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3027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数学复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复习教案.docx

《数学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复习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复习教案.docx

数学复习教案

程河镇中心小学数学导学案

年级

班级

(1)

主备人

使用人

课题

复习——分数乘、除法

学习内容

复习——分数乘、除法

教材分析

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学情分析

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掌握不够牢固,准确率不够高,对于有关分数乘、除法的解决问题部分,不能采取正确地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倒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2、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能熟练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分数除法问题。

学习重点

概念和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习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

学习流程

一、分步复习活动准备

将学生课前就本节复习内容提出的知识性问题和难点问题分类整理,制成问题卡,交由3位学生主持复习。

师:

同学们,经历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为了帮大家更好地复习整理本节知识,我们请同学主持复习。

现在请主持人出场。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的知识

(1)主持人持知识问题卡提出问题,分别指名回答。

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与整数乘法相同吗?

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与整数除法相同吗?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什么叫倒数?

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2)主持人持难点问题卡提出问题,指名回答。

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分数除法的计算具体要注意几点?

0有倒数吗?

为什么?

1呢?

(3)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计算。

3/4×2/5=2/3×5/6=7/9×18=3/10÷3/4=5/9÷5/6=

21÷7/9=3/10÷2/5=5/9÷2/3=6/11÷5/12=

三、练习

1、计算题专项

÷7+7÷

6-(

÷2+3)

×88+

÷

 

 

[1-(

)]×

16÷4+23×

+

 

+

+

+

 

 

0.8×4×1.25×2.54.18×3.8+4.18×5.2+4.18

2、一座桥实际造价2100万元,比原计划多用了1/8,原计划造价多少万元

3、一座桥原计划造价2100万元,实际比原计划多用了1/8,实际造价多少万元?

四、课堂小结,评价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倒数: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程河镇中心小学数学导学案

年级

班级

(1)

主备人

使用人

课题

总复习—比

学习内容

总复习第2题、116页第11题

教材分析

让学生举例说明,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

求比值用除法,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结果是一个比,可以写成分数,但不能写成小数或整数

学情分析

不能正确掌握求比和比值的方法。

学习目标

掌握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学习重点

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学习难点

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学习准备

课件

课时划分

一课时

修改完善

学习流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导入

填空

1、35:

64比的前项是(),比的后项是(),比值是()。

2、45:

120比的前项是(),比的后项是(),比值是()。

3、1.4:

0.85比的前项是(),比的后项是(),比值是()

4、比值通常用()表示,也可以用()或()表示。

5、10÷()=5:

8=()

6、1.5:

3.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是(),比值是()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什么叫比?

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

举例说明?

2、怎样求比值?

3、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4、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怎样化简比?

5、难点问题:

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

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区别?

6、练习:

3÷4=()/()=()/12=():

32=12:

()

7、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后项,并求出比值。

2:

50.6÷0.34/7

8、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8:

120.25:

0.451/4:

1/8

9、复习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练习反馈,达标检测

(一)我 是步法官,对错我会判.

(1)比的后项不能为0 .                                                           (      )

(2)比值只能用分数来表示  .                                                     (      )

(3)一个比的后项是5,比值是 ,比的前项是10 .                                    (      )

(4)从学校到少年宫, 甲用了8分钟,乙用了9分钟. 甲和乙每分钟行的路程比是8:

9    (      )

(5)长方形长和宽的为3:

2,说明长方形的长为3分类,宽为2分类.                    (      )

(6)2千克:

5千克的比值是 千克.                                                 (      )

(二)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32:

1648:

400.15:

0.35/6:

1/67/12:

3/80.125:

5/8

四、课堂小结,评价提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又有哪些收获?

2、你对自己这节课表现的评价是——(优秀良好一般)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于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教学反思

 

程河镇中心小学数学导学案

年级

班级

(1)

主备人

使用人

课题

空间与图形

学习内容

空间与图形

教材分析

1、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会根据图形的特点画出相应的对称轴

学情分析

学生对物体的描述不够准确,对于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不能根据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理解和掌握圆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经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整理运用过程,体验应用知识,归纳概括的方法。

学习重点

掌握物体的位置,圆的特征、特性。

学习难点

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学习准备

课件

课时划分

一课时

修改完善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117页第14题主题图。

师:

图上画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我们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呢?

师:

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你能说出每只动物所在的位置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复习圆的知识

(出示一个圆)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你知道哪些知识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相互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圆的认识。

圆心。

用字母O表示,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

用字母r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决定圆的大小。

直径。

用字母d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或r=d/2

2、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1条、3条、2条、4条、2条、1条、无数条对称轴。

3、圆的周长

圆周率。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

用字母∏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C=∏d或C=2∏r。

4、圆的面积

知道半径求圆的面积。

S=∏r2

知道直径求圆的面积。

S=∏(d/2)2

知道周长求圆的面积。

S=∏(C/2∏)2

知道近似长方形的宽求圆的面积。

知道近似长方形的长求圆的面积。

5、环形的面积

环形的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R2—∏r2

=∏(R2—r2)

三、练习反馈,达标检测

练习二十三第15、1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再集体讲解。

四、课堂小结,评价提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又有哪些收获?

