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课时训练512酶的特性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4117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课时训练512酶的特性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课时训练512酶的特性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课时训练512酶的特性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课时训练512酶的特性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课时训练512酶的特性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课时训练512酶的特性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课时训练512酶的特性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课时训练512酶的特性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课时训练512酶的特性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课时训练512酶的特性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课时训练512酶的特性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课时训练512酶的特性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课时训练512酶的特性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课时训练512酶的特性及答案.docx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课时训练512酶的特性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课时训练512酶的特性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课时训练512酶的特性及答案.docx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课时训练512酶的特性及答案

第18课时 酶的特性

目标导航

 1.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2.说明酶在新陈代谢中的特性。

一、酶的特性

1.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同样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点。

(1)改变化学反应________,降低反应的__________。

(2)不改变化学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反应前后本身并__________。

2.酶的特性

(1)酶具有__________,是一般催化剂的107~1013倍。

(2)酶具有高度的__________。

(3)酶的作用条件________(对环境条件的改变十分敏感)。

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______________下进行的。

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____________遭到破坏,使酶____________,不再恢复活性。

低温可使酶的________明显下降,但在适宜的条件下活性可以________,因此酶适于________下保存。

知识点一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1.研究表明:

一分子过氧化氢酶能在1分钟内使5×105个过氧化氢分子分解成氧和水,相当于Fe3+催化速率的109倍,但是对糖的水解却不起作用,这个事实说明酶分别具有(  )

A.多样性,稳定性B.高效性,多样性

C.高效性,专一性D.高效性,稳定性

2.某同学在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A.实验原理:

①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②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不含有蔗糖酶,所以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B.实验步骤:

取A、B、C三支洁净试管,按下表中顺序进行操作:

 操作

 步骤

分组  

加入

2mL

淀粉糊

加入

2mL蔗

糖溶液

加入

2mL

清水

加入

2mL稀

释唾液

30℃

水浴

滴入数

滴碘液

观察

结果

试管A

30min

变蓝

试管B

30min

不变蓝

试管C

30min

不变蓝

C.通过该实验,这位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唾液淀粉酶只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蔗糖,证明了“酶具有专一性”。

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述问题:

(1)该同学实验设计所用的实验原理(  )

A.不正确B.无法验证淀粉是否被分解

C.非常好D.无法验证蔗糖是否被分解

(2)该实验中采用两组对照,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比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应该对该实验的哪一步骤进行改进后才完善?

将___________________并给予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这时试管C的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3.甲、乙、丙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表明当反应物浓度超过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受酶浓度的制约将不再上升

B.乙图中a点以后,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下降

C.丙图可以表示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曲线

D.三图说明反应物浓度、温度、pH对反应速率均有影响

4.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

其他同学看了该实验设计后,提出了下列修改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加入物质

试管号

1

2

稀淀粉糊(mL)

2

2

新鲜唾液(mL)

2

蒸馏水(mL)

2

恒温处理(15min)

37℃

0℃

碘液(滴)

2

2

A.1号试管不必加入2mL蒸馏水,而应该加入2mL新鲜唾液

B.2号试管不必加入2mL新鲜唾液,而应该加入2mL蒸馏水

C.2号试管应该保持在37℃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

D.1号试管应加入2mL新鲜唾液,并保持在0℃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

基础落实

1.在进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时,先探究不同的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此时温度和pH分别属于(  )

A.自变量和因变量B.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C.自变量和无关变量D.自变量和对照变量

2.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

这是因为加热会(  )

A.提高淀粉酶活性

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

C.防止玉米粒发芽

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3.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就酶的作用特点而言,下列使用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炒肉的过程中加入

B.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

C.先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

D.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炒熟

4.在适宜温度、pH条件下,右图中实线表示没有酶时反应的过程。

在T1时,将催化此反应的酶加入反应物中,则图中表示此反应进程的是(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5.做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实验时,用口含一小口清水然后将含过的清水加入淀粉溶液中,也会使淀粉消化,和用纯唾液的效果一样,这一现象表明(  )

