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1035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docx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高考化学易错点练习

易错点07金属及其化合物

瞄准高考

1.(2018课标Ⅰ)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

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答案】D

2.(2018江苏)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D

【解析】A项,NaHCO3能与HCl反应,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与NaHCO3受热易分解没有对应关系;B项,SiO2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用于制光导纤维,SiO2用于制光导纤维与SiO2熔点高硬度大没有对应关系;C项,Al2O3的熔点很高,用作耐高温材料,Al2O3用作耐高温材料与Al2O3是两性氧化物没有对应关系;D项,CaO能与水反应,用于食品干燥剂,CaO用于食品干燥剂与CaO与水反应有对应关系;答案选D。

4.(2018课标Ⅲ)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答案】B

4.(2018天津)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Fe2+,无Fe3+

B.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

溶液变浑浊

酸性:

H2CO3>C6H5OH

C.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

生成黑色沉淀

Ksp(CuS)

D.①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

②再加足量盐酸

①产生白色沉淀

②仍有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42-

【答案】B

【解析】A.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Fe2+,但是无法证明是否有Fe3+。

选项A错误。

B.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说明生成了苯酚,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则,得到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

选B正确。

C.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虽然有ZnS不溶物,但是溶液中还有Na2S,加入硫酸铜溶液以后,Cu2+一定与溶液中的S2-反应得到黑色的CuS沉淀,不能证明发生了沉淀转化。

选项C错误。

D.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得到白色沉淀(有很多可能),再加入盐酸时,溶液中就会同时存在硝酸钡电离的硝酸根和盐酸电离的氢离子,溶液具有硝酸的强氧化性。

如果上一步得到的是亚硫酸钡沉淀,此步就会被氧化为硫酸钡沉淀,依然不溶,则无法证明原溶液有硫酸根离子。

选项D错误。

2.(2017天津)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

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C.用氯气处理水中的Cu2+、Hg+等重金属离子

D.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NH4+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答案】C

锁定考点

一.钠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物质

氧化钠

过氧化钠

色、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化学式

Na2O

Na2O2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氧元素的化合价

-2

-1

稳定性

较稳定

稳定

与H2O反应的方程式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的方程式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氧化性、漂白性

用途

制NaOH

呼吸面具、漂白剂

2.重要的钠盐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俗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固体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

易溶,但比碳酸钠小

热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与H+反应

CO32-+H+=CO2↑+H2O

H++HCO3-=CO2↑+H2O

与碱反应

Ca(OH)2

Ca2++CO32-=CaCO3↓

Ca(OH)2过量

Ca2++OH-+HCO3-=CaCO3↓+H2O

Ca(OH)2少量

Ca2++2OH-+2HCO3-=CaCO3↓+2H2O+CO32-

氯化钙

Ca2++CO32-=CaCO3↓

不反应

硫酸铝

2Al3++3CO32-=3CO2↑+Al(OH)3

Al3++3HCO3-=Al(OH)3↓+3CO2↑

主要用途

制玻璃,制皂,造纸,纺织

发酵粉,制药,灭火剂

相互转化

二.铝

1.镁和铝

金属

项目

镁(Mg)

铝(Al)

原子结构

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

原子最外层3个电子

原子半径

1.60×10-10m

1.43×10-10m

化合价

+2

+3

 

 

 

 

物理

性质

镁和铝都是密度较小、熔点较低、硬度较小的银白色金属,但镁和铝相比较,铝的硬度比镁的稍大,熔点和沸点都是铝比镁的高

活泼性

较活泼:

较活泼:

抗腐

蚀性

在空气中都能跟氧气反应,表面覆盖一层致密而坚硬的氧化物薄膜,都具有搞腐蚀性能

与O2反应

2Mg+O2=2MgO

4Al+3O2=2Al2O3

与卤素单质、硫等反应

Mg+Cl2

MgCl2

Mg+S

MgS

2Al+3Cl2

2AlCl3

2Al+3S

Al2S3

与酸

反应

Mg+2H+=Mg2++H2↑

2Al+6H+=2Al3++3H2↑

与水反应

Mg+2H2O

Mg(OH)2+H2↑

不反应

与碱反应

不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与氧化物反应

2Mg+CO2

2MgO+C

2Al+Fe2O3

2Fe+Al2O3

结论

镁、铝均为较活泼的金属,但镁的金属性强于铝

解释

核电荷数镁小于铝,而原子半径镁大于铝,故核对最外层的电子引力镁小于铝,即Al比Mg难失电子,金属性弱于Mg

主要用途

镁合金汽车、飞机制造、

照明弹等

铝合金汽车、船舶、飞机制造、防锈

油漆、导线、电缆等

2.MgO与Al2O3的比较

MgO

Al2O3

物理

性质

均为白色粉末,不溶于水,

熔点高(MgO>Al2O3),是优良的耐火材料

与热水反应

MgO+H2O

Mg(OH)2

与水不反应

碱性氧化物

MgO+H+=Mg2++H2O

两性氧化物

Al2O3+6H+=2Al3++3H2O

Al2O3+2OH-=2AlO2-+H2O

3.Mg(OH)2与Al(OH)3的比较

Mg(OH)2

Al(OH)3

物理性质

均为白色固体,不溶于水

不稳定性

不稳定性

碱性

两性

Mg2++2OH-=Mg(OH)2↓

Mg2++2NH3·H2O=Mg(OH)2↓+2NH4+

Al3++3NH3·H2O=Al(OH)3↓+3NH4+

不用强碱

AlO2-+CO2+2H2O=Al(OH)3↓+HCO3-

不用强酸

三.铁

1.铁原子结构和性质:

铁是过渡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主要化合价:

+2、+3。

物理性质:

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

化学性质

性质

与非金属反应

 2Fe+3Cl2

2FeCl3Fe+S

FeS

3Fe+2O2

Fe3O4Fe+I2=FeI2

与盐酸反应

 Fe+2HCl====FeCl2+H2↑

遇冷浓硝酸、浓硫酸钝化;与氧化性酸反应不产生H2,且氧化性酸过量时生成Fe3+

与盐溶液反应

 Fe+CuSO4=CuSO4+Fe

Fe+2Fe3+=3Fe2+

与水反应

3Fe+4H2O(g)

Fe3O4+4H2

2.铁的氧化物

物质

FeO

Fe2O3(铁红)

Fe3O4(磁性氧化铁)

化合价

+2

+2

+2、+3

色、态

黑色粉未

红棕色粉未

黑色晶体

水溶性

均不溶于水

和H+反应

FeO+2H+=Fe2++H2O

Fe2O3+6H+=2Fe3++3H2O

Fe3O4+8H+=2Fe3++Fe2++4H2O

与CO

的反应

FexOy+yCO

xFe+yCO2

稳定性

在空气中氧化为Fe3O4

空气中稳定

在空气中稳定

制备

高温熔融,过量的铁与O2反应:

2Fe+O2

2FeO

氢氧化铁加热分解

2Fe(OH)3

Fe2O3+3H2O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Fe3O4

Fe3O4中有1/3的Fe是+2价,有2/3的Fe是+3价,可写成FeO·Fe2O3,但不能认为Fe3O4是FeO和Fe2O3的混合物,实际上是纯净物。

3.铁的氢氧化物

物质

氢氧化亚铁(Fe(OH)2)

氢氧化铁Fe(OH)3

色态

白色固体

红褐色固体

水溶性

难溶于水

与酸反应

Fe(OH)2+2H+=Fe2++2H2O

Fe(OH)3+3H+=Fe3++3H2O

与强氧

化酸反应

3Fe(OH)2+10HNO3=3Fe(NO3)3+NO↑+8H2O

Fe(OH)3+3H+=Fe3++3H2O

稳定性

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颜色变化:

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较稳定空气中久置会部分失水成铁锈受热易分解

①煮沸蒸馏水,赶走溶解的氧气②煮沸NaOH溶液,赶走溶解的氧气③配制FeSO4溶液,加少量的还原铁粉④用长滴管将NaOH溶液送入FeSO4溶液液面以下

Fe2++2OH-=Fe(OH)2↓

铁盐与可溶性碱反应

Fe3++3OH-=Fe(OH)3↓

4.Fe2+、Fe3+离子的检验方法

方法

Fe2+

Fe3+

观察溶液颜色

浅绿色

黄色

加碱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产生红褐色沉淀

加SCN—溶液

无现象

变红

加苯酚溶液

无现象

变为紫色

Fe2+、Fe3+离子的应用:

⑴共存问题

①Fe2+在酸性条件下不能与强氧化性离子共存,如:

NO3、MnO4、ClO等。

不能 

发生复分解和双水解反应的离子共存,如:

OH、CO32、HCO3、S2、SO32等。

②Fe3+:

不能与还原性离子共存,如:

I、S2、SO32等。

不能与发生复分解和双水解反应的离子共存,如:

OH、CO32、HCO3、AlO2等;不能与SCN共存;不能与苯酚共存。

⑵分离与提纯

①FeCl2(杂质FeCl3),加入铁钉或铁粉后过滤。

②FeCl3(杂质FeCl2),通入Cl2或滴加氯水或加入“绿色”氧化剂H2O2:

离子方程式:

2Fe2++H2O2+2H+

2Fe3++2H2O

小题快练

1.某工厂冶炼钛精矿得到钛渣,钛渣的成分及含量(质量分数)为:

TiO251.00%、Al2O319.34%、MgO7.20%、CaO4.00%、SiO218.46%,通过下列工艺流程可以得到纳米二氧化钛和某型分子筛(化学式为Na4Al4Si4O16•9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钛渣中的TiO2、Si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B.滤液①中溶质只有NaAlO2、NaOH

C.步骤②中加入盐酸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Na2TiO3+2H+

H2TiO3↓+2Na+

D.步骤③中加入适量Na2SiO3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aAlO2+4Na2SiO3+13H2O

Na4Al4Si4O16•9H2O↓+8NaOH

【答案】B

2.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FeCl2样品溶于盐酸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原FeCl2样品已变质

B

将Na2SO3样品溶于水,滴加入稀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原Na2SO3样品已变质

C

向淀粉KI溶液中滴入3滴稀硫酸,再加入10%的H2O2溶液

滴入稀硫酸未见溶液变蓝;加入H2O2溶液后,溶液立即变蓝

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性强于I2

D

向5mL0.5mol/LNaHCO3溶液中滴入2mL0.5mL1mol/L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且有无色气体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BaCl2

BaCO3↓+NaCl+CO2↑+H2O

【答案】B

3.向含有c(FeCl3)=0.2mol/L、c(FeCl2)=0.1mol/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nm的金属氧化物。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黑色分散系为胶体,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

B.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黑色分散系中的金属氧化物

C.向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也可得到该黑色分散系

D.形成该黑色分散系时发生的反应为:

Fe2++2Fe3++8OH-===Fe3O4(胶体)+4H2O

【答案】D

【解析】A.三氧化二铁为红棕色,由题意知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选项A错误;B.胶体、溶液都可以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选项B错误;C.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选项C错误;D、氯化亚铁、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水、氯化钠,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Fe2++2Fe3++8OH-=Fe3O4(胶体)+4H2O,选项D正确。

4.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答案】A

5.在含有Fe3+、Fe2+、Al3+、NH4+四种离子的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至完全反应,离子数目没有变化的是

A.Fe3+B.Fe2+C.Al3+D.NH4+

【答案】C

【解析】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亚铁离子被氧气氧化生成铁离子,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铝离子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铵根离子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

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氢氧化铁沉淀溶解生成铁离子,但铁离子数目比原来多,偏铝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铝离子,铝离子数目不变。

所以铁离子数目增加,亚铁离子数目减少,铵根离子数目减少,铝离子数目不变。

6.在工业上,下列金属的冶炼方法错误的是

A.加热法冶炼汞B.电解法冶炼铝C.电解法冶炼铜D.热还原法冶炼铁

【答案】C

【解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选择合适的冶炼方法,非常活泼的金属如钠镁铝用电解方法,比较活泼的金属用还原法冶炼,如铁或铜,不活泼的金属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如汞银等。

