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2346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9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学案

第9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辛亥革命

(2013·课标全国Ⅰ,29)晚清现代化的趋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

考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

教材补充

『历史概念』湘军

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湘军逐步发展起来。

除了镇压太平天国时期的曾国藩创建的湘军,还包括该部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南军队。

到1949年,半中央化的湘军全部被解放军消灭,湘军的历史至此终结。

『史论观点』天京变乱的影响

首先,它搞垮了太平天国前期的领导核心,削弱了起义队伍。

第二,它使得太平天国的军事形势急剧逆转。

第三,它使得太平天国的思想信仰发生了危机。

许多人通过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分裂看穿了“拜上帝教”的西洋镜,从此悲观失望,人心趋于涣散。

——刘芃 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考点二 辛亥革命

教材补充

『历史概念』

1.清末“新政”:

面对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冲击,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清政府力图在军事、官制、法律、商业、教育和社会方面进行一系列系统性改革,由于改革政策的“支离、拖沓”和一些官员的“敷衍”,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但“新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也为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准备条件。

2.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

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

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

『史论观点』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考点三 五四运动

教材补充

『历史概念』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概括地讲:

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历史现象』巴黎和会与中国山东问题

19世纪末,德国强占胶州湾,把山东作为势力范围;1914年,日本以“对德宣战”为名出兵山东;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要求收回的山东权益被操纵会议的英法美转让与日本,激起中国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1922年,美英不愿看到战后日本在中国势力的扩大而支持中国与日本签订会外协定,中国收回山东,赎回胶济铁路。

『史论观点』五四运动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

——《郑超麟回忆录》

[巧学妙用]

[图表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图示解史]《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关系

[图解历史]“联合绞杀”

★英国人戈登的洋枪队在太平天国后期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

[漫画揭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恭祝中華民囻萬歲》把“國”写成“囻”,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与原则,也表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图片证史]辛亥革命的成果与局限

★图1反映了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图2反映了民主共和观念激荡全国;资产阶级革命脱离群众;革命顺利发展中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漫画解史]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同为战胜国的中国在国际上依然毫无尊严。

[图示解史]五四运动

[图说历史]五四运动的意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沈伯尘画了《工商学打倒曹、陆、章》,两只大手紧握着一截小胳膊,一只巨拳击打鬼魅形象的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学生、工人、商人冲在前面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现代史。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鸦片战争 ②天京 ③《天朝田亩制度》 ④《资政新篇》

考点二 ①帝国主义 ②中国同盟会 ③武装起义 ④湖北军政府 ⑤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⑦君主专制

考点三 ①巴黎和会 ②外争国权③章宗祥 ④反帝反封建 ⑤爱国主义

⑥民主和科学 ⑦思想解放 ⑧新民主主义

考法1 史论阐述类——从近(现)代化角度理解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考题1】(2013·课标全国Ⅰ,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答案 B

★明立意 从辛亥革命影响角度考查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抓关键 理解概念:

现代化,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等。

★清误区 本题属于程度型试题,难度较小。

清末“新政”和戊戌变法在政体构建上都倾向于君主立宪制,属于同一个发展层面,考生易错选A项。

』从近(现)代化角度理解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政治:

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迈出了中国政治由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

(2)经济:

制定法令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潮流。

(3)法制: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现代法制观念。

(4)思想: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考法2 史论阐述类——五四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考题2】(2013·山东文综,13)1923年,陈独秀说:

“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答案 B

★明立意 从五四运动的影响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1923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清误区 本题属于历史概念型试题,难度适中。

根据材料信息“1923年”易误判为国民革命,这里的“革命青年”和“世界的革命思潮”分别指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潮流。

』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

新式知识精英群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

(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

巴黎和会上列强的做法促使接受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最终爆发出来,对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

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了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化改造命题。

考法3 史料主题类——太平天国运动对辛亥革命的深远影响

史料一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

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史料二 太平天国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经济,使江南地区自耕农普遍增加。

自耕农的增加,是活跃商品经济的有利因素。

而地主阶级经过革命的打击,不少人“视田业为畏途”,把部分资金投入工商业,成为民族资本的一个来源。

由于太平天国打破了清朝的统治机器,爱新觉罗氏的皇权……不可能再建立起坚强的中央政府,从而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权力。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

