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0793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1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目前,我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下图是我国陆上风能密度分布图。

读图,完成问题。

1.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盆地多于平原B.高原多于山地

C.东北多于西南D.南方多于北方

2.图中甲地风能密度大于乙地其原因是

A.甲地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多B.甲地受台湾海峡狭管效应影响

C.乙地面对的海域开阔风力强大D.乙地受山脉阻挡作用风力较小

【答案】1.C2.B

【解析】

1.由图示可以看出,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及东南沿海;风能资源最少的是南方地区、塔里木盆地;平原多于盆地;东北多于西南;北方多于南方。

选C正确。

2.甲东南沿海,乙在东部沿海,两地都在沿海;甲地受台湾海峡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强;与太阳辐射多无关。

选B正确。

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如图是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3.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地广人稀,水热条件优越

B.乙地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

C.丙地土地的集中性好,机械化程度高

D.甲、乙两地水、热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

4.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B.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高

C.人口密集,粮食自己率高D.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

【答案】3.B4.A

【解析】

3.据图可知,甲地纬度位置较高,光热相对不足;乙地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丙地人口稠密,地块狭小,生产规模小,土地的集中性不足;三地的光、热、水差异明显。

故选B。

4.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与其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有关,这应从耕地面积减少和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分析。

故选A。

读我国西北部某地形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5.该地形区成为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B.气候C.经济发展水平D.地形

6.下列有关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棉花分布区是我国西北部降水条件最好的地带

B.图示棉花分布区大致与人口、城市分布相一致

C.该地形区河流流量小,流程短,季节变化小

D.该地形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7.该地形区重点发展的工业可能是

A.以钢铁工业为龙头的冶金业B.以蔬菜、水果为原料的加工工业

C.以旅游业为导向的第三产业D.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工业

【答案】5.B6.B7.D

【解析】本题考查塔里木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影响。

塔里木盆地,该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利于棉花纤维的生长。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山前的绿洲地带,大致与人口、城市分布相一致。

塔里木盆地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应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工业。

5.图示塔里木盆地,该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利于棉花纤维的生长。

选B正确。

6.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山前的绿洲地带,大致与人口、城市分布相一致;塔里木河是内陆河,以高山的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小、流程短,季节变化大;该地主要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严重。

选B正确。

7.塔里木盆地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应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工业。

选D正确。

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

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8.与美国、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

A.家庭农场为主,规模小B.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C.商品率高,大部分用于出口D.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高

9.要实现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B.增施有机肥,以提高玉米产量

C.秸秆焚烧还田,增加土壤肥力D.延长玉米产业链,提高玉米的附加值

【答案】8.B9.C

【解析】

8.“三大黄金玉米带”的玉米种植属于商品谷物农业,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与美国相比,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偏低;商品率较高,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以国营农场为主;科技投入少,玉米价格较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足。

故选B。

9.盲目毁林开荒和增施化肥、农药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这是发展沼气的限制条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对玉米进行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是有效措施。

故选C。

2012年12月12日,昆曼公路全线打通。

昆曼公路全长l800余千米,起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止于泰国曼谷市,跨中国、老挝、泰国三国,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

读图完成问题。

10.昆曼公路沿途景观的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导因素分别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水分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D.非地带性现象 水分

11.关于昆曼公路所穿越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势南高北低,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B.沿线地区终年高温,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C.河流纵列分布,流域面积大,河流水量大D.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频发

【答案】10.A11.D

【解析】

10.昆曼公路由北向南延伸沿途热量随纬度变化大,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选A正确。

11.昆曼公路所穿越地区北部是云贵高原、中部是山地、南部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沿途降水丰富,自然灾害频发;途经地区山高谷深,并不全年高温;山河纵列分布,流域面积小,河流水量大。

