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0362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docx

xx铁路跨xx高速连续箱梁监测细节

 

新建铁路xx至xxxx

(60+100+60)

施工监控实施大纲及实施细则

 

xxxxxxxxx有限公司

 

目录

施工监控实施大纲及实施细则2

0编制说明3

1.1总则4

(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4

(3)《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4

1.2监测工作的组织与分工5

1.2一5监理单位的配合事项6

1.3施工监控计算7

1.3一2结构计算7

1.3一3施工状态预测8

1.3一4施工后的校核计算8

1.3一5设计参数识别与误差分析8

1.4箱梁施工变形观测与标高控制9

1.4一2梁段测点9

1.4一3监测规定10

1.4一4立模标高10

1.4一5合龙段观测10

1.4一6箱梁悬臂浇筑施工的主要精度要求11

(2)箱梁梁段的精度要求箱梁底、顶板中线误差L/1000011

1.5一1准备工作12

1.5一2测点埋设12

1.5一3实测规定12

2.1.1监控计算说明13

2.1.2监控计算方法14

2.1.3监控计算内容14

2.1.4监控计算考虑的因素15

2.2.1箱梁施工测量网的建立17

2.2.1—517

2.2.3箱梁悬浇施工控制测量工作18

2.2.4箱梁合龙的检测20

L/5000。

21

2.2.5箱梁悬浇施工的线形控制21

2.2.5一5线形控制数据传递路线22

(2)测量数据反馈路线施工单位的实测结果一>监控单位22

2.2.6一1挂篮变形22

2.6一2支架变形22

2.2.6一3混凝土弹性模量23

2.2.7注意事项23

2.3箱梁施工应力监测实施细则24

2.3.1混凝土应力监测截面与测点24

2.3.3监测方法和工作内容25

2.3.4记录及数据整理25

2.3.5其它事项25

2.4施工控制组织体系26

2.4一3监控单位职责26

2.4一4监理单位职责27

2.4一5设计单位职责27

2.4一6施工单位职责27

2.5施工控制技术体系28

(1)现场的实时测量体系29

(2)现场测试体系29

(3)分析判断系统29

 

施工监控实施大纲及实施细则

0编制说明

为了确保新建xx铁路二线(60+100+60)连续箱梁桥梁的顺利施工和工程质量,同时与设计计算相比较,验证设计计算的合理性及设计的可靠性,特编制了《新建xx铁路二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控制文件》,以指导连续箱梁施工的施制工作。

施工控制文件编制的依据是:

1.《新建铁路xx至xx第二双线(60+100+60)及(40+64+40)施工图设计(xxxxx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0-10)。

2.《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

3.《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1-2005)

根据新建兰新铁路二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施工工艺和设计要求,编制的施工控制设计文件内容有:

1.施工控制实施大纲。

2.施工控制细则:

包括箱梁悬臂施工平面及高程控制实施细则;主桥施工应力监测实施细则。

3.施工阶段划分与各阶段工作内容。

4.施工各阶段应力,变形及控制高程。

1施工控制实施大纲

(60+100+60)连续箱梁桥梁体采用单箱单室变高度直腹箱形截面,主墩墩顶4.0m范围内梁高相等,梁高7.85m,跨中及边跨现浇段梁高4.85m,梁底曲线为二次抛物线。

箱梁顶宽12.2m,箱梁底宽6.7m,单侧悬臂长2.75m,悬臂端部厚24.8cm,悬臂根部厚65cm。

箱梁腹板厚度由箱梁梁体主墩墩顶根部100cm变至跨中及边墩支点附近梁段60cm;底板在箱梁梁体主墩墩顶根部厚120cm变至跨中及边跨直线段厚40cm;顶板厚40cm,其中箱梁梁体边墩顶根部加厚至65cm。

顶板设90×30cm的倒角,底板设60×30cm的倒角。

箱梁在主墩及边墩墩顶设置横隔墙,主墩墩顶横隔墙厚250cm,该处横隔墙设置高210cm×宽150cm的过人洞;边墩墩顶横隔墙厚150cm,该处横隔墙设置高185cm×宽150cm的过人洞。