A.酶的专一性B.酶的高效性

C.酶的多样性D.酶受温度和pH的影响

6.右图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B.酶因热而失活

C.酶促反应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

D.酶促反应速率和酶量的关系

7.某学生为了证明唾液能够使淀粉水解,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先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变蓝色;他嚼碎了另一块干面包,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检验,嚼碎的面包出现砖红色;得出结论。

此实验设计最大的失误在于(  )

A.未对面包做还原糖检验

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

C.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

D.应该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能力提升

8.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

A.在4℃条件下易变性B.只含有C、H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D.含有羧基

9.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人体消化酶作用规律的是(  )

A.Ⅰ和ⅡB.Ⅱ和Ⅲ

C.Ⅰ和ⅣD.Ⅱ和Ⅳ

10.科学家在某温泉喷水口中发现一种耐热细菌,其最适环境为温度80℃和pH为7.0。

从这种细菌体内提取到一种细菌蛋白酶,现将这种细菌蛋白酶、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乳清蛋白、淀粉和适量水混合后,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至7.0,保存于80℃的水浴锅内。

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最终剩余的物质是(  )

A.细菌蛋白酶、多肽、淀粉、水

B.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多肽、麦芽糖、水

C.细菌蛋白酶、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D.细菌蛋白酶、胃蛋白酶、麦芽糖、水

11.下图表示某有机物中加入酶后,置于0℃~80℃环境中有机物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

据图判断,如果把这些物质置于80℃~0℃环境中处理,其关系图应为(  )

A.①B.②C.③D.④

12.下列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图解所示。

根据结果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试管Ⅰ

试管Ⅱ

试管Ⅲ

pH

8

8

7

温度

60℃

40℃

40℃

淀粉酶

1mL

1mL

1mL

淀粉

1mL

1mL

1mL

A.甲物质是淀粉酶抑制剂

B.此种淀粉酶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

C.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作用速率比在碱性中的快

D.此种淀粉酶在作用35min后便会失去活性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综合拓展

13.如图为“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振荡2支试管,然后将其下部浸到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

①用60℃左右的热水保温,是因为α-淀粉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保温5min的目的是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min以后取出试管,往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斐林试剂,并煮沸1min。

在此过程中,2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分别是:

甲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试管________________。

设置乙试管的目的是作为________。

(3)解释甲、乙两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

①甲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述实验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知识清单

一、1.

(1)速率 活化能 

(2)平衡点 不改变 2.

(1)高效性 

(2)专一性 (3)温和

二、温和的条件 空间结构 永久失活 活性 恢复 低温

对点训练

1.C

解析 

思路导引 正确解答该题应围绕酶的特性展开以下思考:

(1)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是Fe3+的109倍,这说明了什么?

(2)过氧化氢酶对糖的水解却不起作用,说明了什么?

(3)以上事实说明了酶具有什么特性?

知识链接 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1)甲图说明:

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成正比。

(2)乙图说明:

酶A会促进A反应物的酶促反应,酶B则不会,所以酶具有专一性。

(3)丙图说明

①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②酶只会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2.

(1)D 

(2)试管A与试管B 试管B与试管C 清水和唾液对淀粉水解的催化效果的差别、唾液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催化效果的差别 (3)试管C中滴加碘液的步骤换成加入斐林试剂 沸水浴加热 无颜色变化 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解析 此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在分析评价实验时,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本题所加试剂不对,蔗糖与碘液不发生颜色反应,不能说明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应加入鉴定产物的试剂,如斐林试剂。

实验链接 设计实验的一般思路,首先找出并分析实验目的,获取实验变量和实验类型,然后设计实验步骤,在步骤设计中遵循基本实验原则,最后预期实验结果。

验证性实验只有一种预期结果,而探究性实验则需要做各种可能的结果分析。

一切实验都要在可行性的条件下进行,如用碘液检测蔗糖是否水解是不可行的。

3.C [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显然丙图曲线不能表示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