选D正确。

读“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回答问题。

12.兰萨罗特岛

A.热带雨林广布B.土地资源丰富C.地热资源丰富D.受暖流影响大

13.图示大陆部分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是

A.水源短缺B.光照弱C.热量不足D.光照充足

【答案】12.C13.A

【解析】

13.图示大陆是非洲北部,该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选A正确。

下图是“某地地形简图”,读图回答各题。

 

14.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15.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4.B15.B

【解析】

14.全球定位系统可提供地理事物的三维坐标:

经度、纬度和海拔;用手持GPS接收机可最便捷的测量当地的海拔。

选B正确。

15.图示②线主要沿鞍部分布,地形起伏最小;①③④三条线路穿越多条等高线,地形起伏大。

选B正确。

【点晴】

遥感技术是获取地理事物特征信息;全球定位系统可提供地理事物的三维坐标:

经度、纬度和海拔;地理信息系统是对所获取的地理数据的管理、分析、评价系统;数字地球是“3S”技术+互联网技术。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下图)。

新中国成立以来石羊河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

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等植被大面积死亡。

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

据此回答问题。

16.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水资源短缺 ②土地荒漠化 ③旱涝灾害 ④水土流失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①②

17.民勤县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用水 ②乱砍滥伐 ③过度放牧 ④上游拦截河水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①②

【答案】16.C17.B

【解析】试题分析:

16.水资源利用不当,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

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危险,并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所以根据题意,民勤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故B项正确。

17.荒漠化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河流上游大量水库的建设,且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城市发展,各类用水剧增,民勤的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导致植被不断的大量死亡,使得绿洲的不断消失,故C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西北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

【知识拓展】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

一、西部生态环境问题的突出特点:

1.荒漠化;2.草原退化;3.生物多样性;4.水土流失。

二、西部地区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

1.经营管理粗放;2.不合理的垦殖;3.过度放牧;4.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

三、西部生态保护措施:

1.实施生态保护工程;2.建立自然保护区。

18.在杭州(30°16′N,109′E)工作的王先生,于春分日早晨7:

50(北京时间)走进单位大门时,发现自己的影子落在前方。

据此回答

王先生最有可能走进单位大楼哪个大门

A.东门B.西门C.南门D.北门

【答案】A

【解析】早晨王先生进门发现自己的影子落在前方,说明太阳正在其背后,春分日日出正东,影子落在正西,他进的大门是东门。

选A正确。

下图为世界两区域图。

据图回答问题。

19.图示两区域

A.地形平坦,有相同农业地域类型B.外力作用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稳定D.地处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20.两区域气候

A.均为热带气候类型B.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C.以冬雨型气候为主D.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答案】19.B20.D

【解析】试题分析:

19.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尼罗河三角洲,乙为恒河三角洲,两地的外力作用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所以B正确。

20.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尼罗河三角洲,乙为恒河三角洲,两区域气候分别为地中海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所以D正确。

考点:

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近些年,我国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

农村“空心化”有两种类型,一是农民在出行更方便的位置建新房,造成旧宅基地闲置,出现村落空间形态上的整体“空心化”;二是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使村落人口减少,出现人口“空心化”。

读图回答问题。

21.村民出行最不便利的村落可能是

A.李村B.万村C.王村D.赵村

22.有关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结构合理B.生态环境好转C.土地资源浪费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答案】21.D22.C

【解析】

21.高速公路是全封闭道路,沿线汽车不可随意停靠;图示赵村地处高速公路边,没有其它道路连接赵村,出行最不方便;李村有村道连接省道,王村在省道沿线,万村近城市交通最便利。

选D正确。

22.农村“空心化”有两种类型,一是农民在出行更方便的位置建新房,造成旧宅基地闲置,出现村落空间形态上的整体“空心化”;二是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使村落人口减少,出现人口“空心化”。

两种情况的空心化都可造成农村土地资源浪费;“空心化”现象导致农村人口结构不合理,农村老龄化加重;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是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空心化”不影响生产效率;“空心化”也不能改善生态环境。

