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345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坐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静坐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静坐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静坐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静坐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静坐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静坐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静坐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静坐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静坐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静坐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静坐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静坐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静坐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静坐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静坐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静坐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静坐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静坐法.docx

《静坐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坐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静坐法.docx

静坐法

氣功原理與方法

作者:

中央大學化工系林孝宗教授序

描述練自發功的經歷。

整個練功的過程,似乎是一種內在的本能在發揮作用。

最重要的發現,在於找出丹田、經脈、穴道和內氣所構成的內氣系統之完整架構。

人體的內層結構,是一種電磁振盪網路,對於生命體的維持與發展有重大作用,也是氣功、中醫針灸和特異功能的內在基礎。

練功時的氣功態,就是電磁振盪網路在共振頻率運作的特殊狀態。

此時,電場、磁場最強,驅動力最大,內氣在經脈中的運行量劇增,形成活躍的氣路,因而帶動身體做出動作,就好比放大的電流訊號指揮機械設備運轉。

每一個招式動作都有其相應的內在氣路。

隨著內氣系統不斷地發展,內氣所走的氣路越複雜、越高級,練功當中自然會使出易筋經、太極拳等成千上萬種功法。

任何氣功祕笈的幾千萬種功法招式,其氣路圖早已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內氣系統及其指標中樞之內。

第一篇氣功原理

第一章氣功的一般概念自發功:

只要閉上眼睛,身心保持鬆、靜、自然,大多數人在幾分鐘之內,就會進入氣功態,身體會自動自發地做出各種招式和動作。

初期:

動作緩和、有規律。

有些人呈現激烈的大動。

如果有疾病,會做出拍打、按摩、扭動等治病動作。

中期:

自動使出各種動功的整套功法,如龍游功、外丹功、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太極拳等等。

自動結各種手印。

做出各種瑜珈姿勢。

後期:

動作越來越小、緩慢。

經常凝然不動,呈現站樁、靜坐、靜臥的靜功型態。

練功的效果:

精神愉快、活力充沛、抗病力增強、晚上容易入睡、少做夢。

氣功是人類天生的本能,主要的作用在於:

調整身心、修補身心、治療疾病。

各門各派的氣功練到最高層次時,幾乎都是以修心為重點,都以靜坐的方式進入高度靜、定的狀態。

練功的結果:

將整個內氣循環系統發展到最佳的運作狀態。

第二章練氣功的好處強身

治病

改善睡眠品質

美容

提高學習能力、開發智慧

提高工作效率

恢復體力

修心養性

第三章氣功的內在基礎

內氣:

在人體經脈之中運行不已。

帶有維持生命運作所需的能量和信息,以引導各生理系統正常運作。

很可能是循著體內經脈路線傳導的低頻交流電。

外氣:

載有能量和各種信息。

太陽是最大、最好的外氣來源。

月亮、大樹也都是很好的氣源。

很可能是一種特殊的電磁波。

內氣與外氣可以在體表的穴位上互相轉化。

丹球:

驅動內氣在經脈中運行。

可能由一層又一層的同心軌道層所構成。

可能是一種電場、磁場交互變化的特殊能量場,以電磁力驅動內氣(人體電流)在經脈(體內低電阻路線)中運行。

可類比為電磁振盪器。

丹田:

可類比為幾組電磁振盪器的聯結網路。

腹丹田:

由4個丹球所組成。

上、中、下、後丹球。

胸丹田:

由5個丹球所組成。

上層左右、中層左右、下方丹球。

頸丹田:

由2個丹球所組成。

頭丹田:

由25個丹球所組成。

分成上、中、下三層。

位於頭顱中央的中心丹球能量最高,即道家所說的上丹田或泥丸宮。

經脈:

內氣在人體內循行的路線,分佈於全身。

可分為線型、環路型、螺旋型等三種基本類型。

可類比為低電阻的導電路線。

穴道:

經脈路線上的特殊點,大都位於經脈淺出體表之處。

內氣和外氣之間的交流站。

經脈路線上的強波器,將衰減的電流訊號放大。

穴位:

穴道由經脈上的點往外延伸到體表,顯露在皮膚表面的部份。

在穴位上內氣與外氣可以互相轉化。

發射及接收外氣能力最強的是丹田的門戶穴位及線型脈的末端穴位。

可類比為碟型天線。

第四章氣功態進入了氣功態,才真正算是在練氣功。

練動功做出各種招式動作,無非是希望導引出氣功態;靜坐者講究調形、調息、調心,也是想藉此進入氣功態。

生理層面:

手掌變紅、手指圓潤豐滿、呼吸勻緩、脈搏數減少、體溫昇高或降低、內臟的蠕動大幅度增強、血流量加大。

經絡敏感型的人可感覺到內氣循著經脈路線而行。

意識層面:

感覺鈍化、知覺恍惚。

既有知覺,卻又似睡非睡、似醒非醒。

精神層面:

平靜、輕鬆、怡然。

腦波:

8-10Hz。

手掌穴位發出的次聲波:

9-10Hz。

氣功研究者用以引發氣功態的聲、光、電、磁訊號:

7-10Hz。

內氣系統層面:

丹球及經脈所組成的電磁振盪系統處於共振狀態。

共振頻率約在7-10Hz。

腦波

delta波:

0.5-3Hz。

熟睡、無意識。

theta波:

4-7Hz。

淺睡、睏倦。

alpha波:

8-13Hz。

安靜、輕鬆、愉快、專注。

beta波:

14-29Hz。

清醒、警戒、推理。

gamma波:

>30Hz。

興奮、憤怒、驚恐。

產生腦波的源頭:

尚無定論,可能在視丘或下視丘。

氣功態可細分為激發態(共振態)及沉寂態(入定態)。

共振態:

腦部alpha波振幅增加1.5到5倍。

練功者透過低頻腦波引發丹球的電磁共振。

此時內氣運行量劇增,內氣系統呈現激烈的活躍狀態。

動功是以形體的動作,導引胸、腹丹田的丹球呈現激發態。

入定態:

腦部alpha波振幅相當小,甚至完全消失。

功力非常高的氣功師在高度入定或放空時,可進入此「氣住脈停」的狀態。

只有頭丹田的中心丹球(泥丸宮)不是呈現沉寂狀態,反而最活躍。

此丹球的共振頻率很特別,有10Hz(共振態)和1Hz(入定態)兩種。

練功者丹球的發展是從低能量到高能量逐一發展。

36個丹球充分發展完後才有可能進入定態。

高功者不是直接進入入定態,而是從激發態過渡到入定態。

收功時,也需要從入定態回到激發態,然後才收功。

第五章引發氣功態的方法

閉上眼睛,讓身心處於鬆、靜、自然的狀態,就能夠發出低頻的alpha波

而引發氣功態。

實驗:

手指伸長、手掌拉氣。

動功、靜功、自發功、唸咒引發氣功態的原理,都是相同的。

第六章氣路與氣功的動作

內氣在不同的氣路中運行,會做出各種相應的動作,產生種種作用。

練功的主要功用,就是在發展更綿密、更通暢的體內氣路,

使能量與信息的交流非常順暢。

氣除了在體內的氣路運行之外,也可以走體外的氣路。

意到氣到,氣到力到。

意:

從腦部發出電流訊號。

氣:

體內電磁振盪幅度增強,電流能量及信息量提高。

力:

電訊號引發身體的機械動作。

第七章氣功現象的解析

以內氣系統的架構描述通經脈、開穴道、結丹、開頂、胎息等現象。

說明練功能夠修身養性的道理。

第八章各種類型氣功的優點與缺點

動功、靜功:

若太注重意識層面,將不易放鬆,進入氣功態。

自發功每次練功需要半小時到兩小時。

第九章各種類型氣功的氣路發展

各類氣功殊途同歸。

外功重胸腹丹田,內功重頭部丹田。

練靜功時應完全放任自然,不去講究身體的姿勢、手的擺放、

不要管呼吸、不意守丹田、不刻意的求靜。

任由內氣系統依照生命本有的規律和內定程式,

自然調動內氣做最適當的運行。

練氣功的重點,是讓身體內部的「氣」自動做「功」。

第二篇練功方法

第十章功法的選擇

各人對氣功的需求各有不同。

最好的功法:

適合練功者的個性和資質;配合目前的體質、病況、氣功程度。

當天練自發功所出現的功法。

練自發功可以靠自修。

作者就是這樣練出來的。

只要把握兩個重要的大原則,就不會出偏差:

1.身心要保持鬆、靜、自然。

2.要練到自發收功。

如果在還沒有自發收功之前,就停止練功,一定要好好地做收功的動作。

第十一章練功的時間

一般正常的情況下,大多數人每次練功的時間大約是半小時至兩小時。

只要是比較不會受到別人太大的干擾,能夠讓身心放鬆、安靜下來的時段,

就是適合練功的時間。

清晨練功的效果最好:

1.安靜、空氣清新、來自太陽的氣最強

2.飽睡之後,精神和體力處於一天當中的最佳狀態

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時段來練功,是練功精進的要訣之一。

春夏溫度昇高,內氣的運行比較順暢,容易發功,進展也較快。

同樣的道理,泡在溫泉中練功,效果比較好,氣感也會明顯增強。

月亮也是很大、很好的氣源。

面對著圓月練功,可以大量地採氣,練功的效果特別好。

第十二章練功的場地

室內:

空間寬敞、地板平坦、舖一層軟墊或榻榻米。

光線宜柔和或全暗。

空氣要流通。

室外:

寬敞、平坦。

最好能直接看到晨曦、夕陽或月亮。

周圍若有高大的樹木則更理想。

避免高壓輸電線、大型變壓器、有霧、濕氣重、太冷、下雨的天氣、猛烈的大太陽。

練功時最好朝向自然光,或是面向景觀最好,感覺最舒暢的方向。

第十三章練功應注意的事項

什麼情況下不宜練功:

1.閃電、打雷時

2.生理狀態不穩定時

3.情緒激動時

練功前的準備:

1.選擇合適的練功場地和時段

2.儘量減輕身體的負擔

3.排水心理的負擔和情緒的干擾

4.知會家人

練功中突發狀況的處理:

1.用意念暫時停功

2.做轉圈、揉腹的收功動作

不必理會練功中的特殊感覺。

既不刻意追求,也不加以排斥,任其自來自去。

練功後應注意的事項:

1.確實做好收功:

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內氣系統充分發揮。

幾乎絕大部份的氣功偏差,都是由於練功不足及收功不全所引起。

2.收功後仍需溫養:

不宜馬上沐浴、進食、忌使用冷水洗手洗澡、喝冰水、吃冰冷的食物。

不宜立即進行活動量較大的運動或工作。

第十四章練功與生活

飲食:

營養均衡、少量多樣、多菜少肉、細嚼慢嚥。

睡眠:

練功越進入高級的階段,睡眠的需求越少。

運動:

練氣功和各種運動,有相輔相乘的效果。

第十五章鬆、靜、自然

鬆:

心情放鬆、身體放鬆

靜:

環境的靜

身體的靜

內心的靜

莊子:

收視返聽。

無聽之以耳,聽之以心。

墮身體,黜聰明,離形去智,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佛法: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自然:

入靜順其自然

姿勢自然

呼吸順其自然

動作放任自然

進展順其自然

第十六章調息、調形、調心

調息、調形是多餘,不必要的。

在沒有意識和情緒干擾之下,內氣系統的運作和調整可達最佳狀態。

因此調心是靜坐或練氣功的真正重點,也是能否練到高級境界的關鍵。

調心的層次:

1.放鬆:

讓感覺、思想、意識、情緒逐漸淡了下來。

2.入靜:

排除種種雜念、妄念,讓萬念歸一。

進入平靜、寧定、恬淡、輕安的入靜狀態。

3.入定:

完全放空,進入深度靜定、空明的境界。

練功初期,採用調心的方法,多少有靜心的作用。

然而就長期而言,反而有相反的效果。

因為這些作為,是採用表層的意識來調整意識,

使得意識無法繼續深入往裡層發展,反而防礙高度入靜。

所以最好是順應自然,不要有任何方法、任何作為。

金剛經:

無一法可得。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練功要達到高層次,作法和修佛、修道完全一樣,真正的重點都是在於心性的修養。

