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敦煌莫高窟石窟及九个洞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1177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所知道的敦煌莫高窟石窟及九个洞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所知道的敦煌莫高窟石窟及九个洞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所知道的敦煌莫高窟石窟及九个洞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所知道的敦煌莫高窟石窟及九个洞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所知道的敦煌莫高窟石窟及九个洞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我所知道的敦煌莫高窟石窟及九个洞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我所知道的敦煌莫高窟石窟及九个洞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所知道的敦煌莫高窟石窟及九个洞窟.docx

《我所知道的敦煌莫高窟石窟及九个洞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所知道的敦煌莫高窟石窟及九个洞窟.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所知道的敦煌莫高窟石窟及九个洞窟.docx

我所知道的敦煌莫高窟石窟及九个洞窟

我所知道的敦煌莫高窟石窟及九个洞窟

莫高窟的经典洞窟

文/佚名

2015年7月9日,我在这里。

?

?

?

?

到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参观。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

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

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

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

如果把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

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

到了莫高窟,导游小姐告诉我们景区不允许带照相机,更不能照相,莫高窟到处都安装了监视器,谁照了保安就会找你的。

进人莫高窟后,有讲解员招呼大家,并每人发了讲解接收器,一个讲解员带25人。

由于参观的人比较多,各讲解员带领自己的队伍,走向不同洞窟。

在前往我们要去的第一个洞窟的路上,讲解员对莫高窟做了一个全面的介绍。

他说,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

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大抵有三种说法:

其一,是说莫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莫高窟,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

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

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

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

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参观编号为第29窟,为了保护壁画,在莫高窟内参观时,只能用手电筒观看,每位导游带一个手电筒。

导游介绍说,此窟建成于晚唐时期,是覆斗型方形窟,中间的塑像是释迦牟尼,左右侍奉的是两大弟子迦叶和阿难。

屋顶为覆斗型,壁画是西夏补绘。

从窟形上可以看出该窟是标准的中晚唐时期的洞窟之一,据前室西壁门北和门南保存下来的毗沙门天王、毗琉璃天王和千佛来判断该室原建年代是晚唐,其余壁画为西夏重绘,佛龛私古代暖阁,龛内马蹄形佛床上有清代重修的九身塑像。

1036年,李元昊攻占瓜(安西)、沙(敦煌)二州,瓜、沙遂归辖于西夏。

西夏王朝笃信佛教,在瓜、沙造窟颇多,大多是重修前朝旧窟,在莫高窟重修了六十个洞窟,此窟即是其中之一。

主室窟顶藻井呈方形,画团龙卷瓣莲花井心,井心的浮塑团龙,龙身细长灵巧,张牙舞爪。

四披和佛龛内顶部画棋格团花图案,其简洁整齐,色彩艳丽,显示出鲜明的装饰意味。

四壁顶部有一圈飞天绕窟飞翔,下画千佛,壁面以白色为底色,佛像用石绿勾画,色彩清淡。

佛龛下画供养器物,两侧驯狮,昆仑奴各一身,狮子背负火焰宝珠。

接着导游带着我们参观窟中窟,第16窟、17窟,17窟就是有名有“藏经洞”。

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

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

1905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

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

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

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

“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那么藏经洞在什么时候、为何密封的呢?

一说是:

十一世纪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时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

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神圣经典存放;再一说是:

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坏而藏。

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

直到本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莫高窟第17窟窟门晚唐

莫高窟第17窟北壁坛上洪辩像晚唐

第16窟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851~867年)年间。

窟主为晚唐河西都僧统吴和尚。

此窟为莫高窟大型洞窟之一,覆斗形顶,中心设马蹄形佛坛,坛上存清代改修之宋塑一佛,二弟子,两协侍菩萨,四供养菩萨共九身塑像。

佛坛西设背屏直触窟顶。

四壁壁画为重层,表层为西夏所绘千佛,色彩单调、千佛一面、缺乏生机,晚期佛教艺术之衰落足见一斑。

窟顶为西夏浮塑贴金的四龙团凤藻井,四坡为贴金棋格团花图案。

甬道南壁有王道为表其修三层楼之功德,而建造的木碑。

在去参观328窟的途中,通过交谈,了解到讲解员是敦煌研究院的研究生,那怪他讲的这么好。

进到328窟后,讲解员说,这个洞窟的精彩所在为塑像。

随后他又给我们介绍了彩塑的情况。

他说,莫高窟的彩塑有圆塑、浮塑、影塑等几种形式。

小的不足盈寸,最大的高34.5米,是世界第四大佛。

一般的塑像都是用木头搭架,上面缠上麦秆、谷草、芦苇、麻丝等,然后用特制的粘涂塑,整形雕刻,最后上彩绘画的。

塑像主要有四大类:

(1)佛像,包括释迦、弥勒、药师、阿弥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

(2)菩萨像,包括观音、文殊、普贤及供养菩萨等;(3)弟子像,包括迦叶、阿难;(4)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罗汉等,另外还有一些鬼神、神兽等动物塑像。

由于制作年代不同,风格也截然不同,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骨清像”、“曹衣出水”和唐代的“吴带当风”等风格,充分地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巨匠超凡的想象和高超的思维。

莫高窟第328窟西壁龛内南侧阿难(木骨泥塑)盛唐

莫高窟第328窟后部平棋顶(局部)图案画盛唐

第55窟为覆斗顶形窟,中央设马蹄形佛坛,后有背屏与窟顶西坡相連,佛坛上现存倚坐佛像三身,菩萨三身,迦叶和二身力士均为宋代的雕塑。

弥勒三会群塑,宋代塑于中心佛坛之上,是表现弥勒三次集会说法的群塑,莫高窟仅本窟有这一题材的造像。

这些塑像丰腴饱满,形象、服饰颇俱唐代遗风,规模则超过了唐代,是宋代塑像的代表作。

讲解员说,此窟是莫高窟大型洞窟之一,窟内经变画数量众多,多达十五铺。

窟顶东坡绘《楞伽经》,虽然经中大讲哲学、神学,但在壁画中却出现了一些生动的画面。

如,屠宰图,画一屠夫,撑案卖肉,屋内悬挂着许多肉,有狗在旁徘徊,垂涎三尺。

又如,照镜图,画案上置圓镜,一人于镜前相视,反映了社会生活场面。

莫高窟第55窟中心坛三佛组合宋代参观第257窟,讲解员主要是根据壁画给大家见故事,九色鹿王本生,说的是有一人掉入恒河,美丽的九色鹿将他救上岸,溺水人因之许诺不将九色鹿之事向外泄露,并发誓若违背诺言,让他口吐白沫周身生疮。

后来,这个国家的王后梦见九色鹿,她要求国王捕捉九色鹿,要用鹿皮做衣服。

国王布告悬赏,溺水人见利忘义,到宫廷告密。

并带领国王捕捉九色鹿,此时九色鹿正在山中入睡,一无所知。

好朋友唤醒九色鹿时,溺水人带国王及大队人马已到面前,九色鹿毫无畏惧,向国王诉说了溺水人忘恩负义的经过。

国王深受感动,放了九色鹿,并下令全国保护这只美丽的九色鹿。

落水人因违背了自己的誓言,口吐白沫、全身生疮而死。

莫高窟第257窟西壁中部九色鹿王本生故事画(局部)北魏

须摩提女因缘,是说须摩提女笃信佛教,她的夫家却信外道。

她的公公满财听说佛祖神通广大,让须摩提女请佛到家里“赴宴”。

佛得知其中的意念,带弟子“赴宴”。

佛弟子各显自己的神通,坐着各自变化的动物来到满财家,释迦牟尼和许多侍者最后到达。

满财一家看到佛及弟子的种种神通,惊叹不已,最后都皈依了佛教。

此图画面由14个情节组成:

⑴须摩提女焚香请佛;⑵乾荼背负大釜而来;⑶沙弥均头变五百花树飞来;⑷周利般特乘五百青牛飞来;⑸罗云乘五百孔雀飞来;⑹迦匹那乘五百金翅鸟飞来;⑺优毗迦叶乘五百龙飞来;⑻须菩提乘五百琉璃山飞来;⑼大迦旃延乘五百白鸽飞来;⑽离越乘五百虎飞来;⑾阿那律乘五百狮子飞来;⑿大迦叶乘五百马飞来;⒀目连乘五百六齿白象飞来;⒁释迦在簇拥下出现。

莫高窟第257窟西壁中段须摩提女因缘故事画(局部)北魏

还介绍了尊像画,凡宗教徒依其教义供奉的单体像或群体像,不论是塑是画是雕是刻,均可称为尊像。

石窟中供奉的各种尊像,大致又可分为佛、菩萨、罗汉弟子、诸天神祗等四类。

莫高窟第257窟南壁后部中尊像画北魏由于参观的人很多,我们在第96窟外等了好长时间,里边的人出来后,我们进去后,就感到里面的热气很大,气味很难闻。

心里想,为了保护文物,莫高窟还是应该减少参观人数和开闭窟门的次数。

导游说,第96窟是莫高窟最高的一座洞窟,其外附岩而建的“九层楼”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高33米。

它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

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

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

容纳大佛的空间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

楼外开两条通道,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

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当时为5层,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进行了重建,并改为4层。