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15分)

提示 说明: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

原因:

小农经济的存在。

(2)有人说:

“没有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就不可能在1911年取得最终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的巨大成就。

”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此观点的合理性。

(10分)

提示 政治上,沉重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减轻了封建阻力;经济上,打击封建地主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评价历史事件时,往往因受到内因(如个人立场、研究视角和方法等)和外因(如时代要求等)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认知。

史料一认为“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史料二则是从经济、政治等方面论证了太平天国运动对近代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据此可回答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对辛亥革命的深远影响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在广大区域内冲击了封建地主经济,动摇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在民族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民族资产阶级,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领导者的社会基础,这个社会基础就是在太平天国革命的直接影响下开始形成的。

(2)太平天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封建专制政权,促使统治阶级内部力量的组合发生新的变化,促使辛亥革命所要打击的直接对象清王朝走上末路。

(3)太平天国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斗争方式、指导思想、战略、策略等方面亦有重大影响。

领导辛亥革命的革命党人往往把自己看作太平天国事业的继承者,突出地反映了两大革命的深刻关系。

在辛亥革命前,革命派宣传力度最大,影响最大的是民族主义,而民族主义的核心则是反满,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对太平天国的直接继承。

考法4 开放探究类——五四运动蕴含的时代精神

史料 五四学生运动,可分为以傅斯年、梁实秋为首的爱国者和以杨晦、匡互生为主的以情感宣泄为主的暴力爱国者。

对于杨晦、匡互生这样的火烧赵家楼,并且痛打所谓“卖国贼”的学生,许多学者认为他们表现了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爱国》的文章里写道:

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便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

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

……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

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

——摘编自黄广明 杨潇《启蒙是最好的

爱国——新文化运动健将的觉悟》等

史料中不同学者对五四运动学生的爱国行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对史料中有关“爱国”的观点加以讨论。

(要求:

提取史料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史论结合,表述准确)(12分)

提示 

(1)观点:

爱国主义是激情与理性的统一。

(2)讨论:

首先,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当民族利益受到严重危害,能够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外来侵略是一种爱国行为。

山东问题发生后,爱国学生奔走相告,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抗战时期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他们都是爱国英雄。

同时,激情爱国往往又极不理性,导致无政府主义倾向加剧。

五四运动中,学生用暴力惩治了他们眼中的“汉奸”。

这样的结局就是暴力赢了,文明输了,情感赢了,法律丢了。

激情爱国往往破坏了社会理性,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某重点中学考生答题示例

本题属于观点评述类试题,从史料中任意选择一种观点或几种观点分别进行对比或评述,并阐述理由。

(1)拟定观点:

史料以五四运动为例,分析爱国的两种方式,即感性爱国和理性爱国,二者是统一的。

如考生所拟观点有失偏颇。

(2)史实论证:

通过举例说明爱国两种方式的利弊。

如考生提到的义和团“扶清灭洋”、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民众“抵制日货”等,都属缺乏理性的激情爱国。

(3)总结升华:

适当联系当今现实社会,呼唤科学爱国行为。

』五四运动蕴含的时代精神

(1)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概括地讲,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2)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

(3)五四运动要解决的是民族危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统一:

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的精神的统一;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

学科素养7 从历史解释角度探讨“民国初年的政治制度构想和实践”

命题专家史论

近年来,学术界对民国初年政治制度的构想和实践,以及政党和知识分子对政府建设的参与关注较多。

一种观点认为,民初中国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制度转型过程,表明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从专制政体向民主政体的转型时期。

最后转型失败,不仅有作为一个老官僚的袁世凯个人的悲剧性因素,更重要的还有制度的因素,革命党人以内阁制取代总统制,让袁世凯做虚君元首,与袁世凯抵死不做虚君的权力诉求发生了冲突。

另一种观点认为,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出现了地主阶级自由派属性的袁世凯模式,同时还并存着资产阶级自由派设定的分权主义结构关系的宋教仁模式和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所设想的孙中山模式。