故选C。

7.下列有关NaHCO3的应用错误的是

A.用作抗酸药B.用作净水剂C.用作发酵粉D.用作灭火剂

【答案】B

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所得到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结论

A.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4mL0.01mol/LKMnO4酸性溶液,然后向一只试管中加入0.01mol/LH2C2O4溶液2mL,向另一只试管中加入0.01mol/LH2C2O4溶液4mL,第一只试管中褪色时间长。

H2C2O4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

向电石中滴加饱和食盐水,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

产生的气体为乙炔

C.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然后试管①中加入0.01mol/LFeCl3溶液2mL,向试管②中加入0.01mol/LCuCl2溶液2mL,试管①产生气泡快。

加入FeCl3时,双氧水分解反应的活化能较大。

D.

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时,将溶液滴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

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Fe2+

【答案】D

【解析】A,两支试管中KMnO4溶液和H2C2O4溶液的浓度都不相同,无法说明反应速率的不同是H2C2O4浓度不同引起的,A项错误;B,电石的主要成分为CaC2,电石中还含有CaS、磷化钙等,CaS、磷化钙等与水反应产生的H2S、PH3等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证明一定产生乙炔,B项错误;C,试管①产生气泡快,说明试管①反应速率快,加入FeCl3时双氧水分解反应的活化能较小,C项错误;D,Cl-、Fe2+都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溶液紫红色褪去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含Fe2+,D项正确;答案选D。

9.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明矾能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浓硫酸在常温下能用铝制容器运输

C.化学药品着火,都可以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2.5×10-6m的颗粒物,其分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

【答案】B

10.下列实验操作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结论

A

先加少量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

证明某溶液中存在Fe2+

B

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

C

向碳酸钙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证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碳

D

将MgCl2溶液在氯化氢的气流中蒸发、结晶、过滤

制备氯化镁晶体

【答案】D

【解析】A,先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说明加氯水后的溶液中含Fe3+,Fe3+可能是原溶液中的也可能是氯水氧化得到的,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含Fe2+,A项错误;B,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说明AgCl转化成AgI,根据沉淀转化的一般原则,Ksp(AgCl)

Ksp(AgI),B项错误;C,CaCO3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发生了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规律得出酸性:

HCl

H2CO3,HCl不是Cl的最高价含氧酸,不能得出Cl和C非金属性的强弱,C项错误;D,在MgCl2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MgCl2+2H2O

Mg(OH)2+2HCl,在HCl气流中蒸发,抑制MgCl2的水解,制得氯化镁晶体,D项正确;答案选D。

11.X、Y、Z、W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其它反应物省略),则X、Y、Z可能是

①Na、Na2O、Na2O2②AlCl3、Al(OH)3、NaAlO2③Fe、FeCl2、FeCl3

④NaOH、Na2CO3、NaHCO3⑤C、CO、CO2

A.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12.用下面的方案进行某些离子的检验,其中方案设计严密的是

A.检验试液中的SO42-

B.检验试液中的Fe2+

C.检验试液中的I-

D.检验试液中的CO32-

【答案】C

【解析】A.溶液中如含有SO32-,加入硝酸会氧化亚硫酸根离子为硫酸根离子,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A错误;B.先向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没有现象,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可能生成铁离子,但高锰酸钾为紫红色溶液干扰现象,不能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亚铁离子,故B错误;C.试液加入过氧化氢氧化碘离子为单质碘,碘遇淀粉变蓝,离子检验实验合理,故C正确;D.若原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试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钡或亚硫酸钡沉淀,加入盐酸沉淀溶解,故D错误。

13.下列实验过程不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配制1.0mol/L的NaOH溶液

称取4.0gNaOH固体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少量水溶解后定容

B

比较金属镁和铝的活泼性

分別向两只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烧杯中加入打磨过的同样大小的镁片和铝片,比较反应现象

C

比较Fe3+和I2的氧化性强弱

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溶液变蓝色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稀硫酸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同样大小的锌粒,观察实验现象

【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