箱梁每个梁段各腹板设置两排Φ10cm的通风孔,在箱梁顶面悬臂处沿桥纵向每隔6.5m左右设置Φ16cm的泄水孔。

1.1总则

1.1一1施工控制是根据xx新铁路二线(60+100+60)连续箱梁桥上部主线桥箱梁设计的平、纵线形要求对各梁段施工变位(或标高)实施控制、监测箱梁中轴线平面位置和对梁体主要断面进行应力跟踪测量的施工控制工作。

1.1一2施工控制的技术依据。

(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

(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3)《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

(4)《铁路客运专线桥涵工程质量检查与控制》

(5)《铁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6)《xx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60+100+60)及(40+64+40)施工图设计(xxxx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0-10)。

1.1一3实施大纲包括以下内容:

施工控制工作的组织与分工;施工监控计算;箱梁施工变形观测与立模标高及主梁标高控制;箱梁主要截面施工时应力观测.

1.2监测工作的组织与分工

1.2一1由监控单位会同指挥部、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有关人员组成施工控制组进行连续箱梁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控制工作。

1.2一2施工控制组的工作为:

(1)主桥箱梁监控工作各相关单位的相互配合与总体协调关系处理;

(2)在施工及施工监控中对桥梁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决策。

1.2一3监控单位的工作为:

(1)负责编制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落实监控中的具体工作细节;

(2负责主桥施工监控的结构分析工作;

(3)负责提交主桥箱梁悬浇梁段立模标高;

(4)负责主桥箱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应力数据的收集并进行分析计算,对测点应力进行监测及高程进行控制;

(5)对主梁施工所用的控制网、梁段高程进行独立的校核及复查测量工作。

(6)负责整理、保管所有监控资料。

1.2一4施工单位的配合事项:

(1)提交监控必要的资料。

主桥主梁悬浇施工前提交施工挂篮的结构图纸、挂篮重量(理论重量、实测重量)、挂篮前后支点反力及挂篮弹、塑性变形等资料;提交边跨现浇段支架构造图;合龙吊架结构图、吊架重量;负责挂篮和现浇段支架测试工作,提交在挂篮和现浇段支架上施工临时设备(包括模板及附属物)、工具材料和人员的重量和分布状态;预加力钢束张拉、锚固后实测数据;材料试验资料(5天、14天、28天的混凝土材料强度、弹性模量等以及钢筋材料的强度及弹性模量值)。

(2)配合进行梁段变形、中轴线位置、墩沉降测点埋设和应力测点埋设的现

场工作。

(3)在施工期间,负责建立与维护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导线点与基准点,及时向监理单位与监控单位提交定期的复测资料;

(4)根据监控单位的测量要求,进行桥梁施工期间完整的高程测量;

(5)配合进行梁段模板标高调整实施。

组织专门测量人员完成施工过程中梁段变形和中轴线位置的测量。

将测试结果提交给监控单位。

1.2一5监理单位的配合事项

(1)检查各方面的实测数据。

(2)参与分析实测情况与设计文件要求是否一致。

(3)核验调整措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1.2一6设计单位配合事项

(1)提供各施工阶段及最终结构理论内力状态和理论变形。

(2)审核监控单位提供的结构分析报告,核查立模标高等关键数据。

(3)参与施工及监控重大技术方案讨论。

(4)讨论决定重大设计变更,负责变更设计后的各种验算。

(5)提供成桥后的高程控制目标。

1.2一7为了确保箱梁施工与箱梁控制的可靠性,施工单位事先要拟制周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与设计、监理和监控单位共同讨论、确定和实施。

1.3施工监控计算

1.3一1计算内容

(1)线型控制计算。

根据施工阶段及步骤,考虑临时荷载、温度荷载、预加应力荷载、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因素的影响,判断已完成施工线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其次是根据现有桥梁状态对下一阶段施工线型进行预测,提供立模标高等施工数。

