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4268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docx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并会找出1和许多。

  2、知道1和许多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

电脑、图片若干、鸭妈妈挂饰一个、小鸭挂饰五个、小筐一个、小鱼五条。

  环境布置:

在教室内用物品围成一小池塘。

  活动过程:

  一、引起动机。

  教师播放许多动物的声音,以许多动物参加小猫的生日晚会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电脑演示

  

(一)教师让动物一个一个地出现,然后全部合在一起,帮助幼儿初步认识"1"和"许多"。

  

(二)教师出示图片,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1"和"许多"。

  (三)幼儿操作图片,找出"1"和"许多"的物体。

  (四)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知道"1"和"许多"的关系。

即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1、出示许多"小鸭"挂饰,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2、分发"小鸭"头饰,让幼儿理解"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3、以"小鸭捉鱼"的游戏形式,让幼儿进一步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教师:

一个鸭妈妈带着许多小鸭去池塘捉鱼。

池塘里游来多少条小鱼?

  (许多条)鸭妈妈请每只小鸭捉一条小鱼,再请小鸭把捉到的小鱼一条一条放入妈妈的筐里。

  4、以"小鸭游泳"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加深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教师:

捉完小鱼,我们现在开始学游泳了。

鸭妈妈拍到哪只小鸭,那只小鸭就跳到池塘里游泳。

鸭妈妈一个一个拍小鸭,小鸭一个一个跳入池塘里。

现在池塘里有多少只小鸭?

(许多只)天黑了,我们要回家了。

鸭妈妈再一个一个地拍小鸭,小鸭一个一个的上岸,岸上就有许多小鸭了。

  三、结束部分

  教师:

我们今天捉了许多小鱼,现在一起回家煮鱼吃吧。

  鸭妈妈带着小鸭,唱着歌儿回家:

"一条一条又一条,许多小鱼水里游。

一只一只又一只,许多小鸭捉小鱼。

捉了小鱼回家煮,回家煮!

"

  备注:

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106页。

  教学反思:

  整合是为了动静结合,在这节活动中学说语言、激发幼儿兴趣,不只讲表面的知识,还应讲行动的知识(即经验)。

  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要经历一个过程,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和实现的,同时还要综合各领域。

  在整合的同时要有一个偏重的领域,(即定位本节课的重点领域)。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各种形状、质地、大小不同的带盖的瓶子、盒子。

  2、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盖子,并用语言简单的表述出来。

  3、培养幼儿了与参加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质地、大小不同的带盖的瓶子、盒子若干。

  2、糖果若干。

(装入不同的瓶中)旺仔牛奶、汽水、洗洁精、海飞丝洗头液、午餐肉各一瓶。

  3、自备套盒一组。

(大纸箱―电脑纸箱―小盒子―巧克力盒――小玩具)

  活动过程:

  一、游戏“送礼物”,引入主题。

  1、出示一个用胶带封好的大纸箱,请幼儿想办法打开它。

  “小朋友,你们好!

今天吴老师要给你们送个礼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吧。

”(大纸箱)“谁来帮老师想个办法打开它?

”(撕开、用剪刀剪开、用钥匙戳开——————)选一种方法打开。

  2、从中取出一个电脑纸箱,请幼儿打开。

  3、从中取出一个小盒子,请幼儿打开。

  4、从中取出一个巧克力盒子,请幼儿打开。

  5、从中取出一个小玩具熊。

  二、请幼儿观察布置好的场地中各种各样的瓶子、盒子。

  “今天老师给你们还准备了许多东西,你们看看大门都是什么?

你都看到里什麽瓶子?

”“它是什么形状的?

什么东西做的?

”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室可引导幼儿选择性地讲述。

  三、请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打开盒子,并用语言简单表述。

  “吴老师给你们每个小朋友准备了礼物,它们都藏在盒子里,你们要想一些办法打开它就能得到礼物了。

你们去挑一个你喜欢的瓶子或盒子打开它,看里面是什么?

拿到里礼物后,请把盖子再盖好放到桌子上。

”“打开里面有什么?

你是怎么打开的?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讲述。

  四、请幼儿回座位休息一会儿,提问:

  1、你们找到宝贝了吗?

拿出来看看?

是什么?

  2、你找到了几颗糖?

数数看?

(幼儿个别提问回答)

  3、出示一个粘胶带纸的透明盒、化妆品的瓶子,请幼儿尝试打开,说说你是怎么打开的?

  4、请幼儿讲讲你是用什么方法打开瓶子、盒子的?