2、你对自己这节课表现的评价是——(优秀良好一般)

板书设计

空间与图形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1条、3条、2条、4条、2条、1条、无数条对称轴。

S=∏r2

S=∏(d/2)2

S=∏(C/2∏)2

教学反思

 

 

程河镇中心小学数学导学案

年级

班级

(1)

主备人

使用人

课题

总复习——百分数

学习内容

总复习——百分数教材第116页总复习第12、13题。

教材分析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会利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结合具体的情境复习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理解不够透彻。

学习目标

1、理解百分数意义,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2、熟练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理解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归纳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百分数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

学习重点

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归纳知识,形成体系。

学习准备

课件

课时划分

一课时

修改完善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只要我们留心它,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

1、课件出示下面一段文字:

湖南汩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率低得令人咋舌。

10年前初中是2.5%,小学是0.02%,现在小学连续10年的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流失率始终控制0.2%,近三年的数字是0.18%,0.17%和0.15%.

2、学生阅读文字,感知其中百分数。

3、从上面一段文字中你能发现什么?

从上面的百分数中中以看出汩罗义务教育实施情况非常理想;运用百分数很能够直观;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复习百分率的知识

1、师:

看来,百分数的作用还真不小。

你能理解上文中百分率的意思吗?

学生尝试理解流失率、入学率、巩固率的意思,教师指正。

2、复习已学过的一些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3、学习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

完成教材第116页总复习第12题。

学生自学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议一议。

烘干率=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重量×100%

含水率=(烘前的重量-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质量×100%

学生试求烘干率和含水率,然后集体订正。

(二)、复习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的一般问题。

现在大家回顾已学知识,把你掌握的方法告诉小组的成员。

分组讨论,交流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汇报。

可能有以下几种:

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在分析问题时,可以先画线段图加深理解,判断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找对应关系,写数量关系式。

根据百分数题型结构特征确定解法。

多(少)的数/另一个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一个数×(1+几%)=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

综合问题结合实际来解答。

三、练习反馈,达标检测

1、完成总复习第5题

学生试做,指名板演。

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各自的思路.

四、课堂小结,评价提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又有哪些收获?

2、你对自己这节课表现的评价是——(优秀良好一般)

板书设计

百分数

多(少)的数/另一个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一个数×(1+几%)=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

教学反思

 

程河镇中心小学数学导学案

年级

班级

(1)

主备人

使用人

课题

总复习——百分数

学习内容

总复习——百分数教材第116页总复习第12、13题。

教材分析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会利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结合具体的情境复习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理解不够透彻。

学习目标

1、理解百分数意义,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2、熟练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理解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归纳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百分数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

学习重点

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归纳知识,形成体系。

学习准备

课件

课时划分

一课时

修改完善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只要我们留心它,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

1、课件出示下面一段文字:

湖南汩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率低得令人咋舌。

10年前初中是2.5%,小学是0.02%,现在小学连续10年的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流失率始终控制0.2%,近三年的数字是0.18%,0.17%和0.15%.

2、学生阅读文字,感知其中百分数。

3、从上面一段文字中你能发现什么?

从上面的百分数中中以看出汩罗义务教育实施情况非常理想;运用百分数很能够直观;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复习百分率的知识

1、师:

看来,百分数的作用还真不小。

你能理解上文中百分率的意思吗?

学生尝试理解流失率、入学率、巩固率的意思,教师指正。

2、复习已学过的一些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3、学习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

完成教材第116页总复习第12题。

学生自学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议一议。

烘干率=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重量×100%

含水率=(烘前的重量-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质量×100%

学生试求烘干率和含水率,然后集体订正。

(二)、复习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的一般问题。

现在大家回顾已学知识,把你掌握的方法告诉小组的成员。

分组讨论,交流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汇报。

可能有以下几种:

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在分析问题时,可以先画线段图加深理解,判断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找对应关系,写数量关系式。

根据百分数题型结构特征确定解法。

多(少)的数/另一个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一个数×(1+几%)=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

综合问题结合实际来解答。

三、练习反馈,达标检测

1、完成总复习第5题

学生试做,指名板演。

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各自的思路.

四、课堂小结,评价提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又有哪些收获?

2、你对自己这节课表现的评价是——(优秀良好一般)

板书设计

百分数

多(少)的数/另一个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一个数×(1+几%)=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

教学反思

 

程河镇中心小学数学导学案

年级

班级

(1)

主备人

使用人

课题

总复习——统计

学习内容

教材第114页第6题、117页第17题。

教材分析

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利用统计图正确地分析数据信息,解决简单的统计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利用统计图正确地分析数据信息,解决简单的统计问题方面有待于加强。

学习目标

1、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会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3、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

会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

学习难点

会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

学习准备

课件

课时划分

一课时

修改完善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统计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指名说一说。

2、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分析扇形统计图

1、课件出示某企业职工的文化程度情况扇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获取信息。

问:

该企业职工中,哪种文化程度占的比重最多?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企业大学文化程度的职工占1/4。

B、该企业职工中,中专生与初中生之和多于高中生。

C、该企业职工中没有文盲。

D、以下说法都对。

3、在该企业职工中,哪两种文化程度的人数相等?

4、若该企业有职工1000人,那么小学文化程度的职工有多少人?

5、该企业职工中,有大学文凭的人比有高中文凭的人少多少?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相互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二)、请你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下面的信息,然后回答问题。

超市一天的销量中,服装类占35%,烟酒类占30%,文化用品类占20%,糖果类占10%,药类用品占5%。

如果超市一天的收益是5500元,算一算,每一类用品分别收益多少元?

三、练习反馈,达标检测

1、教材第114页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全班集体订正。

2、117页第17题。

四、课堂小结,评价提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又有哪些收获?

2、你对自己这节课表现的评价是——(优秀良好一般)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特点: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