]

知识链接 pH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甲图说明:

①在最适pH时,酶的催化作用最强,高于或低于最适pH,酶的催化作用将减弱。

②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失活。

③不同的酶最适pH不同。

(2)乙图说明:

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催化作用将减弱。

②低温只会抑制酶的活性,而高温会使酶失活。

(3)丙图说明:

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4.A [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除两试管控制温度不同之外,其他方面都是相同的。

]

思路导引 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实验原理、方法、过程及结果,尤其注意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突出单一变量等原则,然后逐项分析。

实验链接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结果的鉴定方法

本实验不宜选用斐林试剂,因为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只有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而该实验需严格控制不同的温度。

课后作业

1.C [实验过程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

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本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因素为温度,所以温度是自变量,而pH为无关变量。

]

2.D [由题意知,甜玉米的可溶性糖含量高,放入沸水中片刻,破坏了有关酶的空间结构而使其变性失活,可溶性糖不能再转化成淀粉,所以能保持其甜味。

]

3.D [蛋白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其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炒、煮等措施都会因温度过高而导致酶失活。

]

4.C [酶的作用是降低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但它并不改变反应平衡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A、B、D均改变了此反应的平衡点,都是错误的。

曲线C,酶促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即反应速率提高),而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

5.B [题干的意思是唾液用量极少与用量较多的催化效率一样,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

6.D [从图可知,40℃是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50℃及50℃以上的温度会使酶变性失活;该图还反映出酶促反应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该坐标图是在酶量一定时测定的,故不能得出D项信息。

]

7.A [干面包中还没有检测是否含有还原糖。

]

8.D [本题考查了酶的本质、特性及元素组成。

由题意知,该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具有生物催化作用,故该物质为酶。

生物体内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蛋白质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一条肽链上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酶的活性易受温度、pH的影响,低温时酶的活性受抑制但不会变性,高温、pH过高或过低会使酶变性失活;蛋白质主要含C、H、O、N四种元素,有的蛋白质还含P、S等元素;酶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

9.D [人体消化酶的最适温度在37℃左右,对应曲线Ⅱ;底物浓度较低时,曲线Ⅲ应与虚线(酶含量为a)有一部分重合。

]

10.A [在pH为7.0,温度为80℃的条件下,只有细菌蛋白酶具有酶活性,而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乳清蛋白作为蛋白质,都将被细菌蛋白酶分解为多肽,由于唾液淀粉酶被分解,所以不可能将淀粉分解。

]

11.B [该题考虑的是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温度。

在最适宜温度以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大;超过最适宜温度,随温度升高酶活性下降甚至变性失活。

从图中可看出超过40℃被分解的量就不变了,说明酶已经变性失活。

所以如果把这些物质置于80℃~0℃环境中处理,酶在80℃已经变性失活,所以被分解的总量保持不变。

故选B。

]

12.B [三支试管加入甲物质后Ⅱ和Ⅲ中的淀粉被迅速分解,所以甲物质不是淀粉酶抑制剂;由表看出:

此种淀粉酶在碱性环境中的作用速率比在中性中的快,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此种淀粉酶在作用35min后便分解完淀粉。

]

13.

(1)①最适催化温度是50~75℃ ②淀粉分解得多,产生的麦芽糖较多 

(2)由蓝色变为砖红色 无颜色变化对照 (3)①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具有还原性的麦芽糖,在加热条件下,使蓝色的Cu(OH)2还原为Cu2O而呈现砖红色 ②淀粉酶不能将蔗糖分解,蔗糖不具有还原性 (4)淀粉酶能催化分解淀粉为还原性的麦芽糖 (5)酶具有专一性

解析 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在此实验中自变量为反应物类型,因此要控制酶处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并且要给予足够长的时间使反应进行。

在适宜的条件下淀粉酶可以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具有还原性可以和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酶不能分解蔗糖而蔗糖又不具有还原性,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这一实验验证了酶具有专一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