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4619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docx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

两学一做第三阶段

  9加几三阶段两反思《9加几》教学设计(第一阶段)柳南区实验小学周素云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小棒20根。

  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

  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得数是两位数的加法,也就是进位加。

  你知道怎样算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

  二、精讲点拨。

  1、教学例1

(1)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踢毽子的、跳绳的、跳远的。

  )

(2)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3)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一共有多少盒?

(4)你是怎么知道的?

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5)总结学生的三种方法。

  2、提问:

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

(板书:

9+4)师:

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

  (板书课题:

9加几)三、巧问质疑。

  1、初步探索算法。

  师:

9加几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引导:

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式就凑成了10盒?

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

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

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

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学生再说说是怎样计算9+4的?

2、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

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有效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

  (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

  (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

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9加几》教学设计(第二阶段)柳南区实验小学周素云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理解凑十法。

  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

  学生口算3+4=5+2=3+2=1+6=,提问:

你是怎样算的?

得数是一位数的加法是我们已经学过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得数是两位数的加法,也就是进位加。

  你知道怎样算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

  二、精讲点拨。

  1、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数一数,每项比赛各有多少人?

(踢毽子的9人,跳远的7人,跑步的6人,跳绳的3人)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加法解答的问题吗?

生1:

有7人跳远,有3人跳绳,一共有几人?

算式是:

7+3=生2:

有3人跳绳,有6人跑步,一共有多少人?

算式是:

3+6=生3:

有9人踢毽子,有3人跳绳,一共有多少人?

算式是:

9+3=生4:

有9人踢毽子,有6人跑步,一共有多少人?

算式是:

9+6=„„3、教师指着板书的1、2说:

这些题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让我们一起算一算。

  (指着板书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讨论像这样9加几的加法该怎样算。

  (板书课题)三、巧问质疑。

  1、初步探索算法。

  师:

比赛正在进行,学校为同学们准备了解渴的饮料,已经喝了一些。

  (课件出示主题图左下角插图)这是剩下的,有多少盒呢?

生1:

我是一盒一盒数出来的。

  一共有13盒。

  生2:

盒子里面有9盒,我再接着数外面的4盒,就是13盒。

  生3:

我是先把盒子外面的拿一盒放到盒子里面,盒子里面就有10盒,再加上外面的3盒就是13盒。

  师:

4人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喜欢哪种算法,理由是什么?

2、认识凑十法,教学例2。

  出示小棒图。

  左边有几根小棒?

右边呢?

要求一共有几根小棒怎样列式?

(9+3)9+3怎样算?

同学们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然后同座之间互相说算法。

  3、小结:

我们在计算9+3时,把3分成1和2,在计算9+7时,又把7分成1和6,为什么要把3、7分成1和几呢?

(因为1和9能凑成10)四、有效反馈。

  1、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用凑十的方法先圈一圈,再算一算。

  后集体订正。

  2、完成课堂活动1、2题。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9加几的加法)用什么方法计算?

(凑十法、点数法),用一个算式说说凑十的过程。

  《9加几》教学设计(第三阶段)柳南区实验小学周素云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理解凑十法。

  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

  学生口算3+4=5+2=3+2=1+6=,提问:

你是怎样算的?

得数是一位数的加法是我们已经学过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得数是两位数的加法,也就是进位加。

  你知道怎样算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

  二、精讲点拨。

  1、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数一数,每项比赛各有多少人?

学生先独立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最后指名汇报。

  (踢毽子的9人,跳远的7人,跑步的6人,跳绳的3人)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加法解答的问题吗?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只限在一种运动人数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两种运动的人数合起来提出加法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分类板书。

  生1:

有7人跳远,有3人跳绳,一共有几人?

算式是:

7+3=生2:

有3人跳绳,有6人跑步,一共有多少人?

算式是:

3+6=生3:

有9人踢毽子,有3人跳绳,一共有多少人?

算式是:

9+3=生4:

有9人踢毽子,有6人跑步,一共有多少人?

算式是:

9+6=„„3、教师指着板书的1、2说:

这些题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让我们一起算一算。

  (指着板书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讨论像这样9加几的加法该怎样算。

  (板书课题)三、巧问质疑。

  1、初步探索算法。

  师:

比赛正在进行,学校为同学们准备了解渴的饮料,已经喝了一些。

  (课件出示主题图左下角插图)这是剩下的,有多少盒呢?

