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3541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 散文阅读.docx

版语文二轮江苏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四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综合提能练

(一) 写人叙事类

(时间:

40分钟 满分:

40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20分)

横八字巷的人们

黄蓓佳

①奈保尔在《米格尔街》中写道:

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

横八字巷里的人们也是。

他们生活在那个荒凉又贫瘠的年代,随波逐流地游荡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中从来没有“希望”这个奢华的词语,却也竭尽所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出了动静。

②横八字巷长仅有50米,窄到至多二人并行,还得是两个瘦子。

巷子阴暗潮湿,青苔漫地。

外婆家就在横八字巷里。

③外婆家曾是小城里的富裕人家,可惜好景不长,外公50岁染上病离世,儿女们一个接一个夭折,亲戚们觊觎外公的遗产,之后是日本人来了……可怜我的孤寡外婆,半个世纪风雨飘摇,拐着一双半大的“解放脚”,养大了我母亲,顺带养大了小叔子遗下的孤女。

外婆最后落下横八字巷里一套宽敞院落,以为能终老在此,谁料“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扫地出门,带着我和弟弟蜗居在曾是门房的两间小屋。

④家中斑驳潮湿的墙壁,墙缝里手一抠便簌簌掉落的石灰,梅雨天满天井的积水,睡一觉起来鞋子里的粘粘虫,冬天屋顶瓦楞上瑟瑟抖缩的草,屋檐下细溜溜的晶莹剔透的冰凌,满脚满手的冻疮……

⑤即便如此,春节时父母回家,家里必定要晒腊肉灌香肠,做馒头蒸米糕,自制花生糖芝麻糖。

清明摊一锅杨柳叶子油香饼。

端午包粽子,熏艾草。

中秋吃月饼。

重阳买一块枣泥糕。

立冬要吃汤圆。

腊八肯定煮腊八粥。

此外,春天要吃杨梅,夏天用井水冰西瓜,秋天菱角上市,冬天萝卜赛梨。

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新鲜,一样下市了,另一样再上桌,有板有眼,纹丝不乱。

那些日子虽然清贫寒酸,我们却过得一丝不苟,庄严排场。

⑥我有个四叔公,膝下无子,新中国成立后以摆小人书摊为生。

“文化大革命”开始,书摊不让摆了,靠一点微薄积蓄过日子;母亲隔三岔五给他们十块八块钱。

叔公家也住横八字巷,春节去拜年,两位老人穿戴得格格正正,裤缝都用搪瓷缸子盛了热水熨得笔挺。

桌上一碟糕一碟糖是再也少不了的,甭管是不是做个样子。

⑦邻居的一个姐姐会踩缝纫机,买块花布就能裁剪出各种合体衣服。

有一回她用立体裁剪法帮我做了两条花短裤,我左看右看,惊叹世界上竟有这等聪明之人!

我恨自己不及她十分之一的心灵手巧。

⑧横八字巷头上,高门楼儿里,黑漆大门偶尔打开,走出来一位斜眼的退休私塾老先生。

他年轻时教过我母亲,因为这层关系,他在巷子里唯一走动的就是我们家。

他是头一个欣赏我的人,大概在那个年代,我是个比较少见的喜欢看书写字的女孩子吧。

他总是在有太阳的日子里出门,拄着拐杖,踱进我家小院,靠壁坐下,跟外婆聊几句,再询问我几句。

他有一张十分自负的沧桑的脸,还有斜视的眼睛——看起来望向别处,实际上却是紧盯住我,这让我觉得像是被别人偷窥,心里一阵阵发紧。

⑨还有位麻脸老太太,是外婆的好朋友,她有一双粽子大的小脚,真正的三寸金莲。

老太太和外婆有一桩共同爱好:

看戏。

像什么越剧、锡剧、扬剧、沪剧、京剧,不挑不拣,来者不拒。

《珍珠塔》《打金枝》《西厢记》《白蛇传》这些传统剧目,她俩讲起来头头是道,余味悠长。

⑩六七十年代横八字巷的往事,没有多少让人兴奋的瞬间,是我那些兴高采烈的长辈和伙伴们,嬉笑怒骂皆成趣味的家常琐事,让我的童年记忆五彩缤纷。

成年后,走过很多国家,结识过很多人,能够让我刻骨铭心的,深夜想起来心里发紧发疼的,真是没有,实实在在都是过眼云烟。

(原载《新华日报》,有删改)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解析:

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及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

第①段写横八字巷的人们生命中没有“希望”,但“都兴高采烈地活着”,由此可引出下文对横八字巷里的人们的生活的描写。

参考答案:

①内容上,指出那个时代横八字巷人们生活贫穷却努力把日子过出动静的特点;②结构上,领起下文对横八字巷往事的叙写。

2.请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4分)

答:

解析:

可以从修辞手法、写景特色、用词特点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选取典型景物,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注重细节描写,写出了横八字巷阴冷潮湿、萧条破败的特点,表现了横八字巷人们生活的贫困艰难;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

3.请分析第⑤段中的“庄严排场”的含义。

(6分)

答:

解析:

将“庄严排场”,放回原文,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主要从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①生活态度:

不苟且,不绝望(严肃认真、满怀希望)。

②生活方式:

有板有眼,恪守传统。

4.联系全文,探究横八字巷的往事让“我”“刻骨铭心”的原因。

(6分)

答:

解析:

探究横八字巷的往事让“我”“刻骨铭心”的原因,应主要从横八字巷的特点、人物、事件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①那些充满趣味的家常琐事,使“我”童年的记忆五彩缤纷;②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让“我”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③人们在清贫中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让“我”体悟到了生命的尊严;④人们在艰难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5~8题。

(20分)

老谈的江湖

张虎生

与老谈的结识,场面有点另类。

一日路过古董市场,信步斜入,不料晚了,唯见边角处还剩一中年男子,守着个报纸大的小摊,孤零零的模样。

倒是他的头发,象牙一样的白,半尺那么长,在八月黄昏的热风中,一阵阵地扬起,有点意外地醒目。

我向前时,他突然叫住我,声音很轻,有点含混:

“买下这串念珠吧,就20。

”他悄然竖起两根指头,同时隐隐约约的,一丝酒气飘了过来。

细聊起来,得知眼前这位衣着有点落拓的谈先生,并不是做买卖的熟手,那串念珠,他花了15块的本钱,熬了一整天,也没卖掉。

举着一个酒瓶,老谈讪笑道,“就挣顿酒钱”。

那个扁扁的酒瓶是装二两五二锅头的,当时也就三五块钱。

我收下念珠后,老谈顿时松快了许多,“还有点东西,有兴趣,你就看看,买不买没关系”。

他抬起身,打开当作小凳的木盒,木盒一尺见方,塞得满满的,竟然全是印章。

“你刻的?

”我有些惊异,老谈轻声“嗯”了下,脸上浮起些许红晕。

带着疑惑,我一枚枚地端详。

印文镌篆的功力相当不俗,布局走刀,既守着端庄矜持,又稳中求变,疏密收放,甚是老到。

后来成了朋友,方知老谈篆刻的资历很是高深,是南京印社的早期会员,与他同期的,不乏响当当的大名家。

人家的行情,一方印,硬是5000起步。

反观老谈,就便宜到家了,开价二三百,机灵的买主,当然还得杀杀价。

我问他是否搞这个专业,老谈眉眼微蹙,依旧低声悄语地说“副业,副业”,然后又添上一句“专业也是操刀,不过是把大刀”。

听了这话,再瞧瞧眼前这位神态弱弱的老夫子,我一时惊诧莫名。

被我催逼,老谈断断续续地道来:

念初中时,父亲亡故,他十几岁就顶职进了肉联厂,一直到下岗,始终专业杀猪匠一名。

说起这些,老谈慢悠悠的,云淡风轻地坦然。

老谈的中餐,一律就在摊前。

惹人注目的,是老谈与酒菜之间那种难言的微妙。

一个中午,摊子跟前,老谈照例摆出一壶一盅,几个小菜,抿上一口,细细地嚼着,渐渐地,面颊微酡了,话头也密了起来:

你们插队吃不上肉吧,我倒是整天泡在肉窝子里,实在饿了,刚出锅的油渣,又酥又软,抓一把,三口两口大嚼一番,那才叫个油水……我还沉浸在他描摹的胜景中,他又连连自嘲道:

“油渣青春,油渣青春,根本不值一提。

确实,虽油水丰厚,老谈却不甘肉食,早早迷上了篆刻。

乔布斯说,“你须寻所爱”,而这位杀猪的老谈,早就践行了这一步。

他秉性勤奋,又拜得名师,一块冷硬的石头,一番心思过后,古老的艺术之花,就在手指间,一朵接一朵地绽放开来。

在那文化贫瘠的年岁里,这无疑是一份精神的膏腴,老谈的心,因此而愈加柔软,愈加丰厚。

世事难料,他50岁时,肉联厂被卖掉,老谈猛地跌入下岗大潮。

空荡荡的手里,只剩一把刻字刀了。

可他迂腐,奉行着艺术至上的圭臬,羞于卖印换钱,只好到处找些零工做,又无法专心治印。

我一再劝他放下:

“人家齐白石能卖画,你为什么不能卖印?

以一己之长挣钱,你的艺术才有可能续命存活。

又几年过去,现在老谈的印章,已经成了古董市场的一大卖点,生意不错,价格却一直没涨。

遇到懂行且对他的道行啧啧称赏的,老谈就会喜不自禁,当场开上一堂洋洋洒洒的篆刻课。

也有喜欢然而缺钱的穷学生,期期艾艾地舍不得走,老谈见状,爽快对折,半卖半送,附赠若干小窍门。

资本当道,难免有心人把老谈当作潜力股,提出诸如工作室之类的待遇包装,老谈却从没应承。

也许,大凡遭遇过失业的人,心里不免还留着隐痛,但我想,年届耳顺,尘埃落定,老谈已经寻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份使命,那份手是自己手、脚是自己脚、自己领导自己的自由自在。

一天两遍酒,一日一方印。

不求闻达,但愿无忧。

江湖深阔,老谈仅取方寸;刻印换钱,老谈从不逾矩。

老谈的江湖,就这么大。

(选自2017年3月《新华日报》,有删改)

5.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4分)

答:

解析:

理解散文中重要句子或段落的作用,要结合该句或该段在文章中的位置来分析。

首段一般起和标题相照应,为下文具体描写人物做铺垫的作用。

本段有具体的场面描写,有对老谈的肖像描写,突出了老谈的另类。

参考答案:

①运用场面和肖像描写,突出了老谈的另类;②为下文具体叙写老谈的另类做铺垫;③照应标题。

6.文中画线句表达了“老谈”什么样的心理?

(4分)

(1)老谈轻声“嗯”了下,脸上浮起些许红晕。

答:

(2)老谈眉眼微蹙,依旧低声悄语地说“副业,副业”,然后又添上一句“专业也是操刀,不过是把大刀”。

答:

解析:

理解老谈的心理要把握文章中心,老谈是一个另类的人,结合当时的背景,老谈是难得坚持自己艺术追求的人,第

(1)句是“我”询问印章是不是老谈刻的,面对“我”的惊异,老谈表现出的自豪和不好意思;第

(2)句是“我”问老谈是不是搞这个专业的,老谈表现出的一种谦逊和酸楚。

参考答案:

(1)①自得(自豪),②不好意思(害羞)。

(2)①谦逊(自嘲),②酸楚。

7.文中为什么多处写到老谈刻的印章?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

分析具体物象“印章”的作用,要从文章的结构形式上去分析其贯穿全文的作用;从主要人物形象的特征分析,能体现老谈对艺术的坚守;从主旨的角度分析,可见老谈的另类以及其人格魅力。

参考答案:

①“印章”贯穿全篇,前后呼应,体现文章的整体性;②业余刻印,表现老谈的另类;③体现老谈对艺术的坚守,对精神生活的追求;④老谈的印章成了市场的卖点,老谈却宠辱不惊,体现了老谈的人格魅力。

