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3356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

《《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沙漠中的绿洲》 之一.docx

《沙漠中的绿洲》之一

《沙漠中的绿洲》之一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沙漠的图片。

    哪些同学了解“沙漠”?

谁能说说“沙漠”的特点?

   2.板书课题:

7、沙漠中的绿洲

    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既然沙漠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为什么会有绿洲呢?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讨论:

听读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2.自读课文。

   

(1)幻灯出示自读要求。

    ①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注意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

    ②自由练读从课文中画出的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③注意读顺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可标上着重号。

    ④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指读小黑板上的生字。

     提醒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霎(sh?

?

)罗(lu?

?

)劣(li?

?

)适(sh?

?

)侍(sh?

?

)良(li?

?

ng)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抽读词语卡片。

     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恶劣 侍弄 适宜 培植 纵横交错 不毛之地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要求不错字、不加字、不减字、不破词破句。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下列句子重点指导:

     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地上没有—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④检查自然段段意,了解情况。

     指名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指导写字

    “夸、劣、宜”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要写得太长。

    “价、漂、侍”是左右结构的字,不要写得太宽。

    “良”要居中写。

  四、作业

   1.描红。

在习字册中描红、仿影。

   2.抄写词语。

(文后练习3)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给带愕淖盅≡裾返亩烈簟?

br>霎(s?

?

sh?

?

)时恶劣(l?

?

li?

?

)良(li?

?

ngni?

?

ng)好侍(sh?

?

s?

?

)弄适(s?

?

sh?

?

)宜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l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内容。

     指名说说读了这一段后,自己头脑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

     (抓住“到处、白茫茫”想象沙漠的广阔无垠和荒凉,抓住“星罗棋布”想象大沙漠中绿洲遍布的情景)

    (3)练习说话。

     引导用“星罗棋步”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

      (“到处、白茫茫、星罗棋布、绿洲、城市”等词要重读)

      指名试读,全班齐读。

   2.细读第2~6自然段。

    

(1)细读第2自然段。

     过渡:

在这茫茫无边的沙漠中,布满厂象征生命的绿洲。

这些绿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让我们跟随作者到其中的一个绿洲去看看。

     ①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②理解课文内容。

      这一段有几句话?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情景吗?

从哪儿看出人们很爱惜花草树木?

     ③指导朗读。

(第二句要读出赞美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佩服的语气)

    

(2)细读第3自然段。

     过渡:

通过第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片片绿洲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

而这迷人的绿洲却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同学们不禁要问,这沙漠中的绿洲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①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做记号,用“——”画出写环境恶劣的句子,用“~~~~”画出写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句子。

     ②理解同句。

     a、指名说说当地的环境怎样恶劣。

(相机理解:

不毛之地)

     b、指名说说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建设绿洲的。

(相机板:

朽“买来、挖去、填土、埋下”等词,同时理解“恶劣、适宜、纵横交错”等词语)

     c、指名说说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这样做。

(板书:

有了……才……)引导用“有了……才……”练习说话。

     ③指导朗读。

    (3)细读第4—6自然段。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

读后说说自己感觉到了什么。

     ②默读课文。

在能表现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的词句下画上圆圈。

     ③练习感情朗读。

(边读边感悟:

通过“雨雾洒下来、淋得干干净净、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等词语的朗读,体会阿联酋人民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

    3.细读第7自然段。

     齐读课文,说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渎课文。

   2.比一比,再组词。

    浇(  ) 漂(  ) 侍(  ) 宜(  )

    烧(  ) 飘(  ) 待(  ) 宣(  )

   3.照样子,写词语。

    白茫茫 (    ) (    ) (    )

    千干净净 (    ) (    ) (    )

   4.写出近义词。

    培植(  )  适宜(  )  美丽(  )  侍弄(  )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知目标: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

自学能力的训练及概括分段能力的提高训练。

  情感目标:

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难点:

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一、名言听说

    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

   1、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

     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

     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二、名画导入

    师:

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说明你们有很好的输入与精彩的输出。

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

(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

    讨论:

“励志”是什么意思呢?