选C正确。

【点晴】

影响交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条件;主要连通的是经济规模较大的城市,省道连通的主要是省内的县;县道可考虑联县内的乡镇村等。

下图为我国北部湾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23.北部湾经济区相对于珠三角经济区的优势条件是

A.地理位置优越B.政府政策支持C.自然资源丰富D.科技力量雄厚

24.近年来,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了大量的来自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转移。

北部湾经济区吸引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转入的原因是

A.廉价的劳动力和地租B.传统工业基础雄厚

C.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D.发达的现代服务业

【答案】23.C24.A

【解析】

23.北部湾经济区相对于珠三角经济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珠三角地区地理位置更优、科技力量更强,但自然资源短缺;两地发展经济政府都支持。

选C正确。

24.北部湾经济区地缘上更近珠三角经济区,相比珠三角地区有廉价的劳动力和地租,接收珠三角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北部湾地区传统工业基础薄弱、现代服务业也不发达,交通不如珠三角便利。

选A正确。

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

读图回答问题。

25.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补给分别是

A.雨水、雨水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26.该河流沿岸植被很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25.D26.C

【解析】试题分析:

25.根据材料,该河位于北半球,1月份是冬季,该河上游径流量小。

7月份是夏季,上游径流量大,说明该河上游流量受气温影响大,最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川融水。

下游地区2月份径流量大,8月份径流量小,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所以该河上游和下游水源的最主要补给分别是高山冰川融水和雨水补给,D对。

A、B错。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是在春季,C错。

26.该河下游2月份径流量最大,说明冬季降水多,水循环最活跃,D对。

8月份径流量小,说明夏季干燥少雨,水循环弱,B错。

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春季有积雪融水补给河流,水循环较活跃,A错。

秋季降水少于冬季,水循环较弱,C错。

27.结合前面分析,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所以,该河流沿岸植被很可能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A对。

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气候区,B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C错。

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D错。

考点:

区域河流主要补给形式,水循环活跃的季节,区域主要自然带类型。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正数表示人口净迁入,反之为净迁出)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回答问题。

27.2005—2010年

A.总人口增长数四川小于上海B.贵州人口净减少

C.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D.天津人口增长率小于四川

28.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A.使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B.加剧了北京、上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C.使北京、天津城市用地面积增加D.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

【答案】27.C28.C

【解析】

27.人口增长率=迁移率+自然增长率,图示2005—2010年四川人口增长率小于上海,但四川人口基数大,增长的人口总数大于上海,A错;贵州自然增长率远大于迁出率,人口总数增加,B错;广东自然增长率大于迁入率,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C正确;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D错。

选C正确。

28.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江西、贵州迁出人口多并不能影响资源量,人口合理容量不会增大,A错;迁入北京、上海的主要是青壮年人口,减缓了北京、上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B错;人口迁移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增加北京、天津城市用地面积,C正确;广东、浙江经济发展快,吸引外来人口迁入,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二、三产业的活力,D错。

选C正确。

读我国某城市近5年产业发展矩形方阵图,完成问题。

29.该城市在产业发展中

A.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增长潜力较大

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

C.缺少增长快、比重大的优势主导产业

D.纺织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

30.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②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③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④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29.C3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能源资源的开发,及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

29.读图可知,石油、石化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中排第一,但近五年的年均增长率不到10%,可知其增长缓慢,动力不足,A错误;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增长较快,发展后劲较大,B错误;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大、而且增长也较快的产业目前该城市没有,故C正确;纺织业增长较快,但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小,不能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C错误,故本题选C。

30.通过石油、石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可判断该城市依靠石油发展起来,为资源型城市,目前面临资源枯竭问题。

结合图示信息判断,该市可以通过延长石油产业链,培育新兴优势产业等措施解决目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故本题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共4题

3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美洲秘鲁及周边地图

材料二 秘鲁首都利马全年干旱少雨,以“无雨之城”闻名世界。

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位于山间高原,湖区周围高山环绕,湖面海拔达3821米,面积约为8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