(2)应力监测计算。

计算在各个施工阶段,在各施工荷载及临时荷载组合情况下主桥关键截面的应力值及安全程度,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其次是对下一阶段施工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并预测关键部位的应力水平,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调整进行判断。

1.3一2结构计算

(1)取用设计部门确定的设计状态作为监控计算初始状态。

监控计算应对设计成桥状态进行复核验算,并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优的设计成桥状态,并以此作为监控计算依据。

(2)据桥梁的几何参数、结构参数和设计状态建立有限元模型。

(3)计算控制参数的选择:

选择混凝土箱梁的线型(即悬臂端的顶面标高)及梁体控制截面的应力等。

(4)施工控制参数包括:

结构各构件施工前后的标高变化和主墩偏位、各构件施工前后结构内力的变化、预应力束张拉顺序及张拉吨位的调整、结构体系转换时对结构参数的调整等。

1.3一3施工状态预测

监控计算的结果应与设计单位的计算结果进行核对,以保证施工安全。

计算的主要内容为各施工阶段的结构内力、应力以及线型,同时提供悬臂浇筑梁段的立模标高。

1.3一4施工后的校核计算

(1)本阶段施工完毕后,将计算结果与施工监测结果进行比较,若两者差别

满足要求,则提出下阶段的施工控制参数以进行下阶段的施工;若不满足要求,则根据最新的实测监控参数进行结构分析并对本施工阶段控制参数的目标值进行必要的修正。

(2)对每一阶段的施工都重复步骤1.3一2和1.3一3的内容。

1.3一5设计参数识别与误差分析

(1)通过量测施工过程中实际结构的行为,分析结构的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偏差;

(2)用误差分析理论来确定或识别引起偏差的主要设计参数,经过修正设计参数来控制桥梁结构的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偏差;

(3)采用自校正调节法进行控制。

1.3一6自校正调节法

(1)采用最小二乘法根据实测值对结构中的设计参数与计算模型进行自校

正,重新建立施工目标状态;

(2)运用卡尔曼滤波器进行状态滤波与预测;

(3)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最优化控制调节。

1.4箱梁施工变形观测与标高控制

1.4一1准备工作

(1)施工单位完成挂焦及箱梁现浇段支架试验。

除安装检查外,重点进行挂焦变形测试,测试结果为挂焦和支架的结构荷载一变形曲线图,实测弹性及非弹性变形值。

边跨现浇段支架试验要求相同,试验结果要以正式文件形式提交监控单位。

(2)主桥轴线及桥墩位里程、高程均根据全桥三角网点和水准网点由施工单位行两次复测,由监理单位进行复核。

(3)监控单位要按施工进度划分的阶段,应用施工控制程序求得每一时段的梁体变形,并转化为各梁段计算的立模标高,由监理单位监督施工单位执行。

(4)施工单位配合监控单位设置桥墩沉降观测点。

1.4一2梁段测点

(1)0号箱梁顶面水准点为箱梁悬臂浇筑施工的标高控制点。

(2)从箱梁第1号节段开始,对称布置在悬臂板与承托的交接点,离块件前端10cm处,各悬浇节段的高程观测点布置每个节段各设2个测点,这样不仅可以测量箱梁的挠度,同时可以观察箱梁是否发生扭转变形。

采用直径20mm的钢筋在垂直方向与顶板的上下层钢筋点焊牢固,并要求竖直。

测点(钢筋)露出箱梁混凝土表面5cm,测头磨平并用红油漆标记。

(3)测点的使用期为整个箱梁的施工过程,故应保证预埋测点质量并加以保护,不得损坏和覆盖。

1.4一3监测规定

(1)对于每一个悬浇梁段应进行至少3种工况的标高观测,即挂篮就位及立模后、浇筑混凝土后、张拉完预应力钢束后。

(2)除立模调整外,测量时间一般应在早晨太阳出来前(清晨七点左右)。

(3)在每一工况测量前领取测量单,观测时应认真及时填写测量单中各项内容,各项内容均为原始记录。

(4)在进行标高观测的同时,应进行中轴线位置观测,墩沉降观测,根据施工的进度情况,进行周期性观测。

(5)在对梁段标高和中轴线进行测量时,若现场实测值与测量单上预测值对应误差为士5mm(高程)、5mm(中轴线偏位)时,应向监理单位和监控单位汇报,在监控单位人员认可和监理单位同意观测结果后方可结束测量。