2、进一步认识凑十法。

  

(1)出示做一做第2题鸡蛋图。

  盒子里面装有9个鸡蛋,又出示4个鸡蛋。

  问: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你准备怎样摆?

怎样算?

(2)出示做一做第2题蛋糕图。

  盒子礼貌装有9块蛋糕,又出示8块蛋糕。

  问:

要求一共有多少块蛋糕,你准备怎样摆?

怎样算?

3、小结:

想9加1凑成10,把4分成1和3,9+1=10,10+3=13。

  4、教学例2。

  

(1)出示小棒图。

  左边有几根小棒?

右边呢?

要求一共有几根小棒怎样列式?

(9+3)9+3怎样算?

同学们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然后同座之间互相说算法。

  

(2)出示小花图。

  左边9朵黄花,右边7朵红花。

  请同学们默默地观察这幅图,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朵花怎样列式?

也请你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怎样算。

  后指名演示并汇报算法,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5、整理9加几的算式,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此处让学生质疑:

为什么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1?

9+8=178+9=179+7=169+5=149+4=139+3=129+2=11„„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9变成10,个位少一个例如5变成4等9+8=17和8+9=17意思是一样的,只是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是不变的。

  四、有效反馈。

  1、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用凑十的方法先圈一圈,再算一算。

  后集体订正。

  2、在横线上画上几个△,并列出算式。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9加几的加法)用什么方法计算?

(凑十法、点数法),用一个算式说说凑十的过程。

  柳南区实验小学周素云本节课我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

  重视方法的统一和优化,在教学中注意体现数学课的数学味和生活味的有机结合。

  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用好方法计算出结果。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这节课中也存在许多不足,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是我的点拨还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十位上的1,1就是10。

  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加上后为什么会变少了.个位少一个例如5变成4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引导的把握,使每一个环节处理的更加到位。

  柳南区实验小学周素云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

  教材创设教学情境是学校运动场,在这个场景里,包含的数学信息很多,在题图里,真正能直接提出9加几的数学问题的,就是饮料盒这个部分素材,跳绳的有9个人,1人计分,跑步的有6个人等,学生不容易把两个位置的人提出一个问题来。

  另外,现实情况是,一箱饮料,12瓶,6瓶的也很多,和本节课要凑十的主题不一定吻合。

  所以我选择10个手指头这个学生再熟悉不过的素材来创设凑十的情境,孩子在初学数数时,就喜欢借助手指头进行计数,一双手有10个指头是他们最熟悉的,学生容易产生凑十的愿望,也觉得很亲切。

  2、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算法的有机结合。

  算法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和主动探索精神。

  在这节课上,关于9加4,我预设了4种以上的方法,但是学生只说到3种方法。

  算法多样化,也要算法优化,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辨析的习惯,提高口算速度。

  在多样化的算法中,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是凌乱无序的,有些方法并不高效,甚至有些不合理。

  教学中我就发现,很多孩子在听其他同学发言时,自己已经讲自己的方法和别人的方法进行了比较,进行了初步的优化,发现自己的方法没有别人算的好。

  要提高口算速度,算法必须优化,学生只有掌握了高效的计算方法,才会有一定的口算速度,为后面的笔算打好基础。

  这节课的算法多样化和优化,体现在两个环节,一个是9加4的多种算法中,最优的算法是凑十法。

  在9加7的环节,凑十也有不同的方法,是看大数分小数,还是看小数分大数,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他们对两种凑十发也有一个初步的优化。

  两评一加强第三阶段小结胡家营镇开展两评一加强活动第三阶段工作小结搞好两评一加强活动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对于整个活动十分重要,它是检验两评一加强活动成果的最重要的标志。

  根据县两评一加强活动领导小组的有关要求和整改提高阶段实施方案的安排,胡家营镇认真完成了整改提高阶段的各项务。

  达到了整改提高的目的。

  现就这阶段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深入学习、强化认识整改提高是整个活动见成果的阶段。

  整个教育活动成功与否,关键是看查找的问题改了没有,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转变了没有、提高了没有。

  因此,我镇结合在第二阶段查找的问题,继续学习中央和省、市、县的有关文件精神,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胡家营镇两评一加强活动整改阶段实施方案》等文件,使全体干部进一步提高认识,巩固理论学习成果,明确整改阶段的主要工作,增强全体干部自觉进行整改的意识。

  二、认真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是整改提高阶段的首要任务和关键环节,在对照检查阶段查找出来的问题,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整改提高。