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海拔高而不冻。

(1)分析利马成为“无雨之城”的主要原因。

(2)简要说明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海拔高而不冻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常年盛行离岸的东南信风;沿海强大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东部安第斯山脉阻挡来自大西洋的水汽

(2)四周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丰富;湖面面积大,水量大。

地处低纬度地区,周围群山环抱,阻挡冷空气侵入,水温较高

【解析】

(1)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是大气环流、洋流、地形和海陆分布等因素;利马地处南美洲大陆西岸,常年盛行离岸的东南信风,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干燥少雨;沿海强大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东部安第斯山脉阻挡来自大西洋的水汽,使得利马全年少雨。

(2)影响湖泊性质的主要是湖泊水量的收入与支出;影响湖泊结冰的主要是温度高低;的的喀喀湖地处安第斯山区,四周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丰富;湖面面积大,入湖水量大,湖水通过一条河流流出带走了部分盐份,湖泊为淡水;湖泊地处低纬度地区,周围群山环抱,阻挡冷空气侵入,水温较高;加之湖泊面积大、水量大,不易结冻。

【点晴】

有25条河流流入的的喀喀湖,只有一条德萨瓜德罗河从湖中流出到另一内陆咸水湖波波湖,只带走入湖水量的5%,其余水分主要由大量蒸发消耗,但的的喀喀湖仍然保持是一个低含盐度的淡水湖,主要盐分被德萨瓜德罗河带走。

湖的四周雪峰环抱,湖水不断得到高山冰雪融水的补充,故而湖水不咸;又因为湖泊地处安第斯山的屏蔽之中,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冷气流的侵袭,湖泊面积大,水量大,又处于低纬度地区(16°S)。

32.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

表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图甲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

结合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

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2)试分析图甲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答案】

(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 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

(2)优化产业结构;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

(1)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由资料可以看出,与1978年相比2005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

(2)产业结构的优点主要从带动就业、利于环保发展经济方面进行分析;甲图产业由煤炭产业带动机械、电力等相关资源型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非煤炭产业;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发展第三产业和其他产业,增加就业机会;非煤炭产业以轻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的变化由资料可以看出。

产业结构的优点主要从带动就业、利于环保发展经济方面进行分析;优化产业结构;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

33.根据材料和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

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 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

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1)分析安徽承接图中服装加工基地转移的突出优势。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的影响。

【答案】

(1)安徽与迁出地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

(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

农村人口向省内城镇迁移加快,;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

【解析】试题分析:

(1)据材料和图分析,实线是人口迁移方向,虚线是部分服装加工基地转移方向。

服装工业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逐渐向中部经济地带的安徽进行产业转移。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原材料、劳动力、能源、市场、交通、政策等。

安徽相对于东部沿海的突出区位优势有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丰富,生产成本低。

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交通日益完善,市场较广阔。

广东等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达,产业结构要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据图和材料分析,1978年以来人口从安徽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迁移,现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2)安徽省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人口迁入会增加,迁出会减少。

因为工业的发展必然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促使城市化水平提高。

考点:

服装加工工业基地、人口迁移的原因,对区域人口迁移、城市化的影响。

34.读甲、乙两条河流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甲、乙河流的名称及其主要补给类型。

(2)比较图中甲、乙河流航运条件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

(1)甲河流为印度河,其主要补给类型为冰雪融水补给;乙河流为密西西比河,其主要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

(2)甲河流航运条件较差;原因:

流经热带沙漠地区,水量小。

乙河流航运条件好;原因:

降水丰富,流量大,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

【解析】

(1)河流的补给与其所在气候区有关;甲河流为印度河,流域内气候干旱,其主要补给类型为冰雪融水补给;乙河流为密西西比河,流域内降水丰富,其主要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

(2)影响河流航运条件主要有流量、地形、含沙量、结冰期等;甲河流经热带沙漠地区,水量小,流航运条件较差;乙河流降水丰富,流量大,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航运条件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