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4309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年级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年级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年级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年级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三年级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三年级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三年级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三年级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三年级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三年级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三年级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三年级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三年级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三年级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三年级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docx

《三年级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docx

三年级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

研讨话题:

如何设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教学内容

学科:

数学

课题:

24时记时法

执教:

景仕宏

班级:

(2)

日期:

.09.23

1.引导学生将各种经验系统化,形成较明确的“日”的时间感受。

2.结合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个时刻,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记时法(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换算。

3.引导学生感受人类探索时间知识的历史历程。

目标期望值

A.a层学生能很快说出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换,并能运用的生活中去。

B.b层学生能准确互换,知道生活中的应用。

C.c层学生能知道两种计时法的异同,并知道互换方法。

D.作业分层布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日”的时间观念的建立。

 

教学

 

师生活动

关注差异

课前谈话:

交流熟悉,观看小品《不差钱》的片段。

一、造“时间尺”

师:

小品里,小沈阳说“眼一睁眼一闭,一天就过去了”,这里的“眼一睁”和“眼一闭”分别说的是什么时候?

生:

眼一睁天亮了,是白天,眼一闭是晚上。

师:

白天与夜晚的自然现象和我们居住的地球的运动有关。

请大家看大屏幕:

地球在围绕着太阳旋转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

被太阳照到的时候就是白天,照不到的时候就是夜晚。

早在好几千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发现了白天和夜晚周而复始地重复着,因此把一个白天和一个夜晚合在一起称为一天。

但那个时候,只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你觉得能说清楚确切时间吗?

生:

说不清楚。

师:

因此,人们想了很多法子来测量时间。

猜一猜。

比如说用日晷测太阳下物体的影子来定时间。

那没有太阳的日子里怎么办?

所以又发明水钟、滴漏直至钟表。

有了钟表,测量时间就精确多了,所以,现在人们问一天有多少时间,你肯定说——?

生:

24个小时。

师:

对。

虽然地球自转的速度和角度都有变化,但长期看,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3小时56分。

为了方便,大家约定一天有24小时。

师:

我们已经认识过了钟表,都知道一般的钟表面上都有12个数。

这两者不是矛盾了吗?

 

激发全体学生的兴趣。

 

优生能有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基础不扎实的藉此机会学习。

 

激发全体兴趣,每人有发言机会。

 

继续激发兴趣。

 

边谈话边出示新内容。

 

猜测中练习对话。

渐扶渐放。

优生做示范,学困生模仿。

 

 

 

猜测中练习对话。

渐扶渐放。

优生做示范,学困生模仿。

 

学生自己发现,归纳,体验成功的乐趣。

 

继续讨论彼此的生日,a层学生练习生日的表述。

在英语中谈论彼此感兴趣的话题。

 

自主对话,各显身手。

 

Listen to the tape

A:

understand1/2

B:

understandallthedialogues 

C:

trytorepeatsomeofthedialogues 

 

The students act out their dialogues.

A:

Readthebookandact.

B:

Lookatthesummaryofthedialoguesandact.

 

 

生:

老师,不矛盾,钟表上的时针1天转两圈的。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转两圈。

师:

不急,我们来看屏幕(课件出示:

一个钟面显示7点,并配上“吃早饭”和“新闻联播片头”的画面)。

为什么都是7点,老师有可能在吃早饭,也有可能在看新闻联播呢?

生:

因为一天有两个7点,一个是早上的7点,另一个是晚上的7点。

师:

(赞许地)你的回答很棒,说清楚了虽然钟面上时针都指着7,但实际上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刻,那钟面把它们分清楚了吗?

生:

(异口同声)没有。

师:

好,时间尺可以派上用了。

在两把尺上,分别找找这两个时间的刻度,再联系平时生活中的说法,想想这两个时刻是怎么表示的?

生:

可以说成“早上7时”和“晚上7时”。

(学生在黑板“12时尺”上指明这两个刻度)

师:

嗯,加了表示时间段的词。

哎,不过为什么要加词呢?

(板书:

加词)

生:

都是7时,不加词就分不清楚了。

师:

对,在“12时尺”上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是两个不同的时刻(指着这两个刻度),但都用了“7时”来表示,不加词还真不行!

实际上,这个方法大家不陌生,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这么用着。

不过,平时用的时候往往省略了这个词。

比如妈妈问你几点了,你肯定就说10时了,不会说是上午10时。

因为在问话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是上午,所以就省了,但规范使用时可不能省表示时间段的词。

师:

那在“24时尺”上找到这两个刻度了吗?

怎么表示这两个刻度?

生:

在“24时尺”上,一个是7时,一个是19时。

(学生上台在“24时尺”上边说边指)

生:

哦,怪不得叫19时啊!

我看见电视上就是这样标的。

师:

哎,在“24时尺”上为什么不用加词了?

