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4711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37 大小:11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7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7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7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7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7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7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7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7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7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7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7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7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7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7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7页
亲,该文档总共1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1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docx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案上交

沈阳大学

教案

课程名称:

教育学编写时间:

2009年8月20日

授课章节

第一章人际交往的概述第一节人际交往的内涵

目的要求

掌握人际交往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人际交往的心理结构;了解人际交往的类型及大学生交往的特点。

重点难点

人际交往的心理结构是本节重点。

教案内容:

第一节人际交往的内涵

一、概念:

以研究人际交往为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际交往的发生、发展、构成及表现的规律。

具体指人与他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互动,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内心、情感方面的全部交往。

辨析:

人际交往与人际沟通、人际关系间的关系:

人际沟通是人际交往活动的起点和手段,人们通过沟通实现彼此的交往;而人们在交往之后必定会在情感上产生一定的结果和积淀,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这就是人际关系。

与前两者比较,人际交往更具整体性和强调人们在心理、情感上交流的动态过程。

所以从人际交往出发,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

二、人际交往的特点:

(一)人际交往的主体是个体的人。

人际交往所反映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其主体与对象都是个人,具有显著的个体性。

个人与进入个人生活范围的他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泛指整个社会中人的相互关系,也不是个人在想像中与他人交往。

这种交往活动是个体与其生活范围内的其他人之间经常性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各种联系和往来。

(二)人际交往主要研究人们在交往中的心理情感和行为。

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而不是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但这种心理的、情感的关系反映了人的生物的、物质、文化的、政治的关系。

(三)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过程:

作为心理、情感上的沟通,不是单向的“输出——接受”关系,而是双向的“输出——反馈”关系,双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彼此心理和情感都发生变化。

如交往中心理距离如何把握度的问题:

是不是越近就越好呢?

有一句话“隔帘看月,隔水看花”反映了隔在美感上的重要。

生活中经常说“距离产生美”。

叔本华有一段寓言:

一群豪猪在一寒冷的冬天挤在一起取暖,但它们开始互相击刺,于是不得不分散开。

可是寒冷又把它们驱赶在一起,于是同样的事故又发生了。

最后经过几番的聚散,它们发现最好是彼此保持相当的距离。

同样群居的需要使得人类要经常相聚在一起,只是人们本性中也有令人不快的“刺毛”“劣性”(自私)使得彼此不舒服。

人们在交往数次后发现使彼此可以相安的距离,是什么呢?

(便是礼貌礼节。

)所以在亲近的人,也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包括时间、空间和心理距离。

第1次第1页

课程名称编写时间:

20年月日

三、人际交往的心理结构。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分为知、情、意三层结构。

知为认知系统,情为动力系统,意为控制系统。

这三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构成了心理结构的整体系统与功能。

人际交往的心理结构也包括人际认知、人际情感和人际行为这样三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具体层面。

(一)人际认知,是指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的相互认知,即通过彼此相互感知、识别、理解而建立的一种心理联系。

它包括自我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三个方面。

人际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人际交往的建立是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认知开始的。

人际认知是双向的互动过程,一方面要使自己了解他人,另一方面也要使他人了解自己。

为使他人更好地理解自己,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暴露”是必要甚至必须的,每个人都需要向他人开放一定的自我领域。

假如一个人总是像蜗牛一样,身上背着一个厚厚的硬壳,把自身紧紧地包裹在里头,使他人难识其庐山真面目,他人也就根本无从与其深入交往。

当然,真正的人际认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人们几乎谁都无法完全理解他人内在的精神世界,即俗话所说: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因此人们可随着交往频率的增多,逐步加深对他人的了解,人际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

(二)人际情感,是指人际交往中各自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

1.“两分法”。

通常人们将人际情感分为积极(正情感)和消极(负情感)两种类型。

积极情感是指导致人际相互亲近、融合的情感,诸如喜欢、喜爱等。

消极情感是指导致人际相互疏远、分离的情感,例如厌恶、仇视等。

2.生活中还有一种“三分法”更为科学。

人际情感除了上述两种类型外,还有一种若即若离、不即不离的中性情感,而且在人际交往中这种中性情感大量存在着。

由于人际交往在心理上总是以彼此满意不满意、喜爱不喜爱等情感状态为特征,因此,人际情感就成为了人际交往的核心,它是人际交往中最本质的、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衡量人际关系的晴雨表。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人际情感相当细腻微妙,敏感,易碎、善变,因此需要小心呵护,悉心培育,精心经营。