如此,心才能夠真正安、真正靜。

第十七章意守

意守的真正內涵,是藉由意識的專注,降低腦波頻率,而引發氣功態。

意守不當反而不好。

意守並不是一成不變,始終守同一個地方。

宜配合練功的進展,階段性地往上調整意守的部位。

意守時並不是一味的死守,宜先守再放。

即剛練功時採取短暫的意守,等靜下來就放開,不再意守而順其自然。

如果希望練功進展較快的話,應該採取自然、無為的策略。

讓內氣系統依照程度一步一步地往上發展。

以意領氣不符合自然的練功原則,也比較可能出偏差,

也不利於入靜和進入較佳的氣功態。

第十八章收功

練功後一定要收功。

基本收功動作:

手掌相疊輕輕按在肚臍附近,轉圓圈揉腹。

練自發功在充分發功後,內氣系統的自我調整告一段落,

自然會做出各種收功的動作。

收功的內在意義:

內氣系統由練功時活躍的氣功態,快速進行調整而回復到穩定的平常態

收功的作用:

1.進行脈氣的調整。

讓練功時所集中調度的氣,經過一番流轉、調節之後,回歸各個丹球和各條經脈。

2.排掉多餘的、品質較差的壞氣。

用兩隻手掌從頭、胸、腹,順著大腿往下摩擦。

腳底直接接觸地面,排氣的效果比較好。

第十九章走火與入魔

走火的現象:

內氣流竄不已、胸悶、氣脹、腹脹、頭脹、頭昏、頭痛、丹田過熱、身體燥熱、

頭或肢體搖擺幾小時不能停。

走火的成因:

練功後內氣仍然累積在局部,沒有分散到全身。

1.意念太強

2.以意領氣

3.練功不充分

4.收功不完全

5.練功太多太雜

6.突然受到驚嚇

走火的對治方法:

1.不要驚慌、儘量放輕鬆

2.再重新充分地練功

3.多做收功動作

4.就醫:

如果幾小時後情況還是很嚴重,可以請高功者幫忙。

5.暫停練功一段時間,讓內氣自然慢慢分散。

入魔的現象:

練功時出現幻景。

不要迷信,不要追求幻景、神通。

金剛經: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入魔的成因:

楞嚴經有詳細的解說。

1.內氣激發了腦中潛在的記憶系統

2.高度入靜時,生物電磁場增強,影響了視覺、聽覺神經。

入魔的對治方法:

1.不理會幻景

2.默念神佛的名號

3.練功後沿著經脈路線拍打頭部和身體

4.暫時停止練功

附身和練功入魔有極大的差別,不能混為一談。

並不是練氣功會被附體,相反地,練功後身心強化了,內氣旺盛,百邪不能侵。

第三篇自發功

第二十章怎樣開始練自發功

自發功的原理:

有了練功的意念

=>身心鬆、靜、自然

=>腦中發出alpha波

=>引發丹田進入氣功態

=>推動內氣在經脈中加強運行

=>產生一股內力驅使身體做出動作

方法:

閉上眼睛,兩腳自然地站著;

不必管身體的姿勢和呼吸,完全順其自然;

心情儘量放輕鬆,慢慢地平靜下來。

重點:

順著內力的動向和韻律而動作,

完全放任自然,不加以抑制。

一直練到自發收功。

第二十一章自發功的動作

微動:

手指發熱、發脹、發麻、緩緩移動;

身體前後晃動、左右擺動、晃圓圈;

頭部和頸部緩慢搖晃。

大動:

上下抖動、繞圈走動、倒退走、翻滾、原地快速旋轉、...

治病動作:

自動用手拍打病痛部位;

循經脈路線按摩、點穴;

身體大幅度彎曲、扭動、擺動、...

各種動功:

外丹功、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

結手印、瑜珈、跳舞、打拳、採氣、...

各種靜功:

靜坐、靜臥、站樁、...