1.4一4立模标高

(1)立模标高由监控单位提出后,施工单位执行。

立模工作结束后,施工单位把立模结果通知单返回监控单位。

(2)施工单位要根据监控单位提供的立模标高通知单准确放样,只有立模标高放合格后才可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3)监控单位应根据箱梁已浇梁段的重量、标高、预应力、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等实测值(均由施工单位提供),考虑挂篮变形、支座变形、墩沉降和温度影响,由施工控制程序进行分析计算后,提出下一梁段的立模标高值。

1.4一5合龙段观测

(1)合龙段是箱梁施工的重点之一,更是线形控制的难点,故应高度重视。

(2)合龙段观测除应符合1.3一1条至1.3一4条外,还应注意:

合龙段相邻悬臂施工的最后梁段施工前,应对相应梁跨进行联测,以确定最后梁段悬臂施工的立模高程,保证合龙精度。

合龙段的高程观测应按6种工况进行实测,即安装合龙挂篮前,浇筑混凝土前、后,张拉部分预应力钢束后,拆除临时支承后,张拉完所有预应力钢束后。

(3)在现浇合龙段之前,监控单位对最大悬臂长度时温度变化及相应变形变化进行24小时测量。

(4)控制标准应按设计文件要求。

若设计文件中无此要求,则应按铁路桥涵技术规范的规定要求执行。

1.4一6箱梁悬臂浇筑施工的主要精度要求

(1)箱梁模板制作安装精度要求按铁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有关条文执行。

(2)箱梁梁段的精度要求箱梁底、顶板中线误差L/10000

箱梁顶面高程士L/5000

箱梁底、顶板和腹板厚度误差+1Omm,-Omm

箱梁顶板宽度误差士30mm

箱梁底板宽度误差士20mm

箱梁高度误差+5mm,-lOmm

同跨对称点高程误差L/5000

(3)悬臂现浇合龙的主要精度

悬臂合龙的中线位置误差不大于L/10000;

悬臂合龙的高程差在士L/5000之内。

L为主跨跨径。

1.5箱梁控制截面应力观测

1.5一1准备工作

(1)监控单位应根据监控技术要求确定箱梁(包括桥墩)的观测截面,提供应变测点在截面上预设位置图给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指挥部。

(2)监控单位应对测试设备、应变传感器等进行室内试验,以保证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测试的要求。

1.5一2测点埋设

(1)施工单位应根据监控单位提供的应变测点布置图,派出人力配合施工控制组完成传感器的埋设工作。

(2)埋设传感器是关系到今后测点是否能正常工作的关键。

施工单位在埋设应变计周围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避免在传感器上直接震捣,并特别注意不得损坏测试线与传感器的接头。

(3)预埋工作结束后,监控单位应及时进行现场测试,以检查传感器是否能工作。

1.5一3实测规定

(1)应变测试一般在清晨进行定时观测,以尽量消除温度变化的影响。

(2)在下述工况时要及时进行应力观测。

每一悬浇梁段结束后和预应力钢束张拉结束后;箱梁结构受力体系发生变化前、后;边跨和中跨合拢前、后。

(3)为了得到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截面应力的影响,可采用梁上无荷载变化的定时观测。

(4)应认真填写截面应变观测记录。

1.5一4观测资料

(1)监控单位应及时整理、分析观测资料,并且与计算值进行比较。

(2)实测值与计算值比较,主要观察箱梁截面应力(由应变值换算)变化是否正常,与施工进度情况是否一致。

若有异常,应及时通告施工监控组。

2施工控制实施细则

2.1施工监控计算实施细则

在施工监控前应进行前期的结构分析计算,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控制监测的实际计算参数进行计算分析。