(三)人际行为,是指双方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外在行为的综合体现,它包括人们的仪容仪表、服饰打扮、言谈举止、礼仪礼节等。

在人际交往中,不论是认知因素还是情感因素,都要通过人际行为表现出来,人际行为是人际交往的调节杠杆,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调节、修补、完善人际关系。

四、人际交往的类型

由于人们社会活动的复杂性与人际交往行为的多样性,使人际交往类型的学说呈现

出五彩缤纷的局面。

如:

美国心理学家雷维奇通过对一千多对夫妇进行研究,将人际交往类型归纳为八种:

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主从-竞争型、主从—合作型、竞争-合作型、主从—合作型、无规则型。

(一)按人际交往的心理倾向性来划分:

大致可分为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

 

第1次第2页

沈阳大学

教案(续页)

课程名称编写时间:

20年月日

1.主从型。

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一种。

几乎所有人的人际交往中都有主从型的因素或痕迹,只不过是多少不同而已,尤其是亲密的人际关系中这种因素或痕迹最为明显。

世界上,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支配别人,而另一些人则愿意顺从别人。

如果他们互相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主从型的交往。

2.合作型。

双方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而达成的互相配合、互相忍让的交往。

它是人们推崇的理想的人际交往。

但是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适宜于同事、朋友关系,而在夫妇中它并非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3.竞争型。

双方为了各自目标而互相竞赛、互相排斥的交往。

这是一种既令人兴奋、又使人精疲力竭的不安宁的交往。

在现实生活中,合作、竞争、主从并不是泾渭分明的。

(二)按人际交往的目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情感型、功利型、混合性交往

1.情感型。

为满足相互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心理气氛而建立起来的交往,如友谊、爱情。

2.功利型。

基于某一功利目的而建立的交往,如客户关系,上下级交往。

3.混合型。

实际交往中纯粹意义上的情感型与功利型比较少见,大量的表现为两者兼具的混合型。

在人际交往中,不可能没有一点的功利的成分,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支撑、相互合作,在现实社会中建立在互利基础上交往是正当的;同样在人际交往中也不可能没有情感色彩,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既有利益需求又有情感渗透的交往,是一种较稳固持久的关系。

当然要警惕过于功利的势利之交,把人与人间的交往建于赤裸裸的相互利用基础之上,必然利尽则散,难以持久。

正如诸葛亮所言: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贯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三)按人际交往的联结纽带来分,可分为血缘、地缘型、业缘、趣缘型

1.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际交往。

这类交往是在具有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的家庭(家

族)内部进行的。

如父子、夫妻、婆媳、叔侄等交往关系。

血缘性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最直接、最普遍的交往。

尤其是在我国这个以家庭为本位的国度里,血缘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占了极大的份量。

“血浓于水”的伦理关系,一方面孕育出“父慈子孝兄爱弟悌”般的浓浓亲情,另一方面也成了“亲情大于王法”等徇私枉法的事情。

2.以地缘关系为基础。

这种交往是在生活于共同地域中的人们之间进行的。

如老乡、邻居等交往关系。

一定的共同地域赋予人际共同的经验范围背景:

语言、风俗、习惯、观念……自然会产生彼此的相互认同,“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乡情情节会油然而生。

地域性的人际交往对社会的影响十分广泛。

 

第1次第3页

课程名称编写时间:

20年月日

3.以业缘关系为基础。

这种交往是在共同的职业、行业、专业、事业而联系在一起的人们之间进行的,如同学、同事、战友、师生等交往关系。

前两者是以情感色彩占主导地位。

而业缘性的人际交往的利益色彩更主突出,合作与竞争是永恒的主题上。

因而业缘性的人际交往在整个人际交往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对社会影响也最大。

4.趣缘关系为基础。

共同的兴趣、爱好,人们由于趣味相投而乐于交往,表现为知己、朋友、棋友、酒友等。

“道不同,不相为谋”。

趣缘性交往一般以志同道合为基础,以情感上的依恋为主要特征。

五、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与趋势

广义的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和与之有关的一切人的相互作用过程。

狭义的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和周围与之有关的个体的相处及交往,它是大学生之间以及大学生与他人之间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协调行为的互动过程。