  根据评议意见和群众提出的意见,以及在党员干部自我剖析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对照自己在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胡家营镇两评一加强活动领导小组在分析评议材料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科学制定整改方案,主要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制定了整改措施:

1、坚持实事求是,整改措施切合实际、切实可行。

  能够做到的就说、就定,做不到的就不说、不定,不能说大话、空话;2、把措施定扎实、定具体,不搞那些原则性强、操作性差,大而化之、无法落实的东西;3、坚持走群众路线,制定整改措施,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吸收合理建议,认真进行修改;4、立说立行,见诸行动,对个人和组织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从现在做起,从当前工作抓起,立说立行,见诸行动。

  先易后难,通过分析,把那些马上能做、又可以做到的事,尽快做起来,使自己能够有个实际的变化;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列出题目,挂帐编号,做出规划,创造条件,逐步整改。

  三、搞好结合、狠抓整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按照整改提高阶段的时间要求,根据制定的整改方案进行具体落实。

  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全镇党员干部结合这次活动要求,认真查摆自己在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并广泛征求社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地做好整改工作。

  四、坚持创新,总结提高对于整什么,改什么,不是纸上谈兵,不要仅限于表表决心,而是要把整改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因此,在整改实践中,我镇紧密结合要求,努力在总结完善、提高、创新上下功夫。

  通过这次两评一加强活动,全镇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和纪律观念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也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认真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自我剖析、民主评议,整改提高,绝大部分党员干部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对自身职务行为标准模糊化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通过学习,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了自己长期学习、终身学习的紧迫感。

  今后,我镇一定认真贯彻落实好各项整改措施,将整改成果确实落到实处,并形成长效机制,以期切实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对全体党员干部有一个大的促进和提高。

  胡家营镇人民政府二零零九年元月九日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作者:

乐黛云社会科学2005年12期如果说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在法国,第二阶段主要在美国,那么,在全球化的今天,它已无可置疑地进入了发展的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比较文学的根本特征是以维护和发扬多元文化为旨归的、跨文化(非同一体系文化,即异质文化)的文学研究。

  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跨文化,二是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是继法国、美国比较文学之后在中国本土出现的、全球第三阶段的比较文学的集中表现,它的历史和现状充分满足了这两个条件。

  比较文学的出现是一定社会和物质条件以及文学本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是以1877年世界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匈牙利),1886年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英国)以及1897年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的正式建立(法国)为标志的。

  经过数十年法国关于文学传播及其相互影响的研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关于并无直接关联的文学之间的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比较文学已有百年历史。

  但是,中国比较文学并不是这一历史的直接分支,它虽出现在同样的时代语境,受着世界比较文学的重大影响,有时甚至是塑形性影响,但却有着自己发生、发展的独特过程。

  20世纪的一百年,是中国学术文化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并在中外学术的冲突和融通中曲折地走向成熟和繁荣的一百年。

  在这一百年中,比较文学先是作为学术研究的一种观念和方法,后是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学术史上留下了自己深刻而独特的足迹。

  比较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发生、发展和繁荣,首先是基于中国文学研究观念变革和方法更新的内在需要。

  这决定了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基本特点。

  学术史的研究表明,中国比较文学不是古已有之,也不是舶来之物,它是立足于本土文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全球交往的语境下产生的、崭新的、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现象。

  20世纪伊始,清政府一方面是对改革派横流天下的邪说实行清剿,一方面也不得不提出旧学为本,新学为用的口号,并于1901年下令废除八股,1905年废除科举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又宣布预备立宪、改革官制等。

  在这样的形势下,有头脑的中国人无论赞同与否,都不能不面对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的问题,也不能不考虑如何延续并发扬光大中国悠久文化传统的问题。

  在这样的形势下,西学东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在西学的冲击下,传统文人难以单靠汉语文学立身处世,于是,出国留学、学习外语便成为新的选择。

  连林纾那样倾向保守的人士,尽管无法掌握外语,却与人合作,译出了300多种外国小说。

  林纾的译作在读书人面前展开了新异的文学世界,推动了中国人的文学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从此,在中国人的阅读平台上出现了与汉文学迥然不同的西洋文学,这就为中西文学之比提供了语境。

  清末民初不少学者,如林纾、黄遵宪、梁启超、苏曼殊、胡怀琛、侠人、黄人、徐念慈、王钟麟、周桂笙、孙毓修等,都对中外(外国主要是西方,也包含日本)文学发表了比较之论。