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

“励志”的意思是:

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学习质疑

   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么?

怎么?

结果?

(板书出三大问题)

  三、名篇初读

    师: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

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2、边读边做记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

哪几个自然段写怎么励志学画?

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3、讨论上述思考题,划分段落,师板书。

    第一段为什么?

(第1——3自然段)

    第二段怎么?

(第4——6自然段)

    第三段结果(第7——8自然段)

  四、交流活动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

   2、交流词语的理解。

   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五、学习生字

   1、学生交流会与较难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2、描红

   3、当堂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

  六、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并利用网络课搜寻一些徐悲鸿的资料。

               第二课时

  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

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一、复习反馈

   1、默写本课词语

   2、交流网络课上搜集的资料。

  二、问题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

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

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

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三、情景再现

   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

  四、品味感悟

   1、过渡:

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

(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

(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

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

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2、重点体会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3、学习构段

    师:

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

(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

    师:

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4、以读代讲

    学习第七自然段

  五、回归中心

   1、读后理解“震惊”

   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

   3、朗读活动,谈体会。

  六,积累内化

    练习复述

6《徐悲鸿励志学画》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左中右结构——四年级下册第二课

  

  作者/王超

  

  【教材解读】

  

  本课是《写字》(《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人教版新课标》)第八册第二课《左中右结构

(一)》的内容。

教材列举了长短、宽窄不同的“衍、澈、辩、倒、游、谢”6个左中右结构形式汉字,要求学生识读范字掌握其特点和写法。

把“例、滩、彻、树、嘲”5字补写完整,书写“道谢、例外、关键、沙滩、旅游、健康”6个词语,挑选自己喜欢的字练习,本课共计练习51个汉字,多种练习,从模仿到自主练习,达到熟练程度。

  

  左中右结构是在左右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延续,因此,首先让学生明确了解左右结构的特点并能熟练地书写。

由此,学习左中右结构的字就不显得很难了。

要注意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要很直接地让学生看结构很复杂的字体,其实再复杂的字体,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便会豁然开朗,所以教师一定要起到引导、指路的作用。

  

  本课利用电脑操作让学生了解,左中右结构的三部分并不都是一样的,而是有变化的,书写是有规律可循的,让学生仔细观察,抓住左、中、右三部分宽窄、高低的变化特点,得出左中右结构字的基本类型,掌握书写方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读帖,观察、比较、分析左中右结构汉字“结构随行,写得紧凑”的规律,激发学生自探规律的学习兴趣。

  

  2.感受左中右结构汉字在一个方块内三部分组合宽窄高低、参差变化、相互让就的动态美。

  

  3.学会“看一想一临一比一改”五步临写法。

从模仿练习到自主练习,达到熟练书写的程度。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1.拍照游戏:

体会单人照、双人照、三人照时同学形体变换的必要性。

  

  2.揭题:

从拍照中引申出左中右结构字的安排也要注重各部分的穿插和避让。

  

  (设计理念:

从拍照片和左中右结构字之间寻找共同规律,初步了解各部分之间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揭示造字的原理)

  

  二、识读范字,掌握特点

  

  分组出示范字“倒、衍、辩”和“谢、澈、游”。

  

  1.观察、比较、分析它们共性的特点。

说说“倒、衍、辩”左中右三个部分宽窄、长短的变化。

(板书:

宽窄、长短)

  

  2.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师:

这里有三座不同套型的房子,你看看汉字宝宝的体形,它该进哪座屋子?

(中部较宽、短)用图形课件演示三部分宽窄、长短不同。

  

  倒衍辩

  

  3.为什么有宽窄变化?

