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3563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读文段,做练习。

   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

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

“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1)蚂蚁队长是怎样处置掉下来的奶酪渣的?

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2)从哪里可以看出小蚂蚁们的劲头比刚才更足?

把文中相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3)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

理由是什么?

【答案】

(1)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

“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2)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3)喜欢。

蚂蚁队长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力其他的蚂蚁。

【解析】【分析】

(1)、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

“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2)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3)喜欢。

蚂蚁队长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力其他的蚂蚁。

【点评】

(1)、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船底鱼

   在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中小型的鱼——鮣(yìn)。

鮣的体型长得苗条匀称。

它行动敏捷,善于游泳,性格活泼,并具有吸附在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的习惯。

所以,人们称它为船底鱼。

   鮣吸附在物体上,在周游四海的过程中,遇上了饵(ěr)料丰富的海区或者见到它的“船主”——大型鲨鱼捕食时吃剩下来的一些残食,、就悄悄地离开自己乘的“船”,去吃上一顿可口的美餐。

然后,再寻找一条新“船”,继续前进。

一旦找不到“船”,它便吸附在附近的礁石及其他固定的物体上,作短暂休息。

这时,它的细长尾巴,似海藻随海飘动,以此引诱鱼类,待有良机,继续吸附上新“船”。

鮣在大海中乘船周游,________省力气,________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1)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前进——________     短暂一一________     附近——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良机:

________     周游:

________

(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鮣在大海中乘船周游,________省力气,________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4)鮣乘的“船”指的是________。

鮣离开乘的“船”去吃一顿可口的美餐,这个“美餐”是指________。

(5)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一举两得,“一举两得”指的是________。

【答案】

(1)后退

;长久

;遥远    

(2)很好的机会

;到四周游玩   

(3)不仅;而且

(4)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

;大型鲨鱼捕食时剩下的一些残食

(5)不仅省力气。

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

【解析】【分析】

(1)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前进——前;向前行进;向前发展进步。

短暂一一时间短;持续时间很有限的;转瞬即逝的。

附近——靠近,离某地不远的。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良机:

很好的机会。

周游:

到四周游玩。

(3)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

故选“不仅……而且……”;

(4)、(5)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鮣乘的“船”指的是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

鮣离开乘的“船”去吃一顿可口的美餐,这个“美餐”是指大型鲨鱼捕食时剩下的一些残食。

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一举两得,“一举两得”指的是不仅省力气。

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

故答案为:

(1)后退  长久  遥远

(2)良机:

很好的机会。

周游:

到四周游玩。

(3)不仅……而且……

(4)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     大型鲨鱼捕食时剩下的一些残食

(5)不仅省力气。

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4)、(5)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3.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有一个小女孩每天都从家里走路去上学。

   一天早上天气不太好,云层渐渐变厚,到了下午时风吹得更急,不久开始有闪电,打雷,下大雨。

   小女孩的妈妈很担心,她担心小女孩被打雷吓着,甚至被雷打到。

雨下得越来越大,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小女孩的妈妈赶紧开着她的车,沿着上学的路线去找小女孩,她看到自己的小女儿一个人走在街上,每次闪电时,小女孩都停下脚步、抬头往上看并露出微笑。

看了许久,妈妈终于忍不住叫住她的孩子。

   妈妈问女儿说:

“你在做什么啊?

    女儿说:

“上帝刚才帮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

(1)给多音字组词。

     露lòu________  相xiāng________

         lù________     xiàng________

(2)给短文加个小标题。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4)小女孩的妈妈在雷雨天担心的是什么?

(5)找出符合短文意思的句子  

A. 文中的小女孩每天坐车去上学。

B. 每次闪电时,小女孩都吓得心惊胆战。

C. 小女孩在每次闪电时,都要抬头望望天空,并露出微笑。

D. 小女孩对着闪电微笑,她认为是上帝在给她照相。

【答案】

(1)露面;相信;露水;相片

(2)单纯的喜悦

(3)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

(4)担心女儿被打雷吓着,甚至担心被雷打到。

(5)C,D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当然组词也不同。

(2)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露面、相信、露水、相片。

(2)单纯的喜悦。

(3)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

(4)担心女儿被打雷吓着,甚至担心她被雷打到。

(5)CD。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030年的一天

【英国】米歇尔·麦肯纳

2030年5月10日 星期五 天气:

暴雨

8点:

起床。

穿上我的抗辐射服,并放上除臭剂,因为已经没有新鲜空气可以自由地获取了。

9点:

坐上宇宙飞船,到太空里的特殊学校去。

这样,我们就不会受温室效应的煎熬。

10点:

在实验室研究20世纪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发现1980年至2000年,地球的环境急剧恶化。

尽管一些国家的政府做出努力,推行无铅汽油,以保护臭氧层,但是不少国家似乎不大关心环境。

12点:

一颗流星击中物理实验室,我们不得不早早放学了。

我乘上飞船来到香肠和油煎土豆片食品店。

这家食品店原先叫做鱼和油煎土豆片食品店,由于污染的加重,现在要想在水中找到鱼,简直比找金矿还难。

15点:

下起了暴雨。

我不得不赶紧找个地方躲雨。

也许你会问:

这雨怎么啦?

唉,是酸雨,假如不快点找个地方躲起来,你就会遭殃。

18点:

打开电视看新闻和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说:

“贝尔法斯特地区将有大暴雨。

一股飓风正向伦敦袭来,中部及北爱尔兰将有酸雨。

22点:

上床睡觉。

梦见这个世界是绿色的,可爱的。

(1)写出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反义词。

①坐上宇宙飞船,到太空里的特殊学校去。

________

②不少国家似乎不大关心环境。

________

③由于污染的加重,现在要想在水中找到鱼,简直比找金矿还难。

________、________

(2)这则日记的写作顺序是(   )

A. 按事情发展顺序                  

B. 按时间顺序                  

C. 按地点转换顺序                  

D. 按方位顺序

(3)日记中讲到的环境恶化的情况有(   )

A. 无新鲜空气、温室效应、臭氧层遭到破坏、无食物          

B. 无新鲜空气、温室效应、臭氧层遭到破坏、无食物、酸雨

C. 无新鲜空气、温室效应、臭氧层遭到破坏、无鱼、酸雨          

D. 无新鲜空气、温室效应、臭氧层遭到破坏、无食物、无鱼

(4)作者写这则日记的目的是什么?

下面比较合理的说法是(   )

A. 未来太可怕了,我们现在要尽情享受生活           

B. 未来地球的环境会越来越糟糕,我们要尽快找到适合人类的星球

C. 如果现在还不重视保护环境,我们自己将成为受害者          

D. 未来地球的环境非常恶劣,只有在梦中才能找到绿色

(5)我们能为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做些什么事呢?

请具体写出我们可以做的一件事。

【答案】

(1)普通;漠视;减轻;过去    

(2)B

(3)C

(4)C

(5)低碳出行,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公交出行。

【解析】【分析】

(1)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特殊:

不同于一般的。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8点、9点、10点、12点、15点、18、22点:

”可知,这则日记是按时间的顺序写的。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日记中讲到的环境恶化的情况有无新鲜空气、温室效应、臭氧层遭到破坏、无鱼、酸雨。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作者写这则日记的目的是如果现在还不重视保护环境,我们自己将成为受害者。

(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示例:

低碳出行,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公交出行。

故答案为:

(1)普通  漠视  减轻  过去 

(2)按时间顺序(3)C(4)C(5)低碳出行,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公交出行。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3)、(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即可。

5.课外阅读。

   人类的很多发明来自于对动物的观察和启发。

人看见蝙蝠能在夜间飞行,就发明了雷达。

看见鸟儿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就发明了飞机。

海豚(tún)是游泳能手,潜水艇就是照它的模样造的。

鸽子的眼睛能分(①)飞来的是敌人还是朋友,人造的监控器也能监(②)飞机和导弹。

狗鼻子最好使,人就造出了电子鼻,能检(查、察)出地下煤气管道是不是漏气。

(1)给这段话加上一个标题(   )

A. 动物的启示                               B. 人类的发明                               C. 观察和启发

(2)给文中括号选择正确的字填上。

①A.辩     B.辨(   )

②A.视     B.试(   )

(3)选择下面加线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

①模(A.mó B.mú)样(   )

②飞行(A.xíng  B.háng)(   )

③导弹(A.dàn B.tán)(   )

(4)这段共________句话,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

(   )

A. 7句话;第1句话                            B. 6;第2句话                            C. 6;第1句话

(5)短文中写了________项有趣的发明,分别是________。

(   )

A. 5;雷达、水上飞机、潜水艇、监控器、电子鼻

B. 5;雷达、飞机、潜水艇、监控器、电子鼻

C. 4;飞机、潜水艇、监控器、电子鼻

【答案】

(1)A

(2)A;A

(3)B;A;A

(4)C

(5)B

【解析】【分析】

(1)、(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

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

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4)考查这篇短文有几句话,一是看句意,二是看标点。

按句号数一数即可。

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故答案为:

(1)A;

(2)A;A;(3)B;A;A;(4)C;(5)B

【点评】

(1)、(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

(3)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4)此题考查对短文中句子的把握能力。

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6.课内阅读。

掌声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

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知道英子的情况。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师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几年以后,我们上了不同的中学。

英子给我来信说: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

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1)判断下列句子中表现了英子怎样的心情,再选择填入。

A.自信、感激    B.忧郁、自卑    C.紧张、自卑

①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   )

②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   )

③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   )

(2)课文中一共响起了_______次掌声,分别是_______、_______的掌声。

(   )

A. 2次;鼓励克服懦弱、鼓励勇敢地表现

B. 2;鼓励克服自卑的、祝贺英子挑战自己成功

C. 3次;鼓励、表扬、祝贺

(3)从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可以读出英子有了很大的_______改变,变得_______。

(   )(多选)

A. 开朗、快乐                               B. 爱与人交往                               C. 积极、自信

【答案】

(1)B;C;A

(2)B

(3)A,B,C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B;C;A;

(2)B;(3)AB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柱山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那里山高石奇,云蒸雾绕,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天柱山的山峰很高,我们在天柱山的眼中,不过是一群蚂蚁罢了。

天柱山最好玩的是它的奇石,这里的石头很奇特:

有的白白的,像雪;有的细细的,像针;有的圆圆的,像球;还有的像老虎,像飞鸟,像巨树,像象鼻……远远地看,绿树和石头给大山披上了白绿交加的外衣。

这里最有名的霹雳石,它本是一块好端端的大石头,经过风吹日晒,日积月累(lěi lèi),就形成了一个大裂缝,像被雷劈过一样。

   天柱山的雾很大,进了山仿佛就进入了仙境。

在山脚时,天很蓝,像海;云很白,像棉花糖。

但到了山顶,远处的山峰看不见了,近处也若隐若现,像在和我们捉迷藏(zàng cáng)。

我们置身于云雾之中,飘飘欲仙。

那些隐约可见的松树,它们舒展着美妙的身姿,伸着双手,像是要拥抱我们一样。

   难怪大诗人李白赞美天柱山“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天柱山真是个美丽神奇的地方啊!

(1)选出文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日积月累________(lěi lèi)    捉迷藏________(zàng cáng)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四字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名声远扬到国内外。

________

②形容隐隐约约。

________

(3)“有的白白的,像雪;有的细细的,像针;有的圆圆的,像球;还有的像老虎,像飞鸟,像巨树,像象鼻……”这一句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   )

A. 比喻和拟人                               B. 拟人和排比                               C. 比喻和排比

(4)用横线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5)本文先写天柱山是________的旅游胜地,然后写天柱山的________很________。

天柱山的________很________,最后又说天柱山真是个________的地方。

这是一种________的结构。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6)关于“但到了山顶,远处的山峰看不见了,近处也若隐若现,像在和我们捉迷藏”这句话。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借助若隐若现的山来表现天柱山的雾很大。

B. 这里写山和雾没有关系,只是作者看到了而已。

(7)试着写出“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的意思。

提示:

想想本文描写了天柱山的哪些景物,它们有哪些特点。

天柱山有奇特的________和奇特的________,二者相映成趣,秀色无边。

【答案】

(1)lěi;cáng

(2)驰名中外;若隐若现

(3)C

(4)天柱山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那里山高石奇,云蒸雾绕,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5)驰名中外;山峰;高;雾;大;美丽神奇;B

(6)A

(7)山峰;云雾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3)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4)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5)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7)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故答案为:

(1)lěi、cáng

(2)驰名中外、若隐若现

(3)C

(4)天柱山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那里山高石奇,云蒸雾绕,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5)驰名中外、山峰、高、雾、大、美丽神奇、B

(6)A

(7)山峰、云雾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5)这道题是短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6)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7)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穷磨坊小工和猫(节选)

   花猫带汉斯到了她那被施了魔法的城堡,里面除了一些小猫——他们都是花猫的仆人,其余一无所有。

他们轻快地在楼上楼下跳来跳去,一片快乐无忧的景象。

   晚上花猫和汉斯坐下吃晚饭,席前有三只小猫在演奏乐曲,一只拉大提琴,一只拉小提琴,第三只吹号,他鼓着腮帮子使劲地吹着。

吃完饭,桌子被撤去,花猫说:

“现在,汉斯,你陪我跳舞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