8.请探究最后一段的意蕴。

(6分)

答:

解析:

回答本题可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由老谈的生活圈子小以及生活方式简单深入到其对待生活的态度。

再从作者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对老谈的肯定与欣赏。

参考答案:

①老谈的生活圈子小,生活方式简单;②老谈的生活态度坦然、豁达,活出了自我;③暗含作者对老谈的肯定与欣赏。

“散文阅读”综合提能练

(二) 写景状物类

(时间:

40分钟 满分:

40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20分)

观鹳雀

贾国勇

①若不是窥到了鹳雀眼中闪出的光,说不定你会误认为那是一团蓬蓬松松的芦花。

②正是芦花飞扬的季节,每一棵芦苇的头上都顶着一团硕大的缨穗。

风吹来的时候,缨穗就散发出一团团芦绒,漫天里飞舞,落在观鸟岛上似白雪皑皑。

那只鹳雀就站在一簇簇的芦花下面。

她垂下了长长的翅膀,缩回了细细的长颈,头深深地埋藏在灰色的羽毛中,偷偷地观察着这个世界。

如一只浅灰色的球体隐身于同样是浅灰色的芦花中,浑然一体,若不是细心观察怎么看得出不同来?

③这个时候,我正坐在淮阳龙湖国家湿地的游客观鸟椅上,观察着水面上掠过的一只只蜻蜓。

在我的身后,有一棵树皮斑驳陆离的老柳树,葱茏的树枝如一把密不透风的遮阳伞,为我掩映着厚厚的树荫。

鹳雀就站在我前面的芦苇荡边缘,头上是飞扬的芦花,脚下是遮盖了水面的浮萍。

浮萍圆圆的叶儿,厚厚实实,如翡翠般悬在水面上。

有凉爽的风吹了过来,浮萍随风飘浮,散开来又聚拢到一起。

鹳雀站在那儿犹如入定,任是风掠过水面芦苇摇曳,却岿然不动。

是在享受这难得的清静吗?

还是在为大自然中许许多多奇妙的秘密而思考?

没有人回答我。

④在淮阳县,有“饿死干慌饿不死老等”的俗语。

“老等”就是鹳雀的俗名,“干慌”指的则是鹭鸶。

这句话的意思是鹳雀以等待见长,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鹭鸶则是慌里慌张地不停地寻食儿,其结果并不见得比鹳雀收获得多。

今天我倒是要看看鹳雀能站多长时间,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⑤很长时间了,柳树的树荫已经移去,温热的感觉一点点地袭了上来,直到感受到了炙热烘烤,我才明白应该挪个地方了。