  

  “倒、衍、辩”左中右三部分中中间部分较宽、短(课件演示中间部分特点),独体字“至”书写时也较宽,三点水、言字旁作为偏旁书写时也写得较短,结字随形,因此在左中右结构书写时中部仍然较宽。

(板书结字随形)

  

  4.出示范字“谢、澈、游”。

师:

仔细看看它们的体形,能进刚才那幢房子吗,为什么?

(中间部分较窄、长)

  

  谢澈游

  

  “谢、澈、游”中言字旁、三点水书写时仍然遵循结字随形的原则,在左中右结构汉字书写时写得较短,中间部分“身、育、方”分别写得较长,书写汉字有规律可循。

  

  5.总结规律,出示儿歌:

  

  左中右,别碰撞,宽窄高低要细想

  

  避让穿插形体美,和睦团结好风尚一

  

  左中右三个部分要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中´司的部分要写得正一点,左中右三个部分高低、长短要恰当,碰撞在一起不好,应该像小朋友一样,要讲文明,讲礼貌,互相谦让,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变化。

  

  (设计理念:

初步感知左中右三个部分之间的参差变化,举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领悟字理如同做人之道。

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和比较,学会发现问题,编写朗朗上口的书写儿歌,指导书写)

  

  三、临写范字,指导方法

  

  1.明确书写要领,师范写“倒、辩”。

  

  “倒”:

中部较宽短,右部较窄长。

  

  “辩”:

中部窄短,右部宽长。

  

  2.指导自主临摹“五步练字法”。

  

  

(1)看。

仔细观察范字的笔画、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想。

想一想范字结构的主要特点,左中右三部分的大小、高低关系。

  

  (3)写。

在田字格里临写一个。

  

  (4)比。

与范字作比较,找出缺点。

  

  (5)改。

再次临写,改进缺点。

  

  3.学生尝试练习“倒、辩”,备写三个。

  

  4.教师异步指导,并随机抽取典型作业。

  

  5.指导书写“衍”。

  

  

(1)出示小篆“衍”,理解字义。

会意字,本义:

河:

水流入街道来了。

现指是多余的。

  

  

(2)设立病字医院。

以“衍”字为例,讲解分析:

  

  各部分要减肥,长短适宜。

  

  各部分要穿插,相互避让。

  

  各部分要紧凑,高低适当。

  

  6.师范写,明确书写要领。

  

  “衍”:

中部较窄,中部较长、偏下。

  

  7.学生练写“衍”三个,同桌互评。

选出最漂亮的一个圈起来。

  

  四、明确要领,自主临摹

  

  1.指导学生同桌合作摆放“谢”,要求:

左中右结构三部分和谐,田字格中位置正确。

  

  2.指名上台摆放。

  

  3.引导总结:

“谢”:

左部较窄,右部宽长。

师范写。

  

  4.回忆五步临写法,学生尝试练习“谢、澈、游”,各写三个。

  

  5.教师巡视,个别辅导,提醒正确的坐姿,并随机抽取典型作业,讲解、示范。

  

  (设计理念:

通过小组合作动一动、摆一摆、比一比,概括写字结构规律,引导学生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让学生明白书写汉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五、自主练习,拓展运用

  

  1.补笔练习。

  

  (l)示范。

补写“例”。

  

  

(2)学生练习:

“滩、彻、树、嘲”等字,先补笔画,再完整练习。

  

  (3)反馈,重在补笔效果。

  

  2.书写词语。

  

  (沙滩)运动,有益(健康)。

  

  (旅游)时迷路了,遇到好人帮助,连声(道谢)。

  

  成绩好的同学(关键)是上课专心听讲,无不(例外)的。

  

  3.把你喜欢的字挑几个再练一练。

  

  (设计理念:

从扶到放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拓展中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五、作业反馈,评价小结

  

  1.四人小组推荐一位同学的优秀作业,参加“小书法家”的评选。

  

  2.学生欣赏“小书法家”的作业,教师适当点评示范。

  

  3.为班级“小书法家…‘小评论家”颁发“书签奖”,统计全班合格率。

  