施工前期的计算是根据前期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方案对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进行详细的变形计算和受力分析,确定桥梁结构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受力和变形的理想状态,以此为依据来控制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结构行为。

施工过程中的结构计算是根据施工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析现阶段状态与理论状态之间的偏差原因,对计算数据进行参数识别、修正,使计算模型逐步与实际状态接近,误差能控制在设计容许的范围内,根据此模型计算成果预测下一施工阶段的施工参数。

施工过程中的结构计算分析是一个不断对结构计算参数进行识别、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2.1.1监控计算说明

2.1.1一1本桥分析计算采用桥梁专用软件“桥梁博士”进行,同时结合使用桥梁专用程序MIDAS/Civil,将本桥结构离散为空间梁单元结构进行计算,可互相校核,避免人为错误。

2.1.1一2对结构局部强度,如混凝土主梁合龙段局部应力分析等,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

2.1.1一3桥梁的施工步骤划分为基础及墩施工阶段、箱梁0#块施工阶段、箱梁悬臂施工阶段,中跨跨中合龙段施工阶段、边跨合龙施工阶段、桥面二期恒载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

根据施工步骤确定计算工况。

2.1.2监控计算方法

2.1.2一1本桥施工控制分析时采用前进分析法模拟主桥结构的实际施工历程。

2.1.2一2在实际监控过程中对参数进行调整并重新进行计算,并将新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如果差别在允许范围内则不需做修正。

否则,再采用最小二乘法等相关理论修正初始状态进行迭代计算。

2.1.3监控计算内容

2.1.3一1设计参数的确定。

本桥拟采用的施工控制参数包括:

混凝土容重、施工荷载、结构温度场和施工周期、预应力张拉值、NT及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实际结构尺寸等。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际测量和测试等方法及时提取上述参数,运用最小二乘法或片尔曼滤波等理论和方法来识别这些设计参数误差,进而对这些参数进行修正,从而得到设计参数的正确估计值。

通过修正设计参数,使桥梁结构的实际状态与理论计算状态尽可能趋于一致。

2.1.3一2桥梁结构设计验算。

计算初始状态一般可以采用设计部门确定的

设计成桥状态作为监控计算初始状态。

监控计算应对设计成桥状态进行复核验算,对结构关键部位的应力、位移等进行检查,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1.3一3线型控制计算。

根据施工阶段及步骤,考虑临时荷载、温度荷载、

预加应力荷载、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因素的影响,判断已完成施工线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其次是根据现有桥梁状态对下一阶段施工线型进行预测,提供立模标高等施工参数。

2.1.3一4应力监测计算。

计算在各个施工阶段,在各施工荷载及临时荷载

组合情况下主桥关键截面的应力值及安全程度,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其次是对下一阶段施工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并预测关键部位的应力水平,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调整进行判断。

2.1.4监控计算考虑的因素

2.1.4一1施工方案与施工荷载。

由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恒载内力与施工方法和架设程序密切相关,施工控制计算前首先对施工方法和架设程序作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对主梁架设期间的施工荷载给出一个较为精确的数值。

2.1.4一2预加应力。

预加应力直接影响结构的受力与变形,施工控制中将在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预应力的实际施加程度。

2.1.4一3混凝土收缩徐变。

计算时,计入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2.1.4一4温度。

温度对结构的影响是复杂的,对季节性温差在计算中予以

考虑,对口照温差则在观测中采取一些措施予以消除,减小其影响。

2.1.4一5施工进度。

施工计算将按实际的施工进度以及确切的预计合龙时间分别考虑各个部分的混凝土收缩徐变变形。

2.1.5立模标高的确定

施工过程中挂焦立模标高不等于设计中桥梁建成后的标高,需设一定的预拱度,以抵消施工中产生的各种变形(变形)。

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阶段立模标高;

阶段设计标高;

—由本阶段及后续施工阶段梁段自重在

阶段产生的挠度总和;