孙中山模式的“共和”是一个革命的过程,在民初未能真正启动。

宋教仁模式在理论上以民意为天,但在实际运作中依附暴力持有者,未能改变袁世凯的地主阶级属性。

袁世凯模式是晚清皇权模式事实上的延续,取代皇权调控位置的是暴力,是地主阶级自由化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运作状态。

民初起作用的是后两者的联合与折中,所以民初“共和”政体实为地主阶级自由派与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共和”行政,并非“民国”或“共和国”。

也有学者指出,民初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了严重的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

袁世凯在政治上专制集权,同时推行一系列具有现代导向的行政改革,使中国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时期;在经济上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迎来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教育文化方面,鼓励现代教育文化的发展,同时用传统文化整合意识形态,使教育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洪宪帝制前袁世凯的这一统治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具有合理性。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素养解读』

“历史解释”是人们基于一定的工具和媒介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我们所接触到的历史事实从来不是‘纯粹的历史事实’,因为历史事实不以也不能以纯粹的形式存在,历史事实总是通过记录者的头脑折射出来。

『考题例证』(2018·湖南长沙模拟)袁世凯北洋政府曾经设有肃政厅专门掌理官吏纠弹和提起行政诉讼,先后公布《肃政厅处务规则》等法规,受此鼓励,许多肃政史亦以铁面御史自居,纷纷上章建言。

1915年5月,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肃政史联名上救亡条陈。

这最能说明当时(  )

A.袁世凯治国方略的两面性

B.北洋政府热衷于恢复古代御史制度

C.部分官员被袁世凯的肃政举措蒙蔽

D.民族危机进一步推进北洋政府的肃政建设

解析 袁世凯北洋政府设有肃政厅专门掌理官吏纠弹和提起行政诉讼,公布法规对官员进行管理,袁世凯迫于形势还是采取了一些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但是袁世凯治国方略的两面性并不是材料所反映的最主要问题,故A项错误;肃政史制度与古代御史制度有着本质区别,故B项错误;部分官员被袁世凯的肃政举措蒙蔽同样不是材料所反映的最主要问题,故C项错误;1915年5月,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肃政史联名上救亡条陈,说明民族危机进一步推进北洋政府的肃政建设,袁世凯的举措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故D项正确。

答案 D

『命题突破』

史料体现了民国初年政治制度的构建经历了曲折与创新。

有部分学者认为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政治模式:

地主阶级自由派属性的袁世凯模式、资产阶级自由派设定的分权主义结构关系的宋教仁模式和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所设想的孙中山模式。

对三种模式中哪一种适合当时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学者众说纷纭,值得注意的是有学者认为袁世凯的政治模式具备了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具有合理性。

(时间:

45分钟 分值:

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广东茂名模拟)材料:

1753~1851年广西人口、耕地面积和额定地丁银变化表

时间

人丁(万口)

耕地面积(顷)

额定地丁银(两)

1753年

197.6

87401

——

1820年

742.9

89812

393545

1851年

782.3

89620

694984

据上表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可能是(  )

A.广西农民生活处境艰难

B.广西受到外国侵略加剧

C.广西小农经济发展迅速

D.广西较早接受国外先进农业技术

解析 据材料1753~1851年广西“人丁”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却不增反降,而“额定地丁银”则加倍增收可得:

腐朽的封建统治剥削使阶级矛盾激化,广西农民生活处境艰难,故A项正确;外国的侵略加剧在材料无反映,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得耕地面积的减少,小农经济的发展在材料无体现,故C项错误;广西较早接受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在材料无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7·宁夏银川一中模拟)《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中记载:

一方面天朝当局听说来了“洋兄弟”就很高兴,认为是一家人,与作为敌人的清朝“满妖”相反,还表示出一些亲昵言行,如一位天朝官员曾向英使询问:

“听说圣母玛利亚有一美丽的妹妹,你们能否使她嫁给天王?

