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届高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word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3247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届高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6届高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6届高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6届高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6届高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16届高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届高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word版.docx

《16届高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届高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word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6届高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word版.docx

16届高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word版

2016届高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word版)

      2016届高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填在对应答题卡上  1、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古代的“及笄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

  A、15岁、20岁、30岁、40岁  B、女子15岁、男子20岁、50岁、60岁C、女子15岁、男子20岁、30岁、40岁D、13岁、20岁、30岁、50岁  2、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

  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  3、“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

可以理解为:

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为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

山北当然照不到,为阴;水的北岸正对着太阳,为阳。

反之亦然。

所以,水南为阴,水北为阳。

例如:

“江阴”、“汉阳”、“衡阳”、“华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B、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C、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D、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  4、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

“前四史”是指:

  A、《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B、《国语》、《左传》、《战国策》、《史记》C、《左传》、《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D、《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  5、《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

“四库”是指:

  A、仁、义、礼、智  B、经、史、子、集C、诗、书、礼、易  D、礼、乐、书、数  6、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提出,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其中“四书”是指:

  A、《诗经》、《尚书》、《周易》和《春秋》B、《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C、《国语》、《左传》、《礼记》和《春秋》D、《诗经》、《尚书》、《礼记》和《周易》  7、五岳,是五大名的总称。

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

其中“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分别指的是:

  A、恒山、嵩山、泰山、华山、衡山B、华山、衡山、恒山、嵩山、泰山C、衡山、恒山、嵩山、泰山、华山D、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8、我国古代史书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历史散文,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

史书编排体例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记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记载历史;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下面对《史记》、《左传》、《战国策》、《汉书》编排体例判断正确的是:

  A、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B、通史、国别体、编年体、通史C、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断代史D、通史、编年体、国别体、通史  9、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下面关于“月相纪日法”用法分析正确的是:

  ①《五人墓碑记》:

“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阴历三月十五日。

  ②《庄子·逍遥游》:

“朝菌不知晦朔”。

“晦朔”,晦:

阴历每月初的一天;朔:

阴历月末的一天。

  ③《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阴历七月十六日。

④“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

”“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

⑤“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这个月初五。

⑥“正月晦日巷死。

”“晦日”,正月末的一天。

  ⑦“宋嘉定宁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这个月初四。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⑦  D、③⑤⑦  1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有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下面对《诗经》“六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颂”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共105篇。

  B、“风”是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诗经》中的精华,共305篇。

C、“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先用其它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

D、“赋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11、中国“四大,是指在中国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最为宽广、影响最大的四个神话传说。

它们是:

  A、“大禹传说”、“愚公移山传说”、“鲁班传说”、  B、、“梁山伯与祝英台”、、“大禹传说”  C、“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D、“梁山伯与祝英台”、、“大禹传说”、“鲁班传说”  12、下面关于“桃李”、“巾帼”、“须眉”、“伉俪”、“布衣”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男子、夫妻、百姓、学生、妇女  B、妇女、男子、夫妻、百姓、学生C、夫妻、百姓、学生、妇女、男子  D、学生、妇女、男子、夫妻、百姓  13、古代散文中很多地理名称与现代地理名称含义不同,对下面句子的古代地理名称理解正确的是:

  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山东”是指“泰山以东”。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南、河北”是指“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C、“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关中”是指“潼关以西”地区。

D、“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山西”是指“泰山以西”。

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  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

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

在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

  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

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日“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15、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正确的一项是:

  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放:

暂代,代理。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擢:

放逐,贬谪。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就:

就职,上任。

D、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假:

晋升,升任。

16、下列文化知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五音,指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加上变徵、变宫为“七声”。

  B、西周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君,如“晋侯、秦伯”。

  C、战国“四公子”,指“齐有孟尝君,赵有武安君,楚有春申君,魏有信陵君”,即田文、赵胜、黄歇、魏无忌。

  D、中国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徽州。

后“九州”成为中国的代称。

  17、如果要从《史记》中查阅有关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陈胜的相关历史资料,应查阅该书中的    A、本纪B、列传  C、世家  D、书18、《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是参加了  A、院试  B、会试  C、乡试  D、殿试  19、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

    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  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  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  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  20、我国古代人们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又把每更分为五点。

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

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

那古时候“五更三点”、“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时间是:

  A、早晨6时12分、凌晨2时36分B、早晨5时又12分钟、1时又36分钟C、早晨6时12分、1时又36分钟D、早晨5时又12分钟、凌晨2时36分21、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

三省是: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是: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

  A、尚书省、兵部  B、门下省、吏部C、中书省、刑部  D、尚书省、工部  22、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东”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东朝西”。

传统课文《鸿门宴》涉及宴席座次的描述: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文中座次描述反映地位尊卑高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A、项羽、项伯、刘邦、、  B、、、项羽、刘邦、  C、项羽、、、刘邦、  D、、项羽、、刘邦、2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古地区名。

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白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

  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

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

  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

仁、义、礼、智、信。

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

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

也有“众多”的意思。

  24、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

下面成语与人物搭配理解正确的是:

  A、投笔从戎〔祖逖〕韦编三绝〔苏秦〕  B、鞠躬尽瘁〔诸葛亮〕闻鸡起舞〔班超〕  C、高山流水〔俞伯牙〕胯下之辱〔韩信〕  D、悬梁刺股〔孔子〕洛阳纸贵〔左思〕  25、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后来伯仲之弟统称“叔父”。

古代称为“伯夷”、“”、“”、“”的四人,正确的排行顺序是:

  A、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B、老大、老二、老三、最小  C、老二、老三、老四、老大  D、老三、老四、老大、老二  26、下面关于“桑梓”、“社稷”、“烽烟”、“桑麻”、“汗青”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战争、农事、史册、家乡、国家  B、国家、战争、农事、史册、家乡  C、家乡、国家、战争、农事、史册  D、史册、家乡、国家、战争、农事  27、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其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

  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B、立春、立夏、立秋、立冬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  D、白露、寒露、小雪、大雪28、下列诗句描写的古代名人理解正确的是: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

  A、诸葛亮、屈原、文天祥、李白  B、李白、诸葛亮、屈原、文天祥  C、文天祥、李白、诸葛亮、屈原  D、屈原、文天祥、李白、诸葛亮  29、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爪牙:

帮凶、走狗。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西河:

河的西面。

  C、流血漂橹——橹:

盾牌。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

初等教育学校。

  30、中国封建社会有三大选官制度,分为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下列材料中体现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①《后汉书·张衡传》: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  ②《集》有司马懿除九品、州置议:

“案九品之状,诸中正即未能料究人才,以为可除九制,州置大中正”。

  ③《旧唐书·房玄龄》载:

“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

?

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  A、①察举制  ②科举制  ③九品中正制  B、①九品中正制②察举制  ③科举制  C、①察举制  ②九品中正制③科举制  D、①科举制  ②九品中正制③察举制3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府”在文学史上有三个概念:

原指朝廷所设的音乐机构,后来把这个机构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后世则又把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称为“乐府”,把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称为“乐府”。

宋、元、明时期的词、散曲和戏剧,因合音乐,有时也被称为“乐府”。

  B、古体诗有两种含义:

一指诗体名,也称古诗。

古风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相对应;二是对于古代诗歌的泛称,以区别于现代诗歌。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

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D、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

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3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33、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即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

下列以“年号干支兼用法”为纪年方法的是:

  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②“庆历四年春”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④“天启壬戌秋日”⑤“淳熙丙申至日”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④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