(板书:

不加词)

生:

一个是7时,另一个是19时,就不用加词了。

师:

你的言下之意是:

用数目本身来表示时间,不混淆了,自然就不用加词了,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

生:

嗯,是的。

师:

回顾一下,有两把尺,我们就有了两种记录时间的方法。

“12时尺”记录时间的方法我们不妨就称为“12时记时法”,也可以叫做“普通记时法”,那“24时尺”记

录时间的方法——

生:

叫“24时记时法”。

(分别板书两种记时法的名称)

师:

下面来个小练习。

先在“12时尺”上找出下面这些时刻的刻度;再在“24时尺”上找出相对应的刻度,然后填一填“24时记时法”怎么表示这些时刻;全部填完

后,思考怎样把“12时记时法”的时刻改成“24时记时法”的时刻。

凌晨2时——()

上午9时——()

下午5时——()

深夜11时——()

练习完毕后,进行交流和总结,并完成跟进的练习。

练习:

   1.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三、弃“时间尺”

师:

我们是从认识一天开始今天学习的,让我们回到这个话题上来。

“12时尺”和“24时尺”都可以用来表示一天,每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

生:

从0时开始,到24时结束。

师:

那0时我们在做什么?

生:

应该在睡觉。

师:

绝大多数同学可能没有“0时”的印象。

让春晚的0点钟声帮助你勾起那么一点印象吧。

(课件播放“春晚”视频片段)

师:

如果把黑板上“24时尺”缩短些,用来表示今天的时间(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上一条线段),那怎么表示“昨天”和“明天”呢?

谁能到黑板上画一画?

一个学生在已画线段的两端分别加画了一条线段。

师:

能把表示今天和昨天、明天的线段分开吗?

生:

不能。

师:

那连在一起的3条线段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

昨天的24时也就是今天的0时,今天的24时也就是明天的0时。

师:

对,就像一天中时针转的两圈,第一圈的结束之际也就是第二圈的开始之时那样,时间就是这样连续在一起。

哪位同学能在表示“昨天、今天、明天”的线段中,接着表示出后天、大后天吗?

学生在“明天”的线段上接上表示后天、大后天的线段。

师:

那大——大后天呢?

能一直这样画下去吗?

生:

能。

时间可以一直有的。

师:

同学们,刚才的画能让大家体验到“时间尺”很形象,让我们看清楚了两种记时法的道理,但如果真的就用它来测量时间的话,那会是很麻烦的事情。

历史上,我们的祖先曾经走过那一段路。

大家看,古代有一种刻漏,主要由几个铜水壶组成,又叫“漏

壶”。

除了最底下的那个,每个壶的底部都有一个小眼。

水从最高的壶里,经过下面的各个壶滴到最低的壶里,滴得又细又均匀。

最低的壶里有一个铜人,手里捧着一支能够浮动的木箭,壶里水多了,木箭浮起来,根据它上面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时间。

但想想,这个木箭能无限制地浮起来吗?

对,到了一定的时间,就需要把最下面铜壶里的水倒回最上面的铜壶,周而复始地再进行记时。

由此,我们理解了祖先发明的机械钟表,时针固定后周而复始地旋转(课件出示各种各样时针旋转着的钟表),计量时间很方便。

师: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钟表都是这个样子的,无意中就觉得一定是这样的。

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那是一定的。

那钟表转一圈是12个小时也是一定的吗?

或者说,钟面上只能显示12时记时法的时刻吗?

生:

(犹豫地)钟面上标上1~24的数,就可以直接看24时记时法的时刻了。

师:

有了新的想法,就会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钟表,大家看,屏幕上出示的手表新品。

真是应了这句话: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敢于提出新的想法,理应得到大家的赞赏,把掌声送给他!

师:

今天我们借助时间尺,了解和掌握了两种记时法,大家可以进一步关注生活中两种记时法的运用。

下课!

 

注意观察生活的学生定能回答的很快。

 

观察、操作。

概括、抽象能力强的学生能很快找到,稍弱的学生经他人指点定有启示。

 

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学困生恍然大悟。

 

先自己思考,再集体交流。

让学优生给学困生一个自我消化、吸收的过程。

 

学优生对时间的概念很清楚,但学困生有点模糊。

给学优生一个展示的机会。

 

帮助学困生理解并建立时间的概念。

 

教师鼓励发明创造。

 

1、c层学生能分清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并能看钟互换。

2、b层学生能分清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能直接根据互换法则互换。

3、a层学生能分清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能很快互换。

学生与家长、同学交流。

 

精品课堂实录记载表

学科

数学

执教

景仕宏

课型

新授

班级

(2)

课题

24时计时法

时间

2010.9.23

记载

万勇

课前谈话:

交流熟悉,观看小品《不差钱》的片段。

一、造“时间尺”

师:

小品里,小沈阳说“眼一睁眼一闭,一天就过去了”,这里的“眼一睁”和“眼一闭”分别说的是什么时候?

