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第二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3023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第二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第二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第二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第二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第二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第二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第二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第二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第二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第二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第二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第二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第二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第二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第二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docx

《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第二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第二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第二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docx

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第二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

第二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14

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劳动的二重性学说不仅揭示了价值的源泉,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5.马克思正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14

商品、货币理论

[识记·探究层级]

1.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

该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

(2)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1)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

这一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在同样时间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

6.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如果“1件上衣=30千克大米”成立,那么:

(1)二者为什么需要交换?

(2)二者为什么能够交换?

(3)在上述等式中,1件上衣的价值是如何表现的?

(4)假如有三个生产者生产同样一件上衣,甲用了10小时,乙用了11个小时,丙用了12小时。

甲、乙、丙哪一个生产的上衣价值量大?

为什么?

[提示] 

(1)二者使用价值不同,并且分别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二者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都具有价值。

(3)1件上衣的价值通过与30千克大米相交换表现出来,30千克大米是1件上衣的交换价值。

(4)一样大,因为: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理解·应用层级]

全面理解商品、货币理论

(1)商品理论:

①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物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③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货币理论:

①货币的含义:

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产生:

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形式: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

(3)全面把握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商品的二因素

劳动二重性

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1)使用价值是指物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具体劳动是指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

人的体力、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联系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

误区: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种劳动,也是两次劳动

警示: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

❶(2014·四川高考)产能过剩是指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的经济现象。

目前我国工业产业产能过剩情况比较严重,尤其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汽车制造等行业。

如果用右图反映产能过剩,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对该图的正确解读是(  )

A.产能过剩行业的商品供过于求,商品价格低于其价值

B.产能过剩行业的商品滞销,但商品价格仍高于其价值

C.产能过剩行业的部分商品卖不出去,商品价值无法全部实现

D.产能过剩行业的商品大量积压,商品价值实现要有一个过程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相关知识。

本题的题眼是“产能过剩是指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的经济现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由图示可知,某些行业的生产能力远远高于人们的消费能力,生产的商品中有些卖不出去,价值无法实现,C项符合题意。

材料中没有涉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的关系,A、B两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商品价值实现要有一个过程,D项不符合题意。

价值规律理论

[识记·探究层级]

1.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2.表现形式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

3.作用

(1)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2)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实现优胜劣汰。

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粮食是国家实行统购统销、凭票证供应的首要物资,结果越统越少,越少越统。

由于无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使粮食成了当时短缺经济下最紧缺的商品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取消粮油票证、开放粮食集市等一系列渐进式市场化改革措施,使价值规律在我国国内外粮食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从而基本理顺了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开创了粮食工作的新局面。

价值规律在发展粮食生产中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价值规律在发展粮食生产中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价值规律可以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当粮食紧缺时,粮价上涨,使人、财、物向粮食生产领域转移,增加粮食产量;当粮食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可以减少粮食生产。

从而可以调节粮食的供给和需求。

②价值规律促使粮食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全面提高粮食的产量。

③可以充分调动粮农积极性,增加粮食供给。

[理解·应用层级]

全面理解价值规律理论

(1)价值规律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2)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三大作用:

其一,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其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三,实现优胜劣汰。

(4)局限性:

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在私有制条件下,也容易形成技术垄断,阻碍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在私有制条件下,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

误区: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十全十美的

警示:

价值规律的作用不是十全十美的,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的局限性表现在:

第一,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第二,在私有制条件下,容易形成技术垄断,阻碍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在私有制条件下,会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

❷近年来,彩电行业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一些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企业逐步退出了这一市场,少数知名品牌的市场份额则在不断扩大。

上述现象说明(  )

A.彩电行业出现了“卖方市场”

B.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C.彩电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彩电价值量不断变大

D.彩电价值量由挑起价格战的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解析:

A项不符合事实,近年来彩电行业出现的是“买方市场”;C、D两项说法错误;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企业逐步退出了这一市场,少数知名品牌的市场份额则在不断扩大,体现了优胜劣汰,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识记·探究层级]

1.马克思认为商品和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

2.马克思区分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3.马克思正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理解·应用层级]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从理论基础上: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从对商品研究上:

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永恒的范畴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

(3)从其科学性上:

马克思正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❸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