  当然,这些比较大都是为了对中西文学做出简单的价值判断,多半是浅层的、表面的比较,但它却是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最初形式。

  如果说比较文学当初在法国及欧洲是作为文学史研究的一个分支而产生的,它一开始就出现于课堂里,是一种纯学术的学院现象,那么,20世纪伊始,比较文学在中国却并不是作为一种单纯的学术现象,也不是在学院中产生,它与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密切相关,它首先是一种观念、一种眼光、一种视野,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文学封闭状态的终结,意味着中国文学开始自觉地融入世界文学之中,与外国文学开始平等对话。

  看不到这一点,就看不到比较文学在中国兴起的重大意义与价值。

  这第一点不同决定了中国比较文学与欧洲比较文学的第二点不同,那就是法国及欧洲的比较文学强调用实证的方法描述欧洲各国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及其传播途径,而中国的比较文学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中外(主要是中西)文学的对比意识或比照意识;欧洲比较文学要强调的是欧洲各国文学的联系性、相通性,而中国比较文学则在相通性之外,更强调差异性和对比性。

  从这一点看,初期欧洲比较文学的重心在认同,不在差异的比较,而初期中国比较文学的重心却在差异的比较而不在认同。

  这种发生和发展的不同,意味着中国比较文学与西方比较文学之间的另一层深刻的差异,那就是欧洲比较文学主要是在西方文化这一特定的、同质文化领域的文学内部进行的,它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都是一种区域性内部的比较文学;而中国比较文学一开始就是中西两种异质文化之间的比较文学,是在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上发生的,它一开始就跨越了区域界限,具有更广阔的世界文学视野。

  诚然,欧洲人靠着新大陆的发现、奴隶贸易、资本的输出和殖民地的建立,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比中国人更早具备了世界视野,但从文学上看,当比较文学在19世纪后期的法国作为一门学科产生的时候,其基本宗旨是清理和研究欧洲内部各国文学之间的联系,直到20世纪30年代,梵·第根在其《比较文学论》中将法国的比较文学实践加以理论概括和总结时,他的视野仍然仅囿于欧洲文学之内。

  这种情况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学科界定为文学关系史的研究,而这种研究只有在欧洲各国文学之间才能进行;超出欧洲之外,则因当时文学交流与传播的事实链条尚未形成,或正在形成中,还较难成为实证研究的对象。

  而且,从当时法国人及欧洲各国比较学者的语言装备来看,通晓欧洲之外的语言、并具备文学研究能力的学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因而将研究视野扩展到欧洲文学之外,对他们来说即使有心,也是无力;况且他们所关注的主要是使其他文化变得跟他们自己的文化一样,如罗力耶在《比较文学史》一书中所追求的,那就使欧洲的比较文学更难成为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比较文学了。

  这种情形到了50年代,由于平行研究的蓬勃发展和某些非欧美血统的学者(特别是俄、日、印度的学者)的加入,为西方比较文学添加了更多世界性因素,开拓了新的学术空间,特别是增添了并无直接关联的、超越时空的主题学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但由于西方中心论意识形态的局限和语言本身的限制,属于不同文化体系的异质文化之间的比较文学研究始终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中国比较文学在20世纪初发轫,20年代后作为一种学科开始孕育,尽管由于时代和政治的原因,中国内地的比较文学在60至70年代处于一种沉潜状态,但港台地区的比较文学却在这一期间率先繁荣起来,成为中国比较文学大发展的前驱。

  1979年,改革开放后的大陆学术界,压抑了多年的学术热情和创造力像井喷一样迸发。

  比较文学作为一种最具开放性、先锋性的学科之一,得到了迅速的复兴和迅猛的发展。

  中国比较文学在此时的崛起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前后,世界更全面、更深入地进入了全球化时代。

  多元文化共存的要求与帝国文化霸权和文化原教旨主义之间形成了尖锐对立,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人们急需相互理解、沟通和对话,文学的任务首先是研究人,作为跨文化文学研究的比较文学,对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人的相互认识和理解有着独特而重要作用。

  事实上,在全球资讯时代,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仍然是历史上多次遭遇的共同问题:

如生死爱欲问题,即个人身心内外的和谐生存问题;权力关系与身份认同问题,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问题;人和外在环境的关系问题,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问题。

  追求这些方面的和谐是古今中外人类文化的共同目标,也是不同文化体系中的文学所共同追求的目的。

  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