  五、教师依次再出示旺仔牛奶、汽水、午餐肉罐头、八宝粥。

  “我这还藏着宝贝呢,小朋友看看是什么?

他们是怎么开的?

”逐个讲解演示。

  1、你还见过那种瓶子的开法不一样,请幼儿讲述。

  2、还有什么东西跟汽水一样的开法?

  六、教师小结。

  七、活动延伸:

将瓶子进行分类。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基本掌握了多种盖子的开法,但活动中实物刺激太多,幼儿的注意力被美食转移了,忽略了自己是怎么打开盖子的,致使语言表达不够。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一定吸取本次活动的经验,让幼儿更好的吸取知识!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索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

  2、探索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摇动后发出的不同声音;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4、探索不同的材料能使"瓶宝宝"唱出不同声音的歌,从而萌发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尝试和敢于表达等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空矿泉水瓶子一把勺子一个碗,豆子、米、面若干。

  2、不透明的瓶子两个,透明的瓶子两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导幼儿让手中的瓶子发出声音。

  1、教师带幼儿边做"大雨和小雨"边摇动手中的空矿泉水瓶。

  --"请小朋友拿起你们椅子下面的矿泉水瓶和老师一起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游戏吧。

"

  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手中的瓶子和教师手中的瓶子有什么不同,并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手中的瓶子也能"唱歌"。

  --师:

我们刚才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游戏时,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你们的瓶子和老师的瓶子有什么不同?

"--小结:

老师的瓶子会"唱歌",有声音,小朋友的瓶子不会"唱歌",没声音。

  二、幼儿探索、操作。

  1、教师用语言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让我们用桌上的米、豆子和面来"喂"瓶宝宝吧,瓶宝宝吃了东西就会"唱歌"。

  2、让幼儿选择操作材料,用勺子"喂"瓶宝宝。

  交代注意事项:

先把瓶盖打开,再用勺子把米(或豆子、面)喂到瓶宝宝的肚子里,喂的时候要把矿泉水瓶放在碗里,防止操作材料弄脏地板和桌子,喂完瓶宝宝要把盖子拧上。

  三、交流分享:

你在瓶子里放了什么?

瓶宝宝发出声音了吗?

  1、幼儿喂瓶宝宝,师巡回指导并与个别幼儿交流分享。

  2、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分享。

  四、幼儿再次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

让幼儿尝试换另一种东西放在瓶中,摇一摇、听一听、比较前、后两次操作后,瓶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1)引导幼儿感知不同物体在瓶中发出声音的不同:

你第一次在瓶子里放了什么?

这一次你又在瓶子里放了什么?

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2)教师请两名幼儿摇动两个不透明的瓶子,让手中的瓶子发出声音,引导幼儿听听:

他俩的瓶子发出声音一样吗?

  (3)让幼儿猜猜两个瓶子里装的各是什么。

  (4)教师协助幼儿把两个瓶子中的东西分别倒进两个透明瓶子中,让幼儿验证自己猜想是否正确。

  五、结束

  在《大雨和小雨》的音乐声中,让幼儿有节奏的摇动瓶子发出声音,感受瓶宝宝的歌声。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小蝌蚪的特征。

  2、乐意和教师一起表演,感知体验自由游动的小蝌蚪。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课件:

趣味练习--养蝌蚪

  【活动过程】

  1、出示趣味练习卡,幼儿观察小蝌蚪。

  师:

画面上有什么?

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2、认识小蝌蚪的特征

  小蝌蚪的头长得什么样?

  有几个黑油油的眼睛?

  小蝌蚪的后面有几条尾巴?

  小蝌蚪在水里是怎么游的?

  3、请幼儿模仿小蝌蚪在水里游的动作。

  4、师:

我们看看小蝌蚪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观察图片了解小蝌蚪长大后变成青蛙。

  5、师:

你们喜欢小蝌蚪吗?

我们来画很多的小蝌蚪,把它们放在池塘里好吗?

  6、幼儿画蝌蚪,用线条画出大大的脑袋,小小的尾巴。

  7、养蝌蚪,把幼儿的作品放在展板上(池塘)。

  反思:

  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

在设计活动时我注意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演示法、游戏法及情景教学法,能够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

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多通道参与法及体验法。

新《纲要》明确指出:

“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玩一玩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幼儿不知不觉对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产生了兴趣。

而游戏体验法,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小蝌蚪慢慢长大的快乐心情,进一步产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认识五指,知道五指的名称。

  2.通过手偶配对游戏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重点难点:

  知道五指的名称

  活动准备:

  1.手指偶: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宝宝(教师一份示范用,幼儿人手一份用于配对游戏)。

  2.房子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小朋友,今天我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做客,看,这是谁的家?