  4.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左中右结构字的书写特点,今后,在书写时碰到这一类字一定要先分析每个偏旁部首的特征,给每个部分都排好合适的位置,处理好大小比例的关系,那么你的字就一定会写得更加亮丽。

让我们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共创和美世界。

  

  (设计理念:

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对字的鉴赏审美能力,通过互评改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过程,增强自信)

  

  【教学反思】

  

  一、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和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左中右结构的字较为复杂。

不可能面面俱到去分析,这节课教师教给学生的方法是抓左中右三部分宽窄、长短主要特征。

在揭示字形的表象、列出书写知识的要领时,教师不是包办代替把现成的结论“喂给学生”,而是设疑提问,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尝试答问,分组出示“倒、衍、辩”和“谢、澈、游”,学生不难发现言字旁、三点水无论在左中右的左边或中间都写得较窄、短,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左中右三个部分高低、长短要恰当”,

[1] [2] 下一页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说明

(人教版第八册13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3、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

  2、联系上下文,从“陈赓明白了什么”理解小红军的高贵品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题入手,指导学法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两个字(“倔强”)怎么读?

“倔强”什么意思?

题目的意思是——

  2、从课文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篇写人的课文,我们要怎样学习?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一定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哪几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

其他同学要边听边想,字音读准了没有。

(要指导读准第三声“忍”“吻”)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

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

  3、交流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抓住“对话”,体会思想

(一)解读文本

  1、课文对小红军的描写,哪方面给你的印象最深?

是动作、语言、还是神态?

  2、本课有个特点,就是在小红军与陈庚的对话中表现小红军的思想感情。

课前已经要求大家画出对话部分。

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对话部分,想一想,课文写了几次对话?

从每次对话中你听到什么?

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画出有关语句,在旁边简单写出你的感受,再与同桌交流。

  3、小红军和陈庚的三次对话,你听到什么?

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比较具体指导理解第一次对话,第二、三次对话主要是自学)

  答题要点

              听到     看到    想到

     第一次:

体力强   赛跑    拒绝让马

     第二次:

等同伴   坚决    拒绝同行

     第三次:

粮食多   拍拍    拒绝让粮

  4、小红军为什么不骑陈庚的马?

为什么拒绝与他同行?

为什么拒绝他让出的青稞面?

小红军到底想的是什么?

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红军,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虽然……还是(不能)……因为……”的句式表达。

  5、想象要有依据,小红军筋疲力尽,小红军饿得发昏,你是从课文找到依据的吗?

说说看。

  6、已经累的走不动了,要是能骑会儿马,那该有多好;已经好几天是孤单一人了,要是有个伴那该有多好;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要是能吃上一口,那该有多好。

可是,小红军在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拒绝了帮助,这又是为什么?

他是个怎样的人?

(二)练习朗读

  1、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请看要求:

  先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用命令的口吻说”“倔强地说”“无可奈何”“轻轻地拍了拍”等词语的意思,读出相应得语气,再由同桌分角色朗读。

  2、哪位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哪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要读出相应的语气。

  要指导评读,是不是读出了相应的语气。

  评读时,相机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

(投影:

  1、“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马走吧。

  2、“你要同我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3、“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

 “你快骑上马走吧”“那就比一比吧”“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都表示强烈感情,可是句末用的却不是感叹号,而是句号。

朗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好,还是不上扬好?

大家读一读,体会体会。

四、读懂“感动”,明白“倔强”

  1、小红军瞒过了陈庚,陈庚骑上马走了,课文的后半部分,谁来读一读?

  2、陈庚回头找到小红军,他看到了什么?

明白了什么?

想一想,用上“陈庚全明白了:

小红军说自己……其实……,说自己……其实……,小红军这也拒绝,那也拒绝,是……”等提示语说一说。

  3、小结。

课文的后半部分,表面上是在写陈庚,其实还是在写小红军。

陈庚受的感动有多深,小红军的精神感人就有多深。

五、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13、倔强的小红军(读通读顺,体会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