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现在的9层造型

莫高窟第96窟北大像(石胎泥塑)初唐

出了96窟,导游带着我们去130窟,半道上他让我们都站住,朝“九层楼”看,他说只有在这里无论怎么数“九层楼”都是九层,其他地方只能数到六、七、八。

我们就得很神奇,就不断变换地方,认真地说了起来,果真如此。

第130窟建造于盛唐开元至天宝年间(7世纪上半叶)。

供奉弥勒佛坐像,佛像高26米,是莫高窟的第二大佛,相当壮观。

它位于北大像(第96窟)之南,又称“南大像”。

与96窟的大佛建造方法相同,在外面凿了三层崖壁,再建木质阁楼,将佛像隐蔽在内。

建造年代也为武则天时期,整个工程历时29年,宋代曾经补塑过。

由于大佛头部离地面较远,为调整透视关系,古代匠师将佛像头部塑得较大,高达7米之多,超过人体正常比例;又在佛像的眼睑雕出较深的斜面,嘴唇也多塑了几个面,利用来自洞窟前明窗的光线在这些面上投下的阴影,使得在20多米以下抬头仰视的人觉得佛像五官轮廓分明,比例适度,高大雄伟。

窟顶为宋代(西夏)浮塑五龙滑盖藻井,用于衬托佛像的庄严神圣。

佛像面宠丰满、长眉细眼、神情庄重之中带着恬静的微笑。

佛像坐姿四平八稳,双腿下垂,两脚着地,轻柔而自然,质感很强。

弥勒佛的手指传说有四个关节,这尊坐佛五指呈兰花形,而每根指头微微翘起,形态优雅,被以后的佛像塑造者模仿。

佛像衣纹简练流畅,搭于左膝上的左手塑造细腻圆润,富有质感。

佛像腹部以下袈裟的红色和右手经过宋代重绘、重修,其余部分均为唐代原貌。

洞窟窟形为上小下大的方锥形覆斗顶窟。

甬道南北壁上部各开一龛,下部分别绘有供养人像。

甬道南北壁画晋昌郡(现甘肃省瓜州县)太守乐庭瓌(guī)极其夫人“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礼佛图。

曾被宋画覆盖,20世纪40年代宋代壁画剥离后得以再现。

由于长期被流沙掩埋,受潮气侵蚀,此画已受到严重损坏。

主室南北壁各绘高约15米的巨型菩萨坐像一身,上部为宋代所绘飞天,长约2米,姿态飘逸,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飞天图像。

参观的最后一个窟是第148窟,讲解员说据前室《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载,此窟是敦煌大族李大宾于盛唐大历十一年(776年)开凿。

主室佛坛上,塑涅槃像,长14.7米。

“涅槃”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灭”或“灭寂”,是指佛陀释迦牟尼八十岁时,肉身虽已入灭,但精神却达到不生不灭、常乐我净、永不轮回的最高境界。

这也是佛教徒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佛右胁而卧,面型丰满、双眼微闭,左手自然放于左腿之上。

衣纹柔软,随身体起伏而变化,一副安然入睡之态。

佛像经过后代重修,但佛像衣褶的处理,线条流畅,还可以看到唐代彩塑的特征。

涅槃像后塑有佛弟子、天人、各国王子、佛姨母、菩萨等举哀像72身,为西夏补塑,此72像与孔子72门生之意暗合,可以看出受儒教文化的感染之深。

他们神情各异,悲欢不一,表示他们对佛法的理解有深有浅,对生死的不同态度。

修行较高者神态平静,而尚未脱离尘俗清恩的,以为佛祖真的死了,嚎啕痛哭。

还有佛身下的,竟有翻筋斗者,是佛的反对者们。

整个画面动静对比,丑恶良善表现逼真。

南北壁佛龛内原塑如意轮观音和不空绢索观音,已毁。

现存清代塑造的过去佛和未来佛。

窟顶为盛唐时所绘千佛,虽经一千二百多年仍色彩鲜艳。

东壁门南北两侧分别绘《观无量寿佛经》和《东方药师变》,规模宏大,尤其是殿堂、角楼、院落、回廊、水榭等建筑结构复杂,布局严谨,绘制精细,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前室现存中唐塑造清代重修的二力士、二天王、二狮子。

内窟门的顶拱上有一千手千眼观音像,面目狰狞,为密宗教派所供奉像。

密宗的佛像多以狰狞面目示人,谓其先令人惧而后敬。

莫高窟第148窟西壁佛床涅槃像(局部)盛唐(清重修)

参观完9个洞窟后,在把讲解接收器交给讲解员时,我问他,北边那些还没有开放的洞窟是建造洞窟的工匠人住的吗?

讲解员看了看我问:

是导游说的吧?

我点了点头。

怎么会呢?

他说,那是和我们看到的一样的洞窟,还没有挖掘整理。

在从莫高窟返回敦煌市区的路上,导游介绍说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

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我没有把问讲解员没有开放的洞窟是建造洞窟的工匠人住的话告诉她。

未挖掘的洞窟谁说不准里边是啥,顺其自然各人按个人的思维和想象去说吧。

(莫高窟洞窟不允许照相,为了增加现场感,图片是从敦煌研究的石窟艺术中下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