我们敲敲门问问看,咚咚咚,门开了,哦———原来是小手一家。

  (出示戴好指偶的手)

  二、认识五指,初步了解五指名称。

  1.师:

看,小手一家住着谁?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宝宝)

  2.介绍具有明显特征的手指(大拇指、中指、小指)

  教师拿掉大拇指上的爷爷指偶提问:

爷爷住在哪个手指上?

  师:

看看这个手指长得怎么样?

(矮矮、胖胖)

  爷爷住在矮矮胖胖的大拇指上,我们叫它大拇指爷爷,你的大拇指爷爷在哪里?

打个招呼吧!

  师:

那宝宝又住在哪呢?

这个手指长得怎么样?

(细细小小的)

  宝宝住在细细的小指上,我们叫它小指宝宝,你的小指宝宝呢?

打个招呼吧!

  师:

爸爸住在这个手指怎么样?

(高高的)

  爸爸住在高高的中指上,我们叫它中指爸爸,你的中指爸爸呢?

打个招呼吧!

  师:

妈妈住在无名指上,我们叫它无名指妈妈,奶奶住在食指上,我们叫它食指奶奶。

  三、通过配对游戏,巩固对五指名称的认识。

  师:

小朋友的小手一家在哪?

让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宝宝住到自己的小手上吧!

  (引导幼儿边戴指偶边说:

***住在***手指上)

  师:

小手一家亲亲热热住在一起(手指收拢)

  师:

早上,太阳公公出来了,让我们把小手一家叫醒吧!

  大拇指爷爷醒了......

  师:

大家都醒了,该锻炼身体了:

大拇指爷爷弯弯腰,食指奶奶弯弯腰,中指爸爸点点头,无名指妈妈扭一扭,小指宝宝跳一跳。

  四、结束部分。

  师:

做了运动,好累呀,让小手一家休息下吧。

  大拇指睡了,食指睡了,中指睡了,无名指睡了,小指睡了......

  活动目标

  1、体验运水的乐趣,在运水的过程中感知水的特性。

  2、尝试使用工具运水,在探究中知道哪些东西能运水,哪些东西不能运水。

  3、能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乐于尝试和思考。

  活动准备

  玩水池一个,玩水工具若干,单反数码相机,背景音乐《水族馆》。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组织幼儿玩水,让他们体验玩水的乐趣,感知水的特性

  师: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揭去遮盖物,出现玩水池。

  师:

你们想玩吗?

玩具宝宝可喜欢你们啦!

也想和你们一起玩,不过它有个小小的要求,玩的时候不要把衣服和地板弄湿,好吗?

卷起袖子,我们一起来玩吧!

(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用游戏的口吻把学习要求交待清楚,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快乐、自由的玩耍能够让孩子有机会学到更多语言。

获得更多经验。

  师:

休息时间到了。

请小朋友把玩具宝宝放回水池,找个小椅子坐下来,拿块毛巾,擦干小手,再把毛巾放回到原来的地方。

(教师动作示范,用无声的语言帮助小班孩子掌握学习常规。

  师:

哪个宝宝给大家介绍一下,刚才你玩了什么?

怎么玩的?

发现了什么?

(引导孩子用语言大胆交流表达,学习说完整的话,丰富词汇。

  教师总结:

小朋友都发现水会从有洞洞的地方流下来,水是会流动的。

  二、动手操作――提出问题,引导孩子寻找运水工具并尝试运用,探究哪些东西能运水,哪些东西不能运水

  1引导孩子猜测,了解孩子现有水平。

  师:

还想玩吗?

水池里的水太少了,如果多一些肯定会更好玩。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让水池里的水变得多一些?

  师:

我们可以把盆里的水运过来。

水池里的水就会变多。

怎么运呢?

你有什么好办法?

(小班孩子思维形象具体,喜欢模仿和跟风,因此直接动手实验是最好的选择。

  2引导孩子选择运水工具并尝试运用,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师:

噢,我们可以请玩具宝宝来帮忙。

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好多玩具,请你们去找一找,试一试,把盆里的水运到水池里。

(让孩子与材料充分互动,感受、积累相关的经验,孩子使用材料时会产生内在学习动机,享受并体验探究的快乐;教师观察引导,提醒幼儿发现问题,并不断尝试:

教师用数码相机记录孩子探究学习的过程,拍摄典型的情景供讲评:

背景音乐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思维。

  三、体验交流――结合照片讲评,引导孩子大胆表述发现,并将工具分类,提升总结经验

  师(播放照片)提问:

这是谁呀?