生:

眼一睁天亮了,是白天,眼一闭是晚上。

师:

白天与夜晚的自然现象和我们居住的地球的运动有关。

请大家看大屏幕:

地球在围绕着太阳旋转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

被太阳照到的时候就是白天,照不到的时候就是夜晚。

早在好几千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发现了白天和夜晚周而复始地重复着,因此把一个白天和一个夜晚合在一起称为一天。

但那个时候,只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你觉得能说清楚确切时间吗?

生:

说不清楚。

师:

因此,人们想了很多法子来测量时间。

比如说用日晷测太阳下物体的影子来定时间。

那没有太阳的日子里怎么办?

所以又发明水钟、滴漏直至钟表(课件中出录相应的图片)。

有了钟表,测量时间就精确多了,所以,现在人们问一天有多少时间,你肯定说——?

生:

(异口同声地)24个小时。

师:

对。

虽然地球自转的速度和角度都有变化,但长期看,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3小时56分。

为了方便,大家约定一天有24小时。

师:

我们已经认识过了钟表,都知道一般的钟表面上都有12个数。

这两者不是矛盾了吗?

生:

老师,不矛盾,钟表上的时针1天转两圈的。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转两圈。

不急,我们来看屏幕(课件出示:

一个钟面显示7点,并配上“吃早饭”和“新闻联播片头”的画面)。

为什么都是7点,老师有可能在吃早饭,也有可能在看新闻联播呢?

生:

因为一天有两个7点,一个是早上的7点,另一个是晚上的7点。

师:

(赞许地)你的回答很棒,说清楚了虽然钟面上时针都指着7,但实际上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刻,那钟面把它们分清楚了吗?

生:

(异口同声)没有。

师:

好,时间尺可以派上用了。

在两把尺上,分别找找这两个时间的刻度,再联系平时生活中的说法,想想这两个时刻是怎么表示的?

生:

可以说成“早上7时”和“晚上7时”。

(学生在黑板“12时尺”上指明这两个刻度)

师:

嗯,加了表示时间段的词。

哎,不过为什么要加词呢?

(板书:

加词)

生:

都是7时,不加词就分不清楚了。

师:

对,在“12时尺”上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是两个不同的时刻(指着这两个刻度),但都用了“7时”

来表示,不加词还真不行!

实际上,这个方法大家不陌生,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这么用着。

不过,平时用的时候往往省略了这个词。

比如妈妈问你几点了,你肯定就说10时了,不会说是上午10时。

因为在问话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是上午,所以就省了,但规范使用时可不能省表示时间段的词。

师:

那在“24时尺”上找到这两个刻度了吗?

怎么表示这两个刻度?

生:

在“24时尺”上,一个是7时,一个是19时。

(学生上台在“24时尺”上边说边指)

生:

哦,怪不得叫19时啊!

我看见电视上就是这样标的。

师:

哎,在“24时尺”上为什么不用加词了?

(板书:

不加词)

生:

一个是7时,另一个是19时,就不用加词了。

师:

你的言下之意是:

用数目本身来表示时间,不混淆了,自然就不用加词了,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

生:

嗯,是的。

师:

回顾一下,有两把尺,我们就有了两种记录时间的方法。

“12时尺”记录时间的方法我们不妨就称为“12时记时法”,也可以叫做“普通记时法”,那“24时尺”记

录时间的方法——

生:

叫“24时记时法”。

(分别板书两种记时法的名称)

师:

下面来个小练习。

先在“12时尺”上找出下面这些时刻的刻度;再在“24时尺”上找出相对应的刻度,然后填一填“24时记时法”怎么表示这些时

刻;全部填完

后,思考怎样把“12时记时法”的时刻改成“24时记时法”的时刻。

凌晨2时——()

上午9时——()

下午5时——()

深夜11时——()

练习完毕后,进行交流和总结,并完成跟进的练习。

练习:

   1.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三、弃“时间尺”

师:

我们是从认识一天开始今天学习的,让我们回到这个话题上来。

“12时尺”和“24时尺”都可以用来表示一天,每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

生:

从0时开始,到24时结束。

师:

那0时我们在做什么?

生:

应该在睡觉。

师:

绝大多数同学可能没有“0时”的印象。

让春晚的0点钟声帮助你勾起那么一点印象吧。

(课件播放“春晚”视频片段)

师:

如果把黑板上“24时尺”缩短些,用来表示今天的时间(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上一条线段),那怎么表示“昨天”和“明天”呢?

谁能到黑板上画一画?

一个学生在已画线段的两端分别加画了一条线段。

师:

能把表示今天和昨天、明天的线段分开吗?

