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1419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5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docx

会议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章施工组织设计

 

1.1.工程内容

根据招标的要求,我方将在规定的工程进度计划期限内完成以下主要的工作内容:

1、系统深化设计;

2、系统硬件设备材料的供应及其运输、包装、仓储;

3、系统设备与材料出厂前测试及检验;

4、系统的安装和布署;

5、系统的调试和现场测试;

6、系统正式验收移交业主之前的试运行和系统维护;

7、系统技术培训和验收移交后3年质量保证期及技术服务与支持;

8、编制系统竣工图及竣工资料;

9、上述工作所需的附件、工具、备品、备件、资料、档案的提供。

10、招标文件中所提及的针对项目承包人的其他要求。

1.1.1.施工总体部署

本工程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部署按照“先管线后安装,先计划后施工”的原则,实行平面分区,流水施工的施工方法,按照系统工程原理,精心组织各工种、各工序的作业,对工程的施工过程、进度、资源、质量、安全、成本实行全面管理和动态控制。

1.1.2.施工阶段划分及衔接关系

在施工中,将工程施工分为五大阶段。

第一阶段:

施工准备阶段:

重点做好场地交接,调集人、材、物等施工力量,进行施工平面布置、图纸会审,办理开工有关手续,做好技术、质量交底工作,目标是充分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第二阶段:

管线施工阶段:

穿线时严格按照施工要求,保证线的完好性,避免系统信号不稳定及受干扰。

缆线布放绑扎整齐、牢靠,进出线不交叉,线端留长合理,弯曲度符合要求。

各种线缆穿线时即作好标记,以免后期接线时出错,影响施工进度。

第三阶段:

设备安装阶段:

机房设备安装和前端设备安装。

机房设备需安装平稳,布局合理。

要求外观整洁得体,而又有利于设备通风散热,正常运行。

第四阶段:

系统调试阶段:

此阶段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分阶段的进行调试。

首先,系统中的不同阶段要分别调试好,然后再进行系统的调试,系统每一个点位必须一一核对,保证每个前端调试完好,没有干扰;后端设备的调试要更加仔细、准确,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所有功能都能达到业主及设计要求,并保证质量。

第五阶段:

系统试运行及人员培训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对值班人员操作、简单维护、应急事件处理的培训。

1.2.工程施工组织机构

工程施工组织机构是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础条件,以一个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为框架所形成的权力系统、责任系统、利益系统、信息系统是实施工程施工管理及其最终目标的组织保障。

1.2.1.设置原则

目的性原则:

明确施工管理的总目标及各分项目标、各级子目标、各部门、层次、岗位的设置、上下左右关系的安排,各项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信息交流系统的设计必须服从各自目标和总目标。

管理跨度与层次统一的原则:

根据领导者能力,施工各分项目大小,确定合理管理跨度和管理层次,使各级管理者都拥有适度的管理幅度,能在职责范围内集中精力、有效领导,同时能调动上下级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业务系统化管理原则:

依据工程施工中,各单位工程之间,不同组织、工种、工序之间的制约衔接关系,进行适当分层、设置部门、合理分工,确定权限职责,体现责权利统一,做好人员配置,信息流通渠道等组织设计工作,使施工组织结构与工程业务工作、施工经营系统相匹配,形成严密、封闭、完整的组织结构系统。

1.2.2.施工组织机构图

施工组织结构图

1.2.3.设置形式

为确保优质、高速、安全、文明地完成中国人寿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施工任务,本工程中标后按照项目法施工管理,我公司决定对本项目进行两级管理。

一是公司组成由公司经理任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工程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工程指挥组,以确保工程施工中各项货源的及时到位和全面履行合同中我公司的各项承诺的实现。

二是配合我公司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对工程施工进行组织指挥,管理,协调和控制,项目经理本着科学管理,精干高效,结构合理的原则。

设公司项目负责人一名、项目经理一名、项目总工程师一名,组成领导层,下设五部一室,即工程技术部、质安监控部、器材物资部、经营财务部、安装部、综合办公室,组成项目管理层,由公司统一组织劳动作业层,项目经理部主要负责施工管理人员。

1.2.4.施工组织机构职能

贯彻执行国家及地号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执行公司各项管理制度。

项目经理要向项目人员解释和说明本工程项目合同,项目设计,项目进度计划及配套计划协调程度等文件。

做好施工计划,落实具体计划形成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系统。

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预见问题,处理矛盾。

建立高效率的通讯指挥系统。

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和场等进行监督管理,考核验收,全面负责。

注意在工作中开发人才培养下层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组织好项目生产调度。

组织项目经理部各类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各项规章制度,搞好公司各职能部门的业务联系和经济往来,每月向公司经理报告工作。