你在用什么东西运水?

它叫什么名字?

请你把它找出来试给大家看看。

(帮助孩子回忆。

再现即时情景,展示和分享经验。

  师:

它能运水吗?

请你大声地告诉小朋友。

(学习说完整的话,“××能运水”或“××不能运水,水从洞洞里流走了”。

  师:

这是能够(或不能够)运水的东西的家。

请你把它送回家。

(学习按标记分类)

  师:

原来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够运水。

有的行有的不行。

剩下的玩具都想回家了,我们帮忙把它们送回家,好吗?

送的时候可要开动小脑筋噢,千万不要送错了。

如果你不知道它应该放哪里,请你想一想、试一试。

然后再把它送回家。

  师:

它们都找到家了吗?

你有什么发现吗?

(帮助孩子梳理、提升、归纳经验)

  师:

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它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谢谢你们。

它们回家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到家里再找找看,哪些东西能运水,哪些东西不能运水。

  活动目标:

  1、通过掰蚕豆,让幼儿感知蚕豆的特征和用途。

  2、产生操作探索蚕豆的兴趣。

  活动重点:

  通过掰蚕豆,让幼儿感知蚕豆的特征和用途。

  活动难点:

  产生操作探索蚕豆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1-2粒蚕豆荚,各种蚕豆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蚕豆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蚕豆娃娃的指偶:

  你们认识我吗?

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我就是蚕豆娃娃。

  与小朋友们互相问好。

  二、认识蚕豆荚的外形特征。

  1、引导幼儿认识蚕豆荚的的形状和颜色。

  2、让幼儿摸一摸,体会摸上去的感觉。

  3、你觉得它像什么呢?

  教师小结:

这叫蚕豆荚,蚕豆荚是绿色的,长长的,两头尖;摸上去有点毛;捏一捏,硬硬的;像小船,像月亮。

  三、认识蚕豆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里面的蚕豆的形状、颜色。

  2、摸一摸:

有什么感觉。

  3、闻一闻:

有什么气味。

  4、想一想:

蚕豆与蚕豆荚的关系。

  四、幼儿操作:

掰开蚕豆皮,观察蚕豆瓣。

  教师小结:

蚕豆荚里面有蚕豆,蚕豆是扁扁的椭圆形,淡绿色,掰开皮,里面有两片豆

  五、通过品尝,了解蚕豆的作用。

  1、品尝蚕豆食品,知道蚕豆的多种吃法。

  2、启发幼儿说说还吃过哪些用蚕豆制成的食品。

  娃娃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用蚕豆娃娃引出课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分步进行探索,先从外面的蚕豆荚开始,到蚕豆的外形特征,再到观察蚕豆瓣,让幼儿有层次的探索理解。

  通过品尝,让幼儿进一步体验。

并扩散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活动目标

  1、发展手眼协调的能力。

  2、锻炼小肌肉的活动能力。

  3、加强对和“小”的认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带瓶盖的塑料瓶子、盒子。

  活动过程

  1、出示不同大小的塑料瓶子和盖子,请幼儿帮忙旋上瓶盖。

  2、老师可与幼儿一起进行活动,假装找不到合适的瓶盖,请幼儿帮忙。

  3、把更多的塑料瓶子和瓶盖分别放在两个盒子内,请幼儿自行进行旋瓶盖的活动。

  4、老师可以把瓶子和瓶盖放在益智区,让幼儿在自选活动时间自由练习。

  总结分享

  1、请幼儿说说小瓶盖遇上大口瓶子会怎么样。

  2、请幼儿说说如果不把盛满水的瓶子盖好会发生什么事情。

  活动评价

  1、能找到相配的瓶子和瓶盖。

  2、能拧紧瓶盖。

  活动建议

  1、请幼儿为相对应的瓶子和瓶盖作上标记,如瓶身、瓶盖贴上大小不一、颜色相同的花朵。

  2、在益智区投放大小不一的锁和相对应的钥匙,让幼儿学习开锁和关锁,培养幼儿一一对应的能力。

  3、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周围的环境,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大小,例如:

大碗、小碗的比较,大汤匙、小汤匙的比较,大球、小球的比较等。

  活动反思

  针对小班幼儿来说,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总体上比较满意。

活动前,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瓶子和盖子、把玩弄瓶子和盖子,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积累一定的经验,经常见到幼儿对瓶盖的拧、开等动作很感兴趣,这些材料在生活中比较多见,活动很容易在幼儿园小班开展。

在活动中幼儿都能动手尝试,在反复的操作中能找出瓶盖和瓶口匹配才能盖上的方法。

  活动目标:

  1.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证,了解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区分各种几何图形,通过情景游戏,能用语言大胆的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感受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用途,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熟悉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图形的"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做成铺路的石头。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4、背景?