那鹳雀却依然动也不动。

水色潋滟,波光粼粼,有翠色的鸟儿飞了过来,竟然落在了鹳雀的头上,伸出嘴去不停地为鹳雀梳理着羽毛。

鹳雀如没有知觉的木桩,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任翠色的鸟儿在她的头上折腾。

⑥又有一群鹭鸶从天而降,落到了鹳雀的不远处。

鹳雀头上那只翠色的鸟儿也飞了起来。

显然,鹳雀对翠色鸟的骚扰有点儿不耐烦了,轻轻地摆动了一下头。

也就是在翠色鸟儿飞起的瞬间,我看到了从鹳雀眼中射出的一丝光,那目光如闪电,似流星,又如利剑出鞘。

这时的鹳雀更像是深藏于密林、时刻准备着出击的猛虎,虎身未动,目光早已经杀向猎物。

⑦不愧被称为“干慌”,刚刚落到水面,鹭鸶就开始忙碌起来。

大伙儿三三两两散开,如是围猎的猎手,不停地用嘴啄击着水面,似乎要从水下叼出些什么来。

结果,失望得很,除了偶尔出现的一条细小可怜的小鱼外,几乎没有见过鹭鸶有大的收获。

也正是在鹭鸶的啄击中,一条鲤鱼从鹭鸶围猎的缝隙中钻了出来,径向站在芦苇荡边缘的鹳雀游去。

这条鲤鱼银色的鳞片闪耀着熠熠的光辉。

个头也相对大些,估摸着足可以让鹳雀饱餐一顿。

相对于湿地的浅水区,深深的芦苇荡可以阻止鹭鸶的围猎,这对受惊吓的鲤鱼来说非常重要。

但是,由于急于逃命,这条鲤鱼根本没有顾及芦苇荡边还站着一只鹳雀。

或许,鹳雀隐藏得太深了,在鲤鱼的视线内,那也不过是一团灰色的芦花……

⑧当那条鲤鱼刚刚游到鹳雀脚下时,她突然伸出了尖利的喙,一下子就刺入水中。

速度之快,若雷鸣电闪,尖喙入水出水也就是瞬间的工夫。

待我惊讶地站起身来准备细细地看时,鹳雀已经叼着那条鱼扑闪着翅膀离开了芦苇荡……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2月17日,有删改)

1.作品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解析:

分析语段作用,要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从内容、结构等角度依次作答。

第②段对鹳雀进行了具体描写,写出了其特点,结构上承上启下。

参考答案:

内容上,具体描写鹳雀所处的季节和环境以及鹳雀的外貌、动作等,突出表现了鹳雀与芦花浑然一体的特点;结构上,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写翠色鸟在鹳雀头上落脚和鹳雀伺机捕食做铺垫。

2.作品第⑤段画波浪线的语句说“柳树的树荫已经移去,温热的感觉一点点地袭了上来,直到感受到了炙热烘烤,我才明白应该挪个地方了”,这样写有何用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

分析重要语句的作用要结合其在文中的位置,从内容、结构等角度依次作答。

分析内容作用时要紧扣语句中的关键词以及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树荫已经移去,突出时间之长,鹳雀等待的耐心;从“我”的角度而言,也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参考答案:

①与上文第③段的描写呼应;②表现时间过去很久,而“那鹳雀却依然动也不动”,突出鹳雀等待的耐心非同寻常;③借描写景物和自己的心理感受表现时间的流逝,形象生动。

3.请赏析作品第⑥段中的画横线语句的表达特色。

(4分)

答:

解析:

分析表达特色要紧扣语段的关键词语,从修辞、语言、句式等角度依次回答。

参考答案:

①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如闪电,似流星,又如利剑出鞘”形象地再现了鹳雀目光的敏锐、犀利。

②整散句结合。

语言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和画面感。

4.文中具体描写观鹳雀捕食的经过,蕴含怎样的深刻意蕴?

请结合文本探究。

(6分)

答:

解析:

分析文章主旨要根据散文中的描写对象,紧扣文本中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语句,勾画关键词语,整合重要信息作答。

由鹳雀等待猎物具有隐蔽性,可见善于利用环境的生存智慧;由鹳雀长时间的等待,可见要耐得住寂寞;由鹳雀获取猎物,可见要善于抓住机会;由鹭鸶的慌里慌张和鹳雀的淡定从容对比,可见要踏实稳重,有目标,找准时机,不可盲目行动。

参考答案:

①写鹳雀垂下翅膀,缩回长颈,隐身于浅灰色的芦花中,等待猎物,非常具有隐蔽性,启示我们要具有善于利用环境的生存智慧;②写鹳雀长时间的等待,能忍受翠色鸟的折腾,终有收获,说明一个人要想成功,要学会等待机会,耐得住寂寞,更要禁受住外物的骚扰;③描写鹳雀见到鲤鱼刚到脚下时,就迅速尖喙入水,成功获取猎物,启示我们要善于抓住机会;④描写鹭鸶慌里慌张地不停地寻食儿,结果收获寥寥,与鹳雀从容得鱼形成鲜明对比,表明做好一件事,要踏实稳重,有目标,找准时机,不可盲目行动。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5~8题。

(20分)

在河之洲

陈忠实

①东过渭河,田堰层叠的渭北高原,被青葱葱的麦子覆盖着,如此博大深沉,又如此舒展柔曼,让人顿然发生对黄土高原深蕴不露的神奇伟力的感动。

②我的心绪早已舒展欢愉起来,却不完全因为满川满原的绿色的浸染和撩拨,更有潜藏心底的一个极富诱惑的企盼——即将踏访2000多年前那位“窈窕淑女”曾经生活和恋爱的“在河之洲”了。

③在河之洲,在哪条河边的哪一块芳草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窈窕淑女,而且演绎出千古诵唱不衰的美丽的爱情诗篇?