生:

不能。

师:

那连在一起的3条线段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

昨天的24时也就是今天的0时,今天的24时也就是明天的0时。

师:

对,就像一天中时针转的两圈,第一圈的结束之际也就是第二圈的开始之时那样,时间就是这样连续在一起。

哪位同学能在表示“昨天、今天、明天”的线段中,接着表示出后天、大后天吗?

学生在“明天”的线段上接上表示后天、大后天的线段。

师:

那大——大后天呢?

能一直这样画下去吗?

生:

能。

时间可以一直有的。

师:

同学们,刚才的画能让大家体验到“时间尺”很形象,让我们看清楚了两种记时法的道理,但如果真的就用它来测量时间的话,那会是很麻烦的事情。

历史上,我们的祖先曾经走过那一段路。

大家看,古代有一种刻漏,主要由几个铜水壶组成,又叫“漏

壶”。

除了最底下的那个,每个壶的底部都有一个小眼。

水从最高的壶里,经过下面的各个壶滴到最低的壶里,滴得又细又均匀。

最低的壶里有一个铜人,手里捧着一支能够浮动的木箭,壶里水多了,木箭浮起来,根据它上面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时间。

但想想,这个木箭能无限制地浮起来吗?

对,到了一定的时间,就需要把最下面铜壶里的水倒回最上面的铜壶,周而复始地再进行记时。

由此,我们理解了祖先发明的机械钟表,时针固定后周而复始地旋转(课件出示各种各样时针旋转着的钟表),计量时间很方便。

师: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钟表都是这个样子的,无意中就觉得一定是这样的。

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那是一定的。

那钟表转一圈是12个小时也是一定的吗?

或者说,钟面上只能显示12时记时法的时刻吗?

生:

(犹豫地)钟面上标上1~24的数,就可以直接看24时记时法的时刻了。

师:

有了新的想法,就会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钟表,大家看,屏幕上出示的手表新品。

真是应了这句话: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敢于提出新的想法,理应得到大家的赞赏,把掌声送给他!

师:

今天我们借助时间尺,了解和掌握了两种记时法,大家可以进一步关注生活中两种记时法的运用。

下课!

反思

主题:

如何设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教学内容

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感三个角度的有机结合,结合自身对教材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本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将各种经验系统化,形成较明确的“日”的时间感受。

2.结合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个时刻,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记时法(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换算。

3.引导学生感受人类探索时间知识的历史历程。

分层目标:

A.a层学生能很快说出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换,并能运用的生活中去。

B.b层学生能准确互换,知道生活中的应用。

C.c层学生能知道两种计时法的异同,并知道互换方法。

D.作业分层布置。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

学生的学习准备水平在最近发展区之下或之上都不利于学习,只有当学习准备水平在最近发展区之内,额外的帮助才能促进学习。

小学生知识储备明显不能满足自我学习,只有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为每个学生提供教学支架,帮助他们完成不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成功地通过最近发展区,最终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每一节课,都是教者一定教育思想的表现形式,只不过有些更无意识些,有些更清晰鲜明些。

就本课而言,其内在的意义在于——和谐,可以给课堂注入更深远的力量。

仅仅用一个课例想承载和谐之于数学教育的全部意义,那是不现实的。

但这不妨碍一个典型的课例,可以将数学教育中“和谐”的某方面要义演绎通透,那就是:

和谐是坚守所教知识的理性内涵或数学本质基础上的多元统一,其主旨是润泽课堂中的生命。

更深入地看,所揭示的和谐要义的两个方面“坚守”和“润泽”,也是辩证统一的。

某一个教学内容,发散开、挖掘出的可以用来润泽孩子生命的元素有很多,但就数学学科而言,应该首先紧扣“思维”、“理性”等关键词。

特别是在多元资料的取舍中,把握住这点很重要。

实际上,两者的辩证统一也揭示了数学教育中“和谐”的另一方面意义,即和谐绝不是“和稀泥”,它必须有理性(数学)的内核。

例如,本课例最后的教学环节在演绎“循规”与“突破”的和谐。

用记时法表达,要遵循现有约定的方式。

因为传承下来的东西都是如此(钟面上标12个数),于是,大家都觉得应该是这样的,不能是其他样子,思维也就僵化了。

粉碎套在思维上的枷锁,让孩子们体会到“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注入“敢于思考”的品质,平淡的“24时记时法”也就展示了新的价值。

儿童是作为一个完整的自然人走进学校的,当走出学校的时候也应该是个完整的社会人。

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

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因此,和谐的数学教学不是追逐时尚的冲动之举,而是教育直面生命的自然应答。

当我们用和谐的方式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时,自然也就触摸到了教育的和谐本色,课堂也就具有更深远的意境。

虽然课前我精心结构全课,力求完美,但还是留有遗憾,在结束全课时,我应该让学生做适当的调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却没有实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细些,再细些,不断提高自己,造福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