快速旋轉是練自發功的過程中最難以通過的關卡。

過了這一關,練功跨入了更高層次,以後所出現的招式動作就會更加精彩。

克服快速旋轉的過關對策:

1.順應體內的轉速而快轉

2.改採坐姿練功

3.請高功者帶功

發出其特的聲音:

宣洩壓力、治病、開發唸咒能力。

做出怪異的表情:

開發頭部丹田的初期階段。

第二十二章自發功的功法之演進

發展基本氣路

發展複合氣路

發展體外氣路和氣場:

1.穴位輸氣

2.佈場護體

3.變換方位

第二十三章採氣與排氣

自發功的採氣是完全自動的。

經常在氣好的環境中一面採氣一面練功,是練功精進的要訣之一。

自發功常出現的採氣方法:

1.目攝法

2.吞納法

3.接觸法

4.穴道採氣法

5.觀想法

6.手印法

7.採日月精華法

自發功常出現的排氣方法:

1.體表微弱地排氣

2.用鼻到腹丹田這一段氣路排氣

3.用手排氣

4.用腳排氣

人體天生具有選取好氣、排除壞氣的能力

每個人都有固氣的本能,不用擔心被別人偷氣

意念會影響採氣

要能夠大量進行採氣,要訣如下:

1.發展內氣系統

2.採氣的意念

3.主動接近好氣多的環境

4.保持鬆、靜、自然、愉快

5.採氣後接著練功、收功

6.少吃一點

第二十四章手印、頭印與身印

練功到了腹丹田和胸丹田的丹球發展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就會自動結手印、頭印和身印

第二十五章特異功能

開天眼的條件:

1.具有強大的發射及接收外氣的能力

2.腦部建立了成像的管道,使得外氣轉換成的電流經過這個管道的處理,

最後通到成像的部位而形成影像

3.能夠高度入靜,以減低雜訊的干擾

咒語:

內氣系統與發聲器官建立了某種方式的連繫

辟穀

第二十六章練功的進展層次

內氣系統的發展層次

入靜的層次

初級氣功

中級氣功

高級氣功

最高級氣功

沒有止境,也許最終的境界是涅盤吧!

第二十七章練功的精進的祕訣

開放身心,將意念和氣的運行放到最大最遠,融入廣闊深邃的宇宙中攝取能量。

練功需要強調修身養性的道理

集體組場練功

第二十八章宗教與氣功

宗教信仰有助於練功精進

念佛有助於入靜

在氣功態下念佛時,可感應到佛、菩薩的加持,氣源源由頭上湧入。

佛經、道家經典,許多部分都是在描述入定、入靜的方法及狀態。

第二十九章登山與練功

山上氣又多又好。

第四篇氣功治病

第三十章氣功強身治病的原理

內氣系統對生理系統的重要作用:

1.在胚胎期,導引其發育成形

2.主導其運作,幫助其受損之後的癒合及再生

各個丹球與生理系統的關聯。

在身心處於放鬆、安靜、愉悅、專注之時,

腦部發出alpha波,驅使內氣系統以較佳的狀態運作,

內氣運行量增加,體內能量與信息的流通更順暢,

使得生理系統的活性、免疫力、自然治癒力都跟著增強。

病氣可能是頻率偏高(遠遠偏離共振頻率)或信息有了偏差的人體電。

第三十一章練自發功治病

練自發功者在氣功態之下,會自動找出身體上的疾病,

並針對病症做出適當的治療動作。

排毒反應。

第三十二章布氣治病

人與人之間彼此的氣能夠互相交流。

功力高強的練功者主動發放外氣給他人,增加並調整其脈氣,

以助其治病,或協助其練功精進,稱為布氣。

布氣的作用:

1.調整脈氣:

補充脈氣、排除病氣、瀉氣(散氣)。

2.調整內氣系統:

激發氣功態、調整丹球的運作模式、通經活脈、調整內氣的信息。

布氣時,氣的來源:

1.用自身的內氣

2.引自然界的外氣

布氣的方式:

1.觸身布氣:

用單掌在穴位上輸氣、用雙掌在穴位上理氣

2.隔空布氣:

手照、目照、意照。

對醫者比較安全,由於經過地層的過濾作用,

一般不會有病氣殘留的問題。

怎樣判斷適不適合為病人治病?

最好的方法是在練自發功的無意識狀態下,觀察是否會主動為其治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