神秘而又圣洁的“在河之洲”,就在我的心底潜存下来。

我现在就奔着那方神秘而又圣洁的芳草地来了。

④远远便瞅见了黄河。

它冲出禹门,又冲出晋陕大峡谷,到这里才放松了,温柔了,也需要抒情低吟了,抖落下沉重的泥沙,孕育出渭北高原这方秀美的河洲。

这里坦坦荡荡铺展开的绿莹莹的芦苇,在人初见的一瞬便感到巨大的摇撼和震颤。

那潜存心底的“在河之洲”,完全不及现实的洽川之壮美。

⑤芦苇正长到和我一般高,齐刷刷,绿莹莹,宽宽的叶子上绣积着一层茸茸白毛,纯净到纤尘不染。

我漫步在芦苇荡里青草铺垫的小道上,似可感到正值青春期的芦苇的呼吸。

我自然想到那位身姿窈窕的淑女,也许在麦田里锄草,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在芦苇丛里聆听鸟鸣。

高原的地脉和洽川芦荡的气韵,孕育出窈窕壮健的身姿和洒脱清爽的质地,才会让那个万众景仰的周文王一见钟情,倾心求爱。

就在这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里,留下《诗经》开篇的爱情诗篇,萦绕在这个民族每一个子孙的情感之湖里,滋润了2000余年,依然在诵着吟着品着咂着,成了一种永恒。

⑥雨下起来了。

芦苇荡里白茫茫一片铺天盖地的雨雾,腾起排山倒海般雨打苇叶的啸声,一波一波撞击人的胸膛。

走到芦苇荡里一处开阔地时,看到一幅奇景,好大的一个水塘里,竟然有几十个人在戏水。

这个时月里的渭北高原,又下着大雨,气温不过十度,那些人只穿泳衣在水塘里戏闹着,似乎不可思议。

这是一个温泉,大约从文王向民间淑女求爱之前就涌流到今天了。

温泉蒸腾着白色的水汽,像一只沸滚的大锅,一团一团温热湿润的水汽向四周的芦苇丛里弥漫,幻如仙境。

洽川人得了这一塘好水,冬夏都可以尽情洗浴了。

温泉自地下冒涌出来,冲起沙粒,对浴者的皮肤冲击搓磨,比现代浴室超豪华设施美妙得远了。

在洽川,这样的泉有很多,细如蚁穴,大如车轮。

《水经注》等多种典籍都有生动具体的描绘。

现在成了各地旅客观赏或享受沙浪浴的好去处了。

⑦这肯定是我见过的最绝妙的温泉了,也肯定是我观赏到的最壮观最气派的芦苇荡了,造化给缺雨干旱的渭北高原赐予这样迷人的一方绿地一塘好水,弥足珍贵。

我在孙犁的小说散文里领略过荷花淀和芦苇荡的诗意美,前不久从媒体上看到有干涸的危机,不免扼腕;从京剧《沙家浜》里知道江南有一片可藏匿新四军的芦苇荡,不知还有芦苇否?

