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3347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docx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1

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

150分钟 分值: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精神,诗人应秉持何种诗心?

孙晓娅

诗歌精神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与创作主体的品性、修养密切相关。

“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古人尊重诗歌,并强调诗艺的极致一定要以创作主体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崇高的道德追求、美好的品行为基石。

一部古代诗歌史,不仅是诗歌艺术发展史,还是诗人精神铸造史。

一方面,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与精神感召力在诗歌中得到充分释放、展现;另一方面,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与诗歌境界又可以激荡出动人的诗情,滋养诗歌乃至人类的文化品格。

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精神,首先是培育和充实诗人的主体精神,使之不回避时代气象和日常生活,自觉于人类精神向度的深入挖掘,自觉于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追求,自觉于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超越。

诗歌精神也是一种民族精神。

几千年来,杰出的诗人立志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熔铸,从问道自由到深入现实两个维度唤醒读者的内在生命感悟,彰显刚正不阿的独立意志、理性批判的现实关怀和为国利民的肝胆赤诚,这些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随着社会的变迁,群体的社会意识日渐转向个体的生命意识,诗歌角色发生变化,民族精神的建构在历史化过程中流变延展。

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高扬富有时代感、主体性的民族精神,应该是努力的方向。

对诗歌创作而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现实关怀,不该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

诗歌精神还是世界视野和人类情怀的一种体现。

民胞物与[注]是中华民族究天人之际、追求天人和谐的思想核心。

中华民族把人类的文化创造归结为对天地法象的观照,把在这种观照下生成的精神形态和物质形态称为文化,将文化的诗意抒发称为诗。

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民族的天人和谐观念已经演化为世界性的天人和谐,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共同取向。

作为跨语际、跨文化交流最便捷直通的桥梁,诗歌类似于上古先民崇拜的一种沟通天地人神的圣树“建木”,贴近世界存在的本相,接近人类心性的原初状态。

这些年的文化交流现实表明,汉语诗歌愈来愈能融入东西方文化沟通、文明交汇的语境之中。

立足世界诗歌版图,以开放的视野和魄力,审视并吸纳世界诗歌的精粹,传播和发扬当代汉语诗歌经验,这是推进诗歌精神建设的努力方向。

以前,我们常说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丧失了活力,就诗歌而言,其实真正丧失的是我们的创造力与求索精神。

综观那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诗歌,莫不植根于博大包容的精神境界和人类亘古延绵的母题,莫不凸显纯净的灵魂、坚定的信仰、充沛的生命力、真挚的情感经验和深刻的批判精神,尤其不缺的是人性之美。

对每一位当代诗人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修辞技艺,而是来自自我突破——面对影响的多元与焦虑,如何发出个性的声音,处理好现代性、当下时代和个体生命的关系,如何回应世界诗潮的波涌,在世界艺术的格局中完成对诗歌本体的提升。

[注] 民胞物与:

民为同胞,物为同类。

泛指爱人、一切物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尊重诗歌,强调诗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崇高的道德追求、美好的品德行为是达到诗歌艺术的极致的基础。

B.诗歌精神与诗歌艺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诗歌精神在诗歌中得到释放与展现,而诗歌精神也滋养了诗歌艺术。

C.培育诗人的主体精神,使之关注时代和生活,自觉于价值追求与超越,是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精神的首要任务。

D.时代在发展,但诗歌精神不能因此而丢弃,诗歌创作中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现实关怀必须保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歌精神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它具有主体特点与民族特色,与诗人的品性、修养及民族文化精神密切相关。

B.优秀诗歌作品的重要价值在于传承民族精神,唤醒读者的生命感悟,彰显独立意志、现实关怀和为国利民的情怀。

C.当代汉语诗歌应立足世界诗歌版图,审视并吸纳世界诗歌的精粹,重拾创造力与求索精神,重建当代诗歌精神。

D.伟大的诗歌作品全都具备博大包容的精神境界、纯净的灵魂、坚定的信仰、充沛的生命力、真挚的情感经验,并放射人性美的光芒。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代在变迁,意识在变化,承担民族精神传承重要角色的诗歌创作,应以高扬富有时代感和主体性的民族精神为努力方向。