①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②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③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④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阐明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及其生产过程,阐明了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因此,①②④是正确的。

误选③的原因在于混淆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关系。

价值创造研究的是生产领域中价值是由什么创造的,即价值的源泉是什么的问题;价值分配研究的是价值创造出来后,在各个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应按照什么原则进行分配的问题。

因此,不能把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问题混为一谈,既不能把价值创造看做是价值分配的依据,又不能把价值分配问题等同于价值创造问题。

答案:

C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16

[例1] (2014·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工业大省正在兴起一股“机器人换人”的浪潮。

该省某地区截至2013年7月已有15个“机器人换人”改造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企业生产用工平均减少25%,人均产出提升30%,产品合格率提升2.8个百分点。

同年1~7月,该地区相应的技改投资达104.42亿元,同比增加60.7%,占工业投资比重的88.6%。

作为工业大国,2012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15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面对诱人的前景,我国近年来已建成30多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机器人换人”后,有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机器人创造的。

请运用《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反驳这种观点。

[解析] 本问应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并指出该观点的错误所在。

[答案]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机器人是具体劳动过程中使用的劳动工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

上述观点否定了人类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而是错误的。

[例2] A、B两企业原本是规模相同且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企业。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A企业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经营管理,企业发展蒸蒸日上。

而B企业只是作了局部的设备更新,生产效率提高慢,价格缺乏竞争力,企业发展步履艰难。

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分析A、B两企业的不同命运。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应叙述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然后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分析说明A企业为什么蒸蒸日上,B企业为什么步履艰难。

[答案]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按其价值量实行等价交换。

注重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的商品生产者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A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改善经营管理,使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降低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下,在等价交换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企业发展自然蒸蒸日上。

B企业不重视技术改造,其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或勉强接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获利不多甚至亏本,发展必然步履艰难。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66

一、选择题

1.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价值与使用价值两个因素,这是因为(  )

①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 ②没有价值的物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 ③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④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必然有价值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一切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价值总是寓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之中。

但是,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是商品。

答案:

C

2.商品的价值是(  )

①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②商品的社会属性 ③生产商品耗费的有用劳动 ④商品的本质属性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生产商品耗费的有用劳动即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故③不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和本质属性,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①②④均符合题意。

答案:

B

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________决定的。

(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解析: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答案:

B

4.体现在劳动中的二重性是(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解析: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

答案:

A

5.价值规律调节社会资源在各个部门的分配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  )

A.价格始终同价值相等

B.价格高于价值

C.价格低于价值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解析: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价格随着供求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答案:

D

6.关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互为基础和前提

B.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寓于使用价值中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

解析:

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7.低碳经济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

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政策支持,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低碳商品上市初期,价格往往会高于同类非低碳商品,但最终其价格会下降。

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有关知识,阐释低碳商品价格下降的必然性。

解析:

考生要从教材中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入手组织答案,要把教材知识点与材料有机结合,防止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此问涉及的知识点有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等。

答案:

(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价格以价值为基础。

(2)商品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等手段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客观上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单位商品价值量,因而价格会下降。

(3)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

低碳商品供给的增加,使价格下降。

8.材料一 目前手机科技发展迅速,从原来外壳屏幕上的竞争转移到功能上,多功能手机开始大行其道,而敏感的价格成为横在消费者和多功能手机之间的一大障碍。

最初一些高端的手机的入市价格在7000元上下。

而仅仅几个月过去,多功能手机不再是高端商务型手机的专利了。

不少手机开始放下“价格”的架子,以其时尚定位向广泛的市场目标进发。

材料二 随着空调企业整合期的到来,空调厂家头顶严寒的“压力”,拼死向前冲。

空调市场刮起降价风,掀起一股促销热潮。

一些知名品牌也纷纷卷入降价洪流。

但商家的“不惜血本”也不能挽救空调市场的萧条现象。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回答:

(1)产生材料中出现的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两则材料共同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

此题属于限制性设问,明确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作答,根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是:

价格下降、市场竞争的问题,由此应该想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普遍降价的原因应该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降低,材料二也体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答案:

(1)产生材料中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造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从而使手机价格下降。

(2)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既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从积极作用而言:

①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实现优胜劣汰。

从其局限性而言:

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在私有制条件下,也容易形成技术垄断,阻碍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在私有制条件下,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