严格财经制度,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推行项目内部承包责任制。

按照企业法人代表与业主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严格履行合同条款。

1.2.5.施工组织机构部门职责

工程技术部:

对施工范围内的工程质量、技术措施、进度等进行管理,协调土建与安装的交叉配合,解决图纸及设计上的问题,编制单项施工方案或施工技术交底工艺卡编制与调整周、旬、月施工进度计划。

对工程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进行调配指导施工,并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有相应的技术素质。

并对施工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质安监控部:

对施工过程中的生产安全、文明施工进行综合管理。

对施工范围内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控制、评定、对施工按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检验、计量管理。

器材物资部:

对施工机械设备、临时用水、用电进行管理、协调。

负责工程材料及施工用材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等管理工作。

经营财务部:

对工程用款有计划、有测算,并进行成本控制,对施工范围内的工程预决算、报量进行审查,参与谈判及对工程合约进行综合管理。

安装部:

负责整个工程设备、器材的安装。

监督并保证整个工程的安装质量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综合办公室:

负责公关、接待、后勤保障及消防保卫等工作。

1.3.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

1.3.1.现场施工管理部署图

1.3.2.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3.2.1.基本要求

1、经会审和批准的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齐备,施工人员熟悉各有关图纸资料,了解系统工程的施工方案、工艺要求、质量标准。

2、施工所需的设备、仪器、工具、部件、材料等应提前准备就绪,施工现场有障碍物时应提前清除。

1.3.2.2.施工流程

1、确保工程施工保质、有序的进行,工程按期竣工,对作业流程要严格控制。

并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和安全措施。

2、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程序:

编报材料、设备计划→材料、设备到场检验→管路清扫、线缆敷设→校线对线、线缆编号→设备安装、接线→单体静态调试→系统静态调试→系统动态调试→试运行→清理现场→完工验收。

1.3.2.2.1.布线施工控制程序

 

1.3.2.2.2.设备安装质量控制程序

1.3.3.各工序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配合装修、机电工程进行管线敷设。

在整个工程吊顶封顶前完成线路敷设。

设备间、管理间门窗齐备装修完成后进行设备的安装。

机房装修完成后,进行各系统机房设备的安装。

各个系统末端设备将在大部分施工人员撤场后进行安装,各个系统设备的安装跟随装修进行施工。

各个分系统设备安装完毕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各分项系统调试。

最终完成所有系统整体调试直至正常运行,中间进行管线及其它隐蔽项目的验收工作。

1.3.3.1.双绞线端接

●双绞线端接的一般要求

⏹线缆在端接前,必需检察标签颜色和数字的含义,并按顺序端接;

⏹线缆中间不得产生接头现象;

⏹线缆端接处必需卡接牢靠,接触良好;

⏹线缆端接处应符合设计和厂家安装手册要求;

⏹双绞电缆与连接硬件连接时,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

所有需要端接的设备必须采用独立封装;

⏹系统端接前应确认电缆敷设已经完成,设备间土建及装修工程完成,具有清洁的环境和良好的照明条件,配线架已经安装好,核对电缆编号无误;

⏹剥除电缆护套时应采用专用开线器,不得刮伤绝缘层,电缆中间不得产生断接现象;端接前须准备好配线架端接表,电缆端接依照端接表进行。

1.3.3.2.六类模块化配线架的端接

首先把配线架按顺序依次固定在标准机柜的垂直滑轨上,用螺钉上紧,每个配线架需配有1个1U的水平理线架。

(1)在端接线对之前,首先要整理线缆。

用带子将线缆缠绕在配线板的导入边缘上,最好是将线缆缠绕固定在垂直通道的挂架上,这可保证在线缆移动期间避免线对的变形。

(2)从右到左穿过线缆,并按背面数字的顺序端接线缆;

(3)对每条线缆,切去所需长度的外皮,以便进行线对的端接;

(4)对于每一组连接块,设置线缆通过末端的保持器(或用扎带扎紧),这使得线对在线缆移动时不变形;

(5)当弯曲线对时,要保持合适的张力,以防毁坏单个的线对;

(6)对捻必需正确地安置到模块的分开点上。

这对于保证线缆的传输性能是很重要的;

(7)开始把线对按顺序依次放到模块后板相对应的索引条中,色码依次为棕、棕白、橙白、橙、绿白、蓝、绿、蓝白;