B.中华民族把对天地法象的观照下生成的精神形态和物质形态称为文化,其核心是天人和谐,诗歌即是对这种文化的诗意抒发。

C.诗歌由于贴近世界存在的本相,接近人类心性的原初状态,因此,相比其他文学体裁,诗歌在跨语际、跨文化交流方面是最便捷直通的。

D.当代诗人面对的最大挑战不是修辞技艺的长进而是自我突破,即如何发出个性的声音,回应世界诗潮,完成对诗歌本体的提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荆轲之死

夏一刀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

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

“三十年。

“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

”赵团长不停地摇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

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

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这个由我负责,十天以后我们重新再排。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

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

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

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

”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

“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

不是流行穿越吗?

流行搞笑吗?

你那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

谁信?

谁看?

没人看,哪来钱?

没钱哪来房?

哪来车?

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

”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

“要演你演!

”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

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

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

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

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

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

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

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

怎么还刺?

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

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

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

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始终拔不出剑的样子。

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

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

罢罢罢!

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

”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

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

奖金呀!

赵团长捶胸顿足。

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

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

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的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文雅清丽,富有情趣。

如“啧啧啧”“摇摇晃晃”通俗简明,“巧笑倩兮”“美目流转”文采斐然,这些语言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内涵。

B.小说中人物名字的命制耐人寻味。

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读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应。

C.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老戏要融入时代元素,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濒临倒闭的现状,这说明他是很有创新精神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D.小说结尾说“荆轲已死”,既照应了题目,也呼应了开头,使小说结构完整。

同时,“荆轲已死”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无路可走的问题,引人深思。

5.小说在刻画金科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6.小说中金科在舞台上突然按照老剧本演新版《荆轲刺秦》,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

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

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

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

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

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

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

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

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

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

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

他说:

“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

”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

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

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荑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孕思。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

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

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

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

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

梁实秋晚年回忆说:

“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

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

徐志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

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

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

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

不论是人们要弃置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

(摘编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等)

相关链接

1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

(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

②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

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

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

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

(谢冕《云游》)

7.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申如先生具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与文化人,与他的教育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B.徐志摩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泛,在多个领域均有建树。

C.徐志摩对社会主义学说抱有同情,他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微克”等都是很有力的证据。

D.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但就文学创作的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

8.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徐志摩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立志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

B.在康桥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桥唤醒的,这一时期是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C.徐志摩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获得同时代名家的高度评价。

D.胡适和徐志摩,一为新月社的领袖,一为新月社的灵魂,对于新月社而言,两人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同等重要。

E.徐志摩的思想性格复杂多变,对这样一位文化名人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全面评价。

9.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及壮,试为吏,为泗上亭长,廷中吏无所不侮。

好酒及色。

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

岁竟,此二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徭成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

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

“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

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萧何曰: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高祖竟酒,后。

吕公曰: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

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吕公曰:

“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卒与刘季。

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与俱攻秦军,战不利。

还至栗,遇刚武侯,夺其军,可四千余人,并之。

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并攻昌邑,昌邑未拔。

西过高阳。

郦食其为监门,曰:

“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乃求见说沛公。

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

郦生不拜,长揖,曰:

“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

延上坐。

食其说沛公袭陈留得秦积粟乃以郦食其为广野君郦商为将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开封未拔。

西与秦将杨熊战白马,又战曲遇东,大破之。

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南攻颍阳,屠之。

因张良遂略韩地

辕。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食其说沛公/袭陈留得秦积粟/乃以郦食其为广野君/郦商为将/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开封未拔

B.食其说沛公袭/陈留得秦积粟/乃以郦食其为广野君/郦商为将/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开封未拔

C.食其说沛公袭陈留/得秦积粟/乃以郦食其为广野君/郦商为将/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开封未拔

D.食其说沛公袭陈留/得秦积粟/乃以郦食其为/广野君郦商为将/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开封未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里,先秦时的一种居民组织,以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里的长官称里长、里正和里尹。

