。

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仅成人感到浮躁,这种气氛也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常常不至一次听到老师们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不爱学习,太贪玩,而又玩不出什么名堂来?

这里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的老师有无责任呢?

你的心情平静吗?

除了每天面对教科书和那一班学生外,你有什么爱好吗?

一个人喜欢做什么事,只要他不影响别人,不违反法律,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学生,我们当老师的还是应该给以适当的引导,毕竟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思想还不够成熟。

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喜欢做哪些事呢?

这里给我们提了两点建议:

1.是阅读。

我们可以看出,在他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

他还说,你应当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

我想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

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

他的这一番话,可以看出他对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2.是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学好的发源地,那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

然后由这门学科引申开去,去参加与此学科有关的各种活动,思考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

从而确立起自己的爱好,在这一方面,我们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

反问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让你的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了吗?

三.《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一昼夜只有24小时》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作为一名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训练、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寻求答案。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

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我们都知道,要教给学生一滴水,那么自己就要一桶水。

看看一些优秀的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这样数量就可以转化为质量。

是什么动力促使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读书阅读呢?

爱学生,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许多教师都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内容与学生紧紧相连。

正是这样的情感,让他们在24小时中做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事情,让24小时孕育了无数新的想法,也出现了许多奇迹。

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他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

当别人问她:

“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

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

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

想起来真是可悲!

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

书中提到:

“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

俗话说:

“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

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

“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

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真是惭愧!

  书中写到: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

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

作为一名教师,是否热爱读书,精神生活是否充实,带给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知识渊博,谈吐不凡,会让学生对教师充满敬佩之情,对知识充满渴望。

一个知识丰富而渊博的教师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推崇,这样的教师上的课,乃至说的话都能自觉的引领着学生,促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那些没有积累的,光靠书本知识灌输的教师,方法单一,底蕴不足,他们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

所以,要想成为一位好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读书,和学生一起走进书籍的世界,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因此,还是应该每天挤出点时间,阅读一些和教育教学相关的刊物或书籍,了解教育新动态,学习先进的经验,以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另外,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读书也是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书中的种种阅历、见识、思想,时时刻刻给予我们引领,提高我们对人生、对生活的看法,从而使我们掌握正确而高尚的人生态度,不断从课外阅读中获得营养,滋润自己。

里面提到有关阅读的事,苏氏认为不要因为孩子成绩差,而不让他阅读,恐怕会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

相反,一个孩子如果不加强阅读的训练,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

我认为,功夫在诗外,中国的古人已讲过,这是极有道理的。

阅读,是建立在实践上的。

现在的一些教师和家长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认为看课外书会影响学习成绩,于是禁止让孩子看这些。

其实恰好相反,没有了阅读,孩子一味沉浸在做习题的单调中,他是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的,也是不能提高学习的能力的。

没有了阅读,孩子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就显得过于单纯,如果因为发生一点不益于他们的事,他们便不能自拔,想不出解决的方法。

因此,阅读近者是对阅读能力甚至学习能力都是一个飞越,远者则能够进入这个大环境中,在环境中变得通达,从而产生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古人云:

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何其憎也,乃不堪一睹也。

   另外,书中还提到一点:

教师如何解放自己,放手让孩子去做,也是节约我们时间的好办法。

我虽是个教师,对“如何解放自己”也一直存在着疑惑:

什么地方可以放,什么地方不可以放。

看见孩子的鞋带掉了,我就帮他系上,看见地板不够干净,我就自己打扫。

我总怕他们会做不好。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

我们教育的重点是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让孩子自主地学习,这对孩子来说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对教师而言也节约了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

反复推敲,认真思考,受益匪浅,总结几点,供一起去聆听和反思:

1.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

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并深入思考。

确实,我们教师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是极其有限的,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2.只有读书,读书,再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摄取营养,充实我们的头脑,才能做到“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要有长流水”;3.“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

我们从书、报纸的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争取学生热爱自己的学科,我想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4.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学科呢?

在我看来教师靠高尚的人品,学生喜欢你,自然会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

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

   朱永新教授说:

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离我们并不遥远,只不过比我们多读了几本书,比我们多思考了几个问题罢了。

我赞同这个观点,暂时的挫折与失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视现实,不去进行深刻反思,从而找不到问题的症结。

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

所以今后,我要努力要求自己做到: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本专著,但丝毫看不出理论的成份,每句话皆让人感觉出自实践的经验之谈。

这本书是写给每一位教师的,特别是我们小学教师。

正确认清和对待教师责任,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是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之一。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始终需要责任意识的推动。

实践证明,一个受到良好责任教育并有责任意识的教师,在人生道路上也比较容易有所作为。

一个对国家与社会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既能给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又能帮助学生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

夜深人静之时,静坐灯下,手捧着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心中不免掀起几许的波动。

我静静地品味着作者精彩的理论分析,也细细地聆听着那些生动事例,随着书本的页码越来越大,我的思绪也随之加快了脚步。

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受益匪浅,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读《请记住: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早就从各种渠道听说过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也曾对其中的内容有过一鳞半爪的涉猎,然而在自己真正拥有了这本早想拥有的“教育宝典”,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认真拜读之时,心灵仍是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在《请记住: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一条目中,苏氏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教育教学中很是常见的一个现状,他说: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

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学生的基础不一,接受能力有差异,因此我们就不能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学生。

“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

”作为教者,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面对这样的现状,如果我们硬是要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学生,用自以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式来教育所有学生的话,那只能出现一种结果:

一部分学生的自信被摧毁,一部分学生的能力被扼杀。

   苏氏明确告诉我们: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

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教师要善于确定:

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其实类似的观点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这就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原则,只是我们往往口头上无比的尊崇,而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却一再地践踏罢了。

   学生是人,不是工厂里的产品。

教者尊重学生不妨从尊重他们的现状做起,为每一位学生确定适合他自己的“临近发展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信地发挥出他的力量和潜力,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唯如此,方能不误人子弟,方不致成为教育的罪人。

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让我们来想一下,你教的学生有他喜欢做的事吗?