—由张拉本阶段及后续施工阶预应力在

阶段引起的挠度;

—混凝土收缩、徐变在

阶段引起的挠度;

—施工临时荷载在

阶段引起的挠度;

—取使用荷载在

阶段引起的挠度的50%;

—挂篮变形值。

其中挂篮变形值是根据挂篮加载试验确定的在施工过程中加以考虑,

在前进分析和倒退分析计算中已经加以考虑。

2.1.6设计参数识别与误差分析

2.1.6一1参数识别及误差分析方法同监控大纲。

2.1.6一2施工控制计算中进行以下几项误差影响分析:

(1)挂篮刚度分析;

(2)梁段自重误差对结构影响分析;

(3)预应力张拉误差对结构影响分析;

(4)梁、墩刚度误差对结构影响分析;

(5)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影响分析;

(6)施工荷载变动对结构影响分析;

(7)温度的影响分析。

2.2箱梁悬臂施工平面及高程控制实施细则

为了保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悬臂施工方法的质量和安全,控制每一梁段施工的中线位置和标高,监测施工过程中各块箱梁的变形变化情况,为箱梁标高调整提供依据,保证悬臂浇筑施工的悬臂合龙平面中轴线和高程差控制在设计要求之内,全桥合龙后的平、纵线形与设计相符,根据“沈哈客专施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控制文件”,特制定箱梁施工的平面和高程控制实施细则。

2.2.1箱梁施工测量网的建立

2.2.1一1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悬臂浇筑施工服务的测量控制网应一次建立在各墩的承台上,而后再根据施工的进度安排将承台上的控制点转移到各自的0#号块上。

2.2.1一2平面控制网是由桥面中轴线及设置在岸上的控制点(分永久及加密点,其布置根据工地现场情况布设)组成。

2.2.1一3高程控制网依托已建立的控制网点,待箱梁。

号块竣工后,移至0号块顶面上,0号块的水准点即为箱梁悬臂浇筑施工的高程控制点。

2.2.1一4各墩上0号块箱梁顶面布置7个施工控制基准点

2.2.1—5在箱梁悬臂施工中,对于高程控制的基准点,在下述情况下应进行复测:

(1)结构受力体系转化后;

(2)墩及基础发生较大沉降;

(3)监控单位经分析后认为有必要进行复测。

2.2.2基准点和梁段测点的埋设

2.2.2一1箱梁的。

号块基准点布置见图2。

基准点标志可用16毫米直径螺纹钢筋制作。

钢筋露出顶面混凝土约1.0厘米,露出端上部加工磨圆并涂上红漆。

2.2.2一2箱梁的各悬臂施工梁段的测点布置(施工监测方案上)

(1)每个悬浇箱梁节段各设3个测点,以箱梁中线为准对称布置,测点离节段前端面巧厘米处。

(2)测点标志仍采用16毫米直径螺纹钢筋制作。

钢筋露出箱梁截面混凝土约1.0厘米,露出端要加工磨圆并涂上红漆。

(3)悬浇箱梁节段的测点既为控制箱梁中线平面位置的测点,又为箱梁的标高控制点和变形变形观测点。

2.2.2一3埋设的钢筋测点必须与箱梁顶板中上、下层钢筋焊接牢固,其底端要抵紧模板。

在混凝土施工中严禁踩踏、碰撞。

2.2.2一4本节所指的基准点,其使用期为箱梁整个悬臂浇筑施工期。

应对

所有基准点和测点加以保护,不得损坏和覆盖。

2.2.3箱梁悬浇施工控制测量工作

2.2.3一1当箱梁当前悬浇节段的施工挂篮初步就位后,先根据箱梁截面控制网,采用经纬仪穿线法或招‘左招‘右法进行悬浇节段平面中线位置放样(亦可采用全站仪按计算的平面坐标放样)。

然后,根据箱梁节段立模标高通知单,安装底模、侧模和顶模,调整挂篮前吊杆高度等方法使底模标高、顶板底模标高满足通知单要求,误差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