B.亭长,秦官名,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

亭长属于县一级的行政建制的长官,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县长。

C.箕帚妾,持箕帚的奴婢。

古时妻妾往往亲自持箕执帚洒扫居室,因此“箕帚妾”常被借作妻妾之谦称。

D.踞床,伸开腿坐在床上,是对人非常不礼貌的姿势。

长揖,古时的一种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写到高祖刘邦是母亲刘媪梦中与神相遇交合而生,他酒醉后身上常有龙出现,这些为封建帝王的生平营造了神秘色彩,但并没有科学的依据。

B.刘邦常常向王媪、武负赊酒喝,喝醉了躺倒就睡,每次都要喝几倍于常人的酒。

到了年底,刘邦赖账不还,王媪、武负两家不得不放弃讨债。

C.刘邦在咸阳服役时,有幸看到秦始皇出巡,他感叹“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说明了刘邦有远大的志向。

D.刘邦对郦食其态度前倨后恭,后来虚心采纳了郦食其诛秦的策略,并能重用他,虽首战不利,最终还是大败了秦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译文:

 

 

 

(2)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高祖竟酒,后。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秋夜二首(其一)

孔文仲①

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

雨声冲梦断,霜气袭衣单。

利剑摧锋锷,苍鹯缩羽翰②。

平生冲斗气,变作泪汍澜③。

[注] ①孔文仲生性狷直,为官廉洁,但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因而被罢官。

此诗写于被罢官后。

②苍鹯(zhàn):

一种猛禽。

羽翰:

翅膀。

③汍澜:

流泪的样子。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句诘问夜晚为何如此漫长,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强烈表达出内心之愁绪。

B.首联以季节、时间和居所的环境来作衬托,突出了诗人清贫的生活状况以及孤寂的心绪。

C.“雨声冲梦断”承“孤枕夜何永”而来,极写诗人难眠辗转反侧之苦;“霜气袭衣单”承“破窗秋已寒”而来,极写寒气逼人之甚。

可见清廉为官的诗人被罢官后的痛楚。

D.尾联写出诗人平生气冲斗牛,志存高远,想不到却遭遇此种黯然神伤的落寞结果。

此联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E.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颔联借秋夜冷雨打断睡意,抒发诗人衣单难以御寒的苦楚,又如尾联借泪水抒写了诗人内心的失望与痛苦。

15.请分析作者在颈联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荆轲刺秦王》的“易水送别”一幕中,众宾客听到荆轲高吟后的反应是“          ,          ”。

(2)《鸿门宴》中有两个句子,意思是要注意大的行为不计较细枝末节。

这两个句子是:

        ,        。

(3)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以“        ”一句,绘就万物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着的秋景图,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面对弘扬正气、扬善除恶这一永恒的主题,身为基层民警的楸立对现实生活的敏感度使得他在做事时左右逢源、张弛有序。

B.日前,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殊在央视《中华诗词大会》节目中首当其冲,在2月7日晚的总决赛中一举夺冠。

C.面对市面上鱼龙混杂、功能各不相同的电子锁,即便是科技达人们也变得稀里糊涂——到底哪种电子锁才更加安全呢?

D.依靠反腐高压态势,才能形成对贪污腐败的震慑作用,一旦力度稍减弱,便可能出现反弹,前期反腐成果也将功亏一篑。

E.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身体力行,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相信以后也会按照家训和家风去为人处世。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某慈善超市每年发放给困难群众与下岗职工的物资总值近100万元,其中10万元来自彩票公益金,87.5%来自企业和社会团体捐赠,个人捐赠仅占2.5%。

B.在新线开通时,广州地铁还将同步启动免费WiFi全线试用,届时“手机族”在地铁车厢内即可畅享免费上网。

C.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发生今年入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北京等20余座城市将同步启动红色预警。

D.作为此次“全球外交官中国文化之夜”盛典的承办方,中国瓷房子博物馆希冀借此弘扬中华民族的瓷文化,让世界人民感受中国瓷器的魅力。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大量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飘散在日子的深处。

__①__他们与我们的距离那么近,__②__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

是__③__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经在历史的烟尘里隐退__④__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

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__⑤__太匆忙了点。

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

__⑥__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A

实际上

可是

由于

/

难免

才能

B

/

然而

因为

未免

于是

C

尽管

可是

因为

于是

/

最后

D

虽然

但是

/

不免

终于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5分)

很多人认为我们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