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捡石头,引起幼儿探索几何图形的兴趣。

  1.教师用神秘的语气告诉幼儿:

小朋友,今天老师发现宝贝了,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宝贝?

(随音乐进入场地)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大家可以挑自己最喜欢的,进行观察、探索交流。

(发现他们的特征)"哇!

有这么多五颜六色的石头,我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石头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

  3.游戏:

按标记举"石头"?

  小结:

圆形,四周是圆滑的,没有棱角;正方形有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二、铺小路

  试一试,摆一摆几何图形,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

  1.第一次铺小路:

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几何图形的铺法,并交流发现的秘密。

  "我们这里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有一天我看见有个小朋友在上面骑自行车摔倒了,哭的可厉害了。

为了不让大家再受伤我们用捡来的石头,来铺一条石头路,好吗?

"教师提出要求:

请你们把手中图形放进与你手中的图形相同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铺平!

(边讲解边示范)幼儿操作:

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的镶嵌在相应形状的坑里?

  2.第二次铺小路,探索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

  问:

为什么三角形要铺在三角形的坑里?

圆形要铺在圆形的坑里?

正方形要铺在正方形的坑里?

(鼓励幼儿表达出探索过程发现的现象,感知并初步理解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征。

  三、踩石头,继续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1.小路铺好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吧。

  教师介绍玩法:

音乐一响,幼儿随音乐跳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自己喜欢的石头上,并说说踩到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两到三次。

  3.小结。

  四、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了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1.在幼儿园里,我们的周围你发现什么东西的形状像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2.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的形状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3.布置任务:

生活中还有好多不同形状的东西,咱们回家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好吗?

  延伸活动:

  带幼儿到户外继续寻找不同形状的东西。

  教学目标:

  1、在找找、看看、说说、做做中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果核的秘密。

  2、在交流中能注意倾听,听懂别人的意思。

  3、认识几种常见的核,知道种子的简单生长过程。

  活动重点: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核。

  活动难点:

  种子的简单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

  1、各种果实的图片。

  2、各种果实及果核苹果核,桔子核,西瓜籽,南瓜籽,葵花籽、柿子核等若干。

  3、故事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出示果核,引发兴趣

  1、提问启发、幼儿自由议论。

  

(1)这是什么东西呢?

教师倾听幼儿的议论呀,是垃圾,不对,是核,是籽,这是苹果核,我在家看到过的……

  

(2)引出名称果核:

它们长得怎样?

  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回答问题。

  2、提问:

果核有用吗?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回答问题。

  二、看懂图意,了解果核。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幼儿交流对图的`理解

  老师辅助提问:

树上的苹果和地上的苹果一样吗?

小鸡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呢?

  3、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4、教师提问,苹果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鸡呢?

  三、剥开果子,探索果核。

  1、原来果核都是有用的,那我们找找这些果子是否都有果核?

  幼儿自由探索有的用剥,有的咬,有的切找果核,并自由的议论。

  2、交流找到的果核,看看是谁的宝宝?

  3、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四、自主商议,继续探索。

  根据幼儿兴趣去找找果核的妈妈,看看找对了吗?

  游戏活动:

果核找家

  这些果核的家在哪里?

去找找它们的家。

幼儿手拿果核,自由配对。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后种果核。

  附故事:

  秋天到了,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秋风轻轻一吹,苹果随风轻轻地摇摆。

突然,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正好落在小鸡的身边,小鸡问:

“你怎么啦?

”苹果说:

“我长大了,熟透了,所以才掉了下来。

”过了几天,苹果渐渐变成茶色了,软软的,象一摊泥,小鸡着急说:

“你生病啦?

”苹果说:

“不,我已经是苹果妈妈了,我正在腐烂,好让宝宝钻进泥土里,生根发芽。

你明年再到这里,就能见到我的孩子了。

”到了第二年,原来的小鸡已变成了神气的小公鸡了,他没有忘记和苹果妈妈的约定,等到他再来时,已发现在原来的地方已经长出了一棵小苹果树了。

  活动目标:

  1、了解石头的基本特性。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重点:

  了解石头的基本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