(8)用手指将线对轻压到索引条的夹中,使用斜口钳将伸出的导线头剪断。

(9)用模块专用压接工具将模块后板压入模块基座。

(10)将模块装到配线架上。

(11)将标签贴到配线架上,以标示此区域。

1.3.3.3.光纤施工

●光缆施工基础要求

(1)操作程序

在进行光纤接续时,施工人员必须戴上眼睛和手套,穿上工作服,保持环境洁净。

不允许观看已通电的光源、光纤及其连接器,更不允许用光学仪器观看已通电的光纤传输通道器件;

只有在断开所有光源的情况下,才能对光纤传输系统进行维护操作。

(2)光纤布线过程

首先光纤的纤芯是石英玻璃的,极易弄断,因此在施工弯曲时决不允许超过最小的弯曲半径。

其次光纤的抗拉强度比电缆小,因此在操作光缆时,不允许超过各种类型光缆抗拉强度。

在光缆敷设好以后,在设备间和楼层配线间,将光缆捆接在一起,然后才进行光纤连接。

可以利用光纤端接装置(OUT)、光纤耦合器、光纤连接器面板来建立模组化的连接。

当辐射光缆工作完成后及光纤交连和在应有的位置上建立互连模组以后,就可以将光纤连接器加到光纤末端上,并建立光纤连接。

最后,通过性能测试来检验整体通道的有效性,并为所有连接加上标签。

●施工准备

(1)光缆的检验要求

◆工程所用的光缆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

◆光纤所附标记、标签内容应齐全和清晰;

◆光缆外护套须完整无损,光缆应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

◆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观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光纤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具有经过防火处理的光纤保护包皮,两端的活动连接器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每根光纤接插线的光纤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应符合设计要求。

(2)配线设备的使用应符合的规定

◆光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光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记名称,应与设计相符。

各类标记名称应统一,标记位置应正确、清晰。

●光缆布线的要求

布放光缆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挤压和损伤。

光缆布放前,其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

标签应书写清晰、端正和正确。

最好以直线方式敷设光缆。

如有拐弯,光缆的弯曲半径在静止状态时至少应为光缆外径的10倍,在施工过程中至少应为20倍。

●光缆布放

(1)通过弱电井垂直敷设

 在弱电井中敷设光缆有两种选择:

向上牵引和向下垂放。

通常向下垂放比向上牵引容易些,因此当准备好向下垂放敷设光缆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工作:

⏹在离建筑顶层设备间的槽孔1-1.5m处安放光缆卷轴,使卷筒在转动时能控制光缆。

将光缆卷轴安置于平台上,以便保持在所有时间内光缆与卷筒轴心都是垂直的,放置卷轴时要使光缆的末端在其顶部,然后从卷轴顶部牵引光缆。

⏹转动光缆卷轴,并将光缆从其顶部牵出。

牵引光缆时,要保持不超过最小弯曲半径和最大张力的规定。

⏹引导光缆进入敷设好的电缆桥架中。

⏹慢慢地从光缆卷轴上牵引光缆,直到下一层的施工人员可以接到光缆并引入下一层。

在每一层楼均重复以上步骤,当光缆达到最底层时,要使光缆松驰地盘在地上。

在弱电间敷设光缆时,为了减少光缆上的负荷,应在一定的间隔上(如5.5m)用缆带将光缆扣牢在墙壁上。

用这种方法,光缆不需要中间支持,但要小心地捆扎光缆,不要弄断光纤。

为了避免弄断光纤及产生附加的传输损耗,在捆扎光缆时不要碰破光缆外护套,固定光缆的步骤如下:

●使用塑料扎带,由光缆的顶部开始,将干线光缆扣牢在电缆桥架上;

●由上往下,在指定的间隔(5.5m)安装扎带,直到干线光缆被牢固地扣好;

●检查光缆外套有无破损,盖上桥架的外盖。

(2)通过吊顶敷设光缆

本系统中,敷设光纤从弱电井到配线间的这段路径,一般采用走吊顶(电缆桥架)敷设的方式:

⏹沿着所建议的光纤敷设路径打开吊顶;

⏹利用工具切去一段光纤的外护套,并由一端开始的0.3m处环切光缆的外护套,然后除去外护套;

⏹将光纤及加固芯切去并掩没在外护套中,只留下纱线。

对需敷设的每条光缆重复此过程;

⏹将纱线与带子扭绞在一起;