其中最主要的是师生交往和同学交往,同室交往是大学生的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人际交往的迫切性。

大学生随着知识的增长,心理的逐步成熟,成人感也日益增强,加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人际环境,因而他们迫切希望别人了解自己,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承认,也急于了解他人和社会。

2.人际交往的平等性。

3.人际交往的理想性。

4.人际交往对象的易变性。

5.异性交往的好奇和敏感性。

6.人际交往的不成熟性。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行为上的不成熟。

如交往技巧缺乏,交往过程庸俗化等。

(2)心理上的不成熟。

如过分关注自我需要和形象,或自卑,或自负等。

据调查,26.7%的学生能正常交往,73.3%的大学生有这样那样的交往障碍。

.一般为两种,一为技术障碍;二为心理障碍,主要为自卑,害羞等。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趋势。

从交往目的看,情感型交往与功利型交往并重。

交往范围逐渐扩大。

从交往方式看,以宿舍为中心,社会工作和网络社交占主导

思考题:

1.什么是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具有哪些特点?

2.人际交往的心理结构?

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心理测试:

 人际交往类型自测验。

 

第1次第4页

沈阳大学

教案

课程名称:

人际交往心理学编写时间:

2009年8月20日

授课章节

第一章人际交往概述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动力第三节人际交往的功能

目的要求

掌握人际交往的动力、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了解人际交往的功能

重点难点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本节重点及难点

教案内容:

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动力

人际交往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它影响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人际交往活动?

导致人们进行交往的动机是什么?

人们的看法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是情感、有的认为是需要、有的认为是认知。

无疑,人际认知、情感等均会以各种不同方式影响人际交往,但是所有这一切(如人的情感、认知)均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

需要是人的本性,因此,人的需要是人际交往产生的推动力。

确切说满足自我需要是人际进行交往的始初动因和最终归宿。

一、需要层次理论:

那么人都有哪些需要呢?

关于人的需要的论述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划分为五个层次,认为这些层次是依次递进的。

其中底部的三种需要可称为缺乏型需要,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要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舒适。

顶部的两种需要可称之为成长型需要,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一)生理需要 级别最低

指人们在食物、水、睡眠、衣服、住所等方面的需要。

这些需要是直接关系到生存,因而是人的需要中最基本、最强烈的需要。

当一个人同时面临食物、自尊和爱的多种需要时,他首先要满足的是对食物的需要。

在这一需要实现前,他会无视或把所有其他需要都推到后面。

例如:

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

人民在战乱时,是不会排队领面包的。

这时人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

很显然生理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交往。

(二)安全需要。

同样属于低级的需求

当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就会出现新的需要。

继生理需要之后的是安全需要。

它是指人们生活中要求有安全感,稳定感,包括人身的安全、生活的稳定、防御灾难、对周围事物有所了解、未来有所保障等。

安全需要直接关系到人的自我生存与发展,因而也是人在生活中非常强烈的需要。

安全需要同样十分强烈地依赖群体和他人。

心理

学家的实验证明,越是危险性高的环境中,人们对同伴的依赖要求越强烈。

可以说,与他人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互相帮助、减轻和消除恐惧感的作用。

 

第2次第5页

(三)爱和归属的需要。

属於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的需求

马斯洛认为,人都有参与或隶属于一个或多个团体的强烈要求。

当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基本满足之后,爱和归属的需要就开始出现。

人希望生活在群体之中,希望被他人接纳,得到他人的关心、热爱、理解、信任和支持,希望得到异性的爱。

如当某人遇到挫折或伤心的事需要有人理解,通过倾诉予以排解。

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四)尊重的需要。

属於较高层次需求,如:

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

这一需要由两部分组成,自我尊重或自我价值成就的认可和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每个人都有尊重的需要。

如努力读书让自己成为医生、律师来证明自己在这社会的存在和价值,有些富豪通过捐款赢得社会的尊重。

交往艺术中说过:

要善于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不能失敬于交往对象。

我们一般要讲五句话:

“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份,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服务对象)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

”这五个方面,涉及到我们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要尊重,要全方位的尊重,不能失礼于人,尊重为本。

 (五)自我实现需要。

人的最高层次、最有意义的需要,也是最难满足的需要。

自我实现是指人真正从事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自己和社会所期望的人。

马斯洛还认为:

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例如:

一个真心为了帮助他人而捐款的人(不为名不为利)。

一位武术家、运动家把自己的体能练到极致,让自己成为世界一流或是单纯只为了超越自己。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

人对某一方面事物需要越强烈,他的积极性就越高,动力就越大.需要总是在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增加,需要又总是推动人们去不断地努力,去不断地奋斗.但无论什么需要,都必须是在人们的交往中才能够得以实现。

二、社会交换理论(socialexchangetheory)

社会学家霍曼斯(G.C.Homans,1958)采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人的交往行为。

该理论认为,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人们之间的所有活动都是交换,是一种准经济交易:

当你与他人交往时,你希望获取一定的利益,作为回报,你须准备给予他人某种东西,他人也是如此。

 这里实则包含着公平理论:

即人际间双方体验到的贡献成本和得到的收益基本相同时,人际关系是很愉快的。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所知觉到的一段关系的正性或负性程度取决于:

(1)自己在关系中所得到的收益;

(2)自己在关系中所花费的成本;

(3)对自己应得到什么样的关系和能够与他人建立一个更好的关系的可能程度。

换句话说,我们购买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好关系,它对于我们的情感货币而言能提供给我们的价值最多。

社会交换理论有许多研究证据的支持:

朋友和亲密伴侣之间的确关注他们对这段关系是否抱有良好的感觉。

 

第2次第6页

沈阳大学

教案(续页)

课程名称编写时间:

20年月日

由此,人际交往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并非一厢情愿的。

良好的人际交往不可能建立在一方需要的满足而另一方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基础之上,而必然建立在双方需要都得到相对满足的基础上。

交往双方需要想要得到满足程度越高,人际关系越密切,反之,就越疏远。

大家在学习任何一种理论的时候,都要辩证的学习,即客观汲取其合理积极的,摒弃其绝对不合理的东西。

如社会交换理论中我们必须承认现实中的确有的人付出是不需要回报的,是不需要等价交换的。

要正确处理特殊情况。

第三节人际交往的功能

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离开群体而单独生存。

人际交往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功能。

这里讲的人际交往的功能主要是针对个体而言,它在个体各方而把作用与影响十分巨大。

一、身心保健功能。

人人都有一种克服孤独、追求与他人融合的亲和的需要。

如果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

心理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做这样一个实验:

他以每小时十五美元的酬金雇人到一小房间去。

这小房间与外界完全隔绝,里面没有报纸、电话和信件,也不让其他人进去,甚至连身上的钱包也不让带。

最后由五个人应征参加实验。

其中一人在小房间只呆了两个小时就出来了,三个人呆了两天,另一个呆了八天。

这个呆了八天的人出来后说:

“如果让我再在里面呆一分钟,我就要发疯了”。

实验证明,没有一个人愿意同其他人隔绝。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人们心理需要的重要标志。

医学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

长期孤独、独处的人慢慢会变得精神忧郁,变态,其寿命比、开朗、爱交往者要短。

从心理卫生学角度看,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满足人们的安全感、归属感,提高自尊心,增强力量感,获取友谊和帮助,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反之,人际关系失调,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诸如焦虑、不安、恐惧、孤独、敌对等。

二、知识信息功能。

人们通过人际交往,获取的大量的信息、知识、思想,对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自我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据有心理学家估算,一个人除了八小时睡眠之外,其余70%的时间大约要在人际各种直接和间接交往、沟通上。

人际交往既是信息交流过程,也是思想交换过程。

通过交流,沟通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

英国戏剧家肖伯纳说: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两个、甚至更多于两个的思想。

 

第2次第7页

三、自我认知功能。

自我认知,也称自我意识(通俗说,你认识你自己吗?

你了解自己)

即对自己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

俗话说:

“知人难,知己更不易”。

那么如何自我认识?