芦苇丛生的湿地沙滩,被誉为地球的肺。

无须特意强调,谁都知道其对于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功能。

⑧在黄河滩的洽川,芦苇在蓬勃着,温泉在涌着冒着,现代淑女和现代君子,在这一方芳草地上,演绎着风流。

(有删改)

5.简析第③段文字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4分)

答:

解析:

分析语段的作用要结合该段在文中的位置,从内容、结构等角度依次作答。

从结构而言,第③段承上启下;内容上以《诗经》中的爱情诗篇突出了“在河之洲”的神秘圣洁的魅力。

参考答案:

①突出“在河之洲”的神秘圣洁及她之于“我”的魅力;②承前文对“在河之洲”的憧憬,引出下文实地踏访现实中的“在河之洲”。

6.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

答:

解析:

赏析重要句子的表达效果,要根据画线句子所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主旨情感,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角度依次作答。

画线句子综合运用多种手法写出了芦苇的纯净、窈窕壮健,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

从视觉和人的内心(心理)感受角度,运用排比、比拟的修辞手法,又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法以及多组叠词,语言富有韵味,表达了“我”对眼前芦苇的纯净、窈窕壮健的喜爱与赞美。

7.文章结尾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根据文意加以概括。

(4分)

答:

解析:

文章提炼题需要结合文章情感主旨,摘取文中关键词语深入分析,整合表达。

“芦苇在蓬勃”写出自然生态美丽动人;“现代淑女和现代君子”演绎风流写出人们尽情享受自然的恩赐以及和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答案:

①自然生态美丽动人;②人们尽情享受自然的恩赐;③现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8.请探究文章以“在河之洲”为题的深刻意蕴。

(6分)

答:

解析:

探究“在河之洲”标题的意蕴需要结合标题内容,因形悟神——表达作者对远古文明的神往、缅怀,对美好、真挚爱情的歌颂、赞美。

在此基础上深挖文本,见微知著,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欣赏、钦慕,对和谐生态遭到破坏的忧虑及深层思考。

参考答案:

①“在河之洲”是窈窕淑女曾经生活、恋爱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神秘的中华远古文明的神往、缅怀。

②“在河之洲”演绎过周文王与民间淑女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真挚爱情的歌颂、赞美。

③“在河之洲”有着美丽的芦苇,温泉中有着尽情戏闹的男女,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欣赏、钦慕。

④“在河之洲”引发了作者对芦苇荡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生态遭到破坏的忧虑以及对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

“散文阅读”综合提能练(三) 议论说理类

(时间:

40分钟 满分:

40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20分)

作别三峡纤夫

韩永强

上世纪四十年代,有一个名叫A.K的外国人,在一本英文版《长江三峡》的画册里,为古老的长江三峡留下了极为精彩的画面和动人心魄的文字。

书中最叩击我心弦的,是关于峡江纤夫的描述。

“悬崖峭壁间开凿出了一条蜿蜒的小路,那是供纤夫拉纤时通过的栈道,狭窄的地方仅供一人通过,远望就如绝壁间的一段凹槽。

纤夫们就光着脚行进在尖利的岩石上。

夏天他们顶着炎热的骄阳,冬天他们必须跃入刺骨的冰水中游到岸上。

当行走在高高的栈道上的时候,一旦有人不慎打滑跌入悬崖,另一个人就必须迅速补位,从而不让船下滑……这就是纤夫的生活。

读着这些情景交融的文字,我的眼前就呈现出一条条结实的竹缆,竹缆一头连着在险滩上挣扎的柏木船,一头连着悬崖峭壁上的纤夫。

那条紧绷绷的竹缆绳上,悬挂着我祖辈的灵魂。

每一个纤夫都有自己或妻子或老母亲或恋人细心缝制的“扯扯儿”(即拉纤的搭肩)。

这些“扯扯儿”,长六尺宽半尺,一律用上好的“白官布”制作,对折成三尺长,另一头则固定着一个一寸见方的厚竹板。

拉滩的时候,纤夫把竹板向纤缆上一别,把宽的一头斜挎到肩头,就开始艰难的跋涉了。

搭在肩上的白官布上不能有任何装饰,否则拉纤时哪怕一个细小的线头或者折痕,都会让纤夫的肩膀磨破流血。

而别在纤缆上的一端则可做些文章,纫得越密实,就越牢固安全。

船到滩头,领纤的一路如风一般旋去,纤夫们没有一个敢怠慢,都会一边以极快的速度奔跑,一边迅捷地把扯扯儿别到纤缆上。

这时,纤夫的腰就马上绷成了一张弯弓,而纤缆就如弦上的箭。

险滩喧哗着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