⏹用胶布紧紧地将长20cm范围的光缆护套缠住;

⏹将纱线馈送到合适的夹子中去,直到被带子缠绕的护套全塞入夹子中为止;

⏹将带子绕在夹子和光缆上,将光缆牵引到所需的地方,并留下足够长的光缆供后续处理用。

1.3.3.4.线缆敷设和终接要求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应按GBT50312中的规定。

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及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符合GBT50312中的规定。

对绞电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对绞线在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卡入跳线架连接块内的单根线缆色标应和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数电缆按标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端接于RJ45口的配线架的线序及排列方式按有关国际标准规定的两种端接标准之一(T568A或T568B)进行端接,但必须与信息插座模块的线序排列使用同一种标准;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终接处的屏蔽罩必须以可靠的360°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

光纤连接损耗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单位:

dB

光纤连接损耗

连接类别

多模

单模

平均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大值

熔接

0.15

0.3

0.15

0.3

 缆线的型号、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缆线两端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

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1.0m,工作区为10-30mm;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缆线终接的一般要求如下:

◆缆线标识内容正确;

◆缆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

◆缆线终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

◆对绞电缆与插接件连接的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

光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采用光纤连接盒对光纤进行连接、保护,在连接盒中光纤的弯曲半径应符合安装工艺要求;

  光纤熔接处应加以保护和固定,使用连接器以便于光纤的跳接。

各类跳线的终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各类跳线线缆盒与接插件间接触应良好,接线无误,标志齐全;跳线选用类型应符合系统设计的要求;

  各类跳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对绞电缆跳线不应超过5m,光缆跳线不应超过10m。

1.3.3.5.机柜、配线架安装

⏹机柜安装完毕后,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机柜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应完整、清晰。

⏹机柜的安装应牢固,如有抗震要求时,应按施工图的抗震设计进行加固。

⏹机柜不宜直接安装在活动地板上,宜按设备的底平面尺寸制作底座,底座直接与地面固定,机柜固定在底座上,然后铺设活动地板。

⏹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预留有800mm空间,机架背面离墙距离应大于600mm,以便于安装和施工,背板式配线架可直接由背板固定于墙面上。

⏹壁挂式机柜距地面宜为1200mm。

⏹桥架或线槽应直接进入机架或机柜内。

⏹各直列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平方米不应大于2mm。

⏹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

⏹背架式跳线架应经配套的金属背板及线管理架安装在可靠的墙壁上,金属背板与墙壁应紧固。

1.3.3.6.网络标识

在本工程中,我司将按照TIAEIA606标准对所施工的模块线缆加以标识。

所有线缆,模块和端口,配线架上的端口和模块,机柜和机架全部采用机器打印标签,表明用途。

采用标签打印机打印标签,标签具有永久的防脱落、防水、防高温性。

提供对于光纤和超六类非屏蔽双绞线的多种标签,所有线缆均单独标签,线缆的两端及中途可为人接触的地方必须加上标签。

标签系统满足如下要求:

●数据中心内的每一铜缆、光缆、配线设备、端接点等组成部件均应给定唯一的标示编码;

●标示编码应采用相同数量的字符(字母、数字)来标明,按照一定的模式和规则来进行,并通过标签进行标注;

●全部采用机器打印标签,严禁使用手写标签;

●标签能够经受环境的考验,比如干燥、潮湿、高温、低温,具有与所标示的设备、设施相同或更长的使用寿命。

对于本项目我司对标识系统做如下设计,以下可作为参考可根据业主要求再做进一步调整设计:

1.4.施工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

1.4.1.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安排

1、本施工计划的开、竣工日期是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范围而制定,我公司根据自身的施工能力及工程的实际情况,拟计划在2013年8月30日前完成所有各子系统的安装、调试及验收准备工作。

2、为了确保按期完成该项工程,施工全过程将取消除所有节假日,全体员工实行轮休制,保持施工的连续性。

本计划也是以此为原则进行编制。

并可根据业主、总包及工期要求进行调整。

工期说明:

序号

进度安排

工作任务

完成时间

1

系统深化设计

完成系统及深化设计工作

在2013年8月5日前完成

2

管线施工

完成所有线缆敷设

在2013年8月15日前完成

3

系统安装、部署、调试

完成安装、部署、调试

于2013年8月25日之前完成

4

系统验收准备

系统验收进行准备

于2013年8月30日之前完成

5

技术培训

系统验收准备工作同时进行技术培训

于2013年8月30日之前完成

1.4.2.工程进度计划表

见下图:

1.4.3.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1.4.3.1.组织结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工程进度控制领导小组,见工程施工组织机构图。

1.4.3.2.施工进度控制

施工进度控制的目的是提前完成预定的工期。

进度控制将有限的投资合理使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成工程任务,以质量、效益为中心搞好工期控制。

施工控制难度最大,问题最多,必须使用正确的方法和对策,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

1、施工进度的前期控制:

工期预控制是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控制,达到项目要求的工期目标。

施工顺序要安排合理、均衡有节奏才能实现计划工期。

根据合同对工期的要求、设计计算出的工程量,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总体工程的要求、施工工程的顺序和特点制定出工程总进度计划。

根据工程施工的总进度计划要求和施工现场的特殊情况而制定月进度计划,制定设备的采、供计划。

施工现场的勘测,作好施工前的准备,为施工创造必要的施工条件,作好施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

人员、机具、材料、施工图纸等。

2、施工进度的中间控制

在施工进行进度检查、动态控制和调整,及时进行工程计量,掌握进度情况,按合同要求及时联系进行工程量的验收。

对影响进度的诸因素建立相应的管理方法,进行动态控制和调整,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由于本工程许多系统同时施工,相互影响因素较多,现场作业条件和现场作业情况的变化及土建、装修现场条件的改变,相应的对施工进度做出及时调整。

落实进度控制的责任,建立进度控制协调制度,有问题进行及时的协调;落实施工过程中的一切技术支持,增加同时作业的施工面,采用高效的施工方法、施工新工艺、新技术、缩短工艺间和工序间的间歇时间;对施工进度提前的、对应急工程及时的实行奖励,以及确保施工使用资金的及时到位;按合同要求及时协调有关各方面的进度,以确保工程符合进度的要求。

每月要检查计划与实际进度的差异、形象进度、实物工程量与工作量指标完成情况的一致性,提交工程进度报告。

当实际计划与进度计划发生差异时,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调整方案和措施,如进度计划、修改设计、材料、设备、资金到位计划等,必要时调整工期目标(所有文件都要编目建档)。

3、施工进度的后期控制

进度的后期是控制进度的关键时期,当进度不能按计划完成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改进工艺,实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增加人员,增加工作面,加强调度。

工期要突破时,制定工期突破后的补救措施,调整施工计划,资金供应计划、设备材料等,组织新的协调。

4、多方沟通和紧密配合

各方的配合是讲求材料、设备、供应、人员、机具的科学调配。

我方与土建的配合,与机电安装的配合,与装修的配合,与甲方和监理的配合。

使互相制约的工程变为步调一致,减少工时,节约成本,达到按需求时间完成工程的目的。

多方及时沟通;准时参加工程例会,发现问题主动积极与有关单位协作解决,不推卸责任,不回避问题。

及早发现,及时解决。

以用户为主的合理安排施工。

5、不可预测情况的紧急应对

在以防为主的管理措施下,当出现特殊情况时我们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对策。

当遇有关单位如土建、机安、水、电、装饰单位未能按期交出作业面等,非我单位所能控制的局面时,可申报停工延期及退场,以节约工时,若遇施工条件变化时,如地震、恶劣天气环境、高温、洪水、下沉等不可抗力时,我们根据具体情况采取:

抢救成品、及早转移物资,尽量减少损失,尽早复工,加班加人保质量补工期。

若遇技术失误时,如施工过程中,在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缺乏经验时,不能保证质量,并影响施工进度时。

我们成立攻关小组加大人力的投入,或建议甲方更换品牌或型号等对策和相关措施。

1.4.3.3.工期保证措施

全面履行合同条款和要求。

组成高素质、高效率,协作良好的组织管理机构。

对工期的按时、按质完成负全权责任。

认真落实各施工单位的组织机构,明确其人员配备,使其接受总包单位的管理、监督。

详细、认真地做好施工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总设计,以合同中明确规定的竣工时间制订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选择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绘制各子系统的施工图,并审核各子系统的施工图。

根据进度安排与各子系统合同规定,确定各子系统开工、竣工日期,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工序间的交叉衔接,紧凑工序,确保衔接适当、均衡,尽可能减少施工中断。

严格执行一切用于确保工期按时完成的各项规章制度。

积极主动请示、配合监理对工程各工序的进度实施检查和监督。

认真、细致全面地做好项目的协调工作,避免因协调不当而造成工期延误。

根据土建、强电的具体要求,结合施工方案,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场地、空间、人力、物力、优化施工机具,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