你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吗?

恐怕答案不会令人满意。

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仅成人感到浮躁,这种气氛也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常常不至一次听到老师们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不爱学习,太贪玩,而又玩不出什么名堂来?

这里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的老师有无责任呢?

你的心情平静吗?

除了每天面对教科书和那一班学生外,你有什么爱好吗?

一个人喜欢做什么事,只要他不影响别人,不违反法律,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学生,我们当老师的还是应该给以适当的引导,毕竟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思想还不够成熟。

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喜欢做哪些事呢?

这里给我们提了两点建议:

1.是阅读。

我们可以看出,在他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

他还说,你应当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

我想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

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

他的这一番话,可以看出他对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2.是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学好的发源地,那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

然后由这门学科引申开去,去参加与此学科有关的各种活动,思考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

从而确立起自己的爱好,在这一方面,我们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

反问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让你的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了吗?

三.《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一昼夜只有24小时》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作为一名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训练、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寻求答案。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

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我们都知道,要教给学生一滴水,那么自己就要一桶水。

看看一些优秀的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这样数量就可以转化为质量。

是什么动力促使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读书阅读呢?

爱学生,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许多教师都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内容与学生紧紧相连。

正是这样的情感,让他们在24小时中做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事情,让24小时孕育了无数新的想法,也出现了许多奇迹。

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他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

当别人问她:

“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

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

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

想起来真是可悲!

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

书中提到:

“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

俗话说:

“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

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

“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

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真是惭愧!

  书中写到: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

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

作为一名教师,是否热爱读书,精神生活是否充实,带给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知识渊博,谈吐不凡,会让学生对教师充满敬佩之情,对知识充满渴望。

一个知识丰富而渊博的教师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推崇,这样的教师上的课,乃至说的话都能自觉的引领着学生,促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那些没有积累的,光靠书本知识灌输的教师,方法单一,底蕴不足,他们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

所以,要想成为一位好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读书,和学生一起走进书籍的世界,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因此,还是应该每天挤出点时间,阅读一些和教育教学相关的刊物或书籍,了解教育新动态,学习先进的经验,以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另外,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读书也是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书中的种种阅历、见识、思想,时时刻刻给予我们引领,提高我们对人生、对生活的看法,从而使我们掌握正确而高尚的人生态度,不断从课外阅读中获得营养,滋润自己。

里面提到有关阅读的事,苏氏认为不要因为孩子成绩差,而不让他阅读,恐怕会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

相反,一个孩子如果不加强阅读的训练,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

我认为,功夫在诗外,中国的古人已讲过,这是极有道理的。

阅读,是建立在实践上的。

现在的一些教师和家长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认为看课外书会影响学习成绩,于是禁止让孩子看这些。

其实恰好相反,没有了阅读,孩子一味沉浸在做习题的单调中,他是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的,也是不能提高学习的能力的。

没有了阅读,孩子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就显得过于单纯,如果因为发生一点不益于他们的事,他们便不能自拔,想不出解决的方法。

因此,阅读近者是对阅读能力甚至学习能力都是一个飞越,远者则能够进入这个大环境中,在环境中变得通达,从而产生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古人云:

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何其憎也,乃不堪一睹也。

   另外,书中还提到一点:

教师如何解放自己,放手让孩子去做,也是节约我们时间的好办法。

我虽是个教师,对“如何解放自己”也一直存在着疑惑:

什么地方可以放,什么地方不可以放。

看见孩子的鞋带掉了,我就帮他系上,看见地板不够干净,我就自己打扫。

我总怕他们会做不好。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

我们教育的重点是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让孩子自主地学习,这对孩子来说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对教师而言也节约了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

反复推敲,认真思考,受益匪浅,总结几点,供一起去聆听和反思:

1.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

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并深入思考。

确实,我们教师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是极其有限的,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2.只有读书,读书,再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摄取营养,充实我们的头脑,才能做到“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要有长流水”;3.“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

我们从书、报纸的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争取学生热爱自己的学科,我想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4.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学科呢?

在我看来教师靠高尚的人品,学生喜欢你,自然会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

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

   朱永新教授说:

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离我们并不遥远,只不过比我们多读了几本书,比我们多思考了几个问题罢了。

我赞同这个观点,暂时的挫折与失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视现实,不去进行深刻反思,从而找不到问题的症结。

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

所以今后,我要努力要求自己做到: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本专著,但丝毫看不出理论的成份,每句话皆让人感觉出自实践的经验之谈。

这本书是写给每一位教师的,特别是我们小学教师。

正确认清和对待教师责任,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是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之一。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始终需要责任意识的推动。

实践证明,一个受到良好责任教育并有责任意识的教师,在人生道路上也比较容易有所作为。

一个对国家与社会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既能给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又能帮助学生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

夜深人静之时,静坐灯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