”另一方面又把他们当作天王的藩属,认为是来称臣朝贡的,要求其行跪拜等为臣之礼。

这揭示了太平天国领导人(  )

A.对基督教的认同B.主张政教合一

C.希望共建人间天国D.天朝上国的心态

解析 据材料中对西方的态度,要求西方称臣朝贡,说明太平天国运动仍是存有天朝上国的思想,故D项正确。

材料中并未表现出太平天国对西方基督教的内容信息,不能说明其认同基督教,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政教合一的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共建人间天国的要求,故C项错误。

答案 D

3.(2018·广东深圳模拟)12月,在永安城分封诸王,封原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资政新篇》全文共分四部分:

……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

强调:

“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

”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  )

A.落后性与先进性并存B.革命性与民主性并存

C.空想性与先进性并存D.愚昧性与落后性并存

解析 据“封原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体现了落后性,据“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

强调:

‘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体现了先进性,故A项正确。

答案 A

4.(2018·湖南衡阳模拟)葛剑雄认为,“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但他同时又说,“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这说明“太平军制度”(  )

A.削弱了国家在社会经济中的权力

B.旨在利用分配制度消灭经济竞争

C.废除小农经济难以制止私产膨胀

D.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太平军制度”即指太平天国实行平均分配产品的制度,这一制度由政府推行,加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实行平均分配产品的制度的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而不是消灭经济竞争,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按人口分配土地,依然发展小农经济,并没有废除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推行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超越了农民的认识水平,不符合农民的私有观念,因而“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因而最终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故D项正确。

答案 D

5.(2018·河北衡水金卷高考模拟)清末预备立宪之后,梁启超说:

“在民主专制之下,宪法徒具一纸空文,议会只是尸位素餐。

然而,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

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

”梁启超意在说明(  )

A.辛亥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B.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清廷专制体制导致革命爆发

D.君主政体是革命出现的根源

解析 在梁启超看来,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必然性而非偶然性,因为“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

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故A项错误;梁启超先生意在说明民主专制必然导致革命而非中国封建制度的根深蒂固,故B项错误;“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

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说明清廷专制体制导致革命爆发,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政体而非君主政体是革命出现的根源,故D项错误。

答案 C

6.(2018·山西阳泉模拟)“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也有土药烟灯捐。

要办铁路为的哪一件?

怕的是外国人来占路权。

”这首歌谣表明(  )

A.清朝统治不得人心B.保路运动胜利在望

C.武昌起义已经爆发D.风俗习惯影响革命

解析 据材料“要办铁路为的哪一件?

怕的是外国人来占路权”可知,这首歌谣所抨击的就是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的丧权辱国行为,从客观上反映了清政府统治的不得人心,故A项正确。

材料中并没有对保路运动战况的相关提及,故B项错误;光绪二十八年指的是公元1902年,距离武昌起义的爆发尚有九年之久的时间,故C项错误;爱国色彩极为浓厚的保路运动并非是一种习俗,故D项错误。

答案 A

7.(2018·山西孝义模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第四条规定: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这一规定反映出(  )

A.议会主权至上B.分权制衡的原则

C.人民主权至上D.政府权力过于分散

解析 国家的统治权由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共同行使,这本身即是一种权力运行的分权与制衡,故B项正确。

材料中的《约法》总纲第四条并没有凸显议会在国家权力运行中的重要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人民主权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我们不难知道,《约法》的规定是在防范权力过分集中导致的个人独裁而非使权力变得日益分散,故D项错误。

答案 B

8.(2018·江西九江适应性考试)辛亥革命时各省的“国旗”使用情况如下:

旗帜

使用地区

十八星旗

湖北、湖南、江西

青天白日三色旗

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

五色旗

江苏、浙江、安徽

这表明(  )

A.独立的省份都是和平易帜

B.革命者都放弃了反满思想

C.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危机

D.国内对五色旗的普遍认同

解析 独立省份“国旗”不统一、各树一帜,说明革命者政治理念的差异,为后来革命阵营内部的斗争和分裂埋下伏笔,故C项正确。

武昌起义成功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湖北是武装起义成功之后独立的,故A项错误;十八星旗,代表汉地十八省,有反满色彩。

湖北、湖南、江西使用“十八星旗”说明反满的民族主义色彩较重,故B项错误;表中使用“五色旗”的省份只有3个,故D项错误。

答案 C

9.(2018·湖南益阳调研)“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这一结论是基于辛亥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