事实上,自我认识水平是在交往中形成发展起来。

自我认知的途径主在以下两方面:

(一)以人为镜。

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特别是人格方面的评价是受社会制约的,对此自我观察往往无能为力。

即一个对自我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的人对他所作的评价,尤其来自群体、集体及自己所重视的人的评价。

不过应当指出,在人际交往中,他人评价固然重要,但他人的意见要客观的汲取,不能充耳不闻,也不可偏听偏信。

(二)社会比较。

人对自己的认知还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比较中形成。

在人际交往中,社会比较心理是相当普遍的,如人比人气死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当然这种比较主要是和自己类似的人相比较。

总之,他人是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在与他人交往中认知自己,这里有着心理与性格的辉映、比较。

只有努力拓展交往视野和范围,才可能深入而全面地认识自我。

四、社会化功能。

人际交往构成了人生的主要内容,个人是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不断成长与发展的,通过人际交往,人们才能形成各种人际关系,个体才能学到各种社会经验,完成社会化过程,从单纯走向成熟。

 一个人如果只有纯粹生物学上的能力,是无法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人的。

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和人交往。

无论是出于心理需求还是社会需求,在现代社会中,都要和身边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甚至和所有的人发生某种程度的连接。

只有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在和别人不断的社会化往来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才能够成长,才能够得到发展。

人际交往,是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五、人际交往—成功人生的助力器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营销大师卡耐基先生,曾经提出这样一个公式:

成功=15%的专业技术知识+85%的为人处事。

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成功,15%依靠专业技术知识,85%依靠为人处事的技巧。

卡耐基这里所说的为人处事,实际上就是人际交往。

(一)人际交往助你走出困境

(二)人际交往为你创造成功的契机.

(三)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事业发展支撑。

名言佳句:

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的大海中去.

我可以做你不能做的事,你可以做我不能做的事,我们在一起就可以做伟大的事.

思考题:

1.人际交往的内在动力?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人际交往的功能。

心理测试:

你是个擅长交往的人吗?

阅读材料:

人际交往中不要太热情。

 

第2次第8页

沈阳大学

教案

课程名称:

人际交往心理学编写时间:

2009年8月20日

授课章节

第二章人际沟通第一节人际沟通的概述第二节人际沟通的方式

目的要求

掌握人际沟通概念、了解人际沟通类型和构成、准确掌握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的类型

重点难点

在实际交往中非言语沟通的运用

教案内容:

沟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沟通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非常重要.沟通可让世界充满阳光,让生活充满快乐,良好的沟通技巧及说服力,可让你处处遇贵人,时时有资源,别人做不到的事,你做得到,一般人要花5年才能达成的目标,你可能只需2年。

因为沟通及说服能力可让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机率与资源,减少犯错的机会和摸索的时间,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协助与认可。

因此在交往中我们要学会沟通。

需要指出的是:

同学要认识到沟通不是本能,沟通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获得,如训练如何讲话(说的能力要加强).如果这一生要有所成就,希望人生价值有所体现,一定要学会沟通,简而言之,一定要学会在很多人面前讲话.沟通是什么?

沟通是表达情感。

沟通是流通信息。

沟通是化敌为友.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探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人际沟通。

思考:

人际沟通与人际交往的关系?

人际交往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通过人际间的相互沟通达到的,只有交往的双方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信息、情感上交流,相互了解,才可能建立起往来,并形成比较稳固的人际关系。

人际沟通是人际交往的途径和方式。

心理测试:

自我沟通能力测试

第一节人际沟通的概述

一、人际沟通的概念

沟通,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如眉目传情表达爱意)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等信息交流的过程,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

沟通能使群体内部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彼此协调,相互统一。

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也叫信息交流,指的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识等信息的过程。

人们在交往中总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其他人,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诉别人,同时也了解到交往对象的观点和态度,进而决定是否修正自己的观点或设法改变其他人的观点,这就需要进行人际沟通。

二、人际沟通的要素及图式

从信息交流角度看,沟通是发信者将信息编码后输入信息通道,受信者将信息译码后接受,译并将反应反馈给发信者的过程。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涉及七个基本要素:

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信息、通道、反馈、障碍、背景。

1.信息发送者